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豔 通訊員 張陽 於浩)目前,膀胱癌現中國男性泌尿系的發病率第二位,而膀胱鏡的活檢常常讓病人感到痛苦,有的病人形容該項檢查「生不如死」。如何減少病人的有創檢查?10月16-18日,由廣東省醫學會主辦、中國膀胱癌聯盟承辦的一年一度的中國膀胱癌高峰論壇在廣州召開。記者從中獲悉,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國內首創尿液DNA甲基化診斷技術,該技術只要患者的尿液便可進行檢查,對癌細胞檢查的敏感性高達90%以上,該技術尤其適合極早期影像看不清或扁平病灶的膀胱癌,或者懷疑上尿路腎盂輸尿管腫瘤的病人,同時膀胱癌手術後需要定期膀胱鏡檢查的病人也能使用,從而減少活檢的痛苦。
膀胱癌居中國男性泌尿生殖系惡性腫瘤發病率第2位
中國膀胱癌聯盟(Chinese Bladder Cancer Consortium,CBCC)是在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指導下,由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黃健教授在2013年牽頭成立的非盈利性群眾性學術團體。CBCC的宗旨是利用我國人口眾多、病例資源豐富的優勢,充分整合各大醫學中心在膀胱癌研究和診療領域的資源,建立聯繫、精誠合作、互惠互利,共同推動中國膀胱癌的診療水平。CBCC成立七年多以來,現有成員已涵蓋130多家來自全國各地的三甲醫院。
研究表明,目前膀胱癌居中國男性泌尿生殖系惡性腫瘤發病率第2位(第1位的是前列腺癌),發病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膀胱癌的發病率城市比農村高,男性比女性高。目前,病因並不明確,或與高脂肪、高蛋白等飲食相關,同時與防腐劑、染髮劑等塗料有一定關聯。」黃健教授介紹,目前該院接診新確診病例達到300-400例。
膀胱癌的診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隨著對膀胱癌認識的日益增加及患者對生活質量的追求,提高對膀胱癌患者的管理水平逐漸受到學界的關注。對此,黃健教授指出,針對膀胱癌患者,應該大力推行以「精準診斷、綜合治療和規範隨訪」為核心內容,覆蓋全療程、個性化、多學科的精細化全程管理。既要重視疾病的綜合治療,也要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生活質量,以達到「醫病、醫身、醫心」的目標。
據悉,全程管理是個性化精準治療時代的惡性腫瘤疾病管理的新理念,通過制訂疾病精準診斷、綜合治療、康復策略和疾病監測等全流程的管理方案,從而全面提高腫瘤治療效果、減少治療併發症、保障患者心理健康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隨著我國膀胱癌診治水平的整體提高,膀胱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有效延長,患者的全程管理成為改善患者疾病控制和生活質量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證。「相信通過對膀胱癌患者的全程管理,可以增進各專科及各專業人員間的精誠合作,保障膀胱癌患者及家屬與醫護人員之間的有效溝通,進而切實有效地改善患者腫瘤預後及生活質量,使我國的膀胱癌診治水平得到新的躍升。」黃健教授表示。
國內首創尿液DNA甲基化診斷技術
膀胱癌通常發病較隱匿,而手術後復發率高,因此對於膀胱癌患者,通常需要有效的早期診斷技術和密切的病情監測。目前,就膀胱癌的診斷和監測而言,作為「金標準」的膀胱鏡檢查+病理活檢是一種有創檢查方式,存在著術中損傷泌尿系及增加患者痛苦的可能。而無創的尿液檢測方法如尿液脫落細胞學及染色體螢光原位雜交(FISH)等在敏感性和特異性上則仍不夠理想,難以滿足臨床需求。 針對此不足,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林天歆教授和黃健教授團隊通過對膀胱癌相關測序數據進行聯合分析,最終開發出尿液DNA甲基化檢測診斷膀胱癌的新技術——尿液無創檢測試劑盒UriFind。
林天歆教授介紹,「膀胱鏡檢查病人非常痛苦,有的病人認為做一次這個檢查『生不如死』。傳統無創尿液檢測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對於中晚期惡性度較高的腫瘤敏感性能達到80%,但對於早期的敏感新則僅有20%。而此次國內受首創的尿液DNA甲基化檢測對於早期的膀胱癌敏感性達到80%-90%,而對於晚期的則更高,可達到90%以上。」據悉,對於早期及微小腫瘤,甲基化技術高度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將顯著提高早期及微小腫瘤的診出率,降低漏診率,從而有利於腫瘤的早診早治,這項研究主要針對的是有血尿懷疑膀胱癌的病人,用尿液檢測DNA甲基化,模型輔助判斷是否可能有膀胱癌。過往研究發現DNA甲基化變化發生在癌症發生的前期,而研發團隊的研究顯示檢測模型的整體準確性86.7%,敏感性90.0%以上,優於臨床常用的脫落細胞學或FISH的檢測。尤其適合極早期影像看不清或扁平病灶的膀胱癌,或者懷疑上尿路腎盂輸尿管腫瘤的病人,同時膀胱癌手術後需要定期膀胱鏡檢查的病人也能使用,減少活檢的痛苦。
據介紹,這項技術曾在AUA、EAU、CUA、CUDA、ESMO等國內外會議「亮相」,也是我國第一個上市使用的尿液DNA甲基化診斷技術,剛剛還獲得了歐盟CE認證,正在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目前,該院通過該技術檢測數量已近700例,而包括全國國內其他機構在內,檢測數量已接近2000例。
論壇發布膀胱癌手術治療專家共識
檢測中膀胱癌後,對於患者來說,治療技術也是關鍵。目前,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TURBT)及根治性膀胱切除術(RC)為代表的手術治療仍是膀胱癌綜合治療中最重要的一環。手術治療的規範化是提高腫瘤診治水平的重要環節,因此推動膀胱癌相關手術規範化和標準化,對膀胱癌患者的治療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於術者習慣及不同醫療條件下治療策略選擇差異等原因,膀胱癌手術治療長期以來仍難以形成較為詳細統一的實踐規範,各級醫院膀胱癌手術選擇及治療療效存在較大差異。
此次會議接連發布《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手術專家共識》及《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手術專家共識》2份專家共識,從術前評估、手術決策、手術規劃、手術操作、麻醉處理及圍術期管理等方面,全面地為膀胱癌手術的臨床實踐提供參考和指導。據悉,共識的發布將有助於廣大泌尿外科醫師更為系統地理解膀胱癌手術的理念和理論技術體系,進一步推動膀胱癌手術治療在我國臨床實踐中更為規範、有序地開展,從而達到使患者最大獲益的最終目標。
在共識發布的基礎上,本次論壇也邀請到國內泌尿外科頂級專家進行膀胱癌手術實戰演示,手術覆蓋機器人、腹腔鏡膀胱根治性切除、銩雷射膀胱腫瘤切除、螢光膀胱鏡TUR-BT、NBI膀胱軟鏡檢查等,各路高手同臺獻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