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免試就讀內地高校路漸寬(圖)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據港媒報導,內地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3月1日起開始網上報名,今年參與的內地高校增加6所達到84所。「免試招生」計劃在原有的港澳臺學生聯考之外,開闢了一條港生赴內地高校就讀的新通道,即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擇優錄取,無須額外參加內地聯招考試。

  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經理鞏萬說,2015年共有2988名港生申請內地免試招生計劃,最終1444人獲招,錄取率達48.33%。香港教育局資料顯示,免試招生計劃自2012年實施以來,共有超過6000名香港學生通過該計劃赴內地求學。

  憑港版「高考」成績錄取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發言人說,免試招生計劃減輕了香港考生的壓力,讓他們能更集中精力應付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學文憑考試是香港實行「334」新學制(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學,使香港學制與內地接軌)後的統一考試,類似於內地「高考」,成績由次到好分為1-5級。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16年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辦法,招生高校可根據本校招生要求,自行決定是否對考生進行面試,並且依照最低錄取標準招收考生。除「校長推薦計劃」內考生和報考藝術體育類專業考生外,最低錄取標準為「3、3、2、2」,即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中文科、英文科成績達到第3級及以上,數學科、通識教育科達到第2級及以上。「校長推薦計劃」內考生最低錄取標準可為「3、3、2、2」或「3、2、3、2」。報考藝術體育類專業考生最低錄取標準為「2、2、1、1」。

  今年「校長推薦計劃」名額由每校3人增至5人,英文科最低要求降至第2級,但同時數學科須達第3級。鞏萬稱,該做法順應中學要求,同時為理科較強的學生提供升學機會。

  高校層次不同方便選擇

  在2012年內地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推出時,共有63所高校參與,而今已增至84所,其中既有「985」、「211」高校,也有一些省屬重點高校,呈「兩頭小、中間大」的形態,方便港生進行不同層次的選擇。在學校和志願選擇上,與內地考生相比享受較多優惠。

  據統計,2015年選擇暨南大學的香港學生最多,其次是中山大學。在學科方面,主修人文社科的人數最多,其次是中醫學及語文類學科。各所大學招生名額不同,鞏萬舉例說,暨南大學計劃招錄100人,中山大學則為35人,有些大學標明僅招收填報第一志願的學生。鞏萬預計今年因「校長推薦計劃」名額增加,或會吸引更多數學科成績較佳的學生修讀經濟、統計及理工學科等。

  鞏萬說,在今年新增6所大學中,其中4所廣西的大學近年招收了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包括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學生入讀。港生入讀也有助於認識「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文化,增進交流。

  至於港生的出路,鞏萬透露最近向免試招生途徑升學的港生進行意向調查,上千名在廣州及福建就讀的港生中,大部分人打算回香港工作,一部分人留在內地工作,小部分人則繼續升學。

  為內地高考改革提供借鑑

  與香港當地參與聯招的8所大學相比,內地一般大學的錄取標準較低,每年尤其是廣東的部分高校會預留金融、經濟、中醫及西醫等熱門學科的學位給香港學生,競爭相對較小。目前,已有95%的內地大學學歷獲香港認可,赴內地升學因此成為不少港生的選擇。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早在2014年8月推出「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資助有經濟幫扶需求並已通過免試收生計劃,到內地修讀學士學位課程的香港學生,每名通過審查的學生可獲每年1.5萬元港幣的全額資助或半額資助,這也為不少港生免去後顧之憂。

  知名教育學者熊丙奇稱,內地免試招收港生為高考改革提供了經驗借鑑。內地高校招生也可採用統一考試基礎上學校完全自主招生的方式,即考生在參加統一測試之後,以這一成績去申請大學自主招生,大學獨立進行評價、錄取。如此或能走出一條高考改革新路。(俞曉)

相關焦點

  • 內地免試招港生高校增至103所 港生北上求學路更寬
    內地免試招港生高校增至103所 港生北上求學路更寬 2017-11-09 10:06:2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免試之外驚喜多 港生內地上大學收穫別樣體驗
    2012年內地高校免試招收港生計劃推出以來,參與計劃的內地高校由63所增至84所,其中不乏「985」、「211」高校,也有省屬重點高校,院校及專業選擇日趨多元化。4年間,共有上萬名考生報考,人數增長穩定,其中5000餘名港生獲得錄取。   通過免試就讀進入內地高校的港生,如何看待自己在兩地間的選擇?他們擁有怎樣的就讀體驗,關於未來又有哪些打算?
  • 港生北上升學拓新路 港人需加強了解內地高校
    有志升學,其實可以考慮到海外,又或是內地省市的各家大學。2011年,國家宣布為香港文憑試考生提供免試收生計劃,港生以文憑試成績可直接報讀內地高校,港生由是多了一條升學出路。  免試收生計劃誕生前,香港學生若想升讀內地高校,只能通過港澳臺僑聯招試(聯招試)及院校獨立招生兩個途徑。
  • 港生內地上大學收穫別樣體驗
    2012年內地高校免試招收港生計劃推出以來,參與計劃的內地高校由63所增至84所,其中不乏「985」、「211」高校,也有省屬重點高校,院校及專業選擇日趨多元化。4年間,共有上萬名考生報考,人數增長穩定,其中5000餘名港生獲得錄取。   通過免試就讀進入內地高校的港生,如何看待自己在兩地間的選擇?他們擁有怎樣的就讀體驗,關於未來又有哪些打算?
  • 1.62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高校就讀,教育部稱將繼續增加內地招收港生院校
    圖/圖蟲根據教育部提供的數據,截至2020年7月,共有380所內地(大陸)高校具備招收港澳臺學生資格,1.62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高校就讀。其中廣東地區共有52所本專科院校可招收香港學生,就讀港生近8000人。
  • 1.62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高校就讀,教育部稱將繼續增加內地招收港生...
    將繼續增加面向港生的招生院校 根據教育部提供的數據,截至2020年7月,共有380所內地(大陸)高校具備招收港澳臺學生資格,1.62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高校就讀。其中廣東地區共有52所本專科院校可招收香港學生,就讀港生近8000人。
  • 數據顯示:今年通過免試招生計劃報讀內地高校的港生增長近一成
    新華社香港4月11日電(記者張雅詩)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通過「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報讀內地高校的人數同比上升近一成。數據顯示,今年通過各途徑報考內地高校的香港中學畢業生有10433人。
  • 2016年內地高校免試招收港生達1391人
    」開幕儀式上表示,2016年內地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人數達到1391人。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常任秘書長黎陳芷娟表示,免試招生計劃實施至今,有近1.55萬名香港學生通過此途徑報考內地高校。而參加計劃的90所院校當中,不少提供別具特色的課程,包括文化產業管理、生物醫學工程等,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科選擇,使學生出路更廣。
  • 2019年通過免試招生計劃報讀內地高校的港生增長近1成
    」報讀內地高校的人數同比上升近一成。數據顯示,今年通過各途徑報考內地高校的香港中學畢業生有10433人。其中,免試招生計劃已於上月底截止報名,有3511人進行了確認。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主任鞏萬表示,報名參加本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相當於內地高考)的人數同比減少2800多人,而參加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生計劃的港生人數卻增加9.2%,佔報考中學文憑考試考生人數的6.25%,是自2012年免試招生計劃推出以來的新高。
  • 北上不全為"保底" 港生內地上大學收穫別樣體驗
    2012年內地高校免試招收港生計劃推出以來,參與計劃的內地高校由63所增至84所,其中不乏「985」、「211」高校,也有省屬重點高校,院校及專業選擇日趨多元化。4年間,共有上萬名考生報考,人數增長穩定,其中5000餘名港生獲得錄取。  通過免試就讀進入內地高校的港生,如何看待自己在兩地間的選擇?他們擁有怎樣的就讀體驗,關於未來又有哪些打算?
  • 港生謀出路 內地高校免試錄取將接受報名
    中新社香港5月2日電(記者 賈思玉)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即將落下帷幕,逾8萬考生是時候謀劃出路,其中選擇海外升學的人數近年有上升趨勢,中國內地是熱門升學地之一。  香港教育局2日公布稱,有70所院校參與的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計劃)將於5月6日起接受網上預先報名,至6月6日截止。
  • 今年通過免試招生計劃報讀內地高校港生增兩成
    新華社香港4月11日電(記者張雅詩)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主任鞏萬11日透露,今年通過「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報讀內地高校的人數同比上升20%。  負責處理免試招生計劃申請事宜的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通過各途經報考內地高校的香港中學畢業生有9272人,其中參加免試招生計劃並已進行確認的有3216人。  數據還顯示,參加港澳臺僑生聯招考試的香港學生報名確認人數為2585人;參加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暨南大學等六所個別院校招生計劃而獲錄取的有3471人。
  • 從「內地免試招收港生」中吸取高考改革經驗
    可從中吸取高考改革經驗  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國家教育部公布2016年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免試收生計劃)的具體安排。參與免試收生計劃的內地高等院校將增加至84所;而「校長推薦計劃」的考生推薦名額,也增加至每校5個。香港教育局19日對此表示歡迎。  內地高校面向香港學生實行免試招生,是指學生無須額外應考內地聯招試,招生高校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進行錄取。這可以減輕港生申請內地高校學生的負擔,也有利於提高內地高校對香港學生的吸引力。
  • 內地高校免試招生在港啟動現場確認 港生躍躍欲試北上升學
    原標題:港生躍躍欲試北上升學展才華 3月11日至29日,「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展開現場確認程序。程序啟動第一天便有不少學生和家長到場。現場相關負責人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潛力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香港學生北上升學。 「內地現在發展快,機遇多。
  • 香港高中生申請內地大學比例創新高,TOP20高校全部為港生敞開大門
    據中國新聞網消息,中國教育留學交流中心6月16日公布,3993名香港文憑試考生報名申請到內地升讀大學,佔參加文憑試人數7.58%,比率創九年新高,總申請人數比2019年增長了13.7%。資料圖 和冠欣 攝連同港澳臺聯招、北大清華等6校自主招生,港生內地升學報名總數超過萬人。
  • 港校參訪內地高校 認為港生讀法律中醫前景看好
    港校參訪內地高校 認為港生讀法律中醫前景看好 香港中文中學聯會參訪內地高校因應內地70間院校免試招港生,香港33間中學28位校長、5位副校長近日組團赴南京、上海、杭州的8間高校交流,有校長參觀後認為港生赴內地讀法律和中醫回港執業前景看好。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雖有8大資助院校每年提供約1.5萬個學士學額,去年恰逢雙班年,文憑試和高考考生競爭3萬學額。
  • 內地師範院校免試招收港生
    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Postgraduate Diploma in Education,PGDE)一直是本港大部分學生從事教職的必經之路。四所免試招收港生的內地師範專業類院校,上海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和華南師範大學,每年學費為5000人民幣,並有港澳華僑專項獎學金及內地免試收生助學金可供港生申請。兩萬港幣的高起薪點,令教師成為本港學生的熱門選擇。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Postgraduate Diploma in Education,PGDE)一直是本港大部分學生從事教職的必經之路。
  • 香港學生:「在內地讀書很充實!」 願意赴內地升學港生人數持續增長
    通過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生計劃入讀中山大學的黃諾晴認為,內地高校專業種類多,是吸引香港學生的原因之一,例如考古學就是香港高校沒有的。  免試招生計劃於2012年開始推行,內地高校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相當於內地高考)成績擇優錄取學生。參與這計劃的學校數目由最初63所增至目前的112所。部分新增的院校開辦了香港高校未能提供的課程,為港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科選擇。
  • 香港學生「免試」讀內地大學再迎利好:明年新增11所高校...
    對於願意來內地讀大學的香港中學生而言,明年機會將繼續增多,又有11所高校加入了「免試招收香港學生」的行列,其中包括排名靠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文憑試收生計劃又稱為「內地高校免試招收港生計劃」,即香港學生可根據他們的中學文憑考試(DSE,相當於香港的「高考」)來報讀內地加入該計劃的高校,「免試」的意思為免除內地的聯招考試。
  • 香港學生「免試」讀內地大學再迎利好:明年新增11所高校,TOP20多數...
    文憑試收生計劃又稱為「內地高校免試招收港生計劃」,即香港學生可根據他們的中學文憑考試(DSE,相當於香港的「高考」)來報讀內地加入該計劃的高校,「免試」的意思為免除內地的聯招考試。這一計劃開始於2012年,共有63所內地高校參加在港免試招生,當年由民建聯組織的一份「內地升學調查」顯示,有興趣選擇內地升學的受訪者僅佔8%,受訪學生表示除了幾家耳熟能詳的名牌大學外,對其他內地知名高校並不了解,選擇時無從比較。隨後,加入該計劃的內地高校數量持續增加,到2020年,將比2012年接近翻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