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審美風格尚「意」重「雅」,與宋代的政治經濟發展分不開

2020-12-15 豈止史實

文人士子的審美風尚影響了當時的審美風格,而文人的命運與時代的政治文化背景息息相關。宋代審美風格尚"意""雅",這與宋代的政治經濟的發展分不開的。

經濟上宋代生產力長足發展,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政治上宋統治者重文輕武、大力改革科舉制度並鼓勵寒士入仕促進了文人士大夫階層的發展壯大。從而促進了文人意趣的興起。

一、宋代經濟繁榮、多元的人文因素帶來多種審美形式

宋代尤其是北宋期間,一改前朝重農抑商的政策,政府大力發展工商業,商人地位提高,從商之人增多,商業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

經濟發展也隨之帶動了文化上的進步,上至帝王,下至平民,都在追求一種清遠致雅的審美情趣,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商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手工業的發展,字畫、屏風、雕塑類等各種手工製品琳琅滿目。

整體的社會經濟欣欣向榮,普通百姓家中屏風、字畫之類的擺件也是日常可見的。街坊的商鋪為了吸引顧客,掛上名人字畫用來裝點門面比比皆是。

二、包羅萬象與雅俗共賞的圖案融匯交織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為平民身份,他們推崇平淡、天真、自然。講求經世致用的審美哲學,尊崇高尚的人格、崇高的氣節和治世品格。作為文人,他們尚雅、尚逸、尚韻,追求典雅清秀的審美品格。

上流社會與下層士人間的人員流動促進了上流階層審美情趣向世俗間的轉變,雅與俗的界限不再明顯。藝術作品多畫世俗場景,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蘇漢臣的《秋亭嬰戲圖》等,描繪了市井生活的詩詞比比皆是。

宋代獨特的文人審美風格體現在漆器的裝飾圖案上,裝飾題材多借鑑宋代繪畫中枯山殘水的表現手法,將宋代繪畫應用到漆器裝飾上,描繪世俗生活化的場景增多,輔助裝飾多見折枝花卉圖案。

在出土的戧金仕女消夏圖上,描繪三人在石徑小路上漫步的場景,兩人梳著高髻、身穿襦裙背子,是典型的宋朝服飾裝扮;畫面中一清瘦巨石立於右側,一名侍女手捧玉壺春瓶恭立在旁邊。

庭院、小路、侍女、奇石勾畫出一副充滿生活氣息的幽靜典雅的畫面。

並且圖案以燙金描繪在木上,用刻刀勾勒出妙齡女子的線條,立體感十足,熠熠生輝。

在另一個出土的首飾盒上,用硃砂做的底漆,一名老者穿著寬大的袖子衣服,肩上扛著拐杖,拐杖上還掛著一串錢,遠處是一所房屋。

無論是構圖還是繪畫技法和所要表現的意境都非常具有宋代繪畫風格的特點,勾畫出一幅深處世外桃源的浪漫山水寫意畫,給人一種恬靜淡然的感覺,這樣的圖案既寫實又有著深遠意境。

拐杖是再尋常不過的家中工具,俗物描繪在盒上卻活靈活現,不見俗的蹤跡。這樣的圖案雖不像宮廷中的龍鳳呈祥那樣的大氣磅礴,卻不失尋常生活中的精緻小巧。

有的則在首飾盒上繪成山水圖案,盒蓋面繪有一幅柳塘小景的山水畫面,岸邊春柳隨風飄動,池塘中遊魚款款,盒蓋四周及牆體上鐫刻牡丹、菊花等四季折枝花卉紋,看上去若隱若現,池塘裡的魚就像真的在水中遊動。

宋代瓷器上的圖案裝飾手法比較多樣化,有劃花、剔花、刻花、印花、貼花、最為突出和獨具特色的是刻花和印花工藝。宋徽宗是以擅長花鳥畫而聞名藝術界的,但他自己對瓷器的喜愛更是愛不釋手。

刻花,在劃花和剔花手法基礎上,綜合兩種裝飾手法的特點,在深刻凸起的花紋中還精心勾畫細線葉脈和花瓣紋理,使紋飾主體輪廓與細部刻畫。

裝飾紋樣在內容上不斷充實豐富,魚、鴨、鴛鴦等水禽和蓮花等水生植物的完美組合,形成了這一時期構圖繁密、線條纖細活潑的特點。

刻花技藝在北宋中期的日臻完善,也帶動了印花工藝的發展成熟,並成為此時普遍的裝飾技法。

印花技藝適合表現蓮花、菊花、牡丹,鴛鴦、鴨子等水禽,以及龍紋、雲紋等吉祥紋飾具有明顯的獨特特徵。水滸傳中楊志給高送的玉瓶,就是印花工藝製作的雙耳雲紋玉瓶,可惜的是被高俅給砸了。可見民間手工藝人精湛的雕花技藝。

在耀州窯出土的瓷器圖案紋樣是以短波水紋、大弧度同心圓和以六角形邊線刻畫出的不規則水波紋為代表。在器物的內外壁和蓋沿處均裝飾有十分繁複美麗的紋樣。

植物類的圖案紋樣以各種花卉尤其以牡丹花紋最為常見,牡丹花的花朵和花瓣也分為2層3層花瓣,立體感很豐富。動物類的瑞獸、珍禽、昆蟲、水族也大量出現。

在瑞獸紋中,有象徵真龍天子的龍紋、象徵百獸之王的獅紋、徵太平的象紋等。象徵長壽的仙鶴,纏綿恩愛的鴛鴦,喜事臨門的喜鵲,也都在瓷器上大小不一的體現。

在宋代,很少看見沒有任何圖案紋樣的瓷器,家家都有各種各樣的雅俗共賞的瓷器物件。經過大量的考古研究發現,在宋代瓷器圖案上,線條的勾勒都是均勻的刻畫在瓷器上,沒有任何突兀感和直白感覺。

在宋代服飾圖案紋樣上,裝飾紋樣多以花鳥題材為主,其中折枝花圖案尤以其寫實的生動、自然的和諧、靈動的飄逸所產生的藝術效果為最。

宋代幾何組合圖案形式也是十分豐富的,其中特別具有代表性的如組合型幾何型的八搭暈、六搭暈、盤球等,出現在當時的織錦服飾圖案中,被稱為宋錦。

花鳥畫在宋代得到了全面開花的集大成,宋代畫院的制度使花鳥畫成為一種獨立的文人繪畫科目,這也對宋代花鳥自然寫實形式圖案發展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內在影響。

在服飾上的花鳥紋樣造型多樣,充滿獨有的東方祥和之美。其中花的圖案尤其以放射狀的描繪為主,這種手法富於變化多樣,而且主次分明。

在服飾色彩上以淡雅質樸為基調,柔和的色彩運用的較多,這些都離不開人文的情愫在裡面。

三、宋代圖案離不開儒家思想

一個朝代的文化、思想必然會對這個時代的觀念和審美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隨著社會逐漸穩定,統治階級開始提倡新的社會思想體系。

統治階級把對儒家經典的掌握成為其取士的重要標準。宋代的陶瓷紋飾呈現出質樸無華、平淡自然的情趣韻味,這是與宋代以來逐漸形成的文化審美觀念不無關聯。

宋代的官方思想是以儒家、法家傳統思想為主體,糅合道家的思想,加工改造為上到宏闊宇宙細至人的思維、重視實踐、層次清晰的新的儒學體系。中國文人繪畫尤其是花鳥繪畫講究精微刻細和栩栩如生的理想之美。

追求寫實寫生的意境和情趣極大地豐富發展了中國的理想美學觀,並滲透到整個宋代社會,因此在宋代的流行圖案中得到了最廣泛、最民間、最直接的體現。

這種審美集體標準也自然而然地成為宋代圖案和紋樣的一種共有藝術特徵。這不僅僅在木器、瓷器上得以體現,在日常的服飾風格上也無不盡顯儒家思想的表達方式。

儒雅儒雅,通過宋代圖案的美學特徵來看,給人眼前無不風雅清淡的一種視覺上的衝擊,讓人心裡寧靜致遠,清新脫俗。

宋代圖案的審美特徵與宋代的新儒家思想是一致的。宋代圖案的藝術風格十分具體地體現出了這樣一種宋式新儒的典雅藝術傾向,不像唐代那樣追求豐滿,而是以寫實、清瘦、淡雅這些設計為主。

宋徽宗的聞名於世的瘦金體不就是這樣的代表麼。這樣的設計更突出了自然和諧、飄逸生動的整體效果。

在宋代服飾圖案藝術中時時刻刻我們都能感受到那種在文質彬彬、溫雅含蓄的禮儀風度中對含蓄平淡、自然簡樸的理想主義生活格調的不懈追求。

每一處圖案都代表著宋代人的生活情境和文化理念特色,具有風格獨具宋代審美價值觀。更展現出空前繁榮的大宋王朝。

這種繁榮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勃勃發展,更有著人文氣息的清新脫俗儒雅的審美觀念密不可分。

可以說,豐富多元的思想文化融合交流內在本身就是要柔才能融合在一起,這樣凸顯在美學圖案紋樣上也有著柔美的一種美學理念,這在宋代這種美學理念達到了巔峰的狀態。

而且宋代崇文輕武的的國家政策,文人士大夫在宋代的高低位也直接影響審美觀念的潮流。人們對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內心的渴望也給審美品味定了一個基調。

參考文獻:《東京夢華錄》

《宋史》

《續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宋代文學「雅」俗共賞,究其原因,是何種變化形成這種文化差異?
    一、宋代崇尚"雅"學,其根本還是源於文學內部從宋代的發展背景上我們可以看到,之所以宋朝時候會偏向"雅"學,是因為雅儒精神的確立。在總體上確定了文學的大致方向,加之宋朝時期重文輕武,更多的宋朝統治者選擇用科技的形式選拔人才,因此入朝為官的多半是文人墨客。此外,宋朝時期的科舉空前發達,比起唐朝和明清時期來說,他每年的錄取人數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 行知讀書會|盛世之清尚,茶與宋代社會生活
    從上層貴族到市井百姓,無論是皇帝、士大夫,抑或是平民,有宋以來,茶已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階層之中,在茶的流變中可見宋朝的時代精神,宋徽宗所謂「盛世之清尚」正是茶的文人屬性登峰造極的體現。茶飲如何成為審美?這樣的審美又對應著怎樣的社會生活?盛世如何「清尚」?器如何顯現「道」?要回答這些問題,張海嵐首先帶領讀者回到歷史的現場。
  • 淺談宋代山水詩與山水畫對 「韻」美風格的藝術共現
    從最初的題畫詩開始,詩畫相融經歷了一個從形式、內容到意境再到美學風格相融的漫長曆程。山水詩與山水畫由於在宋代各自取得了獨立的成熟發展,為二者相融奠定了基礎,同時也豐富了詩畫相融這一古老藝術命題的內涵,在藝術形式、藝術意境、藝術風格方面呈現出相互影響,互為融通的藝術特徵。下文從宋代山水詩與山水畫在藝術風格方面對 「韻」之美的藝術共現,分析二者相融之特徵。
  • 從《清明上河圖》看宋代藝術生態
    宋朝的開國之君趙匡胤職業軍人出身,他當皇帝的特殊之處亦可歸之於一個「俗」字,具體而言就是務實不務虛。宋朝的臣民們在發展生產搞活經濟上迸發出了巨大的熱情,北宋的人口即使極粗率的估計也應當在一億以上。也正是由於對技術和商業的重視與鼓勵,宋朝的農業,手工業等各種實用技術達到了極大的發展,從而使得宋代的物質文明和都市物質文化成為了傳統中國的極高峰。
  • 在詩意中消遣生活,品宋代詞人的高雅情趣,及雅玩詩篇
    他說:「漢人喜好賭博,晉人喜歡買醉,唐人喜文好狎」;至於對宋代本朝人,他則下了這樣一個很不客氣的斷語:「尚名好貪。」(《貴耳集卷下》)其對前朝(漢、晉、曹)的評判我們姑且不談,而對宋代士人來說,這「尚名好貪」的四字評代在很大程度上卻是中肯之論,它相當深刻地揭示了很多宋人(特別是南宋人)性格和心理中的醜陋一面。不過,我們在此引用它,卻並不想以此來解剖宋代文人的「國民性」弱點。
  • 隱喻和象徵:宋代工筆花鳥畫的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
    宋代是我國古代宮廷畫繁榮發展的時期,這種圍繞著封建帝王將相生活、朝政而進行的繪畫,在北宋時達到鼎盛,此時的宮廷花鳥畫從繪畫技巧、繪畫題材、語圖關係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發展,也體現出了較高的水平。花鳥畫源自新石器時代,在歷史長河中逐步脫離其他畫種,成為獨立畫科。
  • 推動了宋代社會經濟繁榮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唐末農民革命戰爭概述
    因此到宋代,一方面是實現了在沒有舊的世家豪族勢力的基礎上的統一;同時社會經濟方面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宋代的農業,由於廣大農民的辛勤勞動,經過大力墾荒,興修水利,選育良種,改進耕作技術等一系列努力,宋初幾十年間,全國墾田數字有了較大的增加。手工業特別礦冶業方面,北宋金、銀、銅、鐵、錫、鉛、汞等的產量,都大大超過唐代。
  • 紀錄片《南宋》遺漏的宋代重商主義
    因此,我們有必要來檢視一遍被《南宋》紀錄片錯過的宋代重商主義傾向。龐大的財政壓力沒有比較,便顯示不出差異。當我們要描述宋政府的重商主義傾向時,不妨先確立一個參照物。最合適的參照物,我認為非明初朱元璋建立的「洪武型體制」莫屬。
  • 宋代美妝博主的業務水平有多牛?
    沒關係,上腮紅,下手不要怕重,狠狠地刷,所以我們現在經常看到唐代繪畫裡的女人頂著兩坨「高原紅」,生怕別人不知道她們畫了妝。如此濃妝豔抹,以至於卸妝之後的情景是「歸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裡潑紅泥」(王建《富詞》),意思就是說,洗臉之後的水,已經如泥水一般了。到了宋代,唐代濃豔的紅妝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新淡雅。
  • 宋代文人園林的神韻:會心山水不在遠
    和《長安十二時辰》展現出的唐長安城的繁華不一樣,東京汴梁代表的是宋朝城市的人文化、平民化、世俗化。宋代的文人士大夫通過讀書、科舉、仕宦、創作等活動活躍在這座城市的各個空間。他們結成了多種類型的朋友圈,舉辦各式各樣的聚會,聚會場所遍布茶樓、酒肆、名園、古寺等。四方友朋往來酬酢,鬥茶飲酒,吟詩作畫,極一時之樂。
  • 陽江谷竂古村——宋代「四雅」古風表演
    7月18日,在這裡舉行宋代「四雅」古風表演,展現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點茶、焚香、插花、掛畫,現場還伴以悠揚的古琴演奏,將日常生活通過嗅覺、味覺、觸覺、視覺、聽覺提升至藝術境界,現場觀眾得到美的享受。 01 熱情似火的觀眾 儘管天氣很炎熱,但現場觀眾更加熱情似火。
  • 馬東瑤:歐陽修的文學教育與宋代文學的發展
    歐陽修在《答吳充秀才書》中說「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也」,[1](P664,卷47)似乎與道學家重道輕文的觀念如出一轍,事實上,歐陽修能領導詩文革新取得成功,正在於能正確地處理文與道的關係,而其關鍵又在於歐陽修對「道」的全新闡發。
  • 宋代也愛逛書展
    2018年6月,一部由歐陽修撰寫的宋代刻本孤本出現在了中國嘉德的拍賣會上,嘉德為此件拍品特設了一個專場,經過激烈的競價,它最終以1.104億元的天價成交,刷新了古籍善本的全球拍賣紀錄。宋代是古代中文化發展的高峰時代,此時的人重學問,愛讀書。
  • 理學影響下,女性服飾、妝容、髮式的轉變,體現宋人的審美觀念
    宋代是個思想大繁榮的時代,在其特殊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背景下,誕生了對中國後世影響至深的理學。而理學的誕生,也對宋代的社會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改變了宋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尤其對宋代女性的生活、思想、審美層面有巨大的影響,還形成了有別於其他時代的審美標準和價值體系,產生了宋代獨特的審美思潮和文化。
  • 【時文選粹】宋代文人園林的神韻:會心山水不在遠
    於鬧市中尋一幽隱之處,四方友朋往來酬酢,鬥茶飲酒,吟詩作畫,豈不快哉?現代人追求「返璞歸真」,因此常有新聞曰「某市榮膺園林城市稱號」「某地帶您回歸詩意的園林生活」。可現代人的園林,總讓我們感覺匠氣較重、缺乏神韻,與古代名園不可比。造園如作詩,擁有神韻,才能造出詩情畫意的園林。宋代文人園林的神韻:會心山水不在遠(標題即觀點。
  • 宋代點茶登陸紐約時代廣場
    作為茶葉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願同各方一道,推動全球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鑑,讓更多的人知茶、愛茶,共品茶香茶韻,共享美好生活。五月下旬,一幅與眾不同的茶人影像出現在紐約市著名的時代廣場大屏幕上,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進行著國際間的茶文化交流。說到與眾不同,是因為畫中使用的茶具,並非尋常所見。
  • 實用性與觀賞性並存,聊聊宋代燈具發展的時代特色
    ,但並不妨礙宋朝的繁榮。宋朝民間的財富和經濟的繁榮遠遠超過盛唐,陳寅恪先生曾高度評價宋朝:「宋朝文章之盛,空前絕後」、「吾中華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宋代是唯一取消宵禁制度的封建王朝,能夠得以取消宵禁,一方面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商品的交易、百姓貴人的消費已經不滿足於白天,夜間的商業活動為社會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
  • 宋代水戲運動的興盛與衰亡
    宋朝皇帝崇尚太平,不喜徵戰,所以在宋朝也是歷史上難得的幾百年的和平景象,人口穩定,百姓富足,市井經濟快速發展,城市裡洋溢著歡樂。南宋時期,全國經濟重心南移,這使南方人口突然暴增,緊跟著的就是經濟的高速發展,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一旦抓住機會,想不發達都難。物質生活的滿足就會催生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因此各種體育項目開始發展起來,其中有蹴鞠、擊丸、走索等等,最讓人著迷的當屬水上運動。
  • 看古人的「宅」藝術 從宋代文人賞石說起
    宋代書畫家米芾的《西園雅圖集記》記錄了「水石潺湲,風竹相吞」之處文人雅集的情景,而「洶湧於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豈易得此」。久在市井樊籠中,更加思慕山水自然。善於變通的宋人撫琴冥想與臥遊,以畫幅當山水,以盆景當苑囿,筆走龍蛇且當作天開江山。孔傅云:「聖人常曰,仁者樂山,好石乃樂山之意」。姜夔亦有詩云:「千金買得太湖石,數峰相對寒崔嵬」。
  • 「天人合一、君權神授」,淺析星變佔卜意義對宋代政治的影響
    所以,佔星術在歷代政治中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覷的。二、天象和皇權政治聯繫在一起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論既起到了神化王權的作用,反過來也收到了限制王權的效果。到宋代,北宋政治家歐陽修總結了歷代對天人關係的看法,進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說,從堯舜三代以來,「莫不稱天以舉事」。孔子刪詩書,不刪這一部分,因為聖人不使天人隔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