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關於母乳餵養路上的一大難題之乳頭混淆。這就會有很多媽媽疑惑,小寶寶怎麼會發生乳頭混淆呢?而且相信對於大部分媽媽來說,讓寶寶直接吸吮自己的乳房其實是一件再簡單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啦。
然而,對於很多新生兒寶寶來說,甚至大月齡的寶寶都會產生乳頭混淆。以至於他們會把奶嘴誤認為是媽媽的乳頭,給奶瓶時非常樂意吸吮,而給乳頭卻抗拒了,真是乳頭、奶嘴傻傻分不清楚!發生這樣的問題,想必媽媽們會很苦惱,著急。但一定不要輕易放棄親餵母乳。
說起母乳一定要親喂,也許有不少媽媽會想,母乳瓶餵不是一樣麼,還省得糾正乳頭混淆讓孩子哭哭啼啼的。然而,熟不知正給自己成功母乳餵養埋下了隱患。
母乳的好處自然不用多說,而親餵則能有效的刺激媽媽的乳房繼續分泌大量的乳汁,通過吸奶器或者擠奶都不能等同於孩子的有效吮吸,這樣長久以此,就會讓媽媽的奶水越來越少,最終導致混合餵養,甚至完全奶粉餵養。成為導致母乳餵養失敗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媽媽們一定不能輕視,想要堅持母乳餵養,就要努力避免「乳頭混淆」。而發生乳頭混淆的原因也無非就有以下幾種:1,寶寶出生後因為各種原因過早的使用了奶瓶餵養,使得寶寶形成奶瓶依賴,因為吃奶瓶可比吃媽媽的奶輕鬆多了。我們平常會用「拿出吃奶的力氣來」形容對一件事情所付出的努力,可見吃奶是多費力的事情!而寶寶恰恰是個精明的小機靈,有了這種輕鬆填飽肚子的方法,還會去願意費力吮吸乳頭嘛拒絕乳頭那必須是肯定的。
2.過早的使用安撫奶嘴或者對安撫奶嘴產生依賴的baby也比較容易形成乳頭混淆,因為吸吮乳頭和吸吮安撫奶嘴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吸吮技巧,給新生兒混合使用,容易引起寶寶產生「乳頭混淆」。
3.有些媽媽乳頭扁平,凹陷導致寶寶不能有效的吸吮到奶頭或者吃起奶來異常的費勁。所以,慢慢的孩子就不會願意去吃媽媽的奶。而這種凹陷扁平,有可能是媽媽們自身乳頭的問題,也有可能是頻繁的使用吸奶器或者乳盾造成的!以上就是有可能造成寶寶們形成乳頭混淆的原因所在,在了解了發生的原因之後,我們就來對症下藥,擊敗乳頭混淆,從此開啟母乳親餵的幸福之路!
針對前兩點,因為寶寶過早接觸到了除媽媽乳頭以外的餵養方式的情況,這時候我們可以停止奶瓶餵養。堅持親喂,幫助孩子正確吸吮乳頭。因為寶寶吃奶瓶跟吃乳頭的技術可是天壤之別。
在寶寶吃媽媽的奶時候,需要寶寶用嘴包含住大部分的乳暈,然後用舌頭完全包裹住乳頭,然後上下擠壓乳暈,才可以使乳汁流出得以吮吸吃到。
而奶瓶餵養時,就相對輕鬆。寶寶們不用含住奶嘴的大部分,更不用上下顎去費力擠壓,而是通過口腔形成負壓而吸出乳汁,也正因為舌尖輕輕抵住奶嘴時會讓奶水流出。總之,通過這麼一對比,就能更加一目了然的發現寶寶吃奶瓶的技術相對低一些,也更容易一些!所以當寶寶發生乳頭混淆以後,一定要立馬停掉奶瓶餵養,同時還需要媽媽們的耐心,持之以恆的來調整寶寶正確含乳頭的姿勢,要讓寶寶做到臉對著乳頭,不要扭著脖子,身體儘量保持直線,被舒適地抱在媽媽懷裡。
另外,因為寶寶出現乳頭混淆之外,含乳可能會像吃奶瓶那樣不夠深入,舌頭無法很好的包裹住乳頭,甚至會用舌尖不停掃媽媽的乳頭下方,使用口腔負壓的吸力吸乳,這樣不僅容易出現乳頭疼痛也會讓孩子一吃母乳就哭鬧。所以,一定要耐心的讓寶寶含住整個乳暈,去通過上下顎的擠壓,來吸吮乳汁,這樣慢慢的通過正確的含乳姿勢也就會比較輕鬆吸吮到乳汁,而不會再拒絕媽媽的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