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遠艦上被曝發現疑似鄧世昌私印:上刻「雲中白鶴」四字

2020-12-11 澎湃新聞
10月4日,「丹東一號」再次出水一批水下文物,這是本次打撈出水的「致遠艦」舷窗。

隨著「丹東一號」身份確認為致遠艦,這也意味著為期兩年的水下調查階段結束,進入考古發掘階段。華西都市報記者獲悉,水下考古隊在10月4日正式啟動水下發掘工作,這也是致遠艦身份確認後的第一次水下發掘行動。這意味著致遠艦的考古工作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隨著遼寧丹東港沉船被確認為致遠艦,有更多文物陸續出水,比如發現了一枚印章,上面刻有「雲中白鶴」四個字,專家認為疑似鄧世昌的私人物品。

致遠艦殘骸在海底24米

據參與致遠艦考古調查的甲午史專家陳悅介紹,致遠艦殘骸目前在海底24米處,剛發現時艦體上覆蓋了厚達3米的淤泥。

據此次水下考古調查領隊周春水介紹,自今年8月初考古工作開始以來,打撈出水的沉船相關文物種類有60餘種,數量100多件,它們主要分為3大類,即船載武器、船體構件以及船員生活用品。

周春水說,目前考古工作還沒有正式進入文物大規模提取階段,出水文物都是在抽沙過程中從泥沙中剝離出來的,並且為了保護沉船船體結構,考古隊並未對散落在海水中的大塊船體甲片進行撈取,這些需要等到將來船體打撈工作計劃出臺後,再著手進行。

今年致遠艦考古6日結束

水下考古。(丹東港集團供圖)

10月4日,在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致遠艦身份確認後第一次水下進行發掘工作。

參與致遠艦考古調查的甲午史專家陳悅介紹說:「此前兩年的考古活動叫調查,在確定為致遠艦後,則進入考古發掘階段。」

在10月4日的水下考古活動中,央視進行了現場直播。雖然此前丹東剛剛經歷了風雨天氣,但4日天氣晴朗平和,為水下考古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氣象條件。

由於天氣轉涼以及海況變化等原因,今年對於致遠艦的考古工作將在10月6日結束。按照去年的工作流程,在考古工作暫停後,工作人員將用沙袋等重物將沉船壓住,避免被風浪衝散偏離位置。

疑似鄧世昌私人印章出水

撈出水的「致遠艦」殘骸。

隨著遼寧丹東港沉船被確認為致遠艦,有更多文物陸續出水,比如發現了一枚印章,上面刻有「雲中白鶴」四個字,專家分析該印章疑似鄧世昌的私人物品。

雲中白鶴,比喻志行高潔的人。成語出處:《三國志·魏志·邴原傳》裴松之注引《原別傳》:「邴君所謂雲中白鶴,非鶉鷃之網所能羅矣。」

陳悅說,目前發現的重要文物,幾乎都位於致遠艦的後部。「帶有致遠艦艦徽的盤子、格林炮,以及多種私人用品的出現,都意味著目前正在調查的區域屬於致遠艦的後部。」陳悅說,瓷盤一般為船上軍官使用。

文物解讀

舷窗:見證慘烈戰鬥

在4日首次進行的水下發掘行動中,考古隊員發現了致遠艦上的一扇舷窗文物。陳悅介紹,這枚舷窗為方形,在大鹿島海域的沉船只有致遠艦上有這種舷窗,位置就在致遠艦的管帶套間。

鄧世昌艦長套間外面的舷窗,目前一共發現四枚。

從央視的直播畫面看,舷窗上覆蓋著大量的海洋生物,舷窗的受損程度也較為嚴重,顯示出當年戰鬥和爆炸的慘烈。

港幣:見證維權功績

在此前的打撈中,曾出水了諸多生活用品,包括以竹林七賢為主題花紋的青花碗,以及一些鑰匙、鎖和銀錠,其中還有一枚當時的「港幣」硬幣。

雖然只是一枚小小的硬幣但是卻見證了致遠艦的一段旅程。

據參與致遠艦考古行動的知名歷史學者薩蘇介紹,致遠艦1887年編入我國第一支近代化遠洋艦隊北洋水師,管帶為提督銜記名總兵鄧世昌,從此再未更換過指揮官。「該艦編入北洋水師後,曾多次出訪新加坡,俄國遠東地區乃至日本,也曾在多次朝鮮半島出現危機的時刻前往當地穩定局勢。」薩蘇說。

陳悅說,在甲午海戰前致遠艦和北洋艦隊一道曾在維護我國領海和地區穩定方面做出重要貢獻,這一點不能因甲午戰敗而抹殺。

「致遠艦官兵所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團結奮戰抵禦外來侵略的愛國精神,我們撈的是民族魂,哪怕只剩下一塊鐵也要把它撈上來!」這是1997年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打撈致遠艦後,當時張序三中將說的一句話。

鄧世昌後人:我也想親手撫摸這艘鐵甲沉艦

方形舷窗。

1997年的這次打撈行動還專門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新聞發布會,鄧世昌第五代外孫葉偉力說,他的父親參加了這次發布會,當時「父親很高興,很激動。」

但是很遺憾1997年的這次打撈因故夭折,這一等就是18年。

葉偉力說,此次在得知丹東沉艦就是致遠艦時,他第一時間給父親打去了電話。老人家得知這一消息後,非常激動,一直在關注相關的打撈消息。

葉偉力說,尋找致遠艦是中國幾代人的心願。雖然此前的尋找過程一波三折,但是在他心裡他一直堅信「致遠艦一定能找到,只是時間問題。」

葉偉力說,此前已經有北洋戰艦被盜撈乃至被破壞性打撈,這次一定要科學打撈,儘量將致遠艦及其內部相關文物,完整地打撈出來。

對於甲午海戰中廣乙艦管帶、濟遠艦繼任管帶林國祥的四代孫林其浩的建一座「甲午海戰致遠艦無名將士墓」以及紀念碑供後人憑弔的建議,葉偉力也表示對此他完全贊同。

「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能整體打撈,這也是我們的心願。」葉偉力說,「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也想潛入海底,去親手撫摸一下這艘曾經伴隨先輩們浴血奮戰的鐵甲沉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致遠艦發現疑似鄧世昌私印 刻有「雲中白鶴」(圖)
    這意味著致遠艦的考古工作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隨著遼寧丹東港沉船被確認為致遠艦,有更多文物陸續出水,比如發現了一枚印章,上面刻有「雲中白鶴」四個字,專家認為疑似鄧世昌的私人物品。  致遠艦殘骸在海底24米  據參與致遠艦考古調查的甲午史專家陳悅介紹,致遠艦殘骸目前在海底24米處,剛發現時艦體上覆蓋了厚達3米的淤泥。
  • 鄧世昌印章疑出水 印章上面刻有「雲中白鶴」四個字
    鄧世昌印章疑出水 印章上面刻有「雲中白鶴」四個字時間:2015-10-05 16:05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鄧世昌印章疑出水 印章上面刻有雲中白鶴四個字 鄧世昌印章疑出水真相,隨著致遠艦沉船被確認,文物部門保護性打撈作業的推進,今天又有更多文物陸續出水,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數一枚鄧世昌印章
  • 致遠艦掘出疑似鄧世昌印章 刻有四字成語(圖)
    原標題:致遠艦掘出疑似鄧世昌印章 刻有四字成語   今年致遠艦考古6日結束   10月4日,在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致遠艦身份確認後第一次水下進行發掘工作。   疑似鄧世昌私人印章出水   隨著遼寧丹東港沉船被確認為致遠艦,有更多文物陸續出水,比如發現了一枚印章,上面刻有「雲中白鶴」四個字,專家分析該印章疑似鄧世昌的私人物品。   雲中白鶴,比喻志行高潔的人。成語出處:《三國志·魏志·邴原傳》裴松之注引《原別傳》:「邴君所謂雲中白鶴,非鶉鷃之網所能羅矣。」
  • 致遠艦掘出疑鄧世昌印章 所刻成語有深意
    [提要] 隨著遼寧丹東港沉船被確認為致遠艦,有更多文物陸續出水,比如發現了一枚印章,上面刻有「雲中白鶴」四個字,專家認為疑似鄧世昌的私人物品。雲中白鶴,比喻志行高潔的人。目前發現的重要文物,幾乎都位於致遠艦的後部。
  • 當年鄧世昌本可全身而退,為何仍撞上吉野號?致遠艦殘片揭開答案
    甲午海戰歷時近9個月,清軍陣亡31500餘人,其中就有著名的海軍將領鄧世昌。在甲午海戰爆發一個多月後,黃海之戰正式打響,北洋水師慘敗,致遠艦管帶鄧世昌駕駛軍艦衝向日寇的吉野號,最終以身殉國。這樣視死如歸的氣魄讓世人紛紛震撼,光緒皇帝親自寫下「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的輓聯。
  • 被發現時船艙仍有彈藥 致遠號「船印」或將重見天日(組圖)
    物證  另一關鍵證據格林炮銘牌信息已全部破譯  陳悅說,在身份瓷盤發現前,隨著中國遺物出水,已經有多項證據指向致遠艦。  「考古隊員在水下曾發現一塊方形的舷窗,在大鹿島海域的四艘沉艦中,只有致遠艦上有方形的舷窗,」陳悅說,最具說服力的是發現的一門11毫米的10管格林機關炮。
  • 甲午海戰致遠艦機關炮直到軍艦沉沒前仍在射擊
    追尋北洋水師遺蹟之四:致遠、靖遠及平遠艦薩 蘇1886年,中國向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訂造了兩艘造型優美的穹甲巡洋艦,即後來的北洋水師致遠艦和靖遠艦。致遠艦在1887年加入北洋水師,管帶鄧世昌。大東溝海戰中,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中彈起火,致遠艦為掩護旗艦衝出陣前與日艦拼死奮戰,重傷後在鄧世昌率領下撞向最兇猛的日艦「吉野」號,終因中彈太多功敗垂成。在戰場外圍觀戰的西方軍人記述,致遠艦桅盤中的機關炮直到軍艦沉沒前仍在射擊。從此,致遠艦和鄧世昌成為中國海軍英勇奮戰的圖騰。
  • 鄧世昌駕駛「致遠號」,勇撞敵艦犧牲後,其後代的結局如何
    126年前的黃海大東溝海戰中,北洋艦隊「致遠」號巡洋艦彈盡糧絕,多處起火,船體嚴重傾斜,隨時都有可能傾覆沉沒。管帶鄧世昌命令全艦官兵回到戰鬥崗位,開足馬力,向著日軍「吉野」號全速前進,決意用殘破的船體撞擊「吉野」號,和它同歸於盡。
  • 致遠艦打撈後揭開了百年疑惑,鄧世昌並非要撞船,而是要做這件事
    致遠艦打撈後揭開了百年疑惑,鄧世昌並非要撞船,而是要做這件事在甲午海戰的時候我們的北洋水師完全沒有能力打過日本海軍,這也算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古老封建王朝的一場海戰,而最終以資本主義的勝利結束。在現在的歷史書上還有對當時甲午海戰的描寫 ,其中筆墨最重的就是當時鄧世昌竟然最終選擇撞向了日本的軍艦。但是被魚雷所擊中沒有成功。我們現在仍然被鄧世昌捨生忘死的氣概所折服。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鄧世昌的身上一直背負著一個爭議,英國的報紙在海戰之後就對鄧世昌的行為發出了質疑。
  • 當年,鄧世昌為何一心讓致遠號撞向敵艦?百年後專家揭露真相
    「人誰不死,但願死得其所爾」,這是清末著名愛國將領鄧世昌經常對士兵們說的話。他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之一,也是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面對羸弱的清朝政府、外敵的入侵,他有一顆強烈的愛國之心。所以,他才會從軍,保家衛國。
  • 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沉沒戰艦致遠艦將重建(圖)
    在這場殊死奮戰中,北洋水師計有四艘巡洋艦壯烈戰沉,管帶(艦長)鄧世昌、林永升、林履中、黃建勳及其麾下七百餘人以身殉國。根據記載,這四艘戰艦沉沒的海區,便位於今天丹東港正在進行建設的新港港區附近。海軍將領鄧世昌和致遠號上的兩百多名官兵,就長眠在丹東港前方的大海之中。  重建的致遠艦將是一種紀念。以致遠艦為代表的北洋水師,是中國在近代史上第一次自強運動的象徵。
  • 鄧世昌為何指揮「致遠號」撞向敵艦?如今打撈殘骸,原因讓人心酸
    導讀:鄧世昌為何指揮"致遠號"撞向敵艦?如今打撈殘骸,原因讓人心酸中國近代史是一段受盡屈辱的歷史,也是走向強大的一個歷史。他的名字叫做鄧世昌,在如今的歷史課本上就有這意味英雄。鄧世昌與1849年10月4日在廣東番禹,父親從事茶葉生意,家境也是十分不錯,但是鄧世昌卻沒有因為家境良好而不思進取。反而從小十分好學,各項成績都十分優越,還在父親支持下學習英文和數學。1867年,船政大臣沈葆楨在福州馬尾上任,並且開辦了輪船製造的輪船駕駛的課程,鄧世昌便進班學習。
  • 甲午海戰中壯烈殉國的鄧世昌,他的子孫後代都怎麼樣了?
    ———鄧世昌1894年9月17日12 點 50 分,黃海海戰正式拉開帷幕,這是中日雙方一場爭奪制海權的決定性戰役。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鄧世昌看到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日軍重創,黃龍旗被擊落,他立即下令在自己指揮的艦上升起旗幟,向日艦連連發炮,吸引住敵艦。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致遠艦曾射擊直至沉沒(圖)
    靖遠艦船模,以及在日本福岡元寇博物館中所存該艦媽祖神龕和官印印盒,反映了當時中國海軍官兵獨特的海洋信仰。  靖遠號參加了大東溝海戰,中彈一百餘發,仍堅持戰鬥,並在海戰最後階段升旗代理旗艦定遠指揮各艦,編隊撤回旅順。威海衛海戰中,在定遠艦沉沒後,丁汝昌以靖遠艦為旗艦繼續與日軍作戰。由于靖遠艦上掛著提督旗(團龍五色旗),遭到日艦攢擊重傷沉沒。
  • 致遠艦的前生今世,竟因英國眼紅德國獲得清朝戰艦大訂單而誕生
    而正是因為鄧世昌在甲午戰爭中英勇無畏的表現,所以鄧世昌管帶也就留下了碧海忠魂的美名,而作為鄧世昌座艦的致遠艦也就留在了那片碧海之中,伴隨著近幾年的考古深入,潛水員們已經在黃海的水下發現了沉沒的致遠艦殘骸,處於保護文物的原因並沒有被打撈出水。那麼就讓我們走進這艘美名遠揚的戰艦,看看它在甲午戰爭背後的故事。
  • 大清帝國致遠號巡洋艦沉沒記
    鄧世昌的致遠艦立即向日艦還擊,可日艦體積小,速度快,七拐八彎,竟躲過了炮彈,繞到了他們的後面,炮擊中了致遠艦後面的超勇艦,頓時火光沖天,濃煙滾滾,超勇艦迅速下沉,艦上的官兵紛紛跳入大海。這時,致遠艦上,鄧世昌正沉著果斷地指揮官兵向敵人發起猛烈攻擊,一顆顆炮彈帶著仇恨的火焰飛了過去,一條條火龍在大海飛舞,一團團烈焰在天空中燃燒,日本聯合艦隊正遭到清朝海軍官兵的奮勇抵抗。不知打了多久,大副突然向鄧世昌報告:濟遠艦和廣甲艦跑了。鄧世昌舉起望遠鏡,果真看見一直跟在後面的兩艦衝出日艦的包圍圈,溜了。
  • 致遠艦原來是這樣設計的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新華社記者日前在英國紐卡斯爾泰恩—威爾檔案館找到致遠艦部分設計圖。致遠艦原廠圖紙在國內外首次被發現,專家認定其意義重大,為中國近代史、甲午海戰和世界艦船技術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    綜合 新華社  意外發現  英國檔案館內查資料,記者竟找到致遠艦設計圖  英國紐卡斯爾市的泰恩—威爾檔案館保存的檔案浩如煙海。
  • 「經遠艦」出水遺物標本500餘件
    「經遠艦」由德國伏爾鏗(Vulkan)造船廠建造,1887年底作為「致遠艦」的僚艦,入編北洋水師。著名將領鄧世昌、林永升分別出任兩艦的管帶(艦長)。1894年9月,中日甲午海戰在黃海北部大東溝海域爆發,北洋水師戰敗,共損失戰艦四艘。其中「經遠艦」受到四艘日艦圍攻,全艦官兵不畏強敵,英勇接戰,直至最終沉沒。
  • 甲午海戰沉船致遠艦設計圖百年後在英國重見天日
    Nos493&4」(「巡洋艦編號493和494」)字跡工整、墨跡清晰……塵封百年,甲午海戰中抗擊日艦後沉沒的清北洋海軍致遠艦部分原廠設計圖紙在其建造地——英國紐卡斯爾市的一家檔案館首次被發現,為打撈那段悲壯的歷史提供了重要參考。新華社記者日前在泰恩—威爾檔案館查找北洋海軍史料時發現一套名為「中國巡洋艦舵機設計圖」的原始圖紙。
  • 鄧世昌的英雄事跡:北洋水師甲午戰爭之魂
    幼年及教育 鄧世昌是近代中國第一批自己培養出來的海軍將領之一。1849年10月4日生於廣東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寶崗大道龍珠直街龍蜒裡2號)一茶商之家,1867年考入馬尾船政學堂駕駛班第一期學習,1871年被派至「建威」艦練習航海,187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被船政大臣沈葆楨嘉獎以五品軍功任命為「琛航」運船幫帶,次年任「海東雲」炮艦管帶。當年日軍侵臺,鄧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補千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