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赴內地深造成「優選」

2020-08-08 光明網

香港的中學畢業生在了解赴內地升學信息。 (資料圖片)

圖為內地求學港生為國家重大科技成果點讚。 (資料圖片)

香港「高考」已於日前發榜,香港高中畢業生們在等待本地高校錄取結果的同時,也有不少人計劃到內地升學。

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公布的數字顯示,今年有3993名考生通過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報考內地院校,比去年增加14%,佔參加文憑試考生的比例為7.58%,比例創9年新高。

學習氛圍相對濃厚

目前港生升讀內地高校主要可通過三個途徑:一是以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參加部分內地院校的招生(即「文憑試招生」計劃),二是參加專門為臺港澳僑生而設的聯招考試,三是參加個別院校的獨立招生計劃。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港生赴內地升學總報名人數為10778人,當中通過「文憑試招生」的報名人數為3993人,港澳臺僑聯合招收香港學生報名人數為2650人,院校自主招生報名人數為4135人。

為何赴內地升學成為港生熱門選擇?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分析,2019年下半年開始香港社會出現的亂象,對學生和家長的求學選擇產生一定影響。「香港發生的亂象,讓很多家長和學生考慮去學習環境更穩定的內地讀書。」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學術與培訓部主任鄒重華說。

曾就讀北京大學的港生彭同學認為,內地讀書的氛圍比香港濃厚,雖然學習壓力較大,但同學之間的互動會更多,收穫的友誼更多,對開啟未來的人生會更有幫助。「非常希望更多港生可以到內地求學,為你們加油!要努力啊!」她說。

內地高校水平躍升

根據統計,港生的擇校志願仍然相對集中在廣東、上海和北京的院校,最熱門的5所高校依次為: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及清華大學。最熱門的5個學科分別為:經管金融類、醫學類、工程類、語言類及新聞傳播類。

「內地高等院校近年工程學科水平大幅提升,清華大學的工學連續三年被美國機構(U.S. News & World Report)評為世界第一,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也經常排在前十名左右。」香島專科學校校長羅永祥表示,21世紀是創新的世紀,工程學的發展前景非常優越,香港到內地修讀建築和工程等專業學位的學生正在穩步增加。

已在清華大學就讀的港生凱文很滿意自己的選擇。他說:「清華大學的電子工程系比香港科技大學的同類學科排名高不少,是全世界前10名,我很慶幸在這裡就讀。」

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認為,內地高校的專業齊備,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國際大學排名不斷上升,對港生的吸引力愈來愈大。同時,港生和家長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大灣區規劃的發布也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例如今年報名廣東省高校的學生數量比2019年增長了22%。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錄取港生的內地院校比2019年增加了11所,包括北京體育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天津工業大學、中國民航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等。特區政府教育局發言人表示,未來將會繼續與內地商討,讓更多內地知名學府參與計劃,為學生提供更多元的升學途徑和投身國家發展的機會。

就業天地更加廣闊

「文憑試招生」計劃從2012年推行以來,港生一直反應熱烈,內地的接收院校從最初的63所增至目前的122所。隨著港生和家長對內地高校了解不斷深入,所有內地接收院校都有學生報名,一些院校還開辦了香港高校未能提供的課程,為港生提供更多元的學科選擇。

應屆文憑試考生張同學表示,希望自己能被中山大學信息技術專業錄取。他說,綜合自己目前的成績以及香港和內地的錄取政策,最優選擇就是中山大學。而且,內地電子科技行業發展前景較好,市場也更廣闊。

香港青年學生社團「學友社」的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認為,內地院校報名人數增加,除內地經濟發展較好的因素外,也與內地院校專業更齊全、畢業後學生就業天地更廣有關。內地院校部分學科如工程、國際關係及中醫等,前景比香港更好,更吸引考生報讀。

羅永祥在社交媒體上介紹說,內地有300多所大學均招收香港學生,共涵蓋超過300個學科和專業,包括中醫、建築、考古、航天、園藝、工業製造等,包羅萬象,當中包含不少香港沒有的專業學科。他們還特別向應屆畢業港生準備了相關資料,向他們介紹各專業的基本特點和就業出路等。

與此同時,羅永祥指出,目前內地與香港已互認對方院校的大學學歷,不管港生從哪裡的大學畢業,都可申請繼續在內地或回到香港升讀碩士及博士課程。而且,香港與內地近年達成了專業資格互認,在就業時,畢業生的相關資質無論在香港或內地均能得到認可。(記者 汪靈犀)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8月08日 第 04 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日月談|港生赴內地深造成「優選」
    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港生赴內地升學總報名人數為10778人,當中通過「文憑試招生」的報名人數為3993人,港澳臺僑聯合招收香港學生報名人數為2650人,院校自主招生報名人數為4135人。為何赴內地升學成為港生熱門選擇?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分析,2019年下半年開始香港社會出現的亂象,對學生和家長的求學選擇產生一定影響。
  • 香港學生:「在內地讀書很充實!」 願意赴內地升學港生人數持續增長
    通過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生計劃入讀中山大學的黃諾晴認為,內地高校專業種類多,是吸引香港學生的原因之一,例如考古學就是香港高校沒有的。  免試招生計劃於2012年開始推行,內地高校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相當於內地高考)成績擇優錄取學生。參與這計劃的學校數目由最初63所增至目前的112所。部分新增的院校開辦了香港高校未能提供的課程,為港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科選擇。
  • 內地生無法赴港:在家上「天價網課」很心塞
    大公報報導,香港向來是受內地學生青睞的求學之地,今年受疫情影響,多間大學早前呼籲非本地生無須赴港上課,第一學期的課堂大多以網上形式授課,有學校更暫停寄送來港籤證。有內地學生直言「在家上『天價網課』很心塞」,加上既要處理已下訂的房間,又擔憂網上學習影響實操型課程的成效,希望學校下學期的課程和活動安排結合上學期的情況作調整,並在恢復面授後向非本地生提供一定補助。
  • 便民服務小貼士|港澳永久性居民在內地所生子女辦理赴港澳定居
    港澳永久性居民在內地所生子女辦理赴港澳定居申請條件1、父或母所持有效的港澳居民身份證上載明出生地為香港或澳門;2、申請人出生時父或母已是港澳永久居民申請材料(複印件一式兩份)1、按照要求填寫《香港永久性居民在內地所生中國籍子女赴香港定居申請表》兩份(粉紅色和白色)或《澳門永久性居民在內地所生中國籍子女赴澳門定居申請表》兩份(
  • 赴港內地生專訪 看香港讀大學有何不一樣?
    他們來自內地不同地方,他們的高考成績平均超出重點線50分以上,他們不約而同選擇赴港讀書。晨報特派記者實地探訪香港8所高校,採訪了十餘位內地在港大學生,希望通過他們的學習生活寫照,折射出一個真實的香港高校。
  • 內地人借中介赴港生子火爆 謀取香港居留權(圖)
    第1頁:赴港生仔地下服務火爆第2頁:一條龍服務 粵閩客戶居多第3頁:過橋去香港生仔 走到橋頭就生了第4頁:示意圖  赴港生仔地下服務火爆  深港中介提供食宿待產辦證等服務  內地人生香港仔風險高,港府正考慮彌補兩地政策對接漏洞
  • 聚焦內地人赴港打疫苗熱潮
    近年來,赴港打疫苗已成為內地人的新選擇,《環球時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其中,關注醫療話題的香港立法會議員陳恆鑌表示,內地人赴港打疫苗其實早已很普遍,香港疫苗是否足夠,關鍵在於供應方,與內地客人關係不大。香港私人執業醫生邱健則提醒內地客人,赴港打疫苗千萬不要盲目,做好足夠的評估才是降低健康及財產風險的方法。
  • 港生內地上大學收穫別樣體驗
    在首屆免試生畢業前夕,記者採訪了多名來內地就讀的港生。   免筆試只面試  看重學生素質   根據香港教育局資料,當前香港學生入讀內地高校本科,主要有3種途徑: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港生、港澳臺僑聯招考試、院校獨立招生。其中「免試招生計劃」依據港生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擇優錄取,無須額外參加內地聯招考試。招生高校自行決定是否對考生進行面試。
  • 內地客赴港投保再創天量
    儘管過去10年內地訪港旅客在港投保的新造保單激增超過10倍,但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上半年統計數據再次讓人震驚,僅上半年內地客戶貢獻新單保費收入已經接近去年全年水平,赴港投保熱情持續高漲。其中,內地客戶貢獻新單保費收入301億港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水平(316億港元),佔個人業務新單保費(815億港元)的比例也達到了37%。  而就在剛剛過去的二季度單季,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金額增至創紀錄的169億港元,同比大漲138%,同比漲幅亦刷新歷史紀錄。
  • 多花20萬也要赴港生子 值不值?|內地孕婦|香港生產|赴港生子_網易...
    不少代辦赴港生子的中介公司紛紛坐地起價,有內地孕婦揚言:「即使花10萬甚至20萬港元都要到香港生!」而,一紙香港戶口到底能為港生寶寶帶來多少真正福利呢?,但仍難擋內地孕婦赴港產子熱情,反而令私家醫院床位費被捧高,更有內地孕婦揚言:「即使花10萬甚至20萬港元都要到香港生!」
  • 報告顯示:九成「港漂」盼內地機構赴港辦學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報告顯示:九成「港漂」盼內地機構赴港辦學【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香港的教育優勢,一直是吸引內地移民赴港的重要因素。不過在已回歸23年的香港,仍然沒有一間內地中小學在香港辦學,廣大內地「港漂」希望可在香港引入與自身教育理念和目標更為契合的辦學機構的願望仍難實現。鑑於此,中國絲路智谷研究院和「港漂」最大網上社區「港漂圈」12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九成受訪者願意讓子女入讀內地機構在港學校。
  • 深圳化妝品抄底價吸引赴港客 港深各有優劣
    深圳商報見習記者解冰攝    深圳化妝品超市推優惠價吸引赴港客,記者調查兩地市場發現    購買化妝品港深各有優劣    今年,香港各家化妝品超市提前進入打折盛宴。由於施行免關稅政策,再加上港幣和人民幣八折匯率的優惠,香港每年都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大駕光臨。    深圳市民「一籤多行」的便利,讓赴港買化妝品成了她們最常見的購物方式。
  • 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法律問題分析
    作為亞太地區的主要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在內地企業融資活動中,一直擔當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窗口與橋梁,為各類型發展項目融資。在6月28日舉行的「2002年滬港技術與資本聯動研討會」上,科技部、香港聯交所官員均表示,內地企業赴港上市要提速。與此同時,香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也稱,鼓勵內地企業到香港市場融資。內地企業赴香港上市包括到香港主板和創業板上市。
  • 內地孕婦赴港產子調查:兩萬元讓孩子變香港人
    內地孕婦赴港產子調查:兩萬元使孩子變香港人去年6月,一個深港兩地聯動、專門聯繫內地孕婦赴香港生子的地下團夥,在本報暗訪下曝光。該團夥吸引內地孕婦前往香港生小孩,並幫助這些新生兒獲得香港永久居留權。 本報報導在香港掀起軒然大波,50名香港孕婦上街遊行,學術界反思香港人口政策。
  • 內地生赴港讀大學不需再讀預科 過二本線可申請
    繼香港科技大學在農曆大年初六舉行2012年內地本科招生開放日後,近日,香港多所高校公布了招生計劃,今年均增加內地招生計劃,但學費不漲。記者獲悉,從今年起,香港的大學學制由三年改為四年,內地生赴港讀大學不需再讀預科。
  • 港生免試就讀內地高校路漸寬(圖)
    據港媒報導,內地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3月1日起開始網上報名,今年參與的內地高校增加6所達到84所。「免試招生」計劃在原有的港澳臺學生聯考之外,開闢了一條港生赴內地高校就讀的新通道,即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擇優錄取,無須額外參加內地聯招考試。
  • 內地中產結伴赴港看牙 不信內地牙醫只當笑話
    中新網5月21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內地和香港交流促進商貿,連帶吸引一幫內地客為追求醫療質量,自由行赴港尋求牙醫診治。  有香港牙醫不諱言,近年內地客求診個案增加兩至三成,有牙醫亦透露近月獲一批中產「商務客」赴港捧場,他們有錢、行事低調,經常三五成行,互相介紹親友赴港求診,更會豪擲十多萬元(港幣,下同)接受種牙服務,出手闊綽,視赴港求診是「中產」象徵。有香港醫生估計,目前香港私人牙科診所的生意,內地客至少佔一成。
  • 港校在內地褪色?香港八大院校內地生申請人數下降引發議論
    與去年相比,各校所錄取內地生並無太大波動,但高考狀元選擇來港升學人數減少,三甲亦不多見。其中,香港中文大學今年錄取內地各省市三甲生人數從去年的42人減到17人,校方沒有透露當中是否有狀元考生。近年香港特區政府鼓勵各所大學招收非本地生。但是去年遼寧省高考狀元劉丁寧入讀港大一個月後,因不適應而返回內地讀書,引發熱議。
  • 內地媽媽自述赴港就讀:上小學麻煩一籮筐
    赴港生子曾經流行一時,褪去了最初略顯盲目的跟風與期待,香港身份似乎並沒那麼香。赴港產子是本"功利帳",保險、福利聽上去華麗麗,生活、就學其實麻煩一籮筐。  收益與代價,如何計算?目前看來,香港人與內地人相比,確實有些優勢,比如香港護照可以多國免籤證,這比內地人出國要方便許多,另外,香港的教育、醫療條件也相對較好。在眾多父母看來,在幾百萬人口的香港考取一所好的學校,比在內地競爭要容易得多。李莉也打算讓媛媛在溫州讀完高中後,到香港考大學。  媛媛因為港生兒童的身份,得經常往返香港。  首先因為打疫苗。
  • 細數22年港校「掐尖招生」史,內地學霸們因何赴港讀書?
    其實香港高校在內地掐尖招生,已經有20餘年的歷史。早在2014年,港大就曾錄取307名內地生,攬得16名狀元。那麼,為什麼這些才華橫溢的內地尖子會選擇赴港讀書?港校具有哪些優勢?內地招生具備什麼樣的特點?當他們踏入香港的校園,又會面對怎樣的挑戰和困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