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惠臺政策 深化融合發展

2020-12-16 光明網

  扶持臺灣青年創業、把廈門故事融入臺灣影視、建設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在昨日下午舉行的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分組討論上,市政協委員就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優化居民養老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兩岸融合發展

  把惠臺政策落實落細

  加強兩岸文化合作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廈門如何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昨日,市政協委員紛紛圍繞「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主題,展開熱烈討論。

  惠臺政策釋放出來的誠意和紅利讓越來越多臺青希望到大陸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廈門的地緣、血緣等優勢,讓相當一部分臺灣青年到大陸就業創業時首選廈門。但如何更好地讓臺灣青年「引得進、站得穩、留得下」?對此,市政協委員張勁秋建議,要為臺青在廈創新創業就業提供更多保障,針對性地營造良好的創業就業環境。多數臺青來廈門創業,以開辦小微企業為主,受融資或銷售渠道等方面的制約,他們需要政策的扶持和相關部門為他們提供一定的服務,讓他們站得住腳。張勁秋告訴記者,去年通過臺聯界別政協委員的調研走訪發現,惠臺政策的出臺給臺青帶來更多的就業發展機會,但對他們而言,仍對政策如何落實落細有點茫然,建議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或者統一的窗口,針對臺青創業就業做好惠臺政策的「宣傳員」「指導員」,為他們解讀政策,把政策落實落細,讓他們更好地享受政策帶來的紅利。

  市政協委員陳可芳也關注到了政策的落地。「希望大陸能夠多搭建平臺,為臺胞就現有的惠臺政策做進一步的解釋和闡述,也可以聽取他們的建議。」陳可芳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我看到報導說,金門方面很快有了積極的回應。其實金門繼去年的通水之後,也希望從更多方面跟大陸有更多的融合發展,共同分享兩岸的發展紅利。」

  市政協委員黃敏沁建議,祖國大陸與臺灣同根同源,廈門與金門僅一水之隔,閩南磚雕是閩南地區和臺灣金門獨特的傳統工藝,是閩南和臺灣紅磚厝「家」文化的重要元素和獨特的雕刻藝術,建議廈門市園林規劃等部門與金門相關部門共同研究規劃,在廈門和金門共同設置「門對門」磚雕雕塑,促進兩岸文化交融,表達兩岸人民盼統一的殷殷期望。在她看來,該雕塑將加深兩岸同胞心靈的歸屬感,體現廈門作為祖國兩岸統一大業前沿陣地的責任與擔當,同時將成為廈門和金門新的旅遊地標性雕塑,必將成為廈門和金門新的旅遊名片。

  市政協委員陳鐵銘關注兩岸影視行業的進一步合作。「當前是臺灣和大陸影視產業融合發展的好機會。兩岸如何在影視創作題材、影視製作技術、影視領域人才等多個層面進一步合作,是我們接下去要著力關注的。」陳鐵銘說,廈門作為離臺灣最近的地方,如何把廈門故事融入臺灣影視作品,如何把臺灣故事融入廈門影視作品是他下一步要推動的。

  關鍵詞:居民養老

  建章立制規範

  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

  居民養老問題成為近年來社會熱點問題。市政協委員孫先行指出,近年來,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成為政府投資養老事業的新方向。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項目之一。然而,由於這是一個新興產業,正處在邊建設邊摸索的階段,隨著養老產業向社會資本開放,在開放過程中如何規範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政府與社會力量應如何有效銜接、政府購買第三方機構運營日間照料中心標準和運營扶持政策缺乏等問題都成了養老產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必須要進行制度保障、政策傾斜,出臺支持居家養老服務的優惠政策,並把居家養老工作作為一項重要職責,納入街道和文明社區的考核和評選內容,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供制度保障。」孫先行建議。同時他還指出,要加大宣傳力度,讓全社會關注養老問題,同時要引導配套產業同步發展,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養老服務體系。

  市政協委員、湖裡區霞輝老年社會服務中心理事林佩芬認為,社區養老問題目前是重要的民生短板。「社區老人『吃』的難題,在家醫療保障難題,都是目前養老需要面對的難點。」林佩芬說,平時年輕人都上班去了,很多老年人可能午餐都沒有著落,還有一些老人重病在家就醫問題也成為難題。對此,她建議,政府需要制定相應政策為居家養老提供制度保障,同時社區也要做好相應養老配套服務,如增設社區護理站、醫生工作室、敬老餐廳、社區食堂等,給居家養老的老人們提供便利。

  本報記者 江海蘋 郭  睿 鄔秀君

[責編:徐皓]

相關焦點

  • 黃清賢:大陸惠臺政策有助於兩岸融合發展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國民黨前主席特別顧問兼大陸部主任黃清賢在第27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上表示,當兩岸想要結合,而且要成長為更先進的融合發展,應該透過血脈相連、文化相通的基礎,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其中要動態的秉持互利雙贏,甚至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
  • 落實落細中央惠臺政策 促進湘臺經濟融合發展
    面對當前複雜多變的臺海形勢和兩岸關係,在湘發展的臺資企業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和衝擊。全省對臺部門做為臺胞之家,多年來持續為深化湘臺經貿交流作出努力。本次舉辦涉臺經濟工作政策業務培訓班,目的是交流有關情況、學習有關政策、研究今後發展,主要體現了三個特點:一是培訓班主體以臺企臺幹負責人與服務臺企的臺辦幹部組成,充分體現培訓班別具一格的特色;二是國臺辦經濟局領導和省直單位有關負責同志為培訓班講課,充分體現在湘臺資企業發展所受關心和重視;三是所有講課內容經精心設計和安排,充分體現省臺辦落實落細惠臺政策,著力打通「最後一公裡」的務實要求。
  • 落實落細惠臺措施 深化閩臺融合發展
    &nbsp&nbsp&nbsp&nbsp落實落細惠臺措施 深化閩臺融合發展(聲音)&nbsp&nbsp&nbsp&nbsp在近日舉行的福建省兩會上,如何貫徹落實國臺辦「31條措施」以及福建省發布的「66條實施意見」,讓臺灣同胞真正享受「同等待遇」
  • 新時代大陸惠臺政策實效初顯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要推動兩岸融合往縱深方向發展,讓人民有獲得感幸福感,只有實踐和奮鬥一途。其中,一些成熟有效的做法有望在2019年被吸收升華,作為全國性政策進行推廣。   一年來,在大陸惠臺政策激勵下,兩岸貿易往來克難前行,再創新高,兩岸經濟合作和各項交流持續深化。
  • 落實各項惠臺政策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他強調,長沙將全面落實中央、省市出臺的各項惠臺政策,支持臺資企業在長沙得到更大發展。  據了解,國家發改委、國務院臺辦等5月15日發布《關於應對疫情統籌做好支持臺資企業發展和推進臺資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支持臺資企業應對疫情、復工復產和投資發展,防範化解潛在風險,持續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 「2020落實惠臺政策助力同步小康推進年」活動
    二、活動主題  落實惠臺政策、推動農業合作、助力同步小康  三、組織領導  「2020推進年」活動惠臺政策貫徹落實由省臺辦、省發展改革委共同牽頭,惠臺措施涉及相關部門共同參與。推進黔臺農業產業深入合作由省臺辦、省農業農村廳共同推動。各市(州)臺辦會同發改、農業及各地相關部門負責具體落實工作。
  • [31條落地]福建省各市相繼推出惠臺政策
    平潭對臺灣高校學生有不少優惠紅利,在國家最近出臺的31條惠臺措施中,平潭先行先試走在前列,有學生表示,這裡發展機會多,優惠政策也多,有機會會考慮來這裡發展。對臺職業資格採信 深化兩岸人才融合發展  平潭綜合實驗區出臺《對臺職業資格採信工作實施意見
  • 全省「惠臺政策措施宣傳月」集中宣講活動走進寧德
    原標題:全省「惠臺政策措施宣傳月」集中宣講活動走進寧德   10月23日,由省臺港澳辦聯合省人社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檢察院、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組成的宣講團蒞臨我市開展
  • 為「反制」大陸惠臺政策 臺當局宣布「八大強臺措施」
    【觀察者網綜合】臺灣「行政院」原訂12日舉行的反制大陸「惠臺措施」的跨部會議「暫時取消」。當時給出的解釋是,「大陸惠臺政策許多不是新的,衝擊不會太大」。一拖再拖後, 「行政院」終於在今日宣布了「反制」惠臺31條的「八大強臺措施」。
  • 廣州形成「60+15+10」惠臺政策體系
    戰「疫」情 優服務 促融合涉臺疫情防控工作實現「雙零」和「雙全」  9月2日,廣州市出臺《廣州市支持臺資企業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惠臺暖企」若干措施》(簡稱「新十條」),在境內外和臺商臺企中引起熱烈反響。
  • 濰坊出臺惠臺80條措施 深化濰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
    8月14日上午,濰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關於進一步深化濰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新聞發布會,會上,濰坊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劉金鳳介紹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濰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濰坊惠臺80條措施」)有關情況。  據悉,濰坊是對臺交流合作大市,對臺交流合作起步早、基礎牢、平臺多、範圍廣。
  • 六盤水市臺辦協同有關單位部署推動「2020落實惠臺政策助力同步...
    為貫徹落實全省、全市對臺工作會議精神,根據省臺辦、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農村廳《關於印發<2020落實惠臺政策助力同步小康推進年活動方案>的通知》精神,進一步推動中央「31條措施」、「26條措施」以及貴州「64條措施」落實落細,六盤水召開了「2020落實惠臺政策助力同步小康推進年活動」工作協調會。
  • 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盼「打通最後一公裡」
    日前出臺的31條惠臺措施規定臺灣同胞能夠參加評選「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對此,全國人大代表、臺盟中央常委陳軍盼早日落實具體細節。她說,31條惠臺措施句句真、字字實,暖心政策更要用心落實,才會有稱心效果。陳軍建議,全國臺聯,各地臺辦、臺聯、臺盟可以承擔起這個責任,在認定臺灣同胞是否可以參評榮譽稱號上作為認定單位之一。
  • 學者解讀:大陸加強惠臺政策供給 推進兩岸民心契合
    來源:中國新聞網學者解讀:大陸加強惠臺政策供給 推進兩岸民心契合中新社廈門12月31日電 (黃詠綢)自2020年1月1日起,在大陸的臺灣同胞便可和大陸居民一樣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並享有相應權利,這是大陸近期出臺的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又一具體措施
  • 國臺辦就「31條惠臺措施」落實情況等答問
    人民日報記者:我們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剛剛發布了《關於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提供司法服務的若干措施》,請發言人介紹有關情況。安峰山:昨天,也就是3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提供司法服務的若干措施》。
  • 國臺辦談如何落實李克強總理兩岸經貿惠臺政策
    範麗青說,李克強總理給臺商傳遞的「定心丸」,充分說明了大陸支持和鼓勵臺資企業發展的政策和方向沒有改變。 有記者提問,李克強總理在3月15日兩會閉幕後會見記者時表示,要給臺商吃「定心丸」,發言人將如何落實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兩岸經貿惠臺政策? 範麗青表示,李克強總理給臺商傳遞的「定心丸」,充分說明了大陸支持和鼓勵臺資企業發展的政策和方向沒有改變。
  • 深化落實臺胞臺企同等待遇 福建力求「速度」和「精度」
    新年伊始,福建深化落實臺胞臺企同等待遇動作頻頻,力求「速度」和「精度」。「十三五」時期,閩臺各領域融合不斷深化,臺胞臺企同等待遇政策有效落實。「十四五」時期將如何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福建省委臺港澳辦主任王玲指出,「十四五」時期,福建將持續完善保障臺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用心用情當好臺胞臺企在閩生活、投資興業的「服務員」,創新發展的「護航員」,開拓市場的「推銷員」,讓臺胞充分感受到「家的溫暖」。新年伊始,福建各地「動作頻頻」。
  • 落地落細落實 用心用情用力——南陽貫徹落實惠臺措施工作走筆
    核心提示  幾年來,我市深入貫徹黨的對臺方針政策,不斷深化合作,擴大交流,促進了宛臺間融合發展。特別是近兩年來,隨著中央惠臺「31條措施」、「26條措施」和省惠臺「60條措施」的陸續出臺,我市對臺工作更加注重措施的落地、落細、落實,極大地激發了在宛臺胞臺商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 臺教授:大陸惠臺政策抓到臺灣「痛點」
    他表示,31項惠臺政策將磁吸臺灣人才、產業、及資金。丘邦翰分析,整體來看,大陸祭出相關惠臺政策,臺灣顯然都是「被迫接招」,這說明大陸很早就觀察臺灣,知道哪些是臺灣的「痛點」,哪些是臺灣的「罩門」,一旦惠臺政策持續發酵,人才、資金、技術都來大陸。
  • 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落實全面鋪開
    原標題: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落實全面鋪開並取得積極進展新華社北京3月28日電(記者趙博 劉歡)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8日在北京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這些措施是落實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切實回應了廣大臺胞臺企的訴求和期盼,充分體現了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加快提供同等待遇,為臺胞臺企辦實事、辦好事的誠意。各地各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推動各項落實工作,努力把好事辦好,讓臺灣同胞切實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