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看一個人,拖累一群人,致貧一家人」,這是眾多重度殘疾人貧困家庭的生活寫照,也是很多家庭因病致貧的重要原因。為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溫嶺振東怡欣醫養護理院應運而生,它採取「公建民營」醫養結合的新型運營模式,致力於為殘疾人和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康復、頤養、照護等各項服務。
託養一個人,解放一群人,幸福一家人,這是該院的辦院宗旨;「博愛、厚德、敬業、創新」,這是該院的服務宗旨。用心服務,用情呵護,護理院工作人員把愛心帶入工作中。同時,充分發揮「公建民營」殘疾人託養服務機構的示範效應,立足實踐,創新服務,不斷提升殘障人士的生活能力,積極擁抱社會。
環境優雅溫馨
提供24小時貼身服務
溫嶺振東怡欣醫養護理院,前身是溫嶺市殘疾人託養中心二期,坐落於濱海鎮原東片農場。在大片綠植的包圍下,兩三棟三層樓高的房子綠瓦相間,看著高端又洋氣。
記者發現,樓梯之間設置的是無障礙通道,方便輪椅上下。每棟樓都安排了電梯,需要憑刷卡進出。「前期,我們花了200多萬元,對護理院進行了裝修和改造。」負責人吳女士告訴記者,為了保證入住者的安全,每個樓層設置了門禁系統,每個房間安裝了防盜窗。
進入二樓,樓梯口設置了一個休閒區。藍色、黃色的沙發,看著十分溫馨、舒適,可供人小憩片刻。早上9點,86歲的顏老伯正準備出門曬太陽。「這裡整潔、安靜,環境好。」住了兩個多星期,顏老伯已經習慣護理院的生活。
記者看到,顏老伯住的是一個二人間,房間裡安裝了電視、空調。衛生間很寬敞,地上鋪了防滑地墊,牆上還安裝了安全扶手,這是專門為老年人量身定製的。
「老哥哥,我們一起去鍛鍊。」出門前,顏老伯敲響了隔壁江老伯的房間。江老伯來自箬橫鎮,今年也86歲,但是由於常年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身體看著不太好。一旁,護工阿姨給他穿戴整齊,牽著他的手往外走。
「這裡吃得好,睡得好,每天做做早鍛鍊、看看電視、嘮嘮嗑,日子過得很悠閒。」江老伯告訴記者,住到這樣的護理院,既能讓自己安享晚年,也給孩子減輕了負擔。
值得一提的是,護理院綜合了醫院和養老院的優點,同時又彌補了兩者的缺陷。每一個樓層,設置了一個護士站。如果老人身體出現不適,可以按床上的呼救鈴。聽到鈴聲,護士會第一時間趕來。針對殘障人士、長期臥床的老年人,護理院還將提供24小時的貼身服務。另外,還有高年資的醫生全職提供專業服務。
付出更多的愛
撫慰殘疾人心靈
在另外一棟樓,這裡住的都是殘障人士。採訪當天,陽光正好,他們正在聽著音樂。見到記者進來,不少人還主動揮舞著手,笑容非常燦爛。
「你來了。」一個20來歲的小夥子笑著上前。「等一下陪你玩。」護理院助理經理熊先明在這裡工作了2年多,他告訴記者,這個小夥子是他去接來的,人被關在一個陰暗潮溼的房間,冬天了他卻只穿一件單衣,還光著腳,看著很可憐,「現在開朗了很多,在這裡吃得飽、穿得齊整。」
在人群裡,一名中年男人蹲在地上,工作人員牽著他,他只能像猴子一樣走路。「送到這裡之前,他被家人用鐵鏈鎖了20多年,長期關在一個房間裡,連正常說話、走路都不會。」熊經理說,「那時他很瘦弱又很邋遢,頭髮、鬍子很長,還有強烈的自衛行為。」
在這裡住了兩三個月,這名中年男人情況有明顯好轉,會自己穿衣穿鞋,還可以獨自吃飯。「我們像教孩子一樣,從頭開始教。」解輝是一名老醫生,曾在溫嶺東方醫院急診科工作十五六年,目前負責全院殘障人士的身體狀況。
「通過藥物控制,目前情況基本都比較穩定。」解輝說,跟殘障人士打交道需要付出更多的愛心與耐心,需要用心地體會他們,了解他們經歷的故事,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們。長期接觸下來,解輝除了要醫治他們的身體,還要撫慰他們的心靈。很自然地,跟他們拉拉手,陪他們散散步、聊聊天,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
此外,醫院還專門設置了一個接待大廳。「如果有家屬過來,儘量讓他們在接待大廳見面,或者在戶外走走,這樣不影響其他人休息、生活。」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少智障人士情緒不穩定,看到室友經常有親人探視,心裡會產生落差感。所以,為了照顧到他們的情緒,護理院設置了接待大廳。
引導殘疾人打開心扉
積極擁抱社會
在護理院的日子,很休閒,也很有規律。6點起床,7點吃早餐,服過藥後,就能到戶外曬2個小時的日光浴。坐著聽聽音樂,或者是發發呆。
吃完午飯,還有一個小時的午休時間。睡好午覺,大伙兒可以到閱讀區或娛樂室休閒放鬆。病情平穩的患者,還可以在護工的帶領下,去拔拔草、散散步。為此,護理院還制定了激勵政策,做得好的獎勵牛奶、八寶粥等食物。
「抬起手來,堅持住。」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殘疾人王大伯正在進行康復訓練。一年前,王大伯中風了,被家人送到護理院。「沒想過還能站起來,多虧了這裡的醫生。」王大伯欣喜不已。
記者了解到,康復訓練區設有康復理療室、模擬訓練室等特殊功能訓練室,為殘疾人提供康復訓練場所。針對殘障人士,護理院還專門開闢出一個工療區,設有商品包裝、手工加工等職業康復項目。同時,結合養護和就業模式,為需要長期養護的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也可輸送水平較高的學員進入職場。
在無差別、無歧視的氛圍中,護理人員從儀容儀表、與人打招呼教起,從刷鍋洗碗等基本生活能力教起,心理輔導、器械康復、工療加娛療貫徹每天的訓練,引導殘疾人打開心扉,積極擁抱社會。
「家裡沒人照顧,這裡24小時有人看護,飯也送到床頭了。」新河鎮一名殘疾人李大姐,剛做了關節置換術,需要休養一段時間,看了護理院的環境後,她立即決定入住。得知患者還要到醫院複診,護理院早已給她安排了車子,並安排專人陪同,這讓李大姐覺得十分暖心。
「我們提供床上用品,還有牙膏、牙刷等基本的生活用品,託養人員直接拎包入住就可以了。」吳女士告訴記者,對於患有慢性疾病和臥床不起的老年人,不但能享受專業人員提供的照料和醫療服務,而且費用也不高。
「我們的定價是按照國家標準來的,比原先殘聯定價的還要便宜一些。」吳女士說。
「我們比家人做得更專業,
照顧得更體貼」
路過食堂,我們在黑板上看到,當天早餐是粥、包子、豆漿,午餐是斧頭魚、番茄炒蛋、早瓜、紫菜湯,晚餐是花生燉豬腳、白蘑菇炒肉、紅燒芋頭和南瓜湯。
「菜的種類繁多,葷素搭配,營養比較豐富。」吳女士說,對於菜單,護理院的廚師都是精挑細選的,每頓菜品都不一樣,頓頓都是熱菜熱湯熱飯,「像魚刺比較多的魚,我們儘量不做,讓入住者吃得放心。」
記者了解到,託養老人與殘疾人的生活、活動區域是分開的。在樓層布置方面,一樓是優先安排重症患者、行動不便的人群。二樓、三樓主要作為養老使用。每個樓層男女分開,也會按照關係的親疏,進行人性化的編排。
「殘疾給他們的生活造成諸多不便,我們儘量對他們好一些。」早些年,熊經理一直在杭州綠康愛心護理院工作,「這些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沒有愛心無法長期勝任這份工作。」崗前培訓第一天,熊經理會跟護工們詳細講解服務對象,並進行禮儀、職業道德等培訓。
「我們比家人做得更專業,照顧得更體貼。」熊經理告訴記者,在實踐操作環節,由專業人士教護工們如何進行餵食翻身、輪椅轉換,出現噎食的緊急處理等。幫助癱瘓在床的患者穿脫衣服、洗澡淋浴等。
長期與老人們的接觸,熊經理發現有些老人因為子女工作忙,不僅要承受病痛的折磨,還要承受心理上的孤單,更有甚者,有的老人因為病後無人照料而耽誤了最佳康復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讓每一個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醫,不僅是子女的義務,也是全社會的責任。從入住者最關心最現實的需求出發,溫嶺振東怡欣醫養護理院不斷完善服務體系,為殘疾人和老年人,尤其是空巢、失獨、特困老人,提供貼心的「一站式」養老服務。創醫養結合典範,走特色發展道路,這是護理院為之不懈努力的方向。
院長採訪
1.護理院基本情況如何?比如建築面積、設計床位?主要為哪些人群提供服務?
趙院長:溫嶺振東怡欣醫養護理院,建築面積8100平方米,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共設床位250張,其中醫療、康復床位50張。其餘200張為託養床位。護理院設有生活護理區、康復理療區、休閒娛樂區、醫療服務區。內設生活訓練館、康復治療室、心理諮詢室、圖書閱覽室、手工製作室、多功能培訓室以及工療(農療)基地等,可同時為200多名智力殘疾、病情穩定的輕度精神殘疾及重度肢體殘疾人士提供託養服務。
2.「公建民營」的運營模式,具體有哪些民營機構參與?醫養結合模式具體是怎麼樣的?
趙院長:溫嶺市殘疾人託養中心二期工程項目是2018年建成,並以公開競標的方式向社會推出,由溫嶺振東怡欣醫養護理院獲得該項目的經營權,而「護理院」是由溫嶺東方醫院、杭州錢江養老服務公司及溫嶺所屬市級醫院(醫聯體)共同出資組建;它是台州市範圍內第一家以「公建民營」模式進入殘疾人託養領域的專業性護理院。
護理院將遵循溫嶺市殘疾人託養中心十幾年來所積累的優質管理經驗,堅持「傾注愛心、熱誠服務」的宗旨,充分利用溫嶺東方醫院與浙江醫院、台州市中心醫院、台州市精神康復醫院(台州市二院)、溫嶺市精神病康復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的特色和優勢,開展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並長期選派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醫師團隊來院開展醫療服務。積極打造集醫療、康復、助殘、養老等於一體的,為殘障人士提供內容全面、功能完備、護理訓練個性化,醫養結合專業化,服務流程規範化的醫養結合服務新模式。
3.日益增長的社會醫療和養老需求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護理院需要承擔哪些社會責任?能否介紹一下未來的努力方向?
趙院長:老年人口龐大,養老需求持續增長,醫療護理服務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我國,一個家庭若有一名癱瘓老人,往往需要一個甚至兩個專職的家庭成員或保姆來照顧,社會成本極高。
護理院將在溫嶺市殘聯、殘疾人託養中心的指導下,致力於打造「公建民營」、醫養融合的新模式,真正做到為政府分憂、為殘障人員家庭解圍、幫子女盡孝。真正實現殘有所養、殘有所醫,殘有所樂,讓政府省心,讓殘障者家人放心,讓殘疾人稱心。我們期望,把溫嶺振東怡欣醫養護理院建設成為一個充滿愛心、和諧文明、優質服務、環境優美的殘障人士的溫馨家園,把護理院打造成為殘疾人託養領域內「公建民營」的省級示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