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寶寶之後,寶媽每天過得都很充實。除了要照顧寶寶的飲食起居、餵奶、換尿不溼等。還要操心什麼時候添加輔食?什麼時候需要分床睡、分房睡等?說到分床睡,網絡上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最好是儘早和寶寶分床睡,鍛鍊寶寶的獨立性。
也有人說,儘量晚一些分床,"十月懷胎"的時候,胎兒時刻都和媽媽在一起,對寶寶產生一定的依賴性,如果過早分床睡的話,導致寶寶缺乏安全感,不利於寶寶的身心健康成長。
其實寶寶和家長一起睡,有很多弊端:
孩子難獨立。
心理學家表示,家長如果沒有及時和孩子分床睡,會影響孩子主動性和獨立性,從而影響孩子將來在社會上的發展。分床睡,需要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程。家長需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多考慮孩子的個人感受,讓孩子逐步地適應分床獨立睡覺的習慣。所以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有強烈的不安全感。
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性及性別意識,但家長卻不願意和孩子分床睡,這樣做會讓孩子產生不完全的感覺,對於孩子的成長並不利。很多家長就迷茫了,分床睡是寶寶什麼年齡段才是最合適的呢?其實分床睡不是按照年齡段來劃分的,因為寶寶們之間有著一定的個體差異,"一刀切"的做法並不可取。
當寶寶有下面這些意識、表現之後,家長就可以著手準備了。
當出現一定的獨立意識時。
寶寶依賴家長很正常,特別是有些在入幼兒園之前的階段,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小跟班"。但是當寶寶離開家庭去幼兒園之後,特別是適應校園的集體生活,有自己的好朋友,開始有隱私意識和獨立意識,這種情況下建議家長和孩子分床睡。
沒有主見。
現在很多家庭都比較嬌慣孩子,8、9歲的小學生,還沒有一點生活主見,對於任何事情都沒有要求,一切都有父母全權負責。這一類孩子往往沒有自己的想法,什麼事情都依賴父母。為了鍛鍊孩子的自主性,家長要有意識地和孩子分床睡。
有了性別意識之後。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寶寶4歲左右就可以辨別男性、女性,專家把處於4到6歲階段的寶寶出現性別意識稱為寶寶的"性蕾期"。有了性別意識之後,為了讓寶寶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髮育空間,建議進行分床睡。
家長注意下面這幾點:
讓孩子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分床睡需要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程。比如先在同一個房間裡放兩張床,進行同房間分床。慢慢地再把床放到另一個房間裡,這樣更順應孩子的成長需求。
和孩子一起布置房間。
帶孩子一起挑選孩子房間裡的家具、裝飾。讓孩子設置房間的布局,房間裡的物件都是孩子喜歡的,這樣孩子更容易適應這樣的空間,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到分床睡。
從心理發展角度教育孩子。
第一次分床睡,家長要注意孩子心理上的變化。告訴孩子,長大了,需要孩子獨立。而且和爸爸媽媽一起睡,會打擾到孩子正常的睡眠,降低孩子的睡眠質量。並不是孩子認為,爸爸媽媽不要他了。
一定要用正面的方法教導孩子,而不要用片面、偏激的方法嚇唬孩子。其實生活中大部分家長和孩子分床睡的情況,都是順其自然的。孩子自身發育需要,主動要求分床睡。這種情況是最好的。
寄語: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但是家長不能過於寵溺孩子,到了一定的心理發展階段,需要和孩子分床睡,家長要從孩子的心理角度考慮,注意方式方法,做好正面的引導,讓孩子順利地分床睡、分房睡,這樣才是給寶寶最理智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