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一泡尿」即可驗出膀胱癌,廣東醫院國內首創尿液DNA甲基化診斷...

2021-01-17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豔 通訊員 張陽 於浩)目前,膀胱癌現中國男性泌尿系的發病率第二位,而膀胱鏡的活檢常常讓病人感到痛苦,有的病人形容該項檢查「生不如死」。如何減少病人的有創檢查?10月16-18日,由廣東省醫學會主辦、中國膀胱癌聯盟承辦的一年一度的中國膀胱癌高峰論壇在廣州召開。記者從中獲悉,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國內首創尿液DNA甲基化診斷技術,該技術只要患者的尿液便可進行檢查,對癌細胞檢查的敏感性高達90%以上,該技術尤其適合極早期影像看不清或扁平病灶的膀胱癌,或者懷疑上尿路腎盂輸尿管腫瘤的病人,同時膀胱癌手術後需要定期膀胱鏡檢查的病人也能使用,從而減少活檢的痛苦。

膀胱癌居中國男性泌尿生殖系惡性腫瘤發病率第2位

中國膀胱癌聯盟(Chinese Bladder Cancer Consortium,CBCC)是在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指導下,由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黃健教授在2013年牽頭成立的非盈利性群眾性學術團體。CBCC的宗旨是利用我國人口眾多、病例資源豐富的優勢,充分整合各大醫學中心在膀胱癌研究和診療領域的資源,建立聯繫、精誠合作、互惠互利,共同推動中國膀胱癌的診療水平。CBCC成立七年多以來,現有成員已涵蓋130多家來自全國各地的三甲醫院。

研究表明,目前膀胱癌居中國男性泌尿生殖系惡性腫瘤發病率第2位(第1位的是前列腺癌),發病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膀胱癌的發病率城市比農村高,男性比女性高。目前,病因並不明確,或與高脂肪、高蛋白等飲食相關,同時與防腐劑、染髮劑等塗料有一定關聯。」黃健教授介紹,目前該院接診新確診病例達到300-400例。

膀胱癌的診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隨著對膀胱癌認識的日益增加及患者對生活質量的追求,提高對膀胱癌患者的管理水平逐漸受到學界的關注。對此,黃健教授指出,針對膀胱癌患者,應該大力推行以「精準診斷、綜合治療和規範隨訪」為核心內容,覆蓋全療程、個性化、多學科的精細化全程管理。既要重視疾病的綜合治療,也要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生活質量,以達到「醫病、醫身、醫心」的目標。

據悉,全程管理是個性化精準治療時代的惡性腫瘤疾病管理的新理念,通過制訂疾病精準診斷、綜合治療、康復策略和疾病監測等全流程的管理方案,從而全面提高腫瘤治療效果、減少治療併發症、保障患者心理健康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隨著我國膀胱癌診治水平的整體提高,膀胱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有效延長,患者的全程管理成為改善患者疾病控制和生活質量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證。「相信通過對膀胱癌患者的全程管理,可以增進各專科及各專業人員間的精誠合作,保障膀胱癌患者及家屬與醫護人員之間的有效溝通,進而切實有效地改善患者腫瘤預後及生活質量,使我國的膀胱癌診治水平得到新的躍升。」黃健教授表示。

國內首創尿液DNA甲基化診斷技術

膀胱癌通常發病較隱匿,而手術後復發率高,因此對於膀胱癌患者,通常需要有效的早期診斷技術和密切的病情監測。目前,就膀胱癌的診斷和監測而言,作為「金標準」的膀胱鏡檢查+病理活檢是一種有創檢查方式,存在著術中損傷泌尿系及增加患者痛苦的可能。而無創的尿液檢測方法如尿液脫落細胞學及染色體螢光原位雜交(FISH)等在敏感性和特異性上則仍不夠理想,難以滿足臨床需求。 針對此不足,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林天歆教授和黃健教授團隊通過對膀胱癌相關測序數據進行聯合分析,最終開發出尿液DNA甲基化檢測診斷膀胱癌的新技術——尿液無創檢測試劑盒UriFind。

林天歆教授介紹,「膀胱鏡檢查病人非常痛苦,有的病人認為做一次這個檢查『生不如死』。傳統無創尿液檢測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對於中晚期惡性度較高的腫瘤敏感性能達到80%,但對於早期的敏感新則僅有20%。而此次國內受首創的尿液DNA甲基化檢測對於早期的膀胱癌敏感性達到80%-90%,而對於晚期的則更高,可達到90%以上。」據悉,對於早期及微小腫瘤,甲基化技術高度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將顯著提高早期及微小腫瘤的診出率,降低漏診率,從而有利於腫瘤的早診早治,這項研究主要針對的是有血尿懷疑膀胱癌的病人,用尿液檢測DNA甲基化,模型輔助判斷是否可能有膀胱癌。過往研究發現DNA甲基化變化發生在癌症發生的前期,而研發團隊的研究顯示檢測模型的整體準確性86.7%,敏感性90.0%以上,優於臨床常用的脫落細胞學或FISH的檢測。尤其適合極早期影像看不清或扁平病灶的膀胱癌,或者懷疑上尿路腎盂輸尿管腫瘤的病人,同時膀胱癌手術後需要定期膀胱鏡檢查的病人也能使用,減少活檢的痛苦。

據介紹,這項技術曾在AUA、EAU、CUA、CUDA、ESMO等國內外會議「亮相」,也是我國第一個上市使用的尿液DNA甲基化診斷技術,剛剛還獲得了歐盟CE認證,正在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目前,該院通過該技術檢測數量已近700例,而包括全國國內其他機構在內,檢測數量已接近2000例。

論壇發布膀胱癌手術治療專家共識

檢測中膀胱癌後,對於患者來說,治療技術也是關鍵。目前,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TURBT)及根治性膀胱切除術(RC)為代表的手術治療仍是膀胱癌綜合治療中最重要的一環。手術治療的規範化是提高腫瘤診治水平的重要環節,因此推動膀胱癌相關手術規範化和標準化,對膀胱癌患者的治療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於術者習慣及不同醫療條件下治療策略選擇差異等原因,膀胱癌手術治療長期以來仍難以形成較為詳細統一的實踐規範,各級醫院膀胱癌手術選擇及治療療效存在較大差異。

此次會議接連發布《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手術專家共識》及《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手術專家共識》2份專家共識,從術前評估、手術決策、手術規劃、手術操作、麻醉處理及圍術期管理等方面,全面地為膀胱癌手術的臨床實踐提供參考和指導。據悉,共識的發布將有助於廣大泌尿外科醫師更為系統地理解膀胱癌手術的理念和理論技術體系,進一步推動膀胱癌手術治療在我國臨床實踐中更為規範、有序地開展,從而達到使患者最大獲益的最終目標。

在共識發布的基礎上,本次論壇也邀請到國內泌尿外科頂級專家進行膀胱癌手術實戰演示,手術覆蓋機器人、腹腔鏡膀胱根治性切除、銩雷射膀胱腫瘤切除、螢光膀胱鏡TUR-BT、NBI膀胱軟鏡檢查等,各路高手同臺獻技。

相關焦點

  • 出現這樣的尿最可怕 當心是膀胱癌的前兆
    尿液紅色!尿中有血!這樣的字眼無疑透露著驚悚。尿液顏色發紅有可能是血尿,也可能並非血尿。例如大黃、利福平、氨基比林等藥物的代謝產物為紅色,人在服用這些藥物後,尿液就會呈現出紅色;進食某些紅色水果蔬菜後,尿液也可能出現紅色。
  • 男子尿液好像洗肉水,去醫院一檢查,才知道是膀胱癌「來了」
    可就在兩個月前,他發現自己的尿液呈深棕色(像洗肉水),一開始以為是喝水太少的緣故,增加飲水量後,小便顏色一直沒有恢復,甚至還出現了尿頻、尿急、尿痛的症狀,醫生檢查發現,杜先生是得了膀胱癌。
  • 廣州張女士尿液黃,以為是上火!醫院診斷脂肪肝,肝輕微受損
    可是1個月過去了,張女士水沒少喝,可尿該黃的還是黃。這時候,張女士察覺到事情不對,於是趕緊去醫院掛了個急診。檢查發現,竟然得了脂肪肝,並且轉氨酶指數上升,肝功能輕微受損。張女士沒想到,尿液的顏色還能反應這麼多問題。
  • 尿液變這種顏色是攤上大事了,膀胱癌已經上身!
    核心提示:無痛性血尿和茶色尿是膀胱癌的「特有」信號,而且這種症狀是間歇性的。比如兩次血尿的間隔時間很短或很長,長的可達半年,所以很容易給患者產生一種「已經好了」的錯覺,從而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尿液顏色也能暗示健康情況。比如當尿液顏色比較濃時,身體可能缺水了;尿液顏色呈透明時,代表喝水過多或是尿崩症。
  • 長期抽菸還憋尿,醫生提醒:小心尿液有「毒」誘發膀胱癌
    偶爾一兩次沒問題,但長期憋尿,不僅會導致尿路感染、泌尿繫結石等疾病,如果還長期吸菸、接觸有害化學品,像柴油尾氣、染料、藥物製劑和殺蟲劑等,則會增加膀胱癌的風險。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李先生是繁忙公路運輸線上的一位「老司機」,他曾受僱於某家物流公司,往返江浙滬開車送貨三十多年。
  • 蹲著尿能降低膀胱癌風險?只適合少數人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泌尿外科徐亞文副主任醫師表示,對於前列腺增生、膀胱頸或尿道狹窄等引起膀胱出口不全梗阻的患者,才有必要採用腹壓幫助排尿。如果站立位時腹壓不足以將膀胱內尿液排空,這時蹲位排尿才有意義,然而,如果患者的排尿症狀已經到了如此嚴重程度,往往需要進一步的治療措施幹預,因此,為簡單預防膀胱癌而採用蹲位排尿,意義不大。
  • 「淡淡紅尿」竟是膀胱癌作怪
    52歲的張女士近期到醫院檢查,被告知患上膀胱癌,並且是晚期,要做膀胱切除手術。她一直覺得自己沒什麼特別感覺,為什麼突然能患上癌症?諮詢醫生後她才知道,竟然半年之內,淡淡的血尿就已經是膀胱癌的信號了。  「淡淡的紅色」被忽視  張女士是西崗區居民,平時工作比較忙。
  • 男子發現自己尿液是紅色的,醫生診斷膀胱癌:有這些情況要及時檢查
    原創 李鴻政 Dr家庭醫學有個朋友給我留言,說自己這段時間有血尿,害怕極了,去醫院檢查,做了膀胱鏡,看到是膀胱癌,做了手術,術後恢復的還不錯。這個朋友今年46歲,算是比較年輕就得膀胱癌的了。膀胱癌發病年齡多數是50-70歲的男性,男性比例更高,男女比例是4:1。
  • 直播預告:警惕血尿,認識膀胱癌
    很多膀胱癌的早期患者會發現自己存在尿液呈紅色的現象,這種症狀被稱為血尿,是泌尿系統受到膀胱癌影響後最明顯的一個症狀,也是提醒身體要及早進行治療的信號。2020年4月23日(周四)15:00-16:00,人民日報社旗下新媒體平臺「人民好醫生」客戶端邀請中日友好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周曉峰進行視頻直播訪談,和您一起「警惕血尿,認識膀胱癌」。
  • 血尿未必是膀胱癌,年輕女性血尿多因尿路感染
    血尿未必是膀胱癌,年輕女性血尿多因尿路感染 溫機靈/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生 2017-08-18 12:59
  • 「撒泡尿照照自己!」尿液黃、異味大,是身體在傳遞信息
    現代醫學說:以尿為鏡,可知健康!「撒泡尿照照自己」,有時候不是在罵人,他還可能是在關心你!小便是人體代謝的一環,我們每日攝入的水分,並不會完全被機體利用消耗。多餘的水分會隨著血液遊走,並被腎臟攔截,它們混合身體代謝廢物形成尿液,最終儲存在膀胱內。
  • 泌尿外科在膀胱癌液體活檢領域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11月23日,湖南省科學技術廳公布了2020年度湖南省高新技術產業科技創新引領計劃立項項目名單,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王龍主持的課題「基於尿液DNA點突變、甲基化及拷貝數變異的膀胱癌液體活檢新方法研究「作為科技攻關類項目獲批(2020SK2012),標誌著醫院在膀胱癌液體活檢領域開拓了新局面
  • 肺癌診斷中的基因甲基化到底是什麼
    簡單來說,基因甲基化就像DNA的一頂最神奇的「帽子」。戴上這頂「帽子」則會封鎖轉錄起始使轉錄過程不能延伸,並且影響轉錄因子與啟動子的結合,從而使得基因沉默。因此低甲基化會激活基因轉錄,而超甲基化則會阻止基因轉錄導致基因沉默。
  • 這款驗噓噓紙尿褲的智能體檢功能,竟然查出寶寶這麼多潛在問題
    所有問題,其實都可以通過驗尿來解決  什麼是尿液檢測?  尿液是人體排出的毒素,是人體正常的生理代謝產物。尿液檢查,是醫學的一種檢測方式。包括尿常規分析、尿液中有形成分檢測( 如尿紅細胞、白細胞等)、蛋白成分定量測定、尿酶測定等。尿液檢查對臨床診斷、判斷療效和預後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 一旦發現尿中帶血,很可能是患了膀胱癌!
    本文作者:騰訊醫典醫學團隊 本文由武漢同濟醫院宋曉東主任審閱並推薦閱讀 經常在門診遇到患者很緊張地詢問:醫生,我尿中有血了,怎麼回事,該怎麼辦呀?
  • 專家:膀胱癌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應警惕無痛性血尿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黃健稱,內地膀胱癌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目前治療膀胱癌包括利用腸子再造膀胱等多種方式,其中利用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有利於患者術後尿控和性功能恢復。  近日,有媒體稱,有瑞典科學家發現母乳中含有一種化合物有助於治療膀胱癌。黃健表示,目前關於膀胱癌治療的研究有很多種,普遍處於試驗階段,離大規模應用於臨床仍有一段距離。
  • 健康|早發現、早治療 我國膀胱癌已進入免疫治療時代
    膀胱癌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增高,50 歲以上佔患者絕大多數。專家表示,國內晚期尿路上皮癌治療近 30 年來無突破性進展,但隨著國內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的獲批,我國尿路上皮癌的治療正式進入免疫治療時代,能延長化療無效、不耐受、腎功能不好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生存期。
  • 尿液臭不一定是前列腺炎,當心是膀胱癌?帶你揭秘兩者的4大區別
    正常情況下尿液是經過腎小管、腎小球這些部位代謝吸收後過濾出來的廢棄液體,這些液體中含有大量的尿酸、無機鹽、尿素,這些物質含量偏高時會使尿液呈現出淡黃色,並伴有輕微的尿騷味。但如果泌尿系統的健康出現了問題,則有可能會使尿液中的尿酸或者尿素過高,從而散發出來怪味。因此尿液出現異常時,首先要做的是檢查一下泌尿系統是否正常。
  • 「馬虎男」反覆血尿拖一年 竟查出膀胱癌
    一年來,45歲的王先生反覆出現血尿,直到最近吃藥也不管用了,他才到醫院就診。12月24日,拿著「膀胱癌」的診斷結果,王先生傻了眼。「門診中像王先生這樣不把血尿當回事的人不在少數。」武漢市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袁敬東主任醫師反覆強調,血尿是泌尿系統發出的「警報」,尤其是無痛肉眼血尿,很可能是泌尿系腫瘤,千萬別不當回事。「冬季是血尿的高發季節。」
  • 明明憋得難受,但怎麼都尿不出來!憋尿的六大危害,你還在忽略嗎
    由於當晚他的「手氣」特別好,雖然尿急也不肯上廁所,而且他迷信「撒泡尿,輸一吊」的說法,怕「撒泡尿」後會黴了「運氣」。因此,從當晚的7時多一直憋尿到第二天凌晨。 突然,一陣咳嗽過後,黃大爺的肚子劇痛難忍,被同桌牌友緊急送往醫院,經檢查發現他是由於憋尿太多而導致膀胱破裂,並引起了腹膜炎。幸好及時進行了手術,否則性命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