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中學聯會參訪內地高校。圖片來源:香港《大公報》
中新網1月30日電 香港8大院校資助學位學額不足,每年令幾千考生即使達到本科入學要求仍被拒諸門外。因應內地70間院校免試招港生,香港33間中學28位校長、5位副校長近日組團赴南京、上海、杭州的8間高校交流,有校長參觀後認為港生赴內地讀法律和中醫回港執業前景看好。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雖有8大資助院校每年提供約1.5萬個學士學額,去年恰逢雙班年,文憑試和高考考生競爭3萬學額。考評局統計顯示,2012年文憑試符合大學或院校入學要求成績核心科目「3322」的考生人數達到26,636人,但通過大學聯招獲取錄入讀學士課程的文憑試考生共14,848人。換言之,去年共有 11,788名考生達到大學取錄分數線但未能入讀8大院校。
為此國家教育部去年起對香港學生推出「內地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今年參加院校由63間增至70間,港生只要參加2013年香港中學文憑試或 2013年高級程度會考補考,達到4個核心科目「3322」,即可申請入讀。去年經免試入讀內地高校的學生共有971人。今年網上預報名時間定於5月6日,但已有中學校長於上月參訪南京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浙江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東華大學。
內地高校設施完備,不輸香港
參訪團團長、香港浸信會永隆中學校長譚日旭對內地大學城印象深刻,他說:「內地大中城市為大學提供土地興建校園,內配備完善的硬體設施供不同大學使用,令大學的硬體設施有很大改善。」他認為,大學城因其規劃得當,學生在學習、生活方面都能享受到充足的空間,完備的公共設施不差於香港高校。
新會商會中學校長黃冬柏深有同感。80年代曾到內地參訪的黃校長,直觀感受內地高校在硬體設施方面的巨大變化。「以老師的角度看來,學生的生活條件不差於在香港的高校。」
李求恩紀念中學校長賴炳華則提醒家長和學生,應該有意識做好生涯規劃,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做適當的打算。他在與華東政法大學交流中了解到,內地的法律專業學生大三即可參加內地司法考試,進而獲得內地律師牌照。大三考不過,大四可以繼續參加。
大多數港生希望內地大學畢業後返回香港就業,如果就讀法律專業內地考取律師牌,再就讀香港法律碩士課程就可考取香港律師牌。賴校長說:「升讀中大、港大法學院成績要求非常嚴格,但港生可選擇內地升讀法律。有兩地的牌照和內地就學的背景,將利於港生從事兩地執業。」該校現在有30到40個學生比較有興趣報讀內地高校。
中醫科回港不需考牌,成熱門選擇
中醫科近年亦成為港生升讀內地高校的熱門選擇。相比香港2間提供中醫藥專業的高校,內地高校能為學生提供更多臨床實習的機會。黃冬柏表示,中醫科始終是一門經驗學問,是次參訪的2間中醫藥大學,都有為學生提供中醫院實習機會。中醫科回港亦不需考牌,香港對內地中醫專業的認受性也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