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自我意識的覺醒

2021-02-25 天使在線幸福家庭

天使在線:一個有態度的家庭教育平臺

與其「教育」,不如守護與引導好孩子的天賦才能

本文是美國一位從事華德福教育三十年的Dancy女士所寫。

9歲孩子的父母常會想「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有些這個年紀的孩子變得很嚴厲又愛爭執,有些變得憂鬱或不喜歡跟人打交道。做惡夢、無來由的恐懼、頭痛、肚子痛等狀況也常出現。有些孩子覺得學校好像沒有人喜歡她,有些孩子會突然對自己的身分(有錢人、窮人、或」怪咖」等)變得敏感。她也可能會氣衝衝的衝回房間「砰」一聲關上門,說你不公平或一點都不了解她。

父母會想是不是因為學校換新老師、還是最近自己的什麼舉動、或是家庭狀況(分居或新生兒誕生) 造成她行為改變,還是單純「少年維特的煩惱」? 其實,只要深入了解她的內心世界,就不用過度擔憂,而儘可能的滿足她們此時此刻的需要。

究竟發生什麼事?

九歲孩子的特殊情感需求來自自我意識發生重大變化。她們的」幼兒」階段已經結束,正過渡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Rudolf Steiner說「九歲這一年孩子正在經歷著完全的改變,此時對精神和肉體而言,皆正面臨重大轉型。」

孩子在5歲以前,她的意識如夢境一般,外在與內心世界不分。她們了解外在事物的管道並不是透過「觀察」而來,而是透過無意識的模仿。嬰兒透過模仿學習,大班年紀的孩子仍繼續模仿著她們的周遭世界,比如老師或父母的行為舉止等。也因為模仿力強,孩子的生活經驗與這個世界緊緊結合一起無距離感,也就不會有所謂的孤獨感。

但隨著九歲孩子已經不太藉由模仿力學習,她開始會覺得自己跟她所生活的世界有距離。一些過去沒有顯現出來的自我意識開始甦醒。九歲孩子突然會強烈意識到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這種嶄新的感覺讓她與世界和他人有所距離。這樣的自我意識,其實在約2兩歲半時她曾經經歷過,現在再度出現程度更顯深刻,因為孩子的內心情感世界正開始發展。

雖然每個孩子對脫離幼兒時期的甜蜜夢幻世界反應各有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反應:更加注意她周遭的環境。你可能會發現,有些從前忽略的事情現在會變成焦點甚至被質疑。依據每個孩子的天生氣質不同,她們的反應也不同,有些孩子是默默驚訝,有些會嚴厲的批評。

批判性比較強的孩子可能會去注意身邊的人講的話實不實在,還是虛構吹牛的。她可能開始質疑父母和老師,想「她們怎麼可能什麼都知道?」「他們真的什麼都知道嗎?」她們想尋求確定,想證實大人的話經得起挑戰、值得相信。 另一種相反性格的孩子對孤獨感的反應可能是變得孤僻、晚上睡覺會害怕、或經常肚子痛。

因為孩子常想獨處,父母會覺得好像要「失去」孩子,覺得孩子好像不再喜歡和她們分享內心世界了。這時候也是孩子會開始注意到死亡這個議題的時候。隨著自我意識升高及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感與選擇權,宗教問題、行善、邪惡等觀念也可能出現。

通常,九歲生日後半年內(有時更早),孩子會深刻意識到這種與外界分離的新感受。由於「我」的意識覺醒,孩子體認到自己是獨立個體,感覺自己好像主宰著自己的命運。有位70歲女士回想她此時的生活說:「九歲那一年,我有很明顯的自我認知。我記得就在下課等待換電車的某一刻,我突然體認到在我眼前的生命旅程,是要自己去完成的。」

所以基本上,九歲的孩子正體驗著自己是獨立個體的階段,以面對外在世界。理想的情況是,她有較高的自我意識伴她渡過這個時刻,也了解到這樣的情形將會持續,甚至隨著自覺高漲,而更加澎湃。

所以,父母怎麼跟孩子一起度過9歲這個人生重要轉折時刻?

1.多了解她正在經歷的階段和心情,對身為父母的你和孩子都有很大的幫助。父母或老師站在孩子的立場,了解她的實際需要,這樣可讓孩子的身心保持平衡。還有,要有耐心,一切都都會過去的!過了9歲危機時刻,青春期又尚未到來,她在10歲這個夾縫時期會處於很合諧的狀態,直到下一次自我意識更強時刻來臨。

2. 讓她保有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不要去「糾正」它。尊重她的隱私。當她突然對妹妹很不耐煩,在抱怨發牢騷時,就讓她發洩吧!當你發現你們之間有距離時,也試著去接受忍受,你和她的關係正在改變,但當這些變化趨於穩定時,關係會改善的。你只要隨時在她身邊,了解她、讓她知道她是被愛著的,就好。

3. 跟她分享一些非關日常生活瑣事的想法。但不要提供「答案」或下定義,因為這樣在她以後面臨到或被問及關於像上帝或死亡之類的問題時,會箝制住她的想法。留空間給她,讓她以後自己去找答案。

4. 對她有信心,相信她在度過這個階段時有能力自我療愈。讓她盡情接觸她有興趣的藝術活動(像寫詩、寫日記、畫畫、音樂)。

5. 培養她對周遭世界和生活的興趣。多實地從事如農場體驗、種植園藝等這些現實生活。在她還未進入其實比較適合青少年的科技世界前,讓她盡情多接觸植物和動物,或享受從事一些單純又簡單的創造性活動。華爾道夫課程透過蓋房屋、農作、及研究植物和動物世界等,這些與「人」息息相關的習作,而不是計算機等抽象科技,將世界介紹給孩子。

6.她對大人的權威有新看法,不再像年幼孩子那樣盲目接受權威。你應該鼓勵並認同孩子跟老師或他身邊的大人建立新的相處模式。Steiner說「最要緊的是,在這個時刻孩子有個人(不管是一個人或幾個可能不頂重要的人都好)可以帶領她」。你和先生可以是這個人,當出現管教問題時,一起坐下跟孩子討論。(單親家長可能需要與老師或另一位成人一起較好)

想想看,7歲孩子和12歲孩子有多大的差異! 就可以更了解9歲孩子正在經歷的變化。7歲的孩子很浮躁,始終在活動,她用手和腳摸索(時時在接觸、在操做、在行走等),頭部在外觀比例上看起來還是偏大,思想仍似夢如幻,也才剛剛開始長恆齒,她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外在影響,很容易這一秒笑下一秒就哭。12歲,則有很清楚的思維,手長腳長有時甚至好像不知該往那兒擺,她有豐富的(有時甚至過度強烈的)內心情感世界,越大的孩子會有更多的情感經驗,身體也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性器官開始成熟。

而九歲,就處在幼兒和青少年的世界中間,她的身心都在變化。因為她的內心世界不斷擴張,產生強烈自我意識,而帶來巨大轉變。了解這個變化,我們才能好好陪她的成長。

她開始覺醒到自己之於這個世界的意義,這個自我意識為她的生命帶來了新境界:她了解現實世界的日常生活,但卻又同時渴望和超現實的東西維持親密關係。作為父母和老師,我們的工作就是當孩子心中的關愛大人,跟她分享真實世界的點點滴滴,及我們自己的內心想法。

文章轉自:田偉強的新浪博客,感恩分享。

相關焦點

  • 孩子說「不」其實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的覺醒。自我意識也稱自我,指的是個體對自己的各種身心狀態的認識、體驗和願望。3歲至7歲這一期間,屬於孩子人生發展的第一逆反期,孩子會要求行為活動自主和實現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這是發展中的正常現象。
  • 意識在自我參照中覺醒
    意識與自我定義相關,探究意識看似無法突破,但在生物學領域,似乎越來越接近對意識的研究,生物被視為一個機械系統,感官將客觀轉化為主觀,將模擬信號轉化為數字感覺,將外界運動轉化為體內情緒,從而把物理世界抽象到精神維度。
  • 如何以意識覺醒,調動自我的主觀能動性
    如何以意識覺醒,調動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如果熱牛奶的濃香穿越凌晨的夢,意識也會醒來,開始在早晨的空氣中尋它,當牛奶流經,溫柔的動靜蟄伏在身體,天空也醒了02為什麼不同意識狀態之下的超個人經驗會增強超越自我的能力馬斯洛提到的超越自我的需求層次,例如瑜伽默觀超常意識中就有所體現,它所傳承和主張拓展到人類和眾生上的愛與慈悲等情感
  • 《西奧和不先生》:自我意識的覺醒——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1)自我意識的覺醒「不先生」剛出現的時候給西奧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因為「不先生」總是不合時宜地替西奧拒絕,比如媽媽讓西奧吃早餐,「不先生」將早餐打翻了;在幼兒園西奧和小夥伴們玩,「不先生」在一旁搗亂,最後大家都不和西奧玩了,西奧覺得很苦惱。
  • 尼採:沒有自我意識的覺醒,人就會自願淪為奴隸
    比如︰「已經三十歲了,應該結婚了」;「人家都有小孩了,你也該生娃了。」 於是,很多人三十歲時,就匆忙嫁給了不喜歡的人,甚至草草決定生娃。 這些決定的背後,都一句話「我應該」。  在這個魔法式語句中,人們做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草率決定。
  • 海賊王,惡魔果實的4種形態,可自我覺醒,還能擁有意識?
    不僅可以擁有意識,而且還能自我覺醒?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吧!溫馨提示,記得全看完哦,不然你會錯過細節的,感謝大家,愛你們。第三種形態,賦予武器意識惡魔果實還有一種形態就是和武器結合,這種形式也非常的常見,在海賊王中出現了多次,比如老沙篇的時候,Mr.4的武器就是一個吃了犬犬果實的獵槍。司法島篇上,斯潘達姆使用的配件是吃了象象果實的刀。
  • 獲得自我意識的覺醒,培養正確的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也叫自我意識,或叫自我,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的覺察,包括對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態的認知。如果一個人不能正確的認識自我,看不到自我的優點,覺得處處不如別人,就會產生自卑,喪失信心,做事畏縮不前……相反,如果一個人過高地估計自己,也會驕傲自大、盲目樂觀,導致工作的失誤。因此,恰當地認知自己能夠克服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還能夠全面的認識自己,在生活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面。
  • 「頂嘴」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不見得是件壞事,追本溯源合理引導
    其實不然,孩子出現頂嘴行為,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正常現象,父母對此刻意阻止,反而不利於親子之間的溝通和孩子的正常成長,不利於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自我意識的覺醒孩子到了六歲以後,腦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完善使得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
  • 用思維導圖解讀繪本《西奧和不先生》——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過程
    第一階段:自我意識的覺醒,表現為拒絕、搗亂,但又害怕別人生氣的矛盾心理&34;代表的是西奧的自我意識。&34;總是不合時宜地替西奧回答&34;,給西奧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擾。在西奧自我意識覺醒的階段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時候他的拒絕是&34;所為,那是他不能控制且不能理解的所在。&34;代表了自我意識,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他又害怕父母會生氣。
  • 1歲半寶寶脾氣「拗」,一言不合就暴走,可能是「小自我」的覺醒
    02:1歲半寶寶不滿意就鬧,原來是「小自我」的覺醒寶寶開始認識到物體都是獨一無二和永恆的,世界上只有一個「媽媽」,會黏媽媽;同時,也只有一個自己,所以我要發出我的聲音,不管對錯合適與否,我需要表達出來。
  • 有多少人忽略了「自我意識」的覺醒,你還是你嗎?
    商業社會生存法則第一條,自我意識的覺醒。只有認清自己,摒棄外界幹擾,以自己的目標為核心去規劃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才能立足於紛繁複雜的商業社會。快樂,且積極地活著。他很幸福個人認為,培養自我意識,需要端正如下3個認識: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精英。
  • 解析《父母的覺醒》:親子教育的關鍵,是父母懂得「自我覺醒」
    有位媽媽說到:&34;你看這位媽媽一開始就說到&34;,其實潛意識就已經覺得是孩子的錯了,看看,大人們是多麼的以自我為中心。在親子教育中最關鍵的就是父母需要懂得&34;,父母盲目自自大,不去嘗試改變,結果就只能是水火不相容,爭吵和打罵。今天就給覺得育兒艱難還沒有覺醒的父母來解析《父母的覺醒》,讓我們走進自我覺醒的領域,學會覺醒,給孩子需要的愛和尊重。
  • 寶寶突然膽小,是「自我保護意識」覺醒,安全教育這樣做更有效
    其實,這既不是膽小,也不是太久沒玩,而是寶寶的自我保護意識開始覺醒了。如果你們也突然發現孩子變得膽小了,那正是一個信號,代表著我們可以開始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啦。01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發展三階段從懵懂的小嬰兒,到能自我保護的大孩子。
  • 自我意識是什麼?
    相信所有人都會在某一個時間點,對自我開始思考。自我意識的了解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自我意識」。簡單來說,自我意識,是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自我意識是具有意識性、社會性、能動性、同一性等特點。自我意識的結構是從自我意識的三層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調節(或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構成。作為人類,我們自我意識的覺醒大概在2歲多,也就是說,在這個時間點,我們出現了關於「我」的概念。那麼,什麼可以作為自我意識覺醒的標誌呢?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實驗來證明——點紅鼻子實驗。
  • 《父母的覺醒》:還給孩子真情性,父母擺脫舊日創傷,覺醒自我
    只有覺醒的時刻,覺醒的父母,會阻止背負的陰影,傳遞給下一代。如果父母覺察和意識不到,自己遺留的創傷陰影,留心觀察孩子的缺點,也許你會從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創傷陰影投射出的影子。發現它,覺醒過來,還給孩孩子天真本真的性情。
  • 神話的起源,神話——人類意識覺醒的產物
    大家好,我是小編劉鑫,今天和大家來探討一下神話的起源,神話——人類意識覺醒的產物。「神話」系外來詞,英文為「Myth",源於拉丁語「Mythos",原意指那些產生於原始社會的口傳故事。學術界傳統意義上的神話,特指上古(原始)神話。
  • 從MISS YOU AILINNA 品牌理念中,窺探女性意識的覺醒
    從MISS YOU AILINNA 品牌理念中,窺探女性意識的覺醒 從MISS YOU AILINNA 品牌理念中,窺探女性意識的覺醒 2020-09-07 15:53:27  來源:北國網
  • 是反抗強權的自我意識覺醒,亦或是被菩提老祖利用,孫悟空大鬧天宮...
    孫悟空年輕氣盛反抗權威?這種說法簡直就是污衊猴哥,孫悟空大鬧天宮之時已經300多歲了,而且已然雲遊四海見識頗多,且接受了隱士高人菩提老祖的教化,身上頗具一些仙氣,怎能如一般毛頭小猴那般衝動?如果非要將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行為拔高到思想覺醒層面的話,小編以為那句「皇帝輪流做,明到我家」足矣。
  • 一個人變強,是從意識的覺醒開始
    見她不為所動,又繼續鼓勵道:我八歲那年被惡犬咬傷,哭了一整夜,第二天拿著棍子,追趕半個京師,面對惡犬要更加勇敢,要兇才能嚇退它。同理,惡人都是欺軟怕硬,你越是畏懼,他們越是欺凌。為了你的孩子,拿起你的武器,去面對你的敵人。
  • 青春期心理學|性心理:性意識的覺醒
    性是人生命中自然而健康的組成部分,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性意識就會慢慢覺醒。性在逐漸發育,性意識也在慢慢覺醒和發生著變化,同時也會出現本能的對性的渴望。但是在成長過程中,有的青少年可以很好的控制,這種性渴望只有在幻想中表達,但有的青少年不能控制,可能會出現手淫自慰等現象,甚至有的孩子會犯終身遺憾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