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默契小甜瓜,每天分享不一樣的小知識
今天是2020年2月29日,那麼今年為什麼會有2月29日呢?可能在很小的時候,我們的小學老師就告訴過我們:一年有365天,2月只有28天。閏年有366天,2月有29天。今年正好是閏年,所以才有2月29日。那麼你知道閏年是怎麼來的嗎?
其實在很早的時候,人們就觀測到地球繞天陽一整圈,大概需要365天,所以當時就把一年定為365天。但是實際上,地球繞太陽一圈需要365.2422天,也就是說,每年大概是365又1/4天。這樣差不多每四年就會多出額外的一天,早在在古埃及人們就注意到這點了,所以他們的日曆就換成了每四年添加額外的一天,用來修正一年天數和地球公轉周期之間的誤差。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儒略曆,每年365天,每4年加一個閏日(2月29日)。
但是,太陽年為365.2422天,而儒略曆平均每年365.25天。這樣,儒略曆每年大約會比太陽年多出0.008天,也就是意味著每128年就會多出一天。以至於到了14世紀時,儒略曆就比真正的太陽年多出了10天之多。1958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打算修正這一錯誤,於是他決定每隔一定的年限就少閏一天,這樣今天的日曆就出現了。
今天我們用的日曆是每4年會閏一天,而每100年跳過去一次不潤,每400年又不跳。所以閏年的計算方式為:
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能被400整除的年份。這樣,在400年的時間裡,被4整除的有100次,而被100整除的有4次,被400整除的有1次,所以閏年有100-4+1=97次。這樣平均每年就是365.2425天。所以,我們現在的日曆的一年和太陽年已經非常接近了,它們之間的誤差僅為0.0003天。
也就是說大概過3000年,會產生一天的誤差。到時候,人們可能會再次修正日曆來消除這個誤差,也有可能直接跳過去一天,畢竟3000年才一次,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