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技大學錢寶良教授:高功率微波的傳輸與發射技術

2020-12-13 電氣新科技
2020太湖論壇專家報告

2020年8月29-30日,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專業委員會換屆會議暨2020太湖論壇在蘇州市太湖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專業委員會主辦,安潔無線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承辦,蘇州市吳中區科技鎮長團和科技局協辦。

來自全國約150位知名專家、學者、有關領導和標準化組織負責人、車企無線充電負責人、無線充電廠商負責人、檢測機構負責人、核心部件及材料的協作廠商等出席了此次會議。在徵求會議演講專家的同意後,本號將把報告陸續分享給大家,請各位讀者持續關注。

高功率微波源於源於高空核爆產生的核電磁脈衝,高空核爆產生帶電粒子在地磁場作用下運動產生大量輻射。核電磁脈衝對通信、計算機、雷達和其他電子系統造成極強的破壞能力,引發了人們對強電磁脈衝的特別關注。

上世紀60-70年代,隨著脈衝功率、等離子體物理、相對論真空電子學等技術的發展,使得採用非核方法產生具有非常高峰值功率的電磁脈衝(微波脈衝)成為可能,高功率微波技術應運而生。此後,在美「星球大戰」計劃的強力推動下,迅速發展。

高功率脈衝技術,利用電容器或電感器把能量儲存起來,然後再利用開關在很短的時間內釋放出來,功率可達到幾十億瓦或更高功率,這個過程稱為能量的時空壓縮與變換的物理過程。

錢寶良教授在報告中最後指出,高功率(峰值功率)、長脈衝(脈衝能量)、高重頻(平均功率)、高效率、頻率可調和器件的固態化、緊湊化、輕型化以及合成技術是高功率微波技術發展永恆的課題,只有解決好這些技術或問題,HPM技術才能更好地推動實際應用。HPM應用需求對傳輸與發射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其技術難度越來越大,我們期望不斷攻克關鍵技術,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為國防和國計民生服務。

相關焦點

  • 淺析世界各國微波武器系統及我國發展概況
    由於戰爭進展太快,還沒來得及等到微波武器研製出來戰爭就結束了;納粹德國戰敗後,美國得到了納粹德國的科學家,蘇聯繳獲了大量納粹德國的科研資料,也因此美蘇兩國的軍工科技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軍工科技。 國外高功率微波武器發展
  • 名校名院巡禮:電子科技大學之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該專業要求學生掌握電子器件、電路與系統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工程應用知識,掌握電子信息系統中微系統、物聯網、高功率微波、太赫茲技術等基本理論、設計方法、製造工藝和測試技術等。該專業分為固體電子學方向、物理電子學方向等,其中固體電子學方向突出電子元器件和系統集成技術相關領域的知識結構和工程應用,物理電子學方向突出物理電子和微波技術相關領域的知識結構和工程應用。
  • 高功率金剛石雷射技術研究進展
    文中總結了高功率金剛石雷射技術的研究進展,並對金剛石雷射器的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關鍵詞:金剛石;高功率;拉曼雷射;布裡淵雷射;應用1960 年世界上第一臺雷射器誕生以來,人們對雷射光源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歇,並以此推動了工業製造、生命科學、信息技術、科學研究和軍事國防等領域的快速崛起。
  • ...實時雷射通信——訪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博士生導師譚立英教授
    19日上午,時值周六,61歲的譚立英教授正在坐在哈工大科學園的辦公室裡修改文件。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博士生導師譚立英教授。譚立英教授是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博士生導師,空間光通信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衛星雷射通信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主任。
  • 國防科技大學及國防大學教授,都是什麼級別?
    國防科技大學:中央教育部直屬的985及211雙一流大學,同時也是中央國防部管理的正軍級軍事院校。校長為正軍級少將軍銜,副校長副軍級少將軍銜。教授主要分兩類:一是文職類,主要授課方向為數學、物理、人文等文化課,文職類教授一般享受副廳或正處級待遇;一類是軍職類,主要授課方向為戰略、戰術、裝備等軍事課,軍職類教授一般為正團級以上大校或上校軍銜。
  • 軍中清華——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於哈爾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即「哈軍工」,陳賡大將任首任院長兼政治委員。軍事工程學院創建時,毛澤東親自為學院頒發《訓詞》。1970年學院主體南遷長沙,改名為長沙工學院。
  • 2018年世界國防科技發展綜述
    一、持續布局和探索具有顛覆性軍事能力的前沿技術,加強國防科技發展戰略謀劃 (一)加強國防科技發展戰略謀劃 1月,美國國防部發布新版《國防戰略》,明確將中俄視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提出強化科技優勢,聚焦高端軍事能力建設,重點提升核力量
  • 電子科技大學一本科生在國際微波領域發表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英才實驗學院大三本科生唐得山同學,在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羅訊教授的指導下,於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IEEE TMTT)發表題為 「Substrate-integrated
  • 國防科技大學張為華教授一行來校交流
    11月27日下午3點,國防科技大學空天科學學院張為華教授來我校就學科博士點建設、相關專業的教學和人才培養等問題進行交流座談。座談會由校長孫小平主持,林峰副校長、航空宇航學院相關負責人及部分教師代表參加了本次座談會。張為華,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帶頭人,長期從事飛行器總體設計與先進推進技術研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國防科技大學:衝鋒,向著自主創新高地
    國防科技大學科技創新團隊: 衝鋒,向著自主創新高地解放軍報記者 王握文 康子湛 新華社記者 王逸濤努力把國防科大辦成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高地、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持。
  • 工業微波能技術專業理論數據詳解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該專業隸屬於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是一門以電磁場理論、光導波理論、光器件物理及微波電路理論為基礎,並和通信系統、微電子系統、計算機系統等實際相結合的學科。微波技術原理天線與雷達專業進研究所工科,中電22所,14所,54所都做這個,中船,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下的研究都要這個專業的,高功率微波 (包括速調管,行波管,返波管等,磁控管(微波爐的核心器件
  • 泰豪科技:助力「天問一號」發射 持續聚焦軍工主業
    在本次「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的背後,閃現著泰豪科技的保障身影。泰豪科技旗下的泰豪軍工為此次成功發射提供了發射基地的軍用智能電源模塊。泰豪科技技術團隊全程參與本次發射,並將繼續堅守在任務前線,為我國火星探測之旅保駕護航。
  • 陝西這所大學坐擁4大寶藏,號稱西北地區唯一,拿手活是國防軍工
    ,形成了&34;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2016年,獲批成為陝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2018年,入選陝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上世紀中葉,中國歷史上第一臺軍用航空照相槍在西安工業大學誕生,並裝備我空軍部隊。90年代,學校軍用光學元件鍍膜冷陰極離子源技術和自行高炮故障診斷專家系統,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國防科技大學科技創新團隊:衝鋒,向著自主創新高地
    在國防科技大學採訪,同時肩負多個課題攻關任務的「北鬥」創新團隊專家倪少傑,挺「難約」。一個研討會結束後的夜晚,記者終於等到了倪少傑,卻被他拉著出來「數星星」。「北鬥現在就靜靜地閃耀在頭頂這片星空中。」不知從何時起,倪少傑有了仰望星空的習慣,他說:「總想找找看,屬於我們的那顆星在哪裡。」
  • 東南大學段進、崔鐵軍兩位教授同時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東南大學2019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數並列全國高校第四。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段進、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崔鐵軍同時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中,段進教授當選技術科學部院士,崔鐵軍教授當選信息技術科學部院士。
  •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專業委員會換屆會議暨2020太湖...
    經過參會代表充分討論,投票選舉產生了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委員74人,哈爾濱工業大學朱春波教授當選主任委員,劉永東、黃學良、張波、王麗芳、戴欣、李雲輝、姜齊榮、馬皓、段善旭、陳衛東、張獻當選副主任委員,選舉張獻擔任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 射頻微波專家孫忠良院士逝世,沉重悼念!
    :我國毫米波技術領域傑出專家和教育家、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高校科技先進工作者、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孫忠良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6月29日3時24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3歲。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發射
    」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也是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標誌著我國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有了突破性進展。這顆衛星重達70公斤,由川企國星宇航與電子科技大學等單位聯合研製,搭載了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將在衛星平臺上建立收發鏈路並開展太赫茲載荷試驗。
  • 強強聯手:北京大學與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加強交流
    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編整理的關於「強強聯手:北京大學與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加強交流」相關資訊文章,一起關注一下吧~近日,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率團赴國防大學訪問,與國防大學校長鄭和、政委吳傑明座談交流。
  • 國防科技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2020年優秀大學生「雲夏令營」通知 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2020年優秀大學生「雲夏令營」通知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將於2020年7月27日至7月29日舉辦優秀大學生「雲夏令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