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IT技術發展促進支付體系現代化和跨境...

2020-12-22 MBA中國網

12月13日2020上海金融論壇正式舉行。本次論壇以「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主題。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出席論壇並遠程發表主旨演講,主題是「IT發展促進智慧體系現代化和跨境支付的便利化」。

本場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高金/SAIF)、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共同主辦,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國際金融家論壇協辦。

周小川表示,科技的發展給很多業務模式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如果通訊和處理能力大幅度改善,在交易的時刻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包括提升通訊能力、信息獲取的能力、數據處理的能力後,可以調整工作量的分布,可能會使支付更加便利化,特別是跨境支付;在避免影響到別國貨幣政策、外匯政策的基礎上,在零售交易的瞬間實現兌換,以及對實現兌換條件的審核,可以給互聯互通帶來新的操作可能性的方案。

他表示,利用當前的網際網路技術和移動終端的處理能力,以及雲計算的處理能力,不同選擇的匯率選擇及智能合約會比從前更有可能性。

對於未來全球貨幣的發展方向的問題,周小川認為,目前不見得能看得準。如果將來可能真有一種世界貨幣出現,技術的適應能力應該不成問題,而且很多方案具有相當程度的靈活性,可以及時調整適合未來全球金融格局變化的需要。

他表示,如果利用交易瞬間所具有的信息獲取能力和信息處理的能力,可以在支付系統現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方面做很多工作。而且可以向前承接,向後也有很好的適應性,這種做法體現了以帳戶為基礎,雙層銀行體系服務的長處和好處。

以下為周小川演講實錄:

各位來賓,各位與會代表大家好!很高興能夠參加2020年上海金融論壇,也感謝主辦單位對我的邀請,這次會議的主題是「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我覺得這個題目很重要也很好。我想藉此機會談一談IT發展促進智慧體系現代化和跨境支付的便利化。

科技的發展給很多業務模式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比如支付系統的現代化和數字貨幣,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一個領域。

首先,在支付的那個瞬間,究竟需要完成哪些事情?特別是零售支付,在零售支付的那個時刻,消費者首先要獲得價格,通過價格來考慮是否購買某一個東西或者某一項服務。如果是跨境交易,需要獲得匯率方面的信息,折算後考慮是否購買。如果是現金交易,可能要事先準備現金。如果是帳戶交易,交易瞬間要完成這些交易的一部分,其中如果使用信用卡,那需要獲得授權,如果使用貸記卡,也需要進行身份的驗證。

商務部在接收到錢的時候要對銷售稅或者是增值稅進行記帳,所以為什麼很多零售商或者很多國家都要求必須使用收款機。此外交易完成後要進行財務核算,接收貨幣時需要考慮是不是假幣,交易是否存在合規的問題,交易是否真實等。如果是信用卡或者貸記卡支付,信息傳遞的過程中也需要加密,確保不會被截取。

因此在交易的時刻,實際上要幹兩方面事情:

第一,獲取一定的信息。

第二,做一定的數據處理。

過去由於通信設施和計算能力的限制,所以那時候獲取的信息可能有限,處理的內容也不能太多。處理也分為兩種:

第一,在現場能夠處理什麼東西,比如POS機或者是用手機作為移動終端能處理的事情。

第二,傳上去,現在有雲計算,過去沒有雲計算它也可以傳到數據處理中心。

總之,如果通訊和處理能力大幅度改善,在交易的時刻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在獲得信息和處理能力有限的情況下,有好多事要推到事前或者事後。所謂推到事前,消費者如果進行跨境消費,要事先把外匯放好,把貨幣換成目的國的外匯。換多了再換回去時,由於各個國家外匯體制不一樣,可能還會有一定的困難。另外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提前換還是事後換,都需要承擔匯率風險。當然也有的人不再換回去,這種情況下持幣也要承擔風險。

換匯,一般國家經常項目往往是可兌換的,但是資本項目就不一定了,所以不少地方換匯有限額。按照年度來計算實際上也很難控制,年度限額量比較大,所以管不住用途,那麼這個用途有時也可能出現不合規的情況,有一些說是經常項目的兌換,但實際上用於資本項目。

而商戶使用POS機或者收款機時,事後往往還是要匯總到商戶的帳戶裡,同時也有利於稅務方面的和財務分析方面,如會計等的需要。那麼商業銀行在這過程中也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涉及到交割,涉及到風險控制。跨幣種的問題,還可能涉及到中央銀行,中央銀行需要做清算。這裡面,可能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做的事都是在交易時刻的事後。

通訊能力、信息獲取的能力,以及數據處理的能力大大提升以後,可以調整工作量的分布。這個調整可以使交易的時刻做更多事情,可能會使支付更加便利化,特別是跨境支付。

大家也說區塊鏈和分布式帳本體系是一種選擇,當然它也涉及到幣種的問題、涉及到商戶應該代徵的消費稅或增值稅的問題。

剛才所說的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的提高,可以在交易那個時刻完成更多的工作,其中一個可能性就是把匯率工作放在這個環節來執行,即用戶購買的時候,將自己原有帳戶中某一個幣種的貨幣進行兌換,兌換的量和所要購買的商品或服務正好完全一致。

另外,信息可以比以前更方便的獲得,一個主要的信息就是匯率信息。匯率可以用頭一天的fix,也可以用即時的換匯市場的信息,如果是一些小的國家的幣種,也可以用套算匯率。

另外一個好控制的就是交易的場景。商戶是有代碼的,因此知道他的用途是什麼,因此可以比較清楚的判別是否是經常項目的支付。不管是按照哪個國家,匯兌的規則是否符合,是否合規。那麼在這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一種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應該說最簡單的智能合約就是條件語句,就if-then else,也就是情況下可以匯兌,什麼情況下不可以匯兌,完成支付,那麼就可以進行控制。這樣的話,就可以把事前、事後許多的工作量減少,在交易瞬間可以通過當代的IT技術來加以完成。這個也是比較符合亞洲,特別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需要。

去年夏天的時候,Libra出臺導致了大家關心貨幣主權的問題,擔心美元化或者被其他貨幣所取代的問題,也擔心有些國家自己宏觀調控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措施是否還能順利執行的問題。它提出盯住一攬子貨幣,但是也沒有給出一個非常明確的做法,所以經過一段時間,現在它修改的第二版是只盯住美元,因此很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會擔心美元化。

美元化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例子,有一些是比較極端的美元化,比如辛巴威在非常高額的通貨膨脹之後,比較全面的美元化。也有許多國家是局部的美元化,按照他們存款的性質或者是他們貨幣使用的性質,這個國家可能有百分之幾十的使用都是美元,也就是部分是美元化的。這些國家都會抱怨會因為美元化帶來很多問題,因此這是需要關注的點。

我前不久說過,中國周圍的鄰國,東亞地區有中日韓,下面有東協十國,東協十國發展水平也非常不一樣,各個國家宏觀管理水平也不一樣,再加上國際收支平衡的原因會影響國家在外匯體制方面的選擇。因此在這方面開展工作儘量避免取代別人的貨幣主權,導致人家的貨幣政策、外匯政策不再生效。

另外,考慮到各個國家宏觀調控的需要,也能照顧到人們對於美元化的擔心。由此推論,其實大家對於人民幣國際化也存在擔心。我們所說的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自由使用,你要願意去用的話,可以在貿易投資等方面應用,我們沒有像Libra這樣,似乎想取代別人在各個方面的應用。

在這個基礎上,根據剛才所說的,如果在零售交易的瞬間去實現兌換,以及對實現兌換條件的審核,技術上如果有可能的話,就可以給互聯互通帶來新的操作可能性的方案。

過去在使用信用卡的時候,比如說你有美元帳戶的信用卡,或者你有人民幣帳戶的銀聯卡,在境外交易的時候,其實它也是給你一個兌換的便利,但是這個兌換的信息往往不及時,有時候也不透明。我們說Visa、Master卡都願意承諾給予你優惠的匯率待遇,但是實際上有時候並不見得是這樣。

利用當前的網際網路技術和移動終端的處理能力,以及雲計算的處理能力,這些事就變得比以前更加有可能性了。

第一,不同選擇的匯率選擇,是相當及時的。

第二,智能合約。

即便是經常項目可兌換,大家的理解和具體的規定有時候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我們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對洗錢,對恐怖融資,對毒品,對武器交易,所有這些東西都是明令禁止的,是不合規的。但是各個國家也會有不同的規定,比如中國就是對於跨境賭博的交易認為是不合規的,因此你在執行過程中就需要去可以用條件支付或者智能合約的方式來管住他。

另外還有一些模糊的地帶,就是在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之間,有一些模糊的地帶。比如說在境外購買個人的健康保險或者財產保險,像幾年前在中國管理部門也明確指出這個是不合規的。從定義上來講,有時候並不是完全清晰的。如果在交易的瞬間的時候,可以對此進行條件審查,而且也容易做到,因為有這個商戶編碼,另外在不同行業中支出的限額標準,那麼這些條件都是可以執行的,通過這些執行就可以對於兌換實現有關的合規性,同時也不用太複雜,也不用耽誤太多的時間。

這裡還有一個好處,有很多的附屬卡。像信用卡附屬卡的情況,就是家裡掙錢的人是主卡,那麼他的子女可能有附屬卡,子女有的出去上學,有的出去旅遊,非成年人自律能力有時候還不太夠,所以有時候也需要有消費方面的限制,哪些是不準接觸的,哪些是不準備支付的,哪些支付自己家裡給他設置什麼樣的限額,這些東西都可以通過智能合約或者條件支付的情況來加以完成。

其中一個很大的好處,由於單筆交易金額就比較小,就比較容易看別人是否是經常交易,同時也很難用很小的交易量累計起來去做不合規的事情,比如做資本項目,比如說出去去做金融市場投機交易,在判別上就比以前容易多了。

對於消費者來講,它由於不需要事前兌換,也不需要用不完事後再兌換回來,因此它面臨的匯率風險也就比較小了。

剛才所說的,這樣事前、事後的工作量大幅的進行壓縮,在交易瞬間有更多的信息獲取量和數據處理的工作量,但是最後還需要有一部分事前、事後的工作。事後的工作,可能在這個之後還是有跨幣種的交割問題。那這個交割一個是可軋差後的交割,再有一個就是軋差後數量也比較小,可以由中央銀行指定某個商業銀行,負責某一個幣種的交割和清算,也可以由中央銀行直接安排清算的模式。

我們知道像香港是搞了RTGS,一個是香港監管局指定滙豐銀行負責美元清算,渣打銀行負責歐元清算,中銀香港負責人民幣清算,這樣的話他們可以承擔起這方面的工作。從香港的系統來講,香港和內地是一個時區,但是和美元和歐洲不一個時區,所以跨時區的時候,還是會有少量匯率方面的風險,但是大型商業銀行掌控的能力也還是比較強的,另外也有一些風險管理的工具。另外在一天之內這個匯率的變動,也會是比較小的。那麼在央行之間也可以有類似的安排。

我這裡特別強調的是不一定要搞全額,像RTGS是一個實時的全額結算系統,其實有些東西是可以軋差以後再進行交易的。也是由於時間的原因,你可以當天處理,如果大家匯率都比較穩定,也可以三五天一個禮拜再處理,總之安排這樣的交易匯率風險是相對比較小的。同時中央銀行和大型商業銀行應該說利用風險管理工具,以及利用保險的能力都是相對比較強的。

剛才也提到,去年Libra出臺的時候,瞄準了跨境匯款。跨境匯款雖然也是一種需要,我們說如果跨境匯款能夠用一攬子貨幣,或者是美元來加以實現,用Libra技術來加以實現,那麼它落地以後,比如說美國打工的,遣回到墨西哥,這個錢能不能在當地零售方面使用,能不能夠實現購買,如果是零售系統沒有支持的話,那麼它還是需要把匯完的款再放回本地,再放回本地的時候又涉及到可能兌換方面有沒有匯率問題,有沒有政策方面的障礙,是否方便。所以我們說零售系統、支付系統還是更基礎的內容,如果零售系統搞好了,同時又暫時避免大家對於美元化的擔憂,像剛才所說的方案。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匯款問題實際上也就變得更加容易解決。匯款問題有些障礙不在技術方面,而是在於政策體制方面。

在匯款的交易時刻,如果就實現兌換的話,那麼在這個兌換的過程中匯率問題實際遵從了市場規律,較少涉及到政策方面的障礙。另外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審查是否是洗錢,是否有恐怖融資,是否有毒品,是否有賭博等等這類的問題。同時,如果是一個月匯一次款,或者三個月匯一次款,總共金額也就不會太大,也容易審查,這個數量可能是相當於經常性,不至於造成資本性或者大金額的欺詐、洗錢這些行為。

我們可以想像,仿照上述零售交易的這種做法,匯款應該不存在太大技術上的問題。當然匯款裡面,也會有一定的風險管理問題,也會涉及到匯率的問題。最好來講,涉及到雙方的金融機構還是要安排一定的費用,這個費用能夠覆蓋風險和操作上的成本,這樣導致各種新的方案、新的創新都能夠有比較客觀的成本核算。

最後,我們說未來全球貨幣的發展方向究竟是什麼?我覺得大家也不見得能夠看得準。如果將來可能真有一種世界貨幣,不管是SDR還是SDR的變種,也許真是大國,比如說美國,將美元全球都適用了,既然出現這種情況,照我們剛才這種思路,技術的適應能力應該也不成問題的,而且很多方案是具有相當程度的靈活性,可以及時調整適合未來全球金融格局變化的需要。

如果利用交易瞬間所具有的信息獲取能力和信息處理的能力,我們可以在支付系統現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方面,能夠做很多工作,而且可以向前承接,就是說和現有的體制和以前所形成的體制具有比較好的銜接性,向後也有相當好的適應性,這種做法就和Libra或者現在Diem所形成的思路有明顯的差別,也和Token base數字貨幣也有一定的差別。體現了以帳戶為基礎,雙層銀行體系服務的長處和好處。

以上就是我介紹的在支付體系現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方面可以做的一種選擇,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周小川:IT發展促進智慧體系現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辦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發布會在上海舉行,主題為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論壇上發表演講。
  • 周小川:利用交易瞬間,能為支付系統現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帶來什麼?
    記者丨馬曉甜在12月13日舉辦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上,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就「IT發展促進智慧體系現代化和跨境支付的便利化」發表了主題演講。周小川稱,科技的發展給很多業務模式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支付系統的現代化和數字貨幣,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一個領域。
  • 周小川談跨境支付便利化:未來全球貨幣的發展方向究竟是什麼
    12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2020上海金融論壇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發布會上表示
  • 周小川:利用交易瞬間,能為支付系統現代化帶來什麼?
    (原標題:周小川:利用交易瞬間,能為支付系統現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帶來什麼?)
  • 2020上海金融論壇舉行 暢想中國版「數字貨幣」跨境支付
    中國版「數字貨幣」如果實現跨境支付會是什麼樣?在昨天舉行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上,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對此作了一番清晰暢想:未來,如果使用數字貨幣完成跨境交易,在零售交易的瞬間可以實時兌換,並完成兌換條件的審核。這背後的技術支撐正是當前大幅提升的通信設施、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
  • 關於人民幣等問題 周小川有最新發聲!
    未來全球貨幣發展方向如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突破點在哪?12月13日,在主題為「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上,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紐約大學艾倫·格林斯潘經濟學教授、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原行長Mervyn King,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傑出金融學教授、印度央行原行長Raghuram Rajan等國內外重磅嘉賓對上述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 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如果將來可能真有一種世界貨幣,技術的...
    2020-12-13 11:54:57來源:FX168 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如果將來可能真有一種世界貨幣,技術的適應能力應該不成問題,而且很多方案具有相當程度的靈活性,可以及時調整,適合未來全球金融格局變化的需要。
  • 周小川:數位化時代貨幣與支付的演進原則
    來源:新浪財經文/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中國金融學會會長 周小川2020年11月27日,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在五周年之際,隆重舉辦了「數字金融創新與經濟發展新格局」系列研討會,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出席並深度分享對數字金融前沿與核心問題的見解。
  •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2017年人民幣應該比較穩定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回應匯率、外儲減少、資管和房貸等問題3月10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易綱、潘功勝、範一飛就「金融改革與發展」問題接受記者採訪。會上,周小川行長針對業界關心的匯率、外儲減少、資管和房貸等問題做出回答。
  • 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數位化時代貨幣與支付的演進原則
    2020年11月27日,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在五周年之際,隆重舉辦了「數字金融創新與經濟發展新格局」系列研討會,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國際清算銀行經濟顧問、研究部主管Hyun Song Shin等出席並深度分享對數字金融前沿與核心問題的見解。
  • 2020上海金融論壇隆重舉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
    包括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紐約大學艾倫·格林斯潘經濟學教授、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原行長Mervyn King,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傑出金融學教授、印度央行原行長Raghuram Rajan,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高金執行理事屠光紹,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兼學術委員會主席、高金兼職教授李揚,橡樹資本創始人、聯席董事長Howard Marks等數十位國內外重量級嘉賓薈萃一堂
  • 發展綠色金融 促進低碳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新加坡金融...
    發展綠色金融 促進低碳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的視頻演講 2020-12-09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周小川、易綱等重磅發聲! "一帶一路"並非債務陷阱
    周小川:「一帶一路」並非債務陷阱,中國積極發起G20「緩債計劃」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表示,「一帶一路」並非如同個別西方國家所說是中國所設的「債務陷阱」,相反,在新冠疫情加重了許多發展中國家還本付息負擔的時期,中國是積極發起和參與G20的「緩債計劃」的國家之一。
  • 央行行長周小川詳解全球經濟六種情景和政策取向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先生發言 攝影:中國網 楊佳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於2009年7月2日—4日在北京中國大飯店大都會議廳舉辦「全球智庫峰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全球經濟不平衡經過調整會走向再平衡,可能有若干種不同情景。我們說大家的政策意願都是非常清楚的,但是經濟是複雜,政策有時候並不一定都能順利達到目的。因此,不同的情景和政策取向有時不同。情景一是大家所說的,美國家庭儲蓄率和總儲蓄率上升,中國居民消費大幅上升,全球平衡得到校正,這是最理想的。
  • 周小川最新發聲:碳市場本身是金融市場 可發展有關金融衍生產品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周小川最新發聲!11月25日,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殷勇,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財經》年會2021」上圍繞我國如何實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遠景目標發表演講。
  • 周小川:DC/EP與G7央行數字貨幣為何不同
    具體來說,即不應妨礙中央銀行履行其維持貨幣和金融穩定的職責的能力;與現金和其他形式的貨幣應該相互補充,共存於一個更為豐富的支付體系中;CBDC應促進創新和效率,在支付系統中,私營機構(商業銀行或其他支付機構)也不可或缺。正如周小川所言的「七國集團更加重視跨境支付」,在這份報告中,CBDC在跨境支付方面的內容被重點討論。
  • 在任15年的央行行長:72歲高齡 卻為數字人民幣指導領先世界的道路
    如果選出一位還活躍在世界經濟領域中、極具話語權的中國人,在很多外國媒體看來,一定是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現任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方首席代表——周小川。
  • 數字貨幣的含義及運營體系是什麼?
    「哦,你們微信支付啊,我以為你們用現金結算」...這樣的對話時常發生,在我們附近的菜市場裡。因為購物主體是老年人,這個群體用手機支付的極少,所以商販們常常四捨五入來收錢。然而,時代的發展已然將電子貨幣推向了一個新的世界。
  • 周小川「貨幣政策及金融問題」記者會
    下面我把四位嘉賓介紹給大家: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先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女士,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餘先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先生。 本場記者會不提供英文翻譯,請用漢語提問。不懂漢語的外國記者,也可以用英文提問。每位記者提問時請報一下媒體名稱。 現在開始提問。
  • 實錄|周小川記者會12個問題都在這:今年匯率應該比較穩定
    3月10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易綱、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副行長範一飛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澎湃新聞記者 趙昀 圖3月10日上午,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行長周小川與副行長易綱、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副行長範一飛亮相北京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圍繞「金融改革與發展」答中外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