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個月,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天津大學等多所高校紛紛宣布成立人工智慧學院,人工智慧越來越多地進入高等教育。到底什麼是
摘要:近幾個月,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天津大學等多所高校紛紛宣布成立人工智慧學院,人工智慧越來越多地進入高等教育。到底什麼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又為何如此熱門呢?隨幫幫一起來看看吧!
去年國務院出臺了人工智慧規劃,指出中國將在2020年實現人工智慧第一梯隊國家,2030年建成世界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未來預計市場規模將超10萬億。
緊接著中國大陸高校AI實力TOP60排行榜出爐,前三名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該排行榜主要是基於高校AI的學術實力、影響力、跟AI相關度高的學科、學校綜合實力等4方面綜合而來,具體如下。
►高校人工智慧實力排行榜
排名 | 學校名稱 |
1 | 清華大學 |
2 | 北京大學 |
3 | 浙江大學 |
4 | 上海交通大學 |
5 | 南京大學 |
6 | 復旦大學 |
7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8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9 | 華中科技大學 |
10 | 東南大學 |
1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12 | 西安交通大學 |
13 | 中山大學 |
14 | 四川大學 |
15 | 吉林大學 |
16 | 同濟大學 |
17 | 武漢大學 |
18 | 山東大學 |
19 | 電子科技大學 |
20 | 中南大學 |
21 | 南開大學 |
22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23 | 湖南大學 |
24 | 重慶大學 |
25 | 天津大學 |
26 | 大連理工大學 |
27 | 北京師範大學 |
28 | 廈門大學 |
29 | 華南理工大學 |
30 | 上海大學 |
31 | 西北工業大學 |
32 | 中國人民大學 |
33 | 華東師範大學 |
3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35 | 北京理工大學 |
36 | 暨南大學 |
37 | 蘭州大學 |
38 | 北京郵電大學 |
39 | 南京理工大學 |
40 | 東華大學 |
41 | 武漢理工大學 |
42 | 雲南大學 |
43 | 西南交通大學 |
44 | 北京交通大學 |
45 | 江南大學 |
46 | 河海大學 |
47 | 南京師範大學 |
48 | 中國農業大學 |
49 | 東北師範大學 |
50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51 | 華東理工大學 |
52 | 北京科技大學 |
53 | 中國礦業大學 |
54 | 南昌大學 |
55 | 鄭州大學 |
56 | 北京化工大學 |
57 | 華南師範大學 |
58 | 西南大學 |
59 | 陝西師範大學 |
60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可見,人工智慧可謂是目前最熱門的行業,熱門行業通常意味著工作機會多和薪酬待遇高,而人工智慧如此高精尖的行業,其核心就是專業人才。為此,幫幫為大家整理了上榜AI實力TOP10的十所中國大陸高校的AI相關熱門專業和尖端人才以及AI專業及細分領域薪酬情況,供大家參考。
►中國大陸高校AI實力TOP10
TOP1: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內在人工智慧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鎮。
除了嚴整的教學培養體系之外,本科同學有濃厚的科研氛圍,從大一下學期開始就有學有餘力的同學開始進入實驗室或相關科研機構(如MSRA),跟隨導師從事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績也是不容小覷的:每年都有十餘位本科同學在國際頂級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
當然,清華計算機系智能實驗室距離國際頂尖AI研究機構(如MITCSAIL)還有一定距離。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裡會是我國有著AI夢的同學們絕佳的圓夢起點。
TOP2: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由北京大學數學系、計算機系、電子學系等10個系(所)於1985年成立,主要從事機器感知、智慧機器人、智能信息處理和機器學習等交叉學科的研究和教學。
專業涉及機器人技術,以新一代網絡計算為基礎的智能系統,微機電系統(MEMS),與國民經濟、工業生產及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智能技術與系統,新一代的人-機系統技術等。
TOP3: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在人工智慧方面有著肥沃的土壤,其計算機學院下設的人工智慧研究所是中國設立最早的人工智慧研究機構之一。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浙江大學就建立了人工智慧研究所,首任所長就是國內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被人尊稱為「中國人工智慧研究開拓者」的何志均,之後兩任所長潘雲鶴和吳朝暉都算得上是他的得意門生,他們也先後擔任了浙江大學的校長。
從1981年至今,浙大人工智慧研究所見證和參與了人工智慧的一系列變化。到現在,人工智慧進入大數據階段,浙大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已經建立了相當大的優勢。
TOP4: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在人工智慧領域已有數年的積累,計算機系俞凱教授團隊的智能語音技術取得了多個國際評測冠軍,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
團隊在產業化上也實現了很大的突破,他所創立的蘇州思必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經被蘇州市確認為人工智慧領軍企業,作為蘇州工業園區內的標杆,將在3-5年達到百億市值,並作為千億市值企業後備軍。
同時,交大在智能媒體、圖像分析、腦機交互、機器人、人工智慧晶片等領域還有一批一流團隊及成果,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
TOP5: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研究起步於1958年,建立了計算技術、計算數學、數理邏輯等專業開始培養計算機相關領域專門人才,1978年在上述三個專業基礎上成立了計算機科學系,1993年更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在建系前和建系初期就曾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上個世紀60年代調試成功了當時國家高等教育部所屬高校第一臺計算機,實現了我國第一個高級語言編譯程序;
70年代分別主持了國產DJS-210中型計算機和XT-1作業系統等軟體系統的研製;
80年代研發了國內第一個分布式系統ZCZ,培養出中國大陸第一位計算機軟體博士。
建系以來,南京大學的計算機學科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在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一直位居國內先進行列。
TOP6: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圖像與智能實驗室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人工智慧,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信息安全等基於生物視覺的感知和認知結合的學習模型及其在腦型機器人上的應用,應用領域包括工業視覺、智慧機器人、智能安防、生物醫學影像識別。
該校研發的視覺系統已經應用於國內外多家著名企業和創業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畢業生去向包括
(1)赴IBM研究院、谷歌、華為、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就職;
(2)前往哈佛、卡內基梅隆、普林斯頓、華盛頓、哥倫比亞等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和做博士後研究。
TOP7:哈爾濱工業大學
在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哈工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位列全國第4名,是國家重點一級學科,並進入ESI全球前1%的研究機構行列。
計算機類專業隸屬於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隊伍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DanielP.Siewiorek領銜,包括了中組部「千人計劃」入選者潘正祥、賈小華等國家和深圳市認定的高層次人才,承擔並完成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項目、國家863項目等各類課題100餘項,擁有國家發明專利、軟體著作權等100餘項。
TOP8: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自建所伊始,就在工業自動化、智能設備控制、模式識別、智能信息處理等領域享譽國內外,號稱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黃埔軍校,其培養的學生業已遍及全球頂尖的高校、學術研究機構和IT巨頭。
TOP9: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擁有信息存儲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服務計算技術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數據存儲系統與技術教育部工程中心、網絡存儲技術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集群與網格計算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資料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下一代網際網路接入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華中科技大學IBM技術中心、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武漢)。
另外,該學科是中國教育科研計算機網華中中心結點單位,是中國教育科研網格主結點、中國國家網格(武漢)結點單位,是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的重要組成單位之一。
TOP10:東南大學
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起源於1960年建立的「解算裝置及技術」專業,曾自主研製我國第一臺數字積分機,填補了國內空白,並成功地應用於國防現代化和工業自動化領域,取得了開創性成果。
近10年來,承擔了各類科研項目共20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國家863、國家科技攻關、教育部和江蘇省等重要科研項目140多項,獲得國際工業領先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8項、部省級獎20多項,在國內外著名的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1600多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檢索850多篇次。在ESI學科排名中,學院水平已進入全球前1%。
►中國大陸部分開設人工智慧相關專業的高校一覽表
學校名稱 | 所屬機構 | AI相關專業 |
中國科學院 | 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 |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
北京大學 |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 智能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名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清華大學 | ——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人工智慧與信息處理(一級學科名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計算機科學及技術學院 | 計算機應用技術(一級學科名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復旦大學 | 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 智能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名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華中科技大學 | 自動化學院 |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
生物信息處理方向 | ||
西安交通大學 |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所 |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一級學科名稱:控制科學與工程) |
南開大學 | 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 | 智能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名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 | ||
中山大學 | 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超級計算方向 |
北京理工大學 |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研究所 |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
湖南大學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智能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名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廈門大學 |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 智能科學與技術 |
華南理工大學 | 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 |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
中南大學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智能科學與技術 |
北京郵電大學 | 計算機學院 | 智能科學與技術 |
北京科技大學 |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 | 智能科學與技術 |
►人工智慧專業薪酬高,競爭尚未白熱化
至於薪酬方面,有專家指出,目前國內網際網路和科技巨頭都在大力招聘人工智慧相關人才,這讓這部分專業學生十分搶手。這些企業不僅包括BAT巨頭,也有網易、海康威視、華為、科大訊飛等知名企業。
據透露,目前人工智慧研究方向畢業的博士初始年薪就可以達到30萬元。其中,管理崗薪酬最高,平均達到23k,數據開發和人工智慧緊隨其後,都在20k以上。具體細分來看,聲音認知是人工智慧的新熱門領域,其他崗位求職者數量增加導致薪水趨於平穩,而聲音認知一枝獨秀,薪資漲幅領先,平均薪酬從2016年的20.5k增長到2017年的27.6k。
人工智慧各細分領域平均薪酬分布情況
2017年,人工智慧招聘領域,2000人以上大公司平均薪酬25.2k,相比之下,15-20人的公司只有16.2k。而且整體呈現出「公司越大、薪酬越高」的現象。
因此,人工智慧目前是一個高速發展的領域,人才需求增長迅猛。對廣大考研人來說,目前是進入人工智慧行業的好時機。
(實習小編:江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