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者:當臺青年人願意持續追大陸劇時 兩岸將自動融合

2020-12-16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南臺灣兩岸關係協會聯合會兩岸和平發展研究院執行長林信雄2日在「從南臺灣看三臺會」座談表示,兩岸青年交流應引入「穿透」與「融入」概念,當手機使用、銀行開戶、在大陸搭高鐵等生活門檻更無障礙時,才逐步有「融合」的機會。

據香港「中評社」8月3日報導,現為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的林信雄表示,「三臺會」討論主要議題之一是大陸惠臺31項措施,是兩岸融合的具體落實政策。但他認為,融合發展是一項頂層設計,更應該聚焦在具體落實的兩岸交流技術層面,並且在青年交流層次,應引入「穿透」與「融入」概念。最重要的是要讓臺灣民眾以更便捷的方式進入到大陸的生活圈,或者是生活系統。

他指出,臺灣民眾現在上網搜尋大陸赴大陸生活、旅遊的資訊,都會發現出現許多如何去大陸申辦手機、銀行開戶等方法。當還有這麼多的疑問與點擊率時,那表示兩岸還是有一定程度的隔閡存在,而且這個隔閡正隨著中國大陸井噴式發展的趨勢,將會讓兩岸的青年交流過程更加的不利。

林信雄還舉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手機,在輸入法功能中,大陸常用羅馬拼音,臺灣使用注音較多;臺灣民眾要搭乘大陸的動車或高鐵時,除了原先國臺辦新聞稿所提到的,可以利用自動售票機購票的便利措施之外,現在卻又增加了一道關卡「人臉票證合一系統」。

據他了解,這個關卡當初設計的原意是希望通過人臉自動辨識系統,更精準有效率的落實火車票的實名制的驗證。但當臺灣青年人拿著臺胞證及火車票刷臉進站時,卻發生無法辨識的窘況,因為入口處的人臉辨識是不能使用臺胞證的,必須要通過人工檢票的方式進站。

他說,這個隨著科技發展出現的隔閡,可能讓臺灣青年更不易進入大陸的生活系統。如果在設計上多一個用心,以大陸的科技發展技術是可以即時改善的,無非就是一個細膩與貼心罷了。

其次,林信雄表示,兩岸交流中,「文化渠道的建立與提供」也非常重要。大陸好的國力宣傳影片,像票房已逾56億人民幣的電影「戰狼2」及票房反應極高的電影「紅海行動」,建議大陸方面應該有一個妥適的收播平臺,可以讓臺灣民眾方便收看,不一定要免費,但要能容易收看、方便收看,以突破兩岸電影播放限制的藩籬。

他認為,文化渠道的暢通、影視文化作品的流通,可以展現大陸影視文化實力的一環,當臺灣的青年人願意持續追大陸劇,讓臺灣民眾真的能實際體驗大陸發展的機遇,也算是圓了自動融合的理想。

林信雄表示,兩岸推動融合發展,不能只停留在紙上或網絡上對中國大陸的認識,從兩岸交流技術層面,首要在生活門檻的降低,包含基本的民生生活部分如網際網路、手機支付、網絡銀行、網約車,搭乘高鐵動車的便利等,當彼此在生活面融入一段時間、當臺灣民眾享受到大陸民眾生活富足自信的一面,才逐步會有「融合」的機會。

相關焦點

  • 蔡英文看大陸劇 臺網友:「不怕被統戰嗎?」
    於是乎,媒體觀察到,島內就出現一種自相矛盾的現象:一方面臺當局在大幅修改學校課綱,「弱化中國歷史教育」;另一方面大陸歷史劇卻不斷搶佔臺灣市場、吸引島內年輕觀眾追劇。▲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臺灣《旺報》曾就此評論稱,臺灣觀眾看大陸古裝劇完全不會有理解上的困難。歸根結底,追歷史劇能讓臺灣年輕人喚醒沉睡中的文化DNA,「與中國歷史重新連結起來」。
  • 綠營汙為「統戰工具」的這部大陸劇 蔡英文竟然也在追
    有臺灣媒體曾分析稱,大陸劇在臺灣熱播,說明了「兩岸文化DNA相同」。而這恰恰是近幾年蔡英文當局試圖弱化甚至阻斷的。於是乎,媒體觀察到,島內就出現一種自相矛盾的現象:一方面臺當局在大幅修改學校課綱,弱化中國歷史教育;另一方面大陸歷史劇卻不斷搶佔臺灣市場、吸引島內年輕觀眾追劇。
  • 大陸劇在臺灣爆火
    臺灣人狂追大陸劇,完全停不下來……「怎麼可以這麼好看!」記者和一位臺灣的媒體同行小姐姐餐聚,她可是為數不多的有御姐範兒的臺灣女孩。本來在旁正襟危坐,當話題講到《延禧攻略》,突然畫風一變,在臉頰下揮起兩隻小拳頭,歪著頭嘟著嘴,嗲嗲說出剛才那句話。當時心裡咯噔一下,艾瑪,小姐姐你嚇shi我了。
  • 民進黨「立委」要求管制大陸影音平臺被諷:民進黨很多人追大陸劇
    【環球網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3日報導,民進黨籍不分區「立委」範雲日前聲稱大陸的影音平臺在臺灣無相關規定可以管理,對此,臺灣媒體人董智森稱,其實很多民進黨的人都在追大陸劇。臺媒此前報報導,範雲日前在臺立法機構質詢時提到,來自大陸的某影音平臺在臺灣地區有超過600萬人次的下載,憂心其「文化影響力非常大」,聲稱「不能任由大陸視頻網站上架」, 要求臺灣行政部門協調不同部門進行管制。對此,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答詢時揚言,會召集相關部會,請立法機構支持,「一定不能讓大陸達到『吞併』臺灣的目的」。
  • 臺灣人為何愛追大陸劇
    近幾年來,臺灣人包括年輕人也瘋追大陸劇。不少人對《甄嬛傳》《延禧攻略》《軍師聯盟》等大陸電視劇耳熟能詳。臺灣也在引進港劇之後,引進日本電視劇,接著是韓劇。這些都是臺灣民眾晚間或是閒暇時收看的節目。大陸電視劇則是近十幾年來才陸續引進。 大陸電視劇進入臺灣首推《雍正王朝》,這部堪稱經典的電視劇在臺灣不斷回放,也是在臺灣家喻戶曉的名劇。繼《雍正王朝》之後,也有不少電視劇進到臺灣,直到《甄嬛傳》在臺灣引起轟動,大陸電視劇在臺灣佔有一席之地。
  • 臺教授:大陸劇在臺灣火熱 原因有三
    中評社8月31日報導,臺灣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副教授鄭淑慧表示,她早在20年前就開始關注大陸劇,發現有些大陸劇拍得真不錯,演員演技好,畫面也拍得很到位,但是過去看大陸劇確實年齡偏高,但近幾年有越來越多青年追大陸劇。
  • 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將持續深化
    大陸學者指出,兩岸經貿合作是支持臺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一個基礎,臺灣無論是對外貿易成長還是貿易順差來源,均顯示出兩岸經貿關係緊密性和高度互動性,以及大陸對臺灣經濟成長和穩定的重要性。在這些確鑿的數字面前,臺灣當局所謂的「脫中、減少對大陸的依賴」實際上不攻自破。眾所周知,自民進黨再次上臺後,絞盡腦汁妄圖切割與大陸的經貿聯繫,拋出所謂「新南向政策」,鼓動在陸臺商「回流」。
  • 學者:大陸電視劇風靡臺灣說明了什麼?
    對於臺灣觀眾來說,大陸劇確實比韓劇、日劇甚至歐美戲劇更方便,即使不能與大陸觀眾同步欣賞,透過網絡也幾乎同步。當年年輕人追韓劇,現在幾乎全改成追陸劇。9月26日,國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華社記者也提及,「《延禧攻略》受到臺灣觀眾的歡迎,有數據稱該劇在臺灣的點擊量破億次」,在總人口僅有兩千多萬人的臺灣,這個數字是非常難得的。
  • 兩岸學者齊聚廈門 探討「兩岸融合視野下臺灣史」
    新華社廈門4月17日電(記者 許雪毅)「兩岸融合視野下臺灣史論壇」17日在廈門開幕。兩岸專家學者就兩岸融合發展的歷史文化,以及新時期兩岸融合發展等話題進行廣泛交流。此次論壇由福建社會科學院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聯合主辦。
  • 琅琊榜佔黃金檔 大陸劇在臺灣火的為何都是古裝?
    連臺灣綜藝天后小S都在微博直呼「迷上《琅琊榜》啦!」小S微博截圖大陸劇風靡臺灣早已不是新鮮事,我們不妨一起回顧下這些年在臺灣走紅的大陸電視劇——最近一次是《甄嬛傳》在臺引發全民追劇,甄嬛體盛行;而在島內收視最高的陸劇前三甲是《三國》、《
  • 為了看這些大陸劇,港臺青年超拼的
    另一位財務部男同事,地道香港人,普通話說不好的那種,吃午飯時興高彩烈談他已追《延禧攻略》追到20集了,粵語版的。為了爭搶《延禧攻略》的流量,臺灣一家電視臺請歷史學家來講清代滿族女子的妝容和電視劇的異同,另一家更是請了古建築學家來談延禧宮的風水。
  • 蔡英文自曝:看大陸劇,還會惡補劇情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蔡英文14日中午邀請媒體記者餐敘,被問及「晚上怎麼度過」,蔡英文透露「看電視」是喜好之一,不過,拿遙控器隨便轉臺時,看到政論節目在罵自己,她就會立刻轉回動物頻道。蔡英文看電視(圖:臺媒資料圖)至於特別喜歡看哪類節目,蔡英文說,最近在追《延禧攻略》、《如懿傳》、《甄嬛傳》等宮鬥劇。說到這裡,她還補充稱,每次都看個5到10分鐘就轉臺,過一陣子再跳回來,導致不太清楚劇情如何連結,「有些不知道結局,也有的是先看了結局,等回放再回去惡補前面內容」。
  • 大陸學者:未來兩岸形勢嚴峻複雜 應繼續開展民間交流
    2017年兩岸形勢更趨複雜嚴峻,大陸方面要繼續保持戰略定力、戰略自信和戰略耐心,堅持既定原則,發出清晰信號,要堅持兩岸和平發展,堅持兩岸持續擴大民間交流,更要融合發展,讓臺灣同胞能夠分享大陸發展的成果。
  • 學者:海峽論壇將為兩岸民間交流開啟新的歷史篇章
    兩岸關係的新變局與中國大陸的戰略定力  當前島內政局躁動不安,兩岸關係停滯不前,特別是巴拿馬與臺灣無預警「斷交」後,臺灣當局高層為轉移焦點、推卸責任,故意將矛頭指向中國大陸,不止一次對外放話稱,將會重新評估兩岸情勢,要對中國大陸展開「報復」,禁止大陸官員和部分學者訪臺。
  • ...劇無關「洗腦」,卻關乎「真相」——對話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
    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近日就表示,愛奇藝等大陸視頻網站進入臺灣是「非法繞道」,並稱要修法應對。愛奇藝等大陸視頻網站在臺灣的發展可謂一波三折。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大陸愛奇藝2016年為拓展在臺市場,依法向臺灣申請落地事宜即遭臺「經濟部投審會」駁回。
  • 黃清賢:大陸惠臺政策有助於兩岸融合發展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國民黨前主席特別顧問兼大陸部主任黃清賢在第27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上表示,當兩岸想要結合,而且要成長為更先進的融合發展,應該透過血脈相連、文化相通的基礎,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其中要動態的秉持互利雙贏,甚至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
  • 這些年,臺灣人追過的大陸劇
    臺灣觀眾用追劇熱情,點燃了「冬季裡的陸劇火」。以《我們臺灣這些年》系列書籍聞名大陸的臺灣作家廖信忠認為,這幾年大陸影響臺灣最深的事物是連續劇。《甄嬛傳》在大陸和臺灣同步播出時,很多大陸網民在論壇上跟臺灣網民熱烈討論,非常和諧。原來能把兩邊的人心拉近的事情,可以不涉及意識形態,而是一些最生活化的事情,讓大家產生了共鳴。
  • 兩岸學者分析臺灣新課綱短期及長期危害
    兩岸學者分析臺灣新課綱短期及長期危害 2017-09-07 19:,以「臺灣教科書課綱的變遷與評析」為題的第二十一次兩岸青年觀點論壇7日在北京舉行。
  • 臺學者喊話賴清德:你的「臺獨」勇氣會讓臺灣面對解放軍!
    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26日公開自稱「是主張臺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成為島內第一位公開表明「臺獨」立場的「行政院長」。(露餡兒了!「我是主張臺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逞口舌之快之後,島內的擔憂果然來了。有學者在臉書喊話賴清德,要注意其「勇氣」會給臺灣帶來什麼風險。香港中評社解讀說,該學者的意思是會讓臺灣面對解放軍。
  • 大陸劇這麼好看,可千萬別讓臺灣民眾看到……
    臺灣民眾看幾集大陸劇,就會導致臺灣被「吞併」?蘇貞昌們究竟是「芒果乾(民進黨所謂的「亡國感」)」破表燒毀了腦迴路,還是戲精上身滿口胡柴?顯然,後者的可能性較大,因為蘇貞昌本人似乎不怕「被洗腦」,也是看大陸劇的,還曾把他的選舉對手比作《延禧攻略》裡的角色爾晴,說乍看爾晴漂亮可愛,看到70集卻發現「心機怎麼那麼重,壞點子怎麼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