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是53歲周梅(化名)出院的日子,這是她這33年裡經歷的第5次膽總管取石術。
周梅家住華容縣北景港鎮,7月3日晚,周梅因上腹部疼痛伴畏寒、發熱至華容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就診。這樣熟悉的痛感周梅已經歷過多次,她意識到自己可能再次復發了膽結石。在完善相關檢查後,周梅被確診為復發性膽總管結石,需住院手術治療。
肝膽胰外科主任王學祥和主治醫生徐光在詳細詢問了周梅病史後發現,她自幼有膽道蛔蟲病史,從1987年至今,已做過4次開腹膽總管取石術,其中第三次和第四次手術還分別行了左肝外葉切除、右肝後葉切除手術,且周梅還有多年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複雜的情況讓久經沙場的肝膽胰外科手術團隊瞬間緊張了起來。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任何一項基礎疾病都會導致手術難度提升,而它們組合在一起的難度絕不僅僅只是1+1+1=3那麼簡單。之前4次的膽道和肝葉切除手術造成的腹腔粘連情況還無法預測,手術時間越長,這些基礎性疾病所帶來的手術風險也會越來越大。面對這樣的情況,王學祥和他的團隊在經過細緻的討論後,結合周梅的具體情況,為她制定了一套高效、安全的手術方案。
7月7日,王學祥帶領團隊為周梅行第五次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經過2小時的緊張手術,從周梅的膽總管中共取出2顆直徑約12mm的結石。比起前幾次手術在腹部留下的15cm的切口,這一次腹腔鏡手術僅僅只有5個1cm左右的傷口,不僅大大減輕了身體上的痛疼,也讓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安全性更高。
相比於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擁有恢復快、創傷小、安全性高等特點,在華容縣人民醫院肝膽胰外科,腹腔鏡手術的佔比已達96%,近些年來,肝膽胰外科團隊先進的手術方式和高超的技術水平,造福了華容數以千計的肝膽胰病患群眾。
周梅術後恢復得很順利,但是卻有個問題始終不明白,為何她總是會復發膽結石呢?她應該怎樣來預防呢?對此,王學祥主任進行了詳細的解答。
復發的原因
發生膽結石的原因比較複雜,造成周梅首次膽結石的原因很大一部分要歸咎於膽道蛔蟲症。而造成復發的原因還有膽道梗阻、膽道感染、膽汁淤積、膽管擴張等等。
膽結石的預防
膽結石是指發生在膽囊和膽管內的結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種常見病。隨年齡增長,發病率也逐漸升高,女性明顯多於男性。
膽結石目前有效的預防方法,是日常生活中通過改善飲食結構來預防結石的產生。
下面我們總結了易發膽結石的7種人群,希望能為大家預防膽結石給予幫助:
01 不吃早餐易得膽結石
膽囊是儲存和濃縮膽汁的器官。長時間不進食,膽囊沒有受到進食的刺激而收縮,膽汁無法排除,而淤積濃縮,形成結晶。慢慢的滾雪球,形成結石。
02 女性易得膽結石
與女性的生理特點及生活習慣關係密切。如妊娠期、雌激素水平改變、胎兒增大活動不方便、膽道壓迫,不科學的坐月子。總之吃得好,動得少,以至膽汁淤積濃縮,形成結石。而且是懷孕次數越多,發病率越高。
03 重口味飲食易得膽結石
研究表明:長期進食高糖、高脂肪、高膽固醇類食物,肥胖的人群患膽結石是普通人的3倍。高糖、高脂肪、高膽固醇直接影響膽汁的成份,易形成結石。
現在流行的「飯後症候群」、「飯後癱」:吃火鍋、喝酒、煙和檳榔不離口,不規律的生活習慣。都是誘發膽結石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時間不妨來杯茶,茶葉中的一些成份能調節脂肪的代謝,降低血脂。但不可空腹和睡前喝,也不宜過濃。
04 有膽石症家族史者更易患膽結石
一家人在一個鍋裡吃飯,相同的飲食生活習慣。喜歡煎、炸食物。健康的烹應以燉、蒸、燴為主。
05 蛔蟲易至膽石病
不注意飲食衛生、水衛生。蟲屍體、蟲卵就成了結石的核心。
06 40歲以上人群
由於各種生活工作的壓力: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不如意,各種應酬不堪重負。生活方式改變了,運動不足。機體免疫力不如年輕人,心態也失去平衡了。
07 兒童要當心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營養過剩和肥胖。進食葷食、精製食品(精製大米和麵粉)過多、不愛喝水。學校垃圾食品也越來越多。加上學習緊張,活動時間相對減少。
【來源:華容手機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