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內地博士自殺引關注 赴港學子有4大壓力

2020-12-17 央視網

  2005年8月,葛煒煒從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來到香港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今年11月10日,曾經活潑開朗的葛煒煒在宿舍懸梁自盡。校方稱其患有中度抑鬱症。而在今年8月29日,同在香港科技大學讀書的湖南籍學生尹日強,攜帶6萬現金在深圳失蹤半個月。後被媒體證實失蹤原因與其在港期間學習和生活壓力有關。這一系列事件引發了我們對赴港學子學習生活狀態的關注。

  葛煒煒父母昨抵港

  南大已收到捐款35筆

  昨天黃昏,葛煒煒父母及親友四人在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一位老師的帶領下,從南京乘機抵達香港科技大學,並下榻科大大學中心公寓TowerA,緊挨著葛煒煒生前住過的TowerB,目前葛煒煒的宿舍已經被校方封存。

  據透露,葛煒煒父母將與校方商量善後事宜,並將於周一公布方案。「一切按照二老的意思辦。」

  昨晚,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透露,校方將盡一切努力幫助葛煒煒的父母。目前,學校財務處已經開始接受師生捐款。同時,葛煒煒在南京大學的師友也開設了海內外的捐款熱線,截至昨日15點,南京大學的捐款點共收到捐款35筆,合計人民幣20500元,美元1883.22元。

  調查

  據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給本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2006~2007學年,從內地來港修讀教資會資助高校課程的學生人數約為6200人。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的規定,目前教資會資助的八大院校招收非本地學生的比例不得超過10%,不過,在香港科技大學已經超過這個比例,全部9100名學生中,內地生人數已超過2000人,其他幾所高校均在10%以下。不過,在香港特首最新公布的施政報告中,非本地生比例將分階段地增至20%。

  壓力

  1 語言

  內地學生在香港地區的孤獨感並不亞於在英語國家,因為他們的語言不通。去外國可以說英語,在香港通常就一定得說粵語。

  畢業於四川大學,今年秋季來到香港大學攻讀法學碩士的沈盈姊說,香港的大學體制完全仿照英國,跟整個歐美情況一樣,入學容易畢業難。

  小沈說,她現在面臨的最大壓力就是英語。法學專業對英語口語水平要求很高,全英文教學,剛去的時候,只能聽懂老師講的,卻無法自如地用英語回答問題。

  沈盈姊希望通過本報向那些想來香港讀大學的學弟學妹們轉達她的建議:一定要在內地打好英語基礎,否則來到香港之後,很難跟上老師講課,學習壓力就會非常大。

  香港城市大學明粵會教師陳子享說,內地學生在香港地區的孤獨感並不亞於在英語國家,因為他們的語言不通。去外國可以說英語,在香港通常就一定得說粵語。粵語不通的情況下,我們很多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在這方面就顯得尤其緊張、壓力大。

  2 學業

  一些內地同學來到香港攻讀碩士時,往往還得在香港補本科生課程,壓力相當大。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內地同學來到香港攻讀碩士時,往往還得在香港補本科生課程。香港大學法學碩士生沈盈姊說,香港的本科生教育非常發達、系統,要學很多的知識,而內地的本科生教育則要差很多,「我們現在就得補本科生的課了。」所以,她每天都要補充大量的本科生的學業,壓力相當大。

  香港城市大學成都籍學生湯曉沙說,在香港學習考驗自己的獨立學習和生活能力,學校有通知,會直接發到學生的電子郵箱,完全沒有內地學校有班級和同學可以幫忙、照顧。

  3 經濟

  儘管香港大學每年都在擴招,但獎學金的頒發人數維持在30名左右,更多的學生每年需支付12萬至15萬港元學費和生活費。

  數據統計顯示,儘管香港大學每年都在擴招,但獎學金的頒發人數維持在30名左右,更多的學生每年需支付12萬至15萬港元學費和生活費,再加上目前內地生在香港打工和實習尚未開禁,對於家境一般的內地學生而言,又是一筆無形的壓力。沈盈姊在香港大學獲得了獎學金,但是申請起來非常麻煩,審核嚴格,而且使用時也有較多的限制。

  最近,許多內地學生呼籲希望特區政府能夠允許內地學生打工。事實上,這一點已經在曾蔭權最近的施政報告中有所體現。報告稱,為了讓非本地生更快融入香港,允許在港學習不少於一學年的非本地生,從事與學科相關的實習工作,同時,可以讓非本生地在校園內擔任每周不超過 20小時的兼職工作,並可在暑假期間從事暑期工作。

  香港科技大學新聞發言人向本報記者透露,在發生葛煒煒事件之後,科大正在考慮允許內地生參與實習和兼職工作,目前正在制訂相關的管理辦法。

  4 融入香港

  幾乎每個來到香港就讀的內地生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孤獨期;族群分化現象普遍,在學習和生活中,內地學生與香港學生都是分開的。

  能否儘快融入香港文化,是在香港求學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鄭太太說,每個香港高校都設立了學生輔導處,以幫助學生儘快融入香港文化和社會,而在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還專門設立事務處,專門解決內地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種種問題。

  因為語言、文化的差異,幾乎每個來到香港就讀的內地生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孤獨期。記者調查發現,在香港的大學中,族群分化現象很普遍,在學習生活中,內地生與香港學生是分開的。一位內地生說,每當考試時,內地生與香港生就會自動的分成兩部分坐。平時的學習中,更是內地學生與內地學生玩,香港學生玩自己的。

  香港科大香港籍學生梁佳仁說,內地學生急切希望學業上能夠取得好成績,給自己施加了很多壓力,課外社交活動不多。

  鄭太太建議內地生,好好地與其他同學相處,把自己儘快融入香港的生活,順利完成學業。

  對策

  1 壓力大不大 關鍵看自己

  其實在香港,只要自己主動一點,就很容易交到香港和外國朋友的。

  談到壓力,一位9月份來到香港科技大學的南京大學交換生說,雖然目前跟香港學生交往不多,但相處很好。不應該出現葛煒煒事件,就好像覺得整個內地學生都出現了問題。「所以,我不認為,在香港內地學生壓力更大的說法,這要看自己的調整。」

  香港大學的沈盈姊說,值得注意的是,在香港的部分大學的碩士或博士研究生,基本上整個團隊都是從內地過來,每天就在教研室裡作實驗,與外界交流很少,「其實在香港,只要自己主動一點,就很容易交到香港和外國朋友的。」她說。

  對於葛煒煒事件,來自成都的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李微傲認為,香港高校每年都會有幾個自殺的個案,但是,這在全世界都會發生。

  2 赴港學什麼 先要想清楚

  「到香港上學一定要有很強的獨立生活和學習能力,性格要開朗,主動。在來香港上學之前,首先要明確自己的方向」

  香港大學中國事務總監黃依倩女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內地學生大都很聰明,但是一些學生自信心不夠,缺乏獨立思考與動手能力,喜歡把事情量化,總期望得到標準答案。而香港科技大學中國事務處主任朱力徑博士表示:「如果總用自己既有的主觀標準衡量事物,那麼本身就很難在香港這樣一個現代化國際都市立足。」

  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湯曉沙建議,到香港上學一定要有很強的獨立生活和學習能力,性格要開朗,主動。香港大學的沈盈姊則建議,在來香港上學之前,首先要明確自己的方向,你來香港到底是為了什麼。香港科技大學內地學者學生聯誼會本科生部主席李一丁說,近年來,他們在參與向內地招生時,特別重視學生來香港上學的目的,「首先要了解自己來香港學習的目的,這是最重要的。」是僅僅想來讀個學歷,還是要在這裡找到豐厚薪水的工作,這是必須做出的選擇。(記者郭曉軍)

相關新聞:

港科大內地博士生自殺幕後 導師甩手成爭議焦點
香港科大解釋一內地博士生自殺原因 成立調查會
香港科大自縊內地博士生雙親明抵港辦理兒子後事
學業工作茫然 香港科大內地博士生自縊主因
港科大一內地博士生上吊死亡 據稱其患抑鬱症

責編:韋梁春

相關焦點

  • 香港科大自殺內地博士生網誌稱來港不開心(圖)
    供本地及各國交流生居住的科大學生宿舍。(圖片來源:香港明報)香港科技大學內地博士研究生葛煒煒在大學宿舍吊頸死亡。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曾在網誌中提到,來港後的生活並不如意,身處異地內心孤獨的他,為輕生埋下伏筆。他的離世震撼了不少香港科大內地生,不少人泣不成聲。有香港科大內地生指葛煒煒平日表現開朗樂觀,還擔任了07/08屆科大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足球俱樂部部長,積極組織每場活動。有指葛煒煒因為連續兩次未能通過博士資歷考試,學業壓力大增而患上抑鬱症。
  • 香港科大內地博士自殺調查:疑因導師「甩手」
    生前他拿過全國奧賽一等獎,並擔任過香港科大足球俱樂部的主席。翌日,該校校長朱經武向全校師生發出一封英文公開信,信中透露葛煒煒患有抑鬱症。  然而連日來,事件在校園內掀起軒然大波,科大學生尤其是內地學生對此事爭論不斷,葛煒煒事件成為繼9月份內地學子尹日強離奇逃學後又一典型事件。  為安撫全校學生,該校校長朱經武發出第二封公開信,昨日傍晚更與學生進行了一場公開座談。
  • 港科大內地學生「大逃難」的來龍去脈
    11月4日凌晨,香港將軍澳有示威者堵路及向警員投擲雜物,警方發射催淚彈驅散,香港科技大學大二學生周梓樂期間在尚德停車場墮樓,頭部遭重創命危。攝像頭並未拍攝到其墮樓過程。星期五,多名港科大的內地生對環球時報表達了他們對安全的擔心,表示一些同學已經或者正在考慮暫時回內地規避,還用「大逃亡」來比喻內地生的狀況。這樣的情形讓老胡想到世界一些地方曾經發生過的針對特定人群實施迫害的人道主義災難。香港現在正在出現這樣的苗頭。
  • 香港科大內地博士生自殺調查圖
    生前他拿過全國奧賽一等獎,並擔任過香港科大足球俱樂部的主席。翌日,該校校長朱經武向全校師生發出一封英文公開信,信中透露葛煒煒患有抑鬱症。  然而連日來,事件在校園內掀起軒然大波,科大學生尤其是內地學生對此事爭論不斷,葛煒煒事件成為繼9月份內地學子尹日強離奇逃學後又一典型事件。  為安撫全校學生,該校校長朱經武發出第二封公開信,昨日傍晚更與學生進行了一場公開座談。
  • 港科大一名內地博士生上吊死亡 據稱其患抑鬱症
    中新網11月12日電 大公報消息,香港科技大學一名內地博士研究生疑受抑鬱症影響,前晚在校內宿舍留下遺書後,吊頸自殺身亡。管理員發現報警,惜返魂無術。校方已將死訊通知其內地親人,並派員協助來港辦理後事。  報導稱,在大學宿舍吊頸死亡男子葛煒煒(二十七歲),為江蘇南京人,於零四年由內地來港就讀香港科技大學,併入住學生宿舍,現時為化學系博士研究生。
  •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內地生是科大最孤立群體(圖)
    內地生接連出事  眼下,正是臨近高考、港校在內地大舉招生的時期,阿文事件立刻在內地引起關泛關注。其實,自從去年以來,香港科大的內地生出事已經不止一次了。  2007年9月,湖南籍香港科大學子尹日強攜帶6萬元,在經深赴港上學路上失蹤,深港湘三地聯合尋找,15天後在深圳一家網吧找到尹,他因無法忍受求學壓力選擇逃避。
  • 「港校熱」漸趨理性:費用高心理壓力大,連續有內地學霸棄讀
    一開始,考上香港高校的內地學子大多奔著國際教育環境、全英文教學、亞洲頂級高校、畢業後有望留港工作等光環而去。       從2007年開始,內地學子從香港退學的例子就開始出現。2002-2011年,香港8所公立大學中6起內地學生自殺的案例,也顯示港校不是盡善盡美的「天堂」。
  • 港媒:內地人赴港爆買保險 「港漂」改行稱躺著賺錢
    港媒稱,內地旅客赴港不再「爆買」奢侈品,各種保險產品取而代之成為新的搶購對象。過去10年內地客在港新增保單急增超過10倍,保險業監理處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內地客貢獻新單保費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顯示內地客赴港投保的熱情持續高漲。
  • 港科大教授在暴徒面前拿出五星紅旗,施壓校方的暴徒瞬間鴉雀無聲
    延伸閱讀:今天的香港校園,是否還容得下內地學子的一張書桌?針對近期香港校園出現的暴力事件和欺凌行為,香港中聯辦11月10日發表致在港內地生的公開信。一段時間以來,曾令無數內地學子心之所向的香港校園暴力事件不斷,近日更有升級之勢,究竟發生了什麼?4日凌晨,在香港將軍澳發生的騷亂期間,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周梓樂不幸墜樓。經連日搶救後傷重不治,8日上午,周梓樂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 內地學生赴港求學意向回暖
    白湘菱的升學經歷使得香港院校的招生特點再次獲得關注,不同於內地高校統一招生機制,香港院校有其獨立的報名程序,在錄取過程中會綜合考慮申請人的高考總成績、英語成績、面試中的綜合表現以及綜合素質等。 作為中國最國際化也最開放的城市,「東方明珠」香港的教育體系在承襲了中國文化特色的同時,也深度融合了西方教育理念與模式。
  • 香港科大內地博士自殺調查(組圖)
    葛煒煒生前最要好的同學為其所設的悼念大字報,在香港科技大學校園內顯得分外扎眼11月10日晚,在香港科技大學攻讀化學博士的江蘇南通籍學生葛煒煒在宿舍內上吊自殺生前他拿過全國奧賽一等獎,並擔任過香港科大足球俱樂部的主席。翌日,該校校長朱經武向全校師生發出一封英文公開信,信中透露葛煒煒患有抑鬱症。然而連日來,事件在校園內掀起軒然大波,科大學生尤其是內地學生對此事爭論不斷,葛煒煒事件成為繼9月份內地學子尹日強離奇逃學後又一典型事件。為安撫全校學生,該校校長朱經武發出第二封公開信,昨日傍晚更與學生進行了一場公開座談。
  • 港生赴內地深造成「優選」
    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港生赴內地升學總報名人數為10778人,當中通過「文憑試招生」的報名人數為3993人,港澳臺僑聯合招收香港學生報名人數為2650人,院校自主招生報名人數為4135人。為何赴內地升學成為港生熱門選擇?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分析,2019年下半年開始香港社會出現的亂象,對學生和家長的求學選擇產生一定影響。
  • 聚焦內地人赴港打疫苗熱潮
    近年來,赴港打疫苗已成為內地人的新選擇,《環球時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其中,關注醫療話題的香港立法會議員陳恆鑌表示,內地人赴港打疫苗其實早已很普遍,香港疫苗是否足夠,關鍵在於供應方,與內地客人關係不大。香港私人執業醫生邱健則提醒內地客人,赴港打疫苗千萬不要盲目,做好足夠的評估才是降低健康及財產風險的方法。
  • 報告:內地學生赴港求學意向逐步回暖
    報告顯示,內地學生赴港求學意向也在回暖,啟德教育客戶諮詢數據顯示,自今年4月起,香港求學諮詢的數量開始逐步回升,進入7月,香港求學諮詢數量較上月環比增長了21.98%,明確赴港求學意向的諮詢較上月環比增長30.77%。
  • 日月談|港生赴內地深造成「優選」
    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港生赴內地升學總報名人數為10778人,當中通過「文憑試招生」的報名人數為3993人,港澳臺僑聯合招收香港學生報名人數為2650人,院校自主招生報名人數為4135人。為何赴內地升學成為港生熱門選擇?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分析,2019年下半年開始香港社會出現的亂象,對學生和家長的求學選擇產生一定影響。
  • 報告顯示:九成「港漂」盼內地機構赴港辦學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報告顯示:九成「港漂」盼內地機構赴港辦學【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香港的教育優勢,一直是吸引內地移民赴港的重要因素。不過在已回歸23年的香港,仍然沒有一間內地中小學在香港辦學,廣大內地「港漂」希望可在香港引入與自身教育理念和目標更為契合的辦學機構的願望仍難實現。鑑於此,中國絲路智谷研究院和「港漂」最大網上社區「港漂圈」12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九成受訪者願意讓子女入讀內地機構在港學校。
  • 港科大內地招生學費上調 計劃招生150人
    明年,香港科技大學招收的內地學生學費標準將上調。記者昨天從香港科技大學獲悉,該校2007年內地招生方案已基本確定,計劃在內地招生150人,內地新生將按照4年32萬港幣的學費標準收取,與今年27萬港幣的學費標準相比提高了5萬港幣。
  • 內地中產結伴赴港看牙 不信內地牙醫只當笑話
    有香港牙醫不諱言,近年內地客求診個案增加兩至三成,有牙醫亦透露近月獲一批中產「商務客」赴港捧場,他們有錢、行事低調,經常三五成行,互相介紹親友赴港求診,更會豪擲十多萬元(港幣,下同)接受種牙服務,出手闊綽,視赴港求診是「中產」象徵。有香港醫生估計,目前香港私人牙科診所的生意,內地客至少佔一成。
  • 為赴港產子「奇招」頻出:讀博士 只為生孩子?
    不過,為了獲得赴港產子的「權利」, 仍有各種「奇招」、「怪招」頻出。記者近日在採訪中獲悉,有中介公司開出50萬元的價格,為希望赴港產子的「雙非」孕婦辦理工作籤證,以此「名正言順」地出入香港和赴港產子;也有中介聲稱可安排與港男假結婚,然後以「單非」資格赴港產子。
  • 細數22年港校「掐尖招生」史,內地學霸們因何赴港讀書?
    其實香港高校在內地掐尖招生,已經有20餘年的歷史。早在2014年,港大就曾錄取307名內地生,攬得16名狀元。那麼,為什麼這些才華橫溢的內地尖子會選擇赴港讀書?港校具有哪些優勢?內地招生具備什麼樣的特點?當他們踏入香港的校園,又會面對怎樣的挑戰和困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