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8日,由《華夏時報》主辦的「2016中國(上海)首屆區塊鏈新金融高峰論壇」在上海正式舉辦。在此次峰會上,中國首家落地區塊鏈應用的互助保障平臺眾託應邀出席,其創始人兼CEO喬克發表了「區塊鏈技術與網際網路金融的融合」的主題演講。他預言,基於底層區塊鏈技術的支持,互助保障社群或將走向自組織型智慧社群。
基於區塊鏈技術,打造社群信任鏈條
喬克表示,作為互助保障領域第一家落地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平臺,用戶在眾託幫平臺上可以實實在在看到鮮活的區塊鏈應用體驗,眾託幫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信任的可傳輸。
「互助保障產品的本質其實是社會信用契約,會員自願地按認同的準則履行義務,同時也享受平等的保障權利。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和互助保障規則的結合,實現了契約在分布式系統下的自動和自主執行,從而保證契約的公正性,大大提升運作效率和交互性。」喬克說。
作為新生事物,網絡互助保障平臺目前遇到的難題之一,是如何自證公正性,消除普通大眾對互助保障這種「新模式」的不信任。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應用,或將成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
喬克稱,沒有應用區塊鏈技術的網絡互助平臺只有系統管理員可以查詢平臺上的所有數據,普通用戶能夠查看到的個人與平臺數據比較有限,且存在數據偽造、信息被篡改等風險。也正因為如此,網絡互助保障平臺採用的常見解決方案是「公示、銀行託管、第三方審計、機構信用背書」等措施。
而如今在眾託幫平臺上,用戶加入互助保障計劃的數據被記錄在不可修改的區塊鏈中,因為無法修改,公正性和用戶信任問題得到解決。
區塊鏈技術應用之下,加入眾託幫的用戶數據在區塊鏈上可以做到開放、透明,同時通過對個人隱私數據的加密存儲,只有通過智能合約授權後才能解密,從而保證用戶信息的隱私性。
據了解,眾託幫通過與知名區塊鏈技術公司布比的戰略合作,建立了能夠滿足億級用戶規模的區塊鏈應用場景。在眾託幫平臺上,用戶從相信公司、相信個體,到相信技術,構建起了一個信任鏈條。
「隨著區塊鏈越來越普及,應用越來越廣泛,分散的自治組織成為通向未來社群之門,基於智能合約程序運作的組織,社群裡面的個體可以自我監督、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喬克認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和接入數據的不斷擴展,互助保障平臺上的互助社群,未來可能會變成自組織型的智慧社群。
眾託幫關注社群經濟的未來。因為分散的自治組織的誠信不可侵犯,需要有自我保護機制,眾託幫希望把互助平臺上擁有相似屬性的社群成員的經濟關係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建立起來。
眾託幫首家落地區塊鏈技術應用,做普惠保障先行者
數位化技術對於互助保障、普惠金融發展帶來的改變,喬克深有體會。
在網際網路數位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互助保障行業也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會。一方面,通過數位化、大數據可以把億萬群眾連接在一起,網聚幫助的力量,打通社群幫助的最後一公裡;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也使得信息傳輸更加安全,解決了用戶的信任問題。
「互助保障最初的本質,是一群有著共同需要的人,匯聚在一起,每人付出一點錢,當有成員需要幫助時便可以使用這筆錢。」喬克認為,在數位技術的驅動下,眾託幫「普惠保障醫療,幸福億萬家庭」的夢想將觸手可及。
長期以來,我國醫保覆蓋不足,商保保費又較高,偏遠地區居民、農民等低收入人群及一些小微企業沒有足夠的經濟支撐加入高門檻的商業保險,但社會對保障的需求一直存在。而以眾託幫為代表的互助保障平臺具有低門檻、後付費等特點,能較好解決弱勢群體沒有足夠能力購買商業保險的痛點,真正做到了將保障普及,最終實現「普」的本意。
在「惠」方面,喬克認為其體現在共享意義上。他表示,相較於一些傳統的金融服務機構,互助保障更加純粹、優惠、透明。眾託幫推行的互助保障,可以讓每一個普通老百姓用較小的支出獲得一份保障,降低了個體獲得保障的成本。
作為國內第一家落地區塊鏈技術應用的互助保障平臺,眾託幫已經開發上線了抗癌互助醫療、出行互助保障、女性健康互助、創業失業互助、學生綜合互助等產品。自7月1日正式上線以來,其「抗癌互助醫療計劃」單品,用戶已突破140萬,成為了互助保障行業第一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