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覺醒和叛逆,沒有遲到|中國女性活出自我,需要多大的勇氣

2020-12-20 騰訊網

01

64歲老太王花,實在太不容易了。

1980年她與丈夫登記結婚。婚前彼此了解不深,婚後發現,丈夫脾氣暴躁,容易發火,經常對她非打即罵。她忍氣吞聲40年,如今兒女均已成家立業,因此她向法院起訴離婚。

而丈夫認為,他與王花風風雨雨,白手起家,共同育有三個子女。他確實有不對的地方,但絕對沒有出軌行為。現在彼此年紀大了,到了互相照應的時候,堅決不同意離婚,希望老伴能夠撤訴,再給他一次機會。

法院認為,王花夫婦雖因瑣事發生矛盾,但並不足以導致夫妻感情徹底破裂,駁回了王花的訴訟請求。

律師王玉琴有不同的看法:女性一般不到忍無可忍是不會提離婚的,「王花難道不知道自己年齡大了,需要人陪伴嗎?她肯定反反覆覆考慮過了,但她仍然提出離婚,那就是她實在忍受不了了」。

律師何永萍同樣認為:「離婚自由是每一個公民的權利,理應受到法律的保護。

離婚冷靜期適用於登記離婚,但凡通過法院訴訟離婚的,又有多少是衝動離婚呢?

且不說法院立案過程繁瑣,單就漫長的審理過程,對於圍城中的兩個人天天冷眼相對就是巨大的痛苦與煎熬,能夠並願意承受這一切的老年人又有多少?

婚姻幸福與否,只有當事人知道。我個人認為不是本人,最好不要評論指導他人的婚姻,多少人間悲劇本可以避免,卻因為人為因素而發生?

既然法律賦予了人們離婚自由,不能因為是老年人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

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更應聽聽他們心裡最真實的想法,靈魂的吶喊不應該被拒絕。

02

60歲的女人,就不能離婚了嗎?

60歲的女人,為了孩子們忍受了40年不幸福的婚姻,到老了,想為自己活一回,卻被很多「好心人」竭力勸阻:少來夫妻老來伴,40年都忍過來了,不能繼續忍下去嗎?

而她內心的真實感受是:這樣的伴,我寧願不要;和他在一起,我會更孤獨。

過去40年中,相信她也曾經無數次努力過,想要嘗試改善夫妻關係,但是面對數十年如一日的非打則罵、絲毫不尊重她的老公,她敢於止損,在自己年過六旬的時候提出離婚,這就是一種勇敢。

這不禁讓我想起前段時間「獨自私奔」的56歲阿姨蘇敏。

「我不想再給大家幹活了。我要逃離現在的生活。我想出去轉轉。」

婚姻是她最深的傷。丈夫是個苛責而挑剔的人,經常打擊她、否定她、挖苦她、挑剔她。

「跟他生活在一起,就是壓力、壓力、壓力,特別壓抑。」

為了孩子,她的前半生是:忍。

女兒小時,忍,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孩子大後,還忍,因為女兒要結婚找對象,生怕男方嫌棄女兒父母離異;女兒有了孩子,繼續忍,因為雙胞胎外孫子需要他們共同帶……

64歲的王花,也是忍了大半生。

「忍辱負重」。

這個用來謳歌傳統女性的高尚詞彙,不知不覺中站在道德高地,捆綁住很多女性的手腳和靈魂。

讓她們從原生家庭到再生家庭,從親密關係到親子關係,從上代人到下代人,都活在「忍耐」的暗傷裡。

王人平認為,多少中國女性,前半生為父母活,後半生為孩子活,這一輩子就沒真正意義上為自己活過。

更可悲的是,這被作為美德謳歌,代代周而復始。

其實,對父母最大的孝敬,對子女最好的教育,就是對自己負責,珍惜當下,活出自己的幸福和精彩。

除了作為子女、父母的身份外,我們有一個更重要的身份——自己。

所以,當一些女性在老年後,開始覺醒和叛逆,去做自己,不想再忍了,想要卸掉沉重的鐐銬,這何嘗不是一種勇敢。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天,是你來到世界那一天,和你明白自己為什麼來到這世界的那一天。」

我究竟是誰?我想要什麼生活?什麼阻礙了過上夢想的生活?我需要做什麼來實現夢想?

發現自己內在智慧、資源和品質,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如何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上。

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並擅長的事,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

不一定非要做什麼了不起的事。只要你了解並會利用自身的愛好和擅長,就會經常擁有幸福感和自由,就會活出自己的價值。

就像56歲獨自開車旅行的蘇阿姨一樣,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她對自由的嚮往!

03

目前還不知道,王花是否會繼續上訴。

如果她放棄上訴,願意再給丈夫一次機會,那麼楊某某需要切實改變自己,來修復夫妻關係。

而不是以為「沒有出軌」,就沒有大錯了。

婚姻的最大殺手,不是出軌,親密關係中,有「四把刀」是傷害力最強的,分別是:指責、抱怨、輕視、冷漠。

以前的楊某某,估計經常揮舞這四把「大刀」,把妻子傷的體無完膚,心如死灰。

如果他真的有生死不離的決心和攜手共度的信念,那麼,改變,是唯一的路。

首先,要成長自我,不要以為60多歲了,就拿年齡說事兒,成長是一輩子的功課。先從情緒管理做起,控制自己的壞脾氣,如果脾氣上來了,哪怕自己出門走走,也不能把妻子當撒氣筒。

其次,要尊重妻子,體諒妻子。有事情要和妻子商量,不能大男子主義,一言堂。

第三,要用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既然楊某某簡稱兩人風風雨雨四十年,感情基礎牢固,那麼不能掛在口頭,感情感情,感受到了才能有情。比如多分擔家務,多噓寒問暖,多照顧妻子的情緒。

如果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做,就直接問妻子:你需要我做什麼?我怎麼做,你覺得高興?這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他必須全力以赴堅持到底。

第四,不論對錯。在家庭中,對錯並不重要,和諧才最重要。

第五,和顏悅色、柔聲細語地跟妻子交流,外加合適時機的摟摟抱抱。也許楊某某會覺得老夫老妻了,摟摟抱抱做不出來,那至少,先做到和顏悅色與柔聲細語。

王花這邊,需要改變的則是:無需再忍,無需委屈求全,大膽表達,勇敢做自己。

一味委屈自己,滿足別人,不會得到幸福。

只有看到自己、發現自己、愛上自己,勇敢地打破束縛,綻放自己,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才會擁有自己的幸福。

在過去40年中,她為了家庭表面的和睦,一直隱忍,委曲求全,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當一個人在親密關係中,經常感受到憤怒、悲傷、委屈、恐懼和害怕時,這個關係就是病態的關係了,需要治療,也許需要離開。

在健康的親密關係中,人們會成為更好的自己,更喜歡的自己。

所有不能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的關係都不是健康的關係。

在恐懼和委屈中,不可能有健康的關係。

我們想對王花說:你不用總做「好人」,取悅所有人是一條無望之路。

如果是委屈求全的做「好人」,時間久了就會憋爆炸,一下子就成了「壞人」(有些人就認為,這麼大年紀提離婚,把老伴「扔在半路上」,就是「壞女人」)。

願你不討好、不對抗不壓抑自己、不委屈求全,願你由心而發,利人利己的為人處世,老老實實做真實的自己最靠譜、最穩當。

真實地面對自己,無需再忍,如果丈夫哪裡做的不對,讓你不爽,就當場表達不滿,直接提要求,需要他如何做。

我們當然希望,通過王花的這次上訴,能真正撼醒簡單粗暴的楊某某,讓他意識到自己傷妻子有多深,讓他真正開始反思反省自己的問題,真正開始改變,能夠讓老伴回心轉意,兩人相互攙扶,白頭到老。

如果王花心意已決,我們也祝福她,往後餘生,好好愛自己,一個人的日子,一個人的「老來作伴」,能夠自由自在、輕鬆舒適。

撰文:秋天

愛你/早安

相關焦點

  • 願你擁有,活出自我的底氣
    大概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叛逆」的小孩。不想被世俗的眼光束縛,想過自己想過的人生,看自己想看的風景,成為自己最想成為的人。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有「做自己」的勇氣,能遵從自己的內心,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在漫漫人生中,活出自我的底氣來自哪裡?這幾個故事,可能給你一點啟發。
  • 女性如何活出自我?明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電影中無論是《羅馬假日》中的純真公主還是《鋼琴課中》的啞少婦,我們所看到的是女性的覺醒和自立,她們不畏懼困難,敢於面對一切,真正的為自己而活。對於「女性」角色的設定,不僅僅再是卑微的、庸俗的家庭主婦,任人宰割的奴僕,在越來越多的屏幕前,我們所看到的是勇敢的、智慧的女性角色,她們敢於掌握自己的命運。
  •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女性自我覺醒
    有人喜愛裡面的搞笑劇情和精緻的人物形象,但裡面具有更加現實性的意義:女性自我覺醒。執著追夢與其因為泯然眾人而惶恐,不如在追求夢想中尋覓自我,在這力求男女平等的時代,事業已經不只是男人的標誌,女性也可以有自己的夢想和事業,為之奮鬥,不因任何原因放棄夢想,劇中女主米琪在婚姻破裂之後,喝酒買醉,機緣巧合之中,發現了自己的才能,開始了與蘇西的合作,兩個人性格和社會地位不同,在磨合中彼此幫助
  • 女性心理諮詢:女性覺醒,道阻且長
    但讓她憋屈的是,老公不讓她出去社交,不讓她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還總是指責她沒有做好家務。生活中她沒有什麼朋友,也找不到任何樂趣,只好忽略自己,甚至壓抑自己的需要,把所有心思都放在老公身上。沒想到,她付出這麼多,對老公處處容忍、退讓,心理上承受各種煎熬,最終換來的竟然是老公的背叛——老公出軌了公司的女下屬,要求和她離婚。
  • 解析《父母的覺醒》:親子教育的關鍵,是父母懂得「自我覺醒」
    有位媽媽說到:&34;你看這位媽媽一開始就說到&34;,其實潛意識就已經覺得是孩子的錯了,看看,大人們是多麼的以自我為中心。在親子教育中最關鍵的就是父母需要懂得&34;,父母盲目自自大,不去嘗試改變,結果就只能是水火不相容,爭吵和打罵。今天就給覺得育兒艱難還沒有覺醒的父母來解析《父母的覺醒》,讓我們走進自我覺醒的領域,學會覺醒,給孩子需要的愛和尊重。
  • 44歲的姐姐劉敏濤:放飛自我、中年叛逆,讓我走出人生低谷
    真正為自己而活後,劉敏濤發現叛逆也是需要力量的。言聽計從,無需過腦;而我行我素,是需要判斷力和勇氣的雙重加持。中年叛逆如同一張無形的手,推著她去挖掘自己更多的側面。短髮、露背裝、紅色高跟鞋,這些以前從來不敢嘗試的東西,卻讓此時的劉敏濤愈發覺得開闊和自由。
  • 改變自己,你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
    於是,今年的新年目標和去年一樣,年復一年,目標沒有變過,年齡卻大了幾圈。其實,真正的改變,絕不僅僅是下定決心的勇氣,它更多地是需要經歷,以及經歷之後之後的反思和行動。經歷是改變的前奏人的行為和環境密切相關,每個人的性格和樣子都是人生的前面部分的產物。但是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總會發生一些事情,打破原本的生活,將你帶進一個新的環境。
  • 中國基層老年女性情感世界:56歲自駕遊,61歲迷靳東,皆因缺真愛
    黃月和蘇敏看似有著不同的人生,她們的故事卻反映出相同的社會問題。那就是,中國中老年女性的情感困境。 蘇敏生於上世紀60年代,原生家庭問題多多。她長大後,為逃離原生家庭,在23歲那年嫁給了現在的丈夫。丈夫對錢很計較,蘇敏不想不受制於人,這些年來,她做裁縫、掃大街、當服務員,想方設法自己賺錢。沒想到,她的獨立沒換來丈夫的尊重,反而加劇了夫妻矛盾,後來,兩人徹底成了 AA制。 蘇敏和丈夫是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
  • 2歲小孩也叛逆,原來是想刷存在感
    談到叛逆,很多人只會想到13-16歲的青少年,如果說2-3歲的寶寶也會叛逆,很多人會驚訝,「小屁孩多大點,懂啥,還會叛逆?」如果說2-3歲的小孩調皮搗蛋,不聽話,大多數人都會同意的,其實,小孩調皮,就是叛逆的表現。
  • 不叛逆才會出問題
    為什麼要去叛逆呢?從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來看,孩子在小的時候,不會把自己和父母獨立開,是依附著養護者生活的。隨著不斷成長,進入青春期後,自我的意識漸漸開始呈現,這時候,他們不僅需要感受到自我,而且需要讓別人看到這個自我,認同這個自我。這是他們建立自我意識,自我認知的基礎,並且在對自己有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建立自信和自我價值感。
  • 童瑤:欣賞「顧佳」覺醒的勇氣,30+姐姐別給自己設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由張曉波執導,童瑤、江疏影、毛曉彤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劇《三十而已》在東方衛視東方劇場開播後,豆瓣評分目前破8分,成為暑期檔爆款劇。該劇以三位30歲女性視角展開,講述都市女性在30歲這一重要年齡節點,遭遇多重壓力直面挑戰的故事。
  • 電影《海灘的一天》女性還在尋求的自我覺醒
    打開了《十年,再見楊德昌》長達6個小時的十周年紀念訪談,看了杜篤之和張震的部分,他們說了楊德昌導演的很多事情,還是決定繼續看他的作品再看訪談,今天打開他拍的第一部片《海灘的一天》,心裡想,沒有看完他的作品,如何能說了解呢?
  • 50多歲的女人,穿30多歲年輕人的衣服,是不倫不類還是活出自我
    人生在世,只有一次生命,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所以,一定要活出自我,當然前提是你不能違法亂紀,在沒有觸犯法律的前提下,你可以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展現自己的美。五十多歲的女人敢於穿二三十歲年輕人的衣服又沒有違法亂紀,只是人家心態年輕想要把自己往年輕了打扮,沒什麼不對的地方。
  • 劉敏濤:中年女人的叛逆,是因為心裡有底氣
    她的叛逆是在凡塵摸爬滾打之後,衝出世俗的枷鎖,做回骨子裡真實的自我而不是世俗的框架下的順從的賢妻良母。01用40年找尋自我。心理學家武志紅說:「每個人只有為自己而活的時候,才是最有力量的。」回首劉敏濤的人生,這句話放在她身上再適合不過了。中年逆風而行的劉敏濤用覺醒的力量完成了自我的蛻變。她整個前半生都在用周圍人框架好的路線,自然也活成別人想要看到的樣子。
  • 9歲,自我意識的覺醒
    其實,只要深入了解她的內心世界,就不用過度擔憂,而儘可能的滿足她們此時此刻的需要。究竟發生什麼事?九歲孩子的特殊情感需求來自自我意識發生重大變化。她們的」幼兒」階段已經結束,正過渡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Rudolf Steiner說「九歲這一年孩子正在經歷著完全的改變,此時對精神和肉體而言,皆正面臨重大轉型。」
  • 單身女性的凍卵:中國女性覺醒的風向標
    男性存精不受歧視,單身女性凍卵依然不行中國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明確標明「禁止給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而《人類精子庫基本標準和技術規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都沒有否定單身男性使用人工輔助生殖技術的權利。這看起來難道不是十分可笑的麼?
  • 好書分享 | 家庭的覺醒
    書的名字是《家庭的覺醒》,什麼是覺醒?覺醒即為醒悟、覺悟。孩子需要覺醒嗎?作者認為孩子不需要我們帶領他們覺醒,他們本來就是覺醒的。反而孩子是一個「喚醒者」,他們幫助我們覺醒,督促我們提升自我,做出改變。
  • 中國女性平均在49.5歲閉經,那為啥很多女性在50歲之後,仍能懷孕
    女性多大還有生育功能?準確來說,生育能力不是根據年齡看的。排除手術、特殊身體狀況等,一個女性是否還能懷孕,是要看她是否閉經。據統計,中國女性平均閉經年齡是49.5歲,有的遲一些,有的早一些。不過普遍閉經過渡期是比較長的,短則三五年,長則十年二十年,閉經大多從四十歲就開始了。
  • 一線學校心理老師談青春期叛逆
    由於工作原因,我們在青少年一線心理輔導工作中常常需要和家長交流,我們就發現一個現象:家長朋友喜歡把孩子不聽話、頂嘴、違反校規、違背家長意願、與老師對著幹,甚至早戀、厭學、離家出走等等全部都稱之為「叛逆」,叛逆這個筐子恐怕裝不下那麼多東西,這從側面也體現出大家在面對孩子的成長問題時缺少足夠的家庭教育指南
  • 做一個獨立的女人,活出自我,活出精彩!瀟灑
    她有她的想法,但她困在婚姻的瑣碎中,根本做不出什麼成績……我很理解茵的無奈,一個已婚的女人要想活出自我,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沒有後援的全職媽媽。作為丈夫,如果不能體諒妻子的不易,不了解妻子的個性,盲目安排妻子的人生,那是相當過份的。對於茵,我想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