嬰兒成長日記.語言篇:關於嬰兒語言學習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2020-10-13 babystar育兒號

儘管此時,你與寶寶的對話看起來可能有點單方面,但重要的是要繼續與寶寶聊天。以下是鼓勵寶寶語言發展的方法。


嬰兒什麼時候會說話?在寶寶一歲的時候,談話可能會被感知。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你和嬰兒保持喋喋不休的談話也是重要的。因為每次你講述一天的事情(「我們出去走走吧」、「上面是鳥嗎?」「該吃午飯了!」或講個故事)這個過程中,你都在建立孩子的語言儲備。


幾個月來,你可能只會聽到孩子發出的嗚嗚聲,但你仍需要繼續說話。「很多孩子都是晚說話的,」奈爾說。(而且,早期健談的人不一定在學校表現更好。)到18個月大的時候,孩子應該可以掌握10到25個單詞,並且他們會一直使用這些單詞。


要注意的問題:

咿呀學語(8個月大),說「媽媽」和「爸爸」12個月大):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發音是有一定順序的,米納斯表示。他說:「他們在咿呀學語之前就會發出一些聲音,在他們開始形成詞彙之前就會發出這些音節,而寶寶的語言學習過程將從裡這開始。」

雖然在嬰兒10個月大的時候就會出現這種情況,但到12個月大的時候,大多數嬰兒會正確地使用「媽媽」和「爸爸」(他可能在8個月大的時候就會說「媽媽」,但實際上他可能並不能明確地指出他真正的媽媽),另外還有一個詞。第三個單詞可以被稱為「近似發音」。奈爾表示。


父母能做什麼

保持談話。奈爾表示:「我們知道,經常與嬰兒交談、讀書和唱歌,嬰兒日後語言技能會更好。」而且,要注意的是,在與嬰兒的交流過程中,電子書和任何類型的屏幕都是不可取的。《美國醫學會雜誌·兒科學》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面對面的互動是最好的方式。確保你的寶寶看著你的嘴型,這樣他就能模仿你。研究表明,即使是由母語為英語的人親自教年幼的嬰兒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他們也能表現出學習第二語言的跡象,而這是無法通過視頻教學獲得的。因此,在嬰兒學習中,交互元素是關鍵。

堅持給你的寶寶讀書,即使看起來他更喜歡吃東西而不是傾聽。奈爾表示:「當你閱讀時,你所做的所有事情——你的語調,你發出的不同聲音,手勢——都是嬰兒學習這些事情的方式。」2014年,愛荷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當母親在為寶寶朗讀時對寶寶說話做出回應,這種方式,會比其他形式的互動產生更多有益的學習效果。

英文原文:

https://www.todaysparent.com/baby/baby-development/when-do-babies-talk/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做了中文翻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嬰兒成長日記.語言篇:寶寶早期語言的秘密
    嬰兒語言發展是如此有趣和令人激動。閱讀下文,了解寶寶在學習說第一句話的時候,大腦裡會發生的事情。不過,據她回憶,在更多情況下,寶寶最初關於「媽媽」的發音都是不清晰的。」她的寶寶布朗在6個月大的時候就會在嬰兒床上這樣叫她。
  • 嬰兒的肢體語言:嬰兒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但是,他還太年輕,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在開始的幾個月中,他只會哭泣以讓您知道他餓了,著急或不舒服。 隨著他長大,嬰兒將開始通過手勢和許多其他形式的肢體語言進行交流。因此,作為新父母,您必須了解寶寶的肢體語言,才能知道他想要什麼。我們認為我們可以分享其中一些線索,以便您掌握最新情況。準備?
  • 嬰兒需要聊天嗎?語言發展的前期,親子交流要怎麼進行?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同種語言的人交流起來比較方便,語言不通的話,交流起來就比較困難。就像嬰兒與成年人一樣,成年人很難聽懂嬰兒的語言,因此,很多父母都不會和嬰兒聊天,在他們看來就是雞同鴨講。不過,有研究表明:父母的言論對於孩子的語言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嬰兒的語言是令很多父母都感到頭疼的,因為根本就無法從發音中知道嬰兒想表達什麼,只能靠猜來知道孩子想表達的是什麼。
  • 《語言本能》|嬰兒天生會說話嗎?
    「嬰兒是充滿歡樂的小精靈,或者是無盡淚水和惱羞成怒組成的小惡魔。」相信每一位家裡有孩子的父母,都會有相同的體會。他們開心時,像天使一樣溫暖你的心;他們生氣時,像惡魔一樣讓人心煩。但你是否有想過,那個剛出生的嬰兒,除了睡覺,吃奶,他們的小腦袋裡在想些什麼?或者是什麼都沒想?在嬰兒從出生到會說話的這段時間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 先了解嬰兒是如何學習語言的!
    有些家長說,我很注重給寶寶的早教和語言啟蒙,寶寶出生後就一直給他放兒歌,聽英語磨耳朵等等,可是寶寶怎麼還是學不會英語呀?其實,嬰兒是學習語言的天才,但你要了解這個小天才是怎樣學習語言的,這樣才能通過有效的方式給寶寶進行語言啟蒙,不錯過寶寶語言發展的黃金期。
  • 嬰兒的語言發展特點和注意事項
    這說明嬰兒有明顯的與成人交往的需要因為不具備言語表達能力,就用手勢作為輔助手段。這也表明兒童與成人交往不僅是習得言語的必要條件,也是促使他們學習言語的一種動力。(2 ) 嬰兒與成人言語交往嬰兒在與成人的言語交往中,說出的是他所知道的東西和表達其願望及要求的內容。有人說嬰兒幾乎永遠說他已經知道的東西。
  • 嬰兒需要聊天嗎?麻省理工:前語言發展期,照料者的言論很關鍵
    直到有一天,翻看日記中記載對話,我才恍然大悟。:我推著Tim去公園散步(當時他只有三個月大),遇到了朋友岑沉,一起走了一段路。她說:「天哪!你話好多!」我說:「有嗎?我在跟寶寶說話呢!」她說:「拜託,他只有三個月好嗎,根本聽不懂你說的啥。你真該多見見朋友,快變成自言自語的瘋子了。」
  • 吹泡泡有助嬰兒語言能力發展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潛能開發>成長發育>正文吹泡泡有助嬰兒語言能力發展 2011-11-01 13:58 來源:中國婦女網
  • 嬰兒手語+嬰兒語言+深度生長曲線解析,免費學!
    嬰兒手語,嬰兒語言,生長曲線中國推動人梁淑芳博士的深度解析課程,都不用另外付費啦,全部包含在母指講師班,統統無需另外繳費不知道你發現沒有:這個世界上回報率最高的,始終都是全力以赴的投資自己。而且投資自己這件事,你早晚都要面對,你對自己要求越高,努力越早,成長的勢能和改變的收益也就越大。讓所有的媽媽都有靠譜的人幫助。
  • Dev Sci:學習兩種語言的好處在嬰兒階段便能夠體現
    也有證據表明會兩種語言的成年人大腦中灰質區域的體積要明顯高於平均值,而且在腦部受損之後恢復的速度也相對較快。同時,科學家們也發現學習兩種類型語言的好處在兒童階段就能夠看到,甚至最新的一項研究指出,這種雙語學習的經歷帶來的好處能夠在幾個月大的嬰兒身上體現出來。
  • 帶娃辛苦是因你不懂這些「嬰語」?了解嬰兒的語言,讓你輕鬆帶娃
    文丨艾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帶孩子真的是現在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對於很多新晉的寶媽來說。因為之前都沒有相關的經驗,所以帶孩子的時候就難免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無論怎麼做都沒有辦法控制孩子的情緒。
  • 知道嬰兒在想什麼? 解特殊語言「密碼」
    「我才不怕你呢」    1歲以下的嬰兒通常還不能說話,當然極個別的神童除外。實際上即便是大至2-4歲的幼兒,大多也很難用準確的語言表示自己的情緒和意願。    法國研究者發現,如果嬰兒的啼哭聲強勁有力、富有節奏但又不太響亮時,他們往往是要求家長給予照料:如口渴了需要餵水,餓了需要餵食,尿布溼了需要更換,太熱了需要松松被子,寂寞了需要擁抱,睡不著心裡煩悶因而需要有人陪伴等等。此時如果家長能及時、準確地猜中他們的意圖並予以解決,啼哭聲自會漸漸停止。
  • 關於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家長需要知道的一些事:0-8歲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兒童8歲前的語言發展階段,以及如何更好的鼓勵兒童發展語言技能兒童的語言發展是驚人的,這也是許多家長真正期待的,而其實幫助孩子學習語言的秘訣很簡單:多說多聽。下面主要從三個方面闡述關於兒童語言:你需要知道什麼語言是兒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支持你的孩子交流、表達自我和理解感情的能力。它還支持思考和解決問題,發展和維持關係。
  • 紀錄片《嬰兒的秘密生活》:帶你了解2歲嬰兒的神奇成長史
    你要相信,充分滿足嬰兒的需求,對他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獲得都至關重要。而有一種病症稱為「嬰兒蒙被缺氧綜合症」,又稱「捂熱綜合症」,是一種會導致大腦損傷,多功能臟器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的嚴重疾病。由於嬰幼兒呼吸系統不完善,體溫調節能力未發育完全,無力掙脫脫氧、過熱等不利環境,導致嬰兒高熱、缺氧、脫水乃至呼吸衰竭。可是你知道嗎?這樣「媽媽覺得你冷」的悲劇每年都在重演。
  • 你知道嬰兒語言敏感期嗎?這些知識點趕緊get起來↓
    你知道嬰兒語言敏感期嗎?這些知識點趕緊get起來↓ 健康西區 健康西區微信號 ZSXQWJJ 功能介紹 政策法規辦證宣傳,公益服務。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工程,但幼兒能容易地學會母語,正因為幼兒具有自然所賦予的語言敏感力。因此,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基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語言敏感期。
  • 嬰兒的秘密:你的寶寶想要告訴你的事情
    他們可能不會使用語言,但這並不意味著嬰兒能不試圖告訴我們一些事情。以下是如何傾聽寶寶的心聲的方法。有時他會感到滿足;其他時候,他需要一個擁抱。尼亞加拉地區公共衛生部門健康嬰兒健康兒童項目的公共衛生護士芭芭拉·尼卡爾解釋說:「從嬰兒的角度來說,嬰兒從出生起就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果你把嬰兒看成是他自己正在發育的小小人,這將幫助你直觀地了解他的需求。
  • 科普紀錄片《嬰兒日記》央視一套開播
    該片通過記錄五個嬰兒亞歷克西斯、阿加特、馬克桑斯、安娜和梅伊從出生到過完兩歲生日的故事,讓觀眾了解人類早期的生命成長過程——對周圍聲音事物的感知、學習爬行、走路、溝通、以及學會表達自己開始說話,是一部富有知識性而又充滿趣味性和美好情感的科普紀錄片。
  • 還不會說話的小嬰兒,腦子裡的「語言」是什麼樣的?
    人類嬰兒說話有早有晚,差異還不小。有的孩子1歲就成了話癆,有的孩子2歲還惜字如金。有的孩子會忽然飛速進步,也有的孩子一直停滯不前……有辦法在嬰兒開口說話前,就知道他們對語言的理解程度嗎?還真有。杜克大學的研究者就利用追蹤目光的技術,試著一窺那顆小腦袋瓜裡的語言進展。在神秘的「前語言階段」,嬰兒的大腦裡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
  • 粵語、普通話、上海話三種語言環境下,嬰兒會最先學會哪種語言?
    因工作關係,最近遇到一個非常有趣的案例,在接觸的一個構音障礙事例中,了解到,由於現代社會高速發展,人口流動性大,融合度高,很多不懂地域的人們組成了家庭,因而嬰兒在成長階段就會面對2種不同的方言學習,甚至三種,那麼這種語言環境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呢?
  • 音樂如何幫助兒童學習語言
    所有的父母都知道一首安靜、輕柔的搖籃曲可以撫慰一個挑剔的嬰兒。作為成年人,一首壯麗的交響樂能讓我們興奮不已。需要注意的是音樂也會影響我們學習的方式,音樂是為數不多的使用整個大腦的活動之一。音樂鼓勵學習並增強交流,近年來,我們已經了解了很多關於大腦如何發展的知識,嬰兒出生時就有數十億個腦細胞。在生命的最初幾年,這些腦細胞與其他腦細胞形成聯繫。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經常使用的聯繫變得更加緊密。聽音樂長大的孩子會發展出與音樂相關的強大聯繫,進而增強他們的語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