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試之外驚喜多 港生內地上大學收穫別樣體驗

2021-01-11 人民網

  2016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眼下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打開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官網,考生會發現在例行發布的考試須知外,還有84所內地高校接受文憑考試畢業生報讀申請的詳細信息。這意味著香港中學畢業生可通過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實現「一箭雙鵰」,既可以此投報香港當地大學,又可依照相關錄取標準免試就讀內地高校。

  2012年內地高校免試招收港生計劃推出以來,參與計劃的內地高校由63所增至84所,其中不乏「985」、「211」高校,也有省屬重點高校,院校及專業選擇日趨多元化。4年間,共有上萬名考生報考,人數增長穩定,其中5000餘名港生獲得錄取。

  通過免試就讀進入內地高校的港生,如何看待自己在兩地間的選擇?他們擁有怎樣的就讀體驗,關於未來又有哪些打算?在首屆免試生畢業前夕,記者採訪了多名來內地就讀的港生。

  免筆試只面試  看重學生素質

  根據香港教育局資料,當前香港學生入讀內地高校本科,主要有3種途徑: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港生、港澳臺僑聯招考試、院校獨立招生。其中「免試招生計劃」依據港生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擇優錄取,無須額外參加內地聯招考試。招生高校自行決定是否對考生進行面試。其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三所高校,另參與院校獨立招生類中的「校長推薦計劃」,供香港中學長期表現突出的學生提早「入場選座」,名額相對有限。

  「在內地長大、讀書的香港同學,主要通過港澳臺僑聯招考試就讀內地高校。在香港本地長大的同學,基本不選擇這條路,而是通過『免試招生計劃』或『校長推薦計劃』去內地讀書。」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大二港生黃樂妍為記者介紹各種考試的適用群體。她高二時曾來京短暫交流,此後確定來內地就讀。「我當時打算先通過『校長推薦計劃』嘗試,如果不行,再通過之後的『免試招生計劃』來內地,好在第一次就成功了。」

  「『免試』包含『免試招生計劃』和『校長推薦計劃』兩種,它們都不需要筆試,只用參加面試。」由「校長推薦計劃』進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的大一港生陳景軒,高三前的暑假在清華大學經歷面試後,同年11月便已確定被錄取。

  「面試強調學生的個人素質和全面發展,涉及專業知識的內容比較有限。」通過「免試招生計劃」入讀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大四港生李曉惠回憶道。無論「免試招生計劃」,還是「校長推薦計劃」,面試都是如此。

  兩地高校取捨  並非全為「保底」

  不少通過「免試招生計劃」被內地大學錄取的港生,同時擁有香港當地高校的入讀機會。港生在兩地高校取捨間,為何最終選擇前往內地?受訪港生中,有人看中內地整體發展環境,有人認為內地相關專業更具優勢,也有人坦承入讀的內地高校不夠理想,只是「保底」選項,並笑稱研究生期間爭取回港就讀更好的學校,從而實現「洗底」。

  「在通過免試就讀被內地大學錄取後,還有機會調整香港高校的志願,如果合理填報,被香港理想高校錄取的機率也較高。」李曉惠說,有些香港學生根據志願填報技巧,會將內地高校視作「保底」選項。「但也有不少人像我一樣,將內地求學作為開拓視野的途徑。『保底』的考慮會有,但最終選擇來內地的未必如此,有些可能放棄了香港更好的學校或專業。」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大二港生洪逸曦通過「校長推薦計劃」被錄取,但香港大學計量金融專業同樣在向他招手。在兩地的相似專業間,內地的發展潛力最終徵服了他。

  而被港大文學院錄取的高雪,在港大教室內坐了兩周後選擇退學,轉赴被同時錄取的中國政法大學,開始學習國際政治專業。「港大無論學習氣氛還是同學方面都很好,我轉向中國政法大學是出於個人和專業興趣。要領會外交的理念並親身參與相關實踐,最理想的地方當然是在首都北京。」

  黃樂妍說,因為部分香港學生對內地了解不深,所以過來就讀並非主流選擇。有些學校對免試就讀項目和內地情況也不夠了解,現階段尚未特別去推廣。

  數學課太過高深  政治課帶來提升

  在內地就讀的港生眼中,兩地大學生活有著怎樣的不同?受訪港生首先提到內地學生的勤奮。李曉惠說,香港高校中不大可能見到那麼多學生自習到深夜,或者圖書館爆滿的情況,除非在考試季,而這在內地有些高校卻很尋常。

  在陳景軒看來,兩地在課程設計上也存在差別。談到高校中讓許多人頭疼的數學科目,陳景軒說,香港中學的數學課程比較簡單,接不上內地高校的進度,所以學得比較辛苦。

  李曉惠說,香港有兩種中學,分別為英文和中文授課中學。排名靠前的中學大多使用英文教學,除了中國語文、中國歷史等中文相關科目,其他所有內容(含體育課)都以英文教授。「我在香港中學的數學課是用英文教的,內地教材卻是中文版,上面的名詞和概念一時間很難看懂。本來數學水平就不及內地學生,這下更加犯難。」

  港生在內地高校就讀,有些可申請政治課和軍訓免修,但也有人主動選擇。「雖然可以免修,但我基本上都修了。」陳景軒說,「我上學期學了《思想道德基礎與法律修養》,這學期學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對課程內容比較能接受,教課的老師也是非常開明的。」

  李曉惠所在學校政治是必修課,在學習過程中,她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同度有所提升。「教我的老師注重理論性和邏輯,會講述馬克思主義原來是什麼樣,中國化的發展又如何,對中國的作用體現在哪裡。說得非常客觀。這在香港是無法接觸到的,給我帶來很大的提升。」她補充道,「我有香港朋友參加可以免修的軍訓,對方說不然你來這邊幹什麼呢,體驗嘛。」

  「香港比較強調個人,內地更重視集體。」採訪中不少港生有著類似觀察。「內地高校採取班級制度,也會以此為單位組織很多活動。但在香港可能只是以院系和專業為單位,凝聚力相對來說不及內地強。」洪逸曦說。

  人脈多在內地  發展機遇漸豐

  眼下第一屆免試就讀內地高校的港生即將畢業,留在內地還是回港發展,成為他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李曉惠說,港生在內地使用港澳通行證,如果留下來工作,需要單位人事部門幫忙再辦就業證,有些單位可能會覺得手續繁瑣,不太傾向於招錄港生。

  「內地市場和發展空間都很大,大學四年的人脈也在這兒,我還是想嘗試在內地工作。」 李曉惠表達了進入百度、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公司的意願,「大國崛起應該是通過一些領域的突破創新來實現,網際網路行業正承載著這個大方向,我對此很感興趣,希望自己能參與其中。」

  「對於法學或醫學等專業性較強的學科,在兩地就業對接上略有不便。比如我學習內地法律系統的課程,參加內地司法考試,但不能直接去香港律所工作,因為兩地法律體系不同,要先考取香港的法學專業證書(PCLL)。在內地學醫,也需要回港參加執業考試。」復旦大學法學院大三港生羅任君說。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大二港生區成輝打算本科畢業後回港工作。「內地中醫專業本科在校讀書要5年,再加上之後的醫師規範化培訓,至少要10年才能取得執業資格,薪水不過三四千元人民幣。但在香港起薪就有兩三萬元港幣,而且培訓期不用那麼久。」

  羅任君說,香港中國企業協會近年來推廣中資機構對港生的實習和招聘活動,工商銀行等很多企業都在其中。無論內地的港資企業,或是駐港中資企業,港生都能在兩地間找到職業發展平臺。

  中山大學市場營銷專業大二港生陳德林說,不少機構和團體都在積極推動港生內地實習、就業和創業,相信未來會幫助更多香港學生了解並走進內地。

相關焦點

  • 港生內地上大學收穫別樣體驗
    2012年內地高校免試招收港生計劃推出以來,參與計劃的內地高校由63所增至84所,其中不乏「985」、「211」高校,也有省屬重點高校,院校及專業選擇日趨多元化。4年間,共有上萬名考生報考,人數增長穩定,其中5000餘名港生獲得錄取。   通過免試就讀進入內地高校的港生,如何看待自己在兩地間的選擇?他們擁有怎樣的就讀體驗,關於未來又有哪些打算?
  • 北上不全為"保底" 港生內地上大學收穫別樣體驗
    2012年內地高校免試招收港生計劃推出以來,參與計劃的內地高校由63所增至84所,其中不乏「985」、「211」高校,也有省屬重點高校,院校及專業選擇日趨多元化。4年間,共有上萬名考生報考,人數增長穩定,其中5000餘名港生獲得錄取。  通過免試就讀進入內地高校的港生,如何看待自己在兩地間的選擇?他們擁有怎樣的就讀體驗,關於未來又有哪些打算?
  • 港生免試就讀內地高校路漸寬(圖)
    據港媒報導,內地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3月1日起開始網上報名,今年參與的內地高校增加6所達到84所。「免試招生」計劃在原有的港澳臺學生聯考之外,開闢了一條港生赴內地高校就讀的新通道,即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擇優錄取,無須額外參加內地聯招考試。
  • 內地師範院校免試招收港生
    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Postgraduate Diploma in Education,PGDE)一直是本港大部分學生從事教職的必經之路。四所免試招收港生的內地師範專業類院校,上海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和華南師範大學,每年學費為5000人民幣,並有港澳華僑專項獎學金及內地免試收生助學金可供港生申請。兩萬港幣的高起薪點,令教師成為本港學生的熱門選擇。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Postgraduate Diploma in Education,PGDE)一直是本港大部分學生從事教職的必經之路。
  • 內地免試招港生高校增至103所 港生北上求學路更寬
    內地免試招港生高校增至103所 港生北上求學路更寬 2017-11-09 10:06:2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今年通過免試招生計劃報讀內地高校港生增兩成
    新華社香港4月11日電(記者張雅詩)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主任鞏萬11日透露,今年通過「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報讀內地高校的人數同比上升20%。  負責處理免試招生計劃申請事宜的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通過各途經報考內地高校的香港中學畢業生有9272人,其中參加免試招生計劃並已進行確認的有3216人。  數據還顯示,參加港澳臺僑生聯招考試的香港學生報名確認人數為2585人;參加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暨南大學等六所個別院校招生計劃而獲錄取的有3471人。
  • 從「內地免試招收港生」中吸取高考改革經驗
    從「內地免試招收港生」中吸取高考改革經驗 2015-10-26 14:25:18來源:羊城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溫雅瓊 可從中吸取高考改革經驗  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國家教育部公布2016年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免試收生計劃)的具體安排。
  • 香港高中畢業生去內地上大學的緣由與收穫
    新華社香港7月16日電(記者 張雅詩)香港「高考」已於日前放榜,大學學額的分派結果則將於8月公布。眼下,香港高中畢業生們正忙於為前路作打算,除了留港繼續學業之外,一些學生也計劃到內地升學。  「我想到內地讀書是為了入讀心儀學科。」
  • 數據顯示:今年通過免試招生計劃報讀內地高校的港生增長近一成
    其中,免試招生計劃已於上月底截止報名,有3511人進行了確認。通過參加港澳臺僑生聯招考試報讀內地高校,並已確認的學生至今有2545人;參加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暨南大學等6所個別院校招生計劃而獲錄取的至今有4377人。
  • 2019年通過免試招生計劃報讀內地高校的港生增長近1成
    數據顯示,今年通過各途徑報考內地高校的香港中學畢業生有10433人。其中,免試招生計劃已於上月底截止報名,有3511人進行了確認。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主任鞏萬表示,報名參加本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相當於內地高考)的人數同比減少2800多人,而參加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生計劃的港生人數卻增加9.2%,佔報考中學文憑考試考生人數的6.25%,是自2012年免試招生計劃推出以來的新高。
  • 內地高校免試招生在港啟動現場確認 港生躍躍欲試北上升學
    原標題:港生躍躍欲試北上升學展才華 3月11日至29日,「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展開現場確認程序。程序啟動第一天便有不少學生和家長到場。現場相關負責人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潛力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香港學生北上升學。 「內地現在發展快,機遇多。
  • 免試招生計劃擴大!2019年109所內地大學招DSE港生
    中國教育部近日公布2019年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的具體安排。根據安排,參與計劃的內地高等院校將增加至109所。 2019年參與免試招生計劃的內地高校數目比2018年增加了7所,新增的高校包括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美術學院、湖北大學、廣東海洋大學、長安大學和蘭州大學。 以DSE報讀內地大學的港生無須額外應考內地港澳臺聯考。香港學生可於2019年3月1日至20日在網上預先報名。
  • 2016年內地高校免試招收港生達1391人
    」開幕儀式上表示,2016年內地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人數達到1391人。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常任秘書長黎陳芷娟表示,免試招生計劃實施至今,有近1.55萬名香港學生通過此途徑報考內地高校。而參加計劃的90所院校當中,不少提供別具特色的課程,包括文化產業管理、生物醫學工程等,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科選擇,使學生出路更廣。
  • 香港高中生申請內地大學比例創新高,TOP20高校全部為港生敞開大門
    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學術與培訓部主任鄒重華表示,香港近期發生的暴亂讓很多家長和學生考慮去學習環境更穩定的內地讀書。上述「文憑試」又稱為「內地高校免試招收港生計劃」,即香港學生可根據他們的中學文憑考試(DSE,相當於香港的「高考」)來報讀內地加入該計劃的高校,「免試」的意思為免除內地的聯招考試。
  • 港生謀出路 內地高校免試錄取將接受報名
    中新社香港5月2日電(記者 賈思玉)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即將落下帷幕,逾8萬考生是時候謀劃出路,其中選擇海外升學的人數近年有上升趨勢,中國內地是熱門升學地之一。  香港教育局2日公布稱,有70所院校參與的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計劃)將於5月6日起接受網上預先報名,至6月6日截止。
  • 香港學生:「在內地讀書很充實!」 願意赴內地升學港生人數持續增長
    通過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生計劃入讀中山大學的黃諾晴認為,內地高校專業種類多,是吸引香港學生的原因之一,例如考古學就是香港高校沒有的。  免試招生計劃於2012年開始推行,內地高校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相當於內地高考)成績擇優錄取學生。參與這計劃的學校數目由最初63所增至目前的112所。部分新增的院校開辦了香港高校未能提供的課程,為港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科選擇。
  • 清華北大等127所內地大學到港免試招生!什麼條件能上985?
    為了引進更多優秀的港澳人才進入內地發展,國家教育部和香港教育局就繼續聯合舉辦內地高等教育展,2021年共有127所內地高校到港招生。(香港政府新聞網,註:免試指的是不需要參加內地高考)2020年以來因為疫情的原因,線下的教育展改為網上進行。
  • 清華北大等127所內地大學來港免試招生!什麼條件能上985?
    根據國家教育部資料,截至今年七月,共有約16200名港生在內地高等院校就讀,其中近8000人身處廣東地區,2020年香港整體內地升學報名人數高達10778人,創近年新高。依據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的統計數據,考慮到離家近、語言環境等因素,2020年最受港生歡迎前五名高校是廣東省和福建省的幾所大學,包括暨南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等。
  • 港寶到內地上大學竟有這麼多利好政策?!
    當然,除了更好的教育,港寶還能享受更為有利的升學政策!去年11月末發布,國家教育部公布2020年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的具體安排。參與該計劃的內地高校將增至122所,比2019年多了11所。小愛查詢名單發現,廣東有21所高校均參與香港文憑試收生計劃,為參與高校最多的省份。
  • 港生北上升學拓新路 港人需加強了解內地高校
    2011年,國家宣布為香港文憑試考生提供免試收生計劃,港生以文憑試成績可直接報讀內地高校,港生由是多了一條升學出路。  免試收生計劃誕生前,香港學生若想升讀內地高校,只能通過港澳臺僑聯招試(聯招試)及院校獨立招生兩個途徑。然而,在港有獨立招生權的內地院校少之又少,而聯招試需學生額外參加入學試,而考試大綱又以內地高中教育課程為藍本,對香港考生而言,絕對是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