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無己 神人無功 聖人無名

2022-01-30 中華雷鋒號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是莊子在《逍遙遊》中表達的一種境界。



《逍遙遊》是莊子的代表作品。逍遙遊的意思,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

 怎樣才能「無所待」地去作逍遙遊呢?莊子說:「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就是必須能夠「乘天地之正」(順著天地的法則,亦即自然規律),「御六氣之辯(駕馭陰、陽、風、雨、晦、明的各種變化)以遊無窮(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才是無所待,才是逍遙遊。

 

什麼人能達到這種境界呢?莊子說:只有那些道德修養高尚的「至人」和精神世界完全超脫物外的「神人」以及思想修養臻於完美的「聖人」能夠達到忘我的境界。

    至人:這裡指道德修養最高尚的人。

    無己:清除外物與自我的界限,達到忘掉自己的境界。

    神人:這裡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脫於物外的人。

    無功:不追求建樹功業。

    聖人:這裡指思想修養臻於完美的人。

    無名:不追求名譽地位。

「無己、無功、無名」就是忘記自身的存在,不貪戀功名利祿,隨遇而安,做到任乎自然,順乎物理,把自己的形體連同思想都看作是虛幻的不存在之物,也就無所限,無所待了,也就絕對自由地作逍遙遊了。

莊子的這一思想,源於中醫養生之術。「乘天地之正(順著天地的法則,亦即自然規律)」,「御六氣之辯(駕馭陰、陽、風、雨、晦、明的各種變化),人的養生,重在於適應自然法則,順應六氣,含飲食、冷暖、衣著、起居,以達到」無疾、未病「的健康狀態。

來源:金雞山

相關焦點

  • 莊子《逍遙遊》中的絕對自由思想及現實意義丨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第二部份從「故夫之效一官」起,到「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為止,是本篇的正文、中心、和結論。  第三部份,從"堯讓天下於許由"起,到最後"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這是藉由前人的故事,或今人的辯答,把第二部份的中心思想,再加以推演和證明。
  • 至人無己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至人無己,至人:指道德修養極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忘掉自己,適應客觀。出自:戰國·宋·莊周《莊子·逍遙遊》:「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至人無己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至人無己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至人無己(zhì rén wú jǐ)成語釋義:至人:指道德修養極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忘掉自己,適應客觀成語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逍遙遊》:「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 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普通人永遠難以做到!
    書中,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我上網查了,有人說這句話是教人平凡,而根據我個人的理解,卻恰巧相反,莊子不是教人平凡,而是要教人不平凡。平凡的人多了,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你一眼望去,地上跑的、草裡蹦的全是平凡人。而至人、神人、聖人,可不是一般人能夠達到的境界。我也不知道對不對,寫在這裡大家討論,我來學習吧。
  • 莊子哲學智慧解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莊子《逍遙遊》道德修養極高的人順應客觀,忘掉自己。神人沒有功績心,聖人沒有名望心。他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從這點可以看出,莊子認為一個人的心境一旦達到一定的地步,就不會過於關注自我之小世界,他放眼的應該是更高更寬的極致世界。對此,有位哲學說的好,你執著於什麼,熱愛於什麼,傾心於什麼,往往就會死於什麼,為何呢?因為這些你痴迷的生活習慣大都是人類欲望的禍因,欲望讓你的心一直執迷於其中,看不到世界的真純與美好。一旦執,就會迷。
  • 利己與利他,人為什麼要做聖人?
    在所有的理由裡面,人找不到一條真正能說服自己的理由,所以,人放棄盡善盡美的要求,該做什麼做什麼,能做什麼做什麼,隨波逐流、隨遇而安成為默認的人生法則。只有想做聖人的人,只有想成為神的人在要求自己盡善盡美,普通的人放棄了對自己和對他人的要求。在中國式的人倫道理中,做一個圓滿完美的人,是對人的最高理想。
  • 不執著己我便可見北冥之鯤,反之則如瞎子摸象不知世界之大
    1、人之所以在世,而被世所拘限,是因為處於與他人、他物的對待聯繫中,且人把在與他人、他物的對待關係中的「己」執定為己我。人之所以在世,而被世所拘限,是因為處於與他人、他物的對待聯繫中,且人把在與他人、他物的對待關係中的「己」執定為己我。——《中國哲學簡史》我們不曾知道北冥是在何處,更沒有見過鯤如此巨大的魚,所以這些被理所當然的認定是不存的、荒誕的,因為這一切都是我們站在生而為人的這個角度、用常理推出來的結論。
  • 【哲學】王攸欣‖莊子「至人無己」境界及體道體驗之共通特徵
    另一個是無明顯世俗功利目的,也就是無為的境界,是聖人、神人、至人的境界。分別以宋榮子、列子與「乘天地之正者」為代表。許由、藐姑射神人、四子也是達到這個境界的人,只是具體的層次差異未著意表達,難以辨析。至人、神人、聖人究竟是什麼關係?前人有不同解讀,或以為三人一體,只是從不同角度看待達到同一境界的人。如成玄英疏:「至言其體,神言其用,聖言其名,故就體語至,就用語神,就名語聖,其實一也。
  • 逍遙遊,關於人能否徹底解脫的思考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是的,人生恰似朝浮雲,朝去暮來瞬間無蹤影,可卻總是在早晨聚,在晚間凝,這樣看來人生其實也有跡可循。「逍遙遊」,是莊子首先提出的,他在揮灑的文字中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奇幻而自由的逍遙遊的世界。逍遙遊中北冥的魚,化作了展翅的大鵬,飛翔萬裡。
  • 《風雲》無名練成萬劍歸宗,靠的不是悟性,這個人是必不可少的!
    無名就是其中一位。無名這個人是步驚雲的師傅,武功本身很厲害,後來還練成了頂級功法萬劍歸宗,那麼為什麼別人都練不成,無名能練成呢?這個無名還要謝謝絕無神和絕心兩人的幫忙,為什麼要謝他倆呢?第一是絕無神派人把這個萬劍歸宗秘籍偷過來的,但是絕無神心浮氣躁的看不懂,給絕心去研究了,但是絕心背著絕無神悄咪咪的去找無名了。
  • 我們為何尊孔子為聖人?誰又是連聖人孔子都搞不定的熊學生?
    正所謂: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至人無己,真人無雙。何謂聖人?就好比現在的綜藝節目一樣,無鋼琴不歡快,無音樂不起範。所以說,孔子的弟子們都有一手演奏的絕活。聖人罵得最多的人其實是子路。可是最離不開的人也是子路。當初,最得意弟子顏淵死的時候,孔子也只是說,「噫!天喪予!天喪予!」
  • 人百毒不侵的秘訣,完全顛覆你的認知!
    人之所惡(wù), 唯孤寡不穀(谷gǔ),而王公以為稱(chēng)。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jiào),我 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譯文〗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 ,天下希及之。 〖譯文〗 【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
  • 有夢做真的很好,至人無夢原來是這個意思
    我讀書,讀到過至人無夢,那是十多年前了,那時候一個庸醫忽然說我要死了,把十二歲的我嚇得不輕,生死事大,縈繞心頭,終日恐懼,茶飯不思。但我當時因為這本書,對身心性命之學生起極大的興趣卻是真的……人承認自己的愚蠢是沒錯的,我那個時候心裡害怕極了,老想著我要是就這麼死了那可怎麼辦呀,這世界上不就沒有我了嗎,陷入大恐懼。後來花了快十年的時間想找到真我在哪裡,事到如今,影子都沒有。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什麼意思
    他說「人不為己」的「為」字,應該讀作二聲,是「修為」的意思,也就是說,人應當注重自身的修養,否則就不配立於天地之間。這件事引起了我的興趣。按此說,我也屬於沒有文化的誤讀者。上百度搜索了一下,果然有很多人支持這種「修為說」。但我越想越覺得可疑。按說這個題目應當屬於古代思想史或者古漢語的範疇。沒有經過十年寒窗、讀過汗牛充棟的資料,本無由置喙。
  • 風雲漫畫中,天劍無名比萬劍無名厲害,為啥都認為萬劍無名厲害?
    無名是《風雲》漫畫三部曲中一個不可獲缺的人物,因為許多劇情沒有他是無法順利開展下去的,他年少得志,出生時就引來萬劍朝拜,二十幾歲就學成了無上劍道,以一己之力力挫十大門派,被武林中人封為武林神話。在《風雲》漫畫第一部尾聲至第二部中無名學會了「萬劍歸宗」這門武林中人夢寐以求的絕技後他的實力實力幾乎無人能出其右,那麼到底是「天劍無名」厲害呢還是「萬劍無名」更厲害讓許多看過漫畫的粉絲很是不解,甚至很多人一度認為萬劍無名比天劍無名更加強大,其實很多粉絲對天劍無名和萬劍無名的理解是錯誤的,因為兩者根本沒有辦法拿來作比較,下面我就來說一說天劍無名和晚間無名的區別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