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由於停水,廣州的張女士早晨上完廁所之後便沒有衝廁所,晚上下班回來之後,發現自己的尿液怎麼那麼黃?
起初,張女士沒在意,只以為是上火,而且10個人9個尿黃,只有1個是有病,多喝點水就好了。可是1個月過去了,張女士水沒少喝,可尿該黃的還是黃。
這時候,張女士察覺到事情不對,於是趕緊去醫院掛了個急診。檢查發現,竟然得了脂肪肝,並且轉氨酶指數上升,肝功能輕微受損。張女士沒想到,尿液的顏色還能反應這麼多問題。
每個人每天都得排便,但是卻很少有人去觀察自己的小便,而小便恰恰能夠反應我們身體很多的問題。
尿液發黃預示著什麼?
尿液的顏色往往和身體情況有關,尿液發黃除了生理因素,還可能是疾病。
● 喝水太少:尿液顏色的深淺會隨著飲水量的多少出現變化,飲水量多時,排出的尿液也會比較多,尿色素所佔比例較小,顏色就會比較淡。飲水量少時尿液中的尿色素比例比較大,尿液顏色就會比較深,也就是尿液發黃。在補充了充足水分後,尿液就會恢復原樣。如果增加了飲水量也沒能緩解尿液顏色,那就需要重視了。
● 尿路感染或膀胱炎:如果出現了尿路感染或膀胱炎等疾病的時候,患者也會出現尿液發黃的症狀,往往還會伴隨比較重的氣味,此外患者在排尿的時候可能還會出現疼痛感。
● 藥物影響:有些藥物會使得尿液發黃,比如在使用了大黃、維生素B、利福平等藥物後,都可能出現尿液發黃的情況,但這種情況只是暫時的,只要停止服藥,尿液就能恢復原樣。
● 腎炎:在腎臟功能出現問題後,尿液排洩量會減少,並出現濃縮的情況,在濃縮過後尿色素比例較大,尿液顏色就會比較深,還可能伴隨著特殊氣味。除此之外,腎炎的病人還會出現泡沫尿,如果尿液同時滿足這兩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 飲食不合理:不少蔬菜含有天然色素,如果長期大量的食用,就會引起尿液發黃,如胡蘿蔔、甜菜根等。在日常飲食中飲水量少或吃得太鹹,也會出現尿液發黃的情況。
健康的尿液應該滿足哪些條件?
健康的尿液應滿足以下的標準,如果不是,那就要注意了。
1、晚上起夜次數少,或者不起夜
一般而言,飲水量不是特別多的情況下,一天8次小便,白天7次晚上1次是最佳比例。起夜太多可能是睡前喝了太多水引起的,是正常現象,而且也沒必要為了不起夜可以減少飲水。
有些人為了不起夜,晚上一點水也不敢喝,這樣會讓尿液濃縮,更容易使結晶體析出沉澱,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膀胱結石等疾病。
如果晚上沒喝多少水卻總是起夜,並且每次尿量多,可能有內科代謝疾病,每次尿量少,可能是膀胱和尿道出現問題。
2、排尿頻率:喝水後30~45分鐘
飲水後,水在身體正常代謝時間為30-45分鐘,但如果排尿頻率高於或低於這個數字,也不一定是腎臟出現問題。水在體內的停留時間主要會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一個是吃得鹹還是淡,二是吃得多還是少,天氣冷熱也會影響排尿時間。
3、尿量:每天1500ML
一般人每天的排尿量約為1500ML,當然每個人情況不同,只要每天尿量多於400ML,少於3000ML一般沒有太大的問題,如果少於400ML為少量,多數在急性腎衰竭患者身上發生,多於3000ML為多尿,多數有糖尿病或崩症等內分泌疾病,也可能是精神性煩渴症,慢性腎衰竭患者也可能出現多尿。
4、尿液澄澈、泡沫少
健康的尿液,一般是淡黃、澄澈、透亮,如果尿液泡沫多,應及時前往醫院檢查,如果是蛋白尿,多半是腎臟疾病。
5、淡茶色
健康的尿液應該是淡黃透亮的,就像沏的第一遍茶水。但很多因素如飲水量、食物等都會影響尿液的顏色,喝水多尿液可能無色,喝水少出汗多尿液可能會像啤酒的黃色,偶爾有發黃,在飲水後就能減輕一般是正常的。
如何保護腎臟和膀胱?
腎臟是身體重要的代謝器官,被稱為身體的「垃圾清理場」,一旦出現問題,健康就會出現問題。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保護好腎臟和膀胱,做好4點。
首先,不憋尿。憋尿會使得膀胱一直處於充盈狀態,增加肌肉負擔,長期下來會使得括約肌功能減退,可能出現尿頻、尿無力等情況,還可能引發腎炎、膀胱炎等疾病。
其次,勤換內褲。有些人不重視個人衛生,容易使得細菌侵入泌尿系統,傷害膀胱,尤其是女性,在生理結構上,女性尿道比較短,而且又直又寬,細菌更容易侵入。
然後,多喝水,不久坐,長期久坐的人再不注意多喝水,會增高患上腎結石的風險,除了多活動,還應保證每天的飲水量,健康人每天飲水量應在1500到2000毫升。
最後,戒菸,膀胱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就是吸菸,有研究發現,吸菸會使得膀胱癌發病風險增加2到6倍,並且隨著煙齡的增加,膀胱癌的發病率也明顯增高。
尿液往往能夠及時的反應人體的健康狀況,所以小便的時候,建議順帶低頭看一眼,說不定就能及時發現身體問題,及時治療,避免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參考資料:[1]有時「撒泡尿照照」,真的是為了健康好!.健康時報. 2018-01-2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