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賢:大陸惠臺政策有助於兩岸融合發展

2020-12-16 環球網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國民黨前主席特別顧問兼大陸部主任黃清賢在第27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上表示,當兩岸想要結合,而且要成長為更先進的融合發展,應該透過血脈相連、文化相通的基礎,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其中要動態的秉持互利雙贏,甚至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進而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

黃清賢表示,惠臺政策確實可以看到大陸在「融合發展」層面的努力,而且隨著時空環境演變,動態調整政策以符合大陸推動此案的預期效果。從擴大對臺產品採購、增加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等;到增加向臺灣居民開放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積極支持大陸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滿足愈來愈多前往大陸發展的臺灣民眾需求政策;這些「融合發展」政策都存在讓兩岸結合後成長得更先進的動機,而且成長的方向需要符合大陸的期待,所以相對於被動、持保留態度的臺灣,大陸不但是「推動」,而且是積極主導的「推進」融合發展。

惠臺政策是否有助於融合發展?黃清賢認為,這個答案可從臺灣民調結果看出端倪,例如2017年有40%民眾願意西進就業,較2016年的31%增加9個百分點;另外,2017年有38%的民眾,願意讓孩子到大陸念書,較2016年的32%增加6個百分點;以上兩者,都創了從2009年以來的新高點;此外,2017年還有12%民眾願意搬到大陸定居,也比2016年的7%增加了5個百分點。

黃清賢認為,大陸如果要讓兩岸結合後成長得更先進地融合發展,在經濟、社會、文化各層面真正結合,尤其是發揮心靈契合的效果,就可藉由兩岸認同的正面發展趨勢、惠臺政策的因勢利導力量,讓臺灣民眾的經濟利益、社會價值、文化發展,乃至於個人的自我實現,都可在中國大陸尋找到,則融合發展才可真正達成。

黃清賢表示,如果2018年大陸中央的惠臺31項措施,可以全面落實,而廈門、莆田、上海、福建、寧波配套公布的60條、35條、55條、66條、80條實施辦法,在各地有具體落實方法與推進,讓兩岸民眾從相互了解到相互合作,充分達到融合發展目標,則兩岸和平發展深化,攜手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

相關焦點

  • 落實惠臺政策 深化融合發展
    關鍵詞:兩岸融合發展  把惠臺政策落實落細  加強兩岸文化合作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廈門如何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
  • 新時代大陸惠臺政策實效初顯
    大陸惠臺政策更具「兩岸普惠性」   黨的十九大以來,特別是過去一年來,大陸惠臺政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共治共享,覆蓋面廣」。大陸各部門正在繼續研擬推動積極舉措,加快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通氣、通橋的互聯互通建設,以及兩岸發展程度相近的鄰近藍營縣市的溝通交流,促進兩岸融合發展。
  • 學者解讀:大陸加強惠臺政策供給 推進兩岸民心契合
    來源:中國新聞網學者解讀:大陸加強惠臺政策供給 推進兩岸民心契合中新社廈門12月31日電 (黃詠綢)自2020年1月1日起,在大陸的臺灣同胞便可和大陸居民一樣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並享有相應權利,這是大陸近期出臺的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又一具體措施
  • 落實落細中央惠臺政策 促進湘臺經濟融合發展
    面對當前複雜多變的臺海形勢和兩岸關係,在湘發展的臺資企業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和衝擊。全省對臺部門做為臺胞之家,多年來持續為深化湘臺經貿交流作出努力。本次舉辦涉臺經濟工作政策業務培訓班,目的是交流有關情況、學習有關政策、研究今後發展,主要體現了三個特點:一是培訓班主體以臺企臺幹負責人與服務臺企的臺辦幹部組成,充分體現培訓班別具一格的特色;二是國臺辦經濟局領導和省直單位有關負責同志為培訓班講課,充分體現在湘臺資企業發展所受關心和重視;三是所有講課內容經精心設計和安排,充分體現省臺辦落實落細惠臺政策,著力打通「最後一公裡」的務實要求。
  • 國臺辦:大陸持續出臺惠臺政策 獲臺胞歡迎與肯定
    中新網12月11日電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今日表示,大陸持續出臺「31條措施」「26條措施」等一系列惠臺利民政策舉措,為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提供更多同等待遇,受到臺灣同胞的廣泛歡迎和肯定。資料圖: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
  • 臺籍人大代表蔡培輝:一系列惠臺政策充分體現了祖國大陸把臺胞當作...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蔡培輝(圖片來源:全國臺聯)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曉葉):兩會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臺辦等十部門聯合出臺了助力大陸臺企的「11條措施」,引起兩岸臺胞的廣泛關注。身為企業家的臺籍全國人大代表蔡培輝對大陸的一系列惠臺政策深有感觸,他說,從「31條」、「26條」到剛剛出臺的「11條」,既一脈相承,又互為補充,充分體現了祖國大陸把臺胞當作「自家人」,讓臺胞鄉親感受到了「兩岸一家親」,心裡充滿了獲得感和自豪感。 蔡培輝表示,大陸這些惠臺政策的出臺,給臺胞、臺企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
  • 大陸惠臺措施含金量高 臺商加大對大陸投資
    由此可見,儘管兩岸關係因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而陷入僵局,但大陸為臺企臺胞謀福祉的誠意和善意從未改變。大陸方面繼頒布「惠及臺企臺胞31條」和「26條措施」後,最近又頒布「11條措施」。大陸臺商紛紛稱讚大陸的惠臺措施是真金白銀,更堅定了在大陸發展的信心。
  • 從惠臺「26條措施」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2019年兩岸關係經歷頗多起伏變化,從年初遭到民進黨抹黑、抵制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到被蔡英文頻頻利用的香港「反修例」事件,再加上美國不斷提升與臺灣的關係,大陸官方定調這一年的兩岸關係「嚴峻複雜」。臨近歲末,大陸重磅推出「惠臺26條」措施,可從中一窺在當前兩岸關係背景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 臺媒:大陸惠臺政策贏民心 臺當局「恐嚇牌」失效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原標題:臺媒:大陸惠臺政策贏民心 臺當局「恐嚇牌」失效中新網5月14日電臺灣《旺報》近日發表社評表示,大陸近年來不斷釋出各項對臺優惠政策,希望吸引更多臺灣基層民眾和青年前往大陸創業、就業和求學。
  • 臺教授:大陸惠臺政策抓到臺灣「痛點」
    就整體產業而言,大陸不理會兩岸服貿障礙,單面向臺灣民間開放,尤其是金融業、政府採購、及影視出版業等,讓臺灣相關產業和民眾可到中國大陸發展,以金融業為例,中國大陸將允許臺灣金融機構及商家與中國銀聯和中國大陸非銀行支付機構合作,提供便捷小額支付服務;臺灣徵信機構將可與中國大陸徵信機構合作,為兩岸民眾和企業提供徵信服務;臺資銀行將可與中國大陸同業合作,通過銀行團貸款等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服務。
  • 「讓兩岸同胞緊密團結在一起」
    研討會以「新形勢下臺灣民情新變化與兩岸融合發展」為主題,兩岸100多名專家學者圍繞「中美關係新局面和新冠疫情對兩岸關係影響」「島內政局、兩岸關係變動與臺灣民情新變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兩岸關係前景展望與意見建議」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
  • 吳宜:惠臺政策推心靈契合統一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吳宜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5月號發表專文《惠臺政策推動兩岸 實現「心靈契合」的統一》,作者認為:「國臺辦聯合多個部門於2月28日發布實施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充分體現了大陸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和全局出發,『以民為本』作為大陸新時代治國理政理念的突出特徵
  • 為「反制」大陸惠臺政策 臺當局宣布「八大強臺措施」
    【觀察者網綜合】臺灣「行政院」原訂12日舉行的反制大陸「惠臺措施」的跨部會議「暫時取消」。當時給出的解釋是,「大陸惠臺政策許多不是新的,衝擊不會太大」。一拖再拖後, 「行政院」終於在今日宣布了「反制」惠臺31條的「八大強臺措施」。
  • 借力惠臺政策,登陸大陸資本市場,在廈臺企迎來發展新機
    「惠臺政策措施宣傳月」第二場宣講會27日下午,由廈門市臺港澳辦牽頭組織的「惠臺政策措施宣傳月」第二場宣講會來到廈門臺商會館,吸引數十名在廈臺企代表參與,吳家瑩在會上接受記者採訪時作上述表態吳家瑩介紹,廈門臺企為中小型為主,發展過程中面臨融資貸款難題,近幾年來,從中央到省市,各項惠臺利民政策先後推出,臺胞臺企享受「同等待遇」,這個問題得到了很大的緩解,「尤其有臺資背景的廈門銀行,對臺企提供相關的金融擔保服務,讓部分臺資企業能順利取得貸款資金,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
  • 臺當局不「反制」大陸惠臺政策了?港媒:蔡英文面對現實吧!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行政院」原訂12日舉行的所謂「反制」大陸惠臺措施的跨部會議暫時取消,引發島內政界關注。臺「國發會主委」陳美伶給出的解釋是「大陸惠臺政策許多不是新的,衝擊不會太大」。此前,臺行政部門負責人賴清德剛就大陸惠臺政策出臺宣稱,「(大陸)最終目標是併吞臺灣」,而陳美伶的說法顯然與賴清德不一樣。香港中評社13日發表評論認為,為臺灣未來著想,臺當局還是不要再有賴清德這樣的說辭了,否則對兩岸關係無益、甚至會帶來很大傷害。
  • 大陸出臺惠臺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為鼓勵支持臺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國臺辦去年出臺有關規定,指導各地從創業啟動資金、融資、辦公場所使用等給予支持。筆者認為,大陸根據臺灣同胞到大陸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出臺上述惠臺政策措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進一步創造了臺灣同胞來大陸學習、工作和生活的便利條件。
  • 全國臺企聯人士:大陸惠臺政策更深化、更細化、更完善
    中新社龍巖11月8日電 (龔雯)「臺商臺胞分享到大陸發展機遇,享受同等待遇,我相信臺灣人民必然會感受到大陸的溫暖。」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簡稱「全國臺企聯」)副會長楊榮輝8日在海峽兩岸(龍巖)投資論壇上如是說。
  • 臺民調:大陸「31條惠臺政策」打動「天然獨」
    臺灣《遠見》雜誌民調顯示,無論是認同大陸友善、或是願意前往大陸發展比例,所謂的「天然獨」年輕世代都是最高,而且超過7成不相信臺當局有應變能力。《遠見》研究調查,大陸推出31項措施後,從年齡層看,認為大陸「友善」佔比,是從最高的所謂「天然獨」世代往下,年紀愈大百分比愈低,60歲以上僅為18.9%。
  • 臺灣輿論和學者高度評價大陸31條惠臺措施
    開放力度前所未有 條條措施感動人心——臺灣輿論和學者高度評價大陸31條惠臺措施  新華社臺北3月1日電(記者李慧穎 李凱)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2月28日發布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出臺31條具體惠臺措施。
  • 大陸惠臺「11條措施」為臺商在大陸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曉葉):5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臺辦等十部門聯合出臺助力臺企「11條措施」,臺商圈對此一片叫好聲。他們紛紛表示,這些措施是幫助企業應對疫情和復工復產的及時雨,將為臺商在大陸的發展注入強大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