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常用的三個成語的來歷你知道麼,來自三位奸臣,是他們留下的

2020-12-19 野史雜聞

歷朝歷代都一直出現奸臣,他們在朝廷上不斷地蠱惑皇帝,還有的權力大的更是呼風喚雨,甚至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壓榨著普通的老百姓,他們就是嚴重阻礙天下太平的反賊。

使得百姓們苦不堪言,讓皇帝也變得昏庸殘暴,導致下面很多的人都因不滿發動起義,爆發戰爭,這些奸臣都沒有什麼好的評價,即使做了好事也會有很少的人記起,他們的過大於功,一直接受著譴責。

但古代中有這麼三個奸臣給我們留下了三個成語,很常見也很常用,經常可以聽到。

李紳—司空見慣

《憫農》就是李紳所寫,這首詩如今一直可以聽到,看他寫的詩可能就會覺得他是一個非常體諒農民的清官,清正廉潔。其實在歷史上並不是這樣的,他從小就失去了父親,二十多歲考上進士,之後慢慢成為了宰相,手上有著很高的權力。

李紳雖寫下了這首詩,但他卻是很多人討厭的樣子,827年劉禹錫成為了蘇州刺史,李紳已經是司空了,就邀請劉禹錫一聚一聚,還邀請了歌妓來唱歌伴舞,場面非常的奢華,劉禹錫在諷刺李紳時提到了司空見慣。

現在是來說經常見到的事物的,在之前是充滿了諷刺,諷刺奢侈浪費。而且李紳平時也非常讓人厭惡,李紳還很普通的時候就尊稱李元將為叔,慢慢的他的權力變大之後,李元將要找他還得稱他為爺,人品非常的低劣。

李林甫—口蜜腹劍

他跟李紳都是唐朝時期的官員,李林甫的起點比李紳要高,是皇宮貴族,一直不斷地攀升,憑藉著在皇帝面前拍馬屁和猜測皇帝的小心思,足足在丞相的位置上坐了19年,時間非常的長。

根據《資治通鑑》了解到,李林甫非常嫉妒那些才能比自己高的人,這些人深受皇帝欣賞,危及到了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在表面上非常的客氣,像是一個好人一樣,其實私底下在謀劃著殺害你的事了。

皇帝當年全國招納人才,李林甫就故意將那些有才能之人淘汰掉,也正是因為表面和和氣氣,背面陰險狡詐的反差,很多人都說他是口蜜腹劍。他多少還是有些能力的,在用人方面很差,在死後得到了不好的對待。

趙高—指鹿為馬

這個成語大家應該很熟悉,而這個奸臣要比李紳和李林甫厲害多了,名叫趙高,是秦始皇身邊的紅人,秦始皇駕崩後就是他發布的遺詔,改變此後的歷史走向。趙高擁護了胡亥,所以他在胡亥時期依舊是紅人。

靠著這個頂替李斯成為了丞相,將李斯害死了,他的野心要大很多,他想填了胡亥,為了排除那些跟自己有過節的人,他就讓人帶來一頭鹿獻給胡亥,趙高的這一做法讓人摸不著頭腦,胡亥都分不清這是鹿還是馬。

有的人說這是鹿,但有的人想說其實是馬,又怕趙高的勢力,就全都保持沉默了,就開始都說是馬,結果這些人就被殺害了,隨後就將混淆視聽的這種行為稱之為指鹿為馬。

歷史上還有很多這樣的事情,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資治通鑑》,了解更多的歷史和歷史上的趣事,可以讓自己懂得更多地道理,也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個很好的選擇,點擊下方連結即可。

相關焦點

  • 歷史上三個著名奸臣留下的成語,你知道相關的人物是誰嗎?
    提起我國歷史上的著名奸臣,那可謂是數不勝數。歷朝歷代幾乎都有那麼幾個奸詐小人把持朝政,他們的罪行被史書一一記錄,成為了後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因為這些奸臣過於著名,後人們或是從其言論,或是從其事跡總結出了許許多多的成語,有的至今還在被廣泛使用。
  • 中國古代三個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了一個著名的成語
    奸臣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是讓人痛恨的一個群體,他們對上阿諛奉承,欺君罔上。對下結黨營私、擅權專恣,仗著皇帝的寵信和被賦予的權力作威作福,巧取豪奪。不但嚴重影響社會秩序,還危害到了百姓們的日常生活。更有甚者,一些奸臣在面對權勢的誘惑時還會選擇篡位。在我國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也體現了奸臣會帶來的危險。提起我國歷史上的著名奸臣,那可謂是數不勝數。
  • 這三人都是古代的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著名的成語,遺臭萬年!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其中的三位,這三位是比較出名的奸臣,而且一人還留下了一個非常著名的成語。各位,你們都知道是哪三個嗎?圖片:可恨的奸臣劇照下面我們就來看第一個:東窗事發。相信大家對這個成語都不陌生,也就是陰謀敗露的意思。那麼大家知道這個成語與哪位奸臣有關係嗎?其實這個成語與宋朝大奸臣秦檜有關。在明朝作家田汝成的作品《西湖遊覽志餘》中,曾有這樣的記載:當時秦檜與其夫人在東邊的窗戶下竊竊私語,圖謀陷害抗金名將嶽飛,最終使得嶽飛冤死。
  • 中國古代臭名遠揚的3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人都知道
    有句話叫做「英雄造時勢」,古代歷史的變革,雖然有著大局所趨的走向,然而各個單獨的人物個體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有好的影響,自然就有壞的影響,歷史上就有三個臭名遠揚的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人都知道。
  • 中國古代三大奸臣,每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更是家喻戶曉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不少聞名天下的忠臣,例如明代的海瑞、宋代的嶽飛,然而有忠臣,自然也有奸臣。例如宋代的秦檜,清代的和珅,由於這些奸臣無惡不作、專門欺壓百姓,民間老百姓還專門給某些奸臣,創造了符合他們惡行的成語,藉此諷刺這些奸臣。
  • 一生至少貢獻3個成語的李林甫真的只是個奸臣嗎?
    在一般人眼裡,或者說在一般的文學作品裡,李林甫是個奸臣,《新唐書》也直接把他列入《奸臣傳》,那他只是個簡單的「奸臣」嗎?如果他僅只是一個奸臣,那麼,他為什麼能在大唐宰相位上一呆就是19年呢?唐玄宗眼瞎了嗎?
  •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如今家喻戶曉,一人留在一句成語
    中國古代四大奸臣,每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家喻戶曉,你知道嗎? 作為忠臣的對立面:奸臣,是歷史的蛀蟲,不僅蠶食歷史上的各個朝代,也讓歷史一次次的改寫。回望歷史各時期的奸臣,人們無不痛恨,他們既有像和珅一樣的貪贓枉法之輩,也有像李林甫一樣引胡入關最終引發「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 也正因有了這些前危後則,人們總喜歡把這些奸臣的所作所為編寫成各種戒言以及成語,目的也是讓後人可以引以為戒。
  • 我國古代有4大奸臣,各自留下一個成語,至今我們還在使用
    歷史上有建功立業、保衛國家的忠臣,就一定會有奸臣。奸臣,就是不顧大局,為了一己私利謀財害命、蠶食朝代的政權。歷史上有很多奸臣,他們掌握著權利,往往因為一個舉動或者一句話,就可以改變歷史的動向,可謂是影響深遠。
  • 古代歷史上的四大奸臣,每個人留下了一個成語,而今家喻戶曉
    從古至今,在朝堂之上有忠臣,當然也就有奸臣。可是能讓人深深記住的,要麼是忠心耿耿的忠臣要麼是大奸大惡的奸臣。而奸臣在世人眼裡就是擾亂朝綱的存在,他們站在正義的對立面,利用手中的權力殘害忠良,欺壓百姓,使其哀怨不斷。
  •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奸臣,每個人都留下一個著名的「成語典故」!
    成語故事是漢語中的璀璨明珠,寥寥幾個字,便能夠道盡百轉千回的情感。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肝膽相照的故事,令人欽佩;有情有義的故事,讓人感動;生死難解的情緣,令人唏噓……這些成語分別與一位歷史奸臣有關。從這些典故之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其人如何!
  • 我國古代臭名昭著的3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無人不曉
    我國數千年歷史上,湧現出過很多風雲人物,期間有著叱吒風雲,梟雄,匡扶朝政,殫精竭慮的忠臣,自然也免不了禍亂朝綱,結黨營私的奸臣,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三個臭名昭著的奸臣,一人留下了一個成語,如今無人不曉,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中國古代史上的三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成語,至今廣為流傳
    中國古代史上的三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成語,至今廣為流傳在我們國家數千年的歷史上,出現了無數忠臣良將,像諸葛亮,嶽飛,文天祥等人都成為了後世所敬仰的英雄。相應地,也出現了很多令人深惡痛絕的大奸臣!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三個大奸臣比較特殊,他們所犯下的惡行被總結成了成語,並流傳至今……指鹿為馬在大秦幾代國君的勵精圖治下,秦王朝最終成功的統一了天下。秦始皇所創立的很多制度更是影響深遠。但遺憾的是,秦朝卻是一個非常短命的王朝。
  • 古代三大奸臣,個個都遺臭萬年,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盡皆知
    還有一部分人,為了一己之私,他們逢迎獻媚,結黨營私,欺君罔上,殘害忠良,甚至弒君殺臣,給國家帶來了嚴重的災難,這些人則被統稱為:奸臣。奸臣,亦作「僭臣」,出自《管子·七臣七主》:「吏肅而嚴,民樸而親。官無邪吏,朝無奸臣。」縱觀中國古代的歷朝歷代,幾乎都會存在著那麼幾個奸邪小人,他們欺君罔上,危害王朝,是社會的蛀蟲。
  • 美麗的雲南,你知道它名字的來歷麼
    祥云云南是很多遊客首選的旅行目的地,這裡擁有眾多美麗的地方,還有這七彩雲南這樣的美麗稱謂,但是你知道雲南這個名字的來歷麼?祥雲關於雲南名字的來歷有幾種說法,但是其中比較出名的說法都說了類似的一個故事,相傳在漢武帝坐了一個夢,夢見在南方出現了祥雲,於是漢武帝派人南下尋找祥雲,結果真的在現在雲南省的西部找到了這朵祥雲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3大奸臣,1人留下1句成語,語文課本上經常見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無數的英雄豪傑,正因為有他們的出現才開創出了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於此同時有光明的地方也註定會有黑暗,今天要說的便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三大奸臣,他們一人留下了一句成語,如今早已經是家喻戶曉,甚至在書本中都很常見。
  • 蚍蜉撼樹四個字是現在常用調侃的成語,它出處在哪?嘲諷的又是誰
    蚍蜉撼樹四個字是現在常用調侃的成語,它出處在哪?嘲諷的又是誰現在是現代社會,也創造了許多奇奇怪怪新潮的詞語,但若說一些常用和經典懟人的成語,依然還是前人留下的好。以卵擊石這個詞大家聽過很多次,與之相近的有蚍蜉撼樹,可笑不自量。
  • 古代月餅最靠譜的三個來歷,你知道幾個?
    中秋節賞月,這個來歷就久遠了,在《周禮》中就已經有記錄。但月餅的歷史卻很年輕,至少被稱為「月餅」時的歷史,並不久遠。在此之前,月餅被稱為「胡餅」, 「太師餅」(江浙人紀念聞仲),「圓餅」,「小餅」和「月團」等。月餅究竟有什麼由來?人們卻知之甚少,普遍的印象是朱元璋八月十五起義,後來才有吃月餅的習俗。其實,朱元璋這個月餅的故事,只是由來的其中之一。
  • 古今意思差別最大的三個成語,第三個被全國人都用錯了
    記得看過一個統計數據,一個人每天會在不知不覺中說出二十個成語。可能有人會驚訝:這麼多?這說明成語已經融入到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講話方式裡了,你根本不會意識到你剛才說了一個成語。在所有成語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大部分成語,它們今天的意思和原意是一樣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成語,現在的意思和原意差別很大,有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思。
  • 歪解西遊(二十八)車遲國虎鹿羊三妖道的來歷背景
    這兩撥妖怪其一是車遲國的虎鹿羊三位妖道,另一位是黃獅精。黃獅精有九靈元聖做後臺,敢這麼大膽也就罷了,可虎鹿羊三位妖道稀鬆平常的本事也敢挑戰佛教,簡直是不知死活。到底是什麼給了這三個妖道這麼大膽子?細細的研讀西遊記原文,我們可以從中發現裡面的答案。虎鹿羊三位妖道是唐僧師徒在車遲國的時候遇到的妖怪。三個妖怪化成道士模樣解決了車遲國的乾旱之苦,故而成為車遲國國師。
  • 這個成語你知道麼?
    而成語更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凝結了祖先們的智慧與教誨。其短短幾字,就蘊含了歷史典故和人生哲理,言簡意賅,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羨煞旁人的寶貴財富。下面這個成語,你知道麼?篳路藍縷: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闢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辛。這個成語出自《左傳 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