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醬油做成「調味品中的茅臺」之後,海天如何突破瓶頸?

2020-12-19 騰訊網

記者 | 吳容

編輯 | 牙韓翔

距離廣州市中心一個多小時車程的東旺調味品市場,是貨拉拉司機張雲最近時常光顧的地方。

這裡聚集了不少糧油商貿、副食品店,店主把海天、李錦記等迎合廣東人口味的醬油、蠔油等調味品,擺在了門店顯眼的位置。

臨近傍晚,按照小吃店老闆的訂貨需求,張雲將貨品一一搬上車,「每次來,各種調味品都會揀一些,但基本上都有海天的醬油。」張雲拿貨的這家店,海天金標生抽六瓶為一箱,高高地堆成了一面小牆。牆上掛著紅色的橫幅廣告,「海天金標一箱68元贈雞精。」

「有人煙處,必有海天」,是海天味業(603288.SZ,以下簡稱「海天」)的發展目標。2014年前後,出於上市的業績壓力,海天加大了銷售渠道的拓展力度。

湖北省襄陽市,市民在超市選購海天醬油。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曾在海天、味事達等調味品企業工作過的陳小龍這樣形容,「那時,海天的銷售點像網格式一般地推進,把一二線城市的盲點都填補上,然後開始在全國各地下沉鋪開。」截至2019年上半年,海天在全國一級經銷商達到5369個,2014年時僅為2100個。

2018年,海天超額完成了「五年計劃」的目標,營收達到170.34億元。最近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財報,這家公司營收101.60億元,同比增長16.51%;淨利潤27.50億元,同比增長22.34%。

在一些股吧討論群,有人把市值近2700億的海天比作「調味品中的茅臺」,同時也有人質疑海天的成長能否支撐如此高的市值。

在質疑之中,海天的瓶頸也凸顯出來。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海天廣告費、促銷費依然沒少花,但「高廣告投入、高銷售回報」的模式似乎沒有那麼奏效了;作為上遊的海天對增長有需求,下遊就有壓力,面對「強勢」話語權的壓貨,有經銷商無奈留下,有經銷商拍桌子走人;渠道下沉仍在持續,但當越來越多一級經銷商去到鄉鎮,不能再往下走時,海天顯然無法忽視。

有人煙處,必有海天,但也有其他的品牌

陳小龍覺得行業競爭的壓力加劇是從2015年開始的。

當時,他和團隊進行走訪測算來觀察品牌可見度,「如果在一個省份的10個銷售網點中,品牌能達到5個網點可見,那麼可以算作是全國性品牌了。」他告訴界面新聞,「實際上,能達到這個標準的品牌去到了400多個,這意味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了。」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調味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有1239家。而截至目前,滬深A股和港股上市的調味品企業接近30家。

海天對此的策略是加大推廣投入。

從2014年上市後,海天味業的銷售費用邁入了10億元的門檻,在此之後,一次次刷新記錄,2018年,海天味業銷售費用高達22.36億元。對於銷售費用增長快的原因,海天味業在財報中指出,是加大了品牌建設和市場投入。

從銷售費用細分來看,促銷費開始明顯飆升是在2017年。

這一年,這項支出從2016年的2800萬上升到了1.2億元,2018年接著上升到2.7億元。除了促銷費,2017年廣告費也從4000多萬上升到2.13億,接著飆升到去年的3.6億元。促銷費、廣告費的漲幅均大於營業收入的漲幅。據2019年半年報顯示,海天味業促銷費和廣告費為3.3億元和4.8億元。

這些費用最終成為熱門綜藝上海天的一次次露出——《跨界歌王》、《吐槽大會》和《奇葩說》等節目上都有它活躍的身影。

海天植入綜藝節目《中餐廳》。圖片來源:海天

「海天這幾年在終端的投入一直都不小,這兩年的力度更大。一個比較迫切和直接的原因,來自於上市後的業績壓力。2014年海天上市,出於對利潤、股價和對投資者的考慮,以及追求財報數據的漂亮。海天不得不尋求持續的高速增長。」中國食品品牌研究院研究員、資深調味品營銷專家張楓對界面新聞說。

不過,投入產出比正在變成更難解的題目。

從2014年到2018年,海天銷售費用增長了113%,而營收的增長還不到74%。從2014年到2018年,海天味業的毛利率從40.41%增長到了46.47%,增長了6.06%,而淨利率從21.29%增長到了25.63%,只增長了4.34%。

「舉個例子,之前海天辦一場活動能夠賣到1萬瓶,現在只能賣到8千瓶了,銷量回報沒有達到預期了。」張楓覺得,這和投入產出比減少相關。「調味品行業這幾年經歷了快速的發展,下遊的終端商業形態發生了變化———產能過剩,單店產能降低,勢必導致固定投入比上升。網際網路的衝擊、業態的升級,加速了終端零售商業的洗牌,基本上所有零售商、渠道商等都感受到了這種壓力,也會反饋到像海天這樣的上遊企業。」

金標生抽和草菇老抽是海天兩大暢銷單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實際上,不僅是海天,其它一線調味品品牌也有類似的遭遇。

加加食品2018年銷售費用為1.7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03.54萬元,財報指出,這主要是廣告費投入以及會議費增加所致。千禾味業財報同樣顯示,公司從2014年到2018年銷售費率高企,分別為15.1%、16.7%、20.2%、18.5%和20.28%——相當於賣出一瓶15塊錢的醬油,近3元要投入到銷售中。

經銷商性質在變化,更像是「搬運工」

當你在小區門口的小賣部看到一瓶海天醬油時,這件商品已經依次經過了品牌廠商、經銷商(一級或多級)以及零售商。「從廠家到消費者,中間的經手統稱渠道商,從出廠價到零售價,中間是有45%的毛利被這些渠道商賺取。」陳小龍說。

事實上,調味品作為技術壁壘不高,總量巨大但分散的行業,銷售渠道對於公司的發展尤為重要。

財報顯示,海天味業目前的銷售網絡遍布全國,並100%覆蓋了地級以上城市。從財報可以發現,海天味業近年來的業績增長依賴於經銷商的拓展,一級經銷商的數量在從2014年的2100個左右,增加到了2018年年末的4800多個,增長了129%,而這五年間它的營業收入增長了73%。

「(形勢)不好的時候,經銷商一箱賺不到幾個錢,就是在賺辛苦錢,像是在賺一個搬運工的錢,這是現實。」面對海天不斷增加的業務指標和有時調配過來的產品任務,在華東從事海天經銷生意的鄒凡感到很焦慮。

鄒凡所在的縣城擁有幾十萬的人口,他和海天籤訂的是上千萬銷售額的合同。

「完成起來是壓力的。因為最早的是時候是十幾二十萬的銷售額,增長百分之十幾二十都很正常。但是現在基數大了,每年的增長速度要求還比較高。」

在吉林的海天經銷商林鵬飛也表示,從2017年開始,他就感受到不小的壓力,「海天一直是高速擴張產能,上遊有增長的需求,下遊的壓力隨之而來。我們一個40多萬人的縣城,已經做到了700萬銷售額,但是和海天籤約就籤到了900萬的業務額,要求百分之30的速度增長,這太難了。」

鄭州一調味品批發市場。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陳小龍看來,海天對經銷商壓貨是由來已久的,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

「海天面對經銷商一直是高壓態勢,擁有強勢的話語權,但壓貨程度反饋最為明顯的是2013年、2014年,因為上市業績壓力,這樣一來供應鏈的壓力就大了,有的渠道商頂不住壓力就放棄代理,有人選擇留下,也有人選擇加入。但你很難去統計到底數量是怎麼樣的。」

不過,陳小龍覺得,這幾年海天經銷商的性質已經在發生變化,「海天以前選擇經銷商,會看中有良好推銷能力的經銷商,但現在分銷能力強的外行經銷商增加了。因為人人都知道海天醬油了,這些經銷商現在只需要把產品分銷到各個網點,賣不賣的動不需要考慮太多。」

廣州白雲區東旺調味品批發市場

根據他的了解,海天如今在很多地方找到做食用油、糧食(比如掛麵,大米)以及啤酒等的經銷商去進行代理。

「這些經銷商資金鍊大,單品利潤薄(大米毛利率一般在5%左右),而賣調味品的利潤比這些東西的利潤要高,填補了利潤空白,所以他們做的非常開心。同時,這些經銷商倉庫大,銷售人員和車輛多,也符合了海天的要求。」他告訴界面新聞。

事實上,經銷商的壓力也反映出海天在渠道上的困境。

張楓認為,調味品行業這幾年來說是快速增長的,但是當市場到達一定規模的時候,不可能做到爆發式的高速的增長。海天味業整個經銷商模式(採用經銷商、分銷商及終端的多層級的模式),是整個中國快消品沿用傳統的一個模式,模式本身沒有太大的問題。

不過,當海天把對終端的把控力做到了極致之後,也是逐步讓它走入死胡同的地方。眼下,很多經銷商已經下沉到鎮級了,不能再往下走了。

「海天可能需要在戰略上做一個改變,這是海天高層需要去思考的。」他說。

高端化?是一個方向但也充滿挑戰

根據海天2019年上半年財報,公司目前三大核心產品醬油、醬、蠔油保持了穩定的發展,其中醬油收入增長13.61%,,蠔油增長21.13%,醬增長7.48%。

醬油依然是海天的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翻查過往財報數據,其中醬油的收入佔比在60%左右,調味醬及蠔油營業收入佔比大概在15%左右。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中國醬油行業產量為1001萬噸,同比增長5.1%。不過,醬油行業過去3年行業產量的個位數增速,與2008-2017年10年期間的複合增速11.83%相比下降較大,行業進入了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在調味品裡,除了鹽和糖的滲透率最高以外,就是醬油。從終端市場看,國內的醬油市場也已趨於飽和。」陳小龍對界面新聞說。

海天半透明曬罐工廠。圖片來源:海天

此外,受制於主要產品為中低端,大眾化的定位,海天在未來低端醬油價格增長幅度有限,依靠價格驅動業績增長似乎不大可能。

東北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海天味業醬油業務產能從2010年的84萬噸,擴大至2018年的185萬噸,但海天味業醬油單價從2822元/噸下降到2696元/噸,降幅達到4.5%。

「由於消耗量大、忠誠度高,餐飲渠道是調味品消費的最核心渠道,佔比去到了45%。海天的快速發展得益於餐飲行業快速發展的紅利,多個券商的草根調研顯示,海天60%的收入來源於餐飲渠道。」陳小龍說。餐飲行業的景氣與否,也許將給海天帶來不確定性。

遊客參觀海天工廠。圖片來源:海天

海天也並非沒有意識到這樣的風險。

在2017年和2018年財報它都提及了這樣的擔憂:「雖然調味品是屬於一個剛性需求較強的一個產品,但易受高端餐飲下滑等因素的影響,大眾消費品的增速也有可能面臨下行的風險,但同時也有利於行業整合。」

當中低端,附加值低的醬油大單品很難再有更大的突破空間,海天和醬油行業其它參與者一樣,正在通過高端化來嘗試突破市場瓶頸。

2013年10月,海天以「海天老字號」為主題,推出高端釀造醬油系列。幾個月後,海天推出有機系列醬油。在超市醬油貨架上,可以很明顯感受到它們的價差——海天金標生抽9.9元(500ml),而海天老字號365高鮮頭道醬油售價17.8元(480ml)。

醬油走上高端化的路線,成為行業的總體發展趨勢。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中國高端醬油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擴大,增速保持在20%左右。到2017年高端醬油銷售收入規模超過138億元,佔醬油市場比重接近20%。

「其實很多高端的都賣不了多少。這類醬油復購率不高,大家都抱著買一瓶嘗嘗就好了的心態。」黃明浩對此感受很深,他在廣州負責一些中小型超市的調味品供應。

這和中國家庭傳統的消費習慣有關,有一定的區域性,高端醬油特別是在廣東推不太動。「一個務實的家庭,(做菜)醬油只要一瓶,醋只要一瓶,最多加個老抽其實就夠了。」他說。

按照醬油每五百毫升的零售價來區分,低於6元為中低端,6-8元是中等價位,8元-12元屬於中高端,12元以上的則為高端產品。而陳小龍觀察認為,目前中國醬油市場上,中低端產品仍居大頭達到60%,高端產品佔比為40%,海天的產品結構也類似。

「從整體來講,海天醬油的均價是5400元一噸,廚邦的話是6500元一噸,廚邦的高端化程度更高。」陳小龍說。

海天逐漸把一些注意力分散到其他調味品上。

按照海天董秘張欣此前的說法,未來幾年的發展戰略是,立足於調味品行業,在不同的子品類裡不斷做大做強,做到子品類裡的第一,下一步可能會涉及其他的子品類,除了醋之外,還有考慮火鍋底料、拌飯菜等。

被海天寄予厚望的蠔油產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目前,蠔油、調味醬已經成為這家企業僅次於醬油的第二、第三大收入來源,並在腐乳、醋等調味品領域開始謀局,2014年,海天味業收購了開平廣中皇食品公司。2017年,海天味業又收購鎮江丹和醋業公司。去年,這兩家公司均實現盈利。

日益豐富的產品線,也許能夠幫助海天提高市場份額,對衝餐飲行業增速下滑帶來的壓力,也許還能在複雜市場環境中幫助其獲取更強的行業地位。

不過,調味品的行業特性,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這些調味品公司對新品銷售貢獻的期待。

「調味品屬於快消行業裡頭慢消品,不像一些休閒食品企業,往往一年就能做到很大(十幾二十個億元)的銷售。新品培育周期比較長,消費者教育需要一個長的過程。」陳小龍說。

截至發稿,海天未對記者就財報提出的問題予以答覆。

從2019年上半年的財報來看,海天實現了16.51%的同比增長16.51%。但是它市值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淨利潤增速2倍。海天現在或許也在克制自己沉浸在高市值的滿足感之中,消費行業市場變化之迅速與競爭之複雜,讓它也不得不思考,未來的增長動力來自哪裡?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張雲、林鵬飛、鄒凡、黃明浩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特寫」賣醬油做成「調味品中的茅臺」之後,海天如何突破瓶頸?
    在一些股吧討論群,有人把市值近2700億的海天比作「調味品中的茅臺」,同時也有人質疑海天的成長能否支撐如此高的市值。在質疑之中,海天的瓶頸也凸顯出來。「舉個例子,之前海天辦一場活動能夠賣到1萬瓶,現在只能賣到8千瓶了,銷量回報沒有達到預期了。」張楓覺得,這和投入產出比減少相關。「調味品行業這幾年經歷了快速的發展,下遊的終端商業形態發生了變化———產能過剩,單店產能降低,勢必導致固定投入比上升。
  • 「醬油茅臺」之後 海天味業的野望
    「醬油茅臺」之後 海天味業的野望 出處:北京商報
  • 調味品中的「茅臺」,市值超6000億,一句「不漲價」一石二鳥
    說到中國的白酒,就不得不提茅臺,雖然在眾多酒企的反對聲中,茅臺不得不卸下國酒的名頭,但是在市場上,茅臺酒依舊是名副其實地坐在頭一把交椅上。而在調味品行業,同樣有著一家企業,坐在頭把交椅上,對整個市場有著巨大的影響,這家企業就是市值超過6000億元的海天味業。
  • 調味品界的「五糧液」,在海天背後年賺數十億,這位潮籍老闆身家超...
    從「茅五瀘」到「茅五劍」,再到「茅五洋」,我們看慣了瀘州老窖、劍南春、洋河在老三位置上的潮起潮落,但不變的是茅臺、五糧液的穩如泰山。 其實,中國調味品界也有「茅臺」、「五糧液」。
  • 64歲,海天醬油老闆身家1900億
    海天味業的傳奇始於300年前,這家中華老字號過去30年從一家佛山醬油廠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調味品企業。2014年上市後,海天味業更是一騎絕塵,股價接連翻倍上漲,在今年9月3日觸及203元/股的高位,最高市值突破6500億元。現在,這個醬油帝國常被稱為調味界的「茅臺」。這一切,離不開背後的掌舵人——龐康。
  • 海天醬油百億背後,是靠綜藝再上新峰?還是發展已達到瓶頸
    2019年11月初,海天蠔油贊助了脫口秀節目《吐槽大會》和《奇葩說》綜藝節目。海天產業再一次讓人們眼前一亮。眾所周知,調料品行業能做得風生水起的實在很少,但是海天產業卻做到了,也是第一個把醬油賣到100億的品牌。
  • 吊打中石化,蓋過茅臺,5000億市值的醬油神股,背後是誰在炒作?| 艾問人物
     8月20日,海天味業市值突破5300億元,比賣石油的中石化高了約400億元,高出賣房子的萬科2100億元。其後幾年,先收購了開平廣中皇食品,進軍腐乳領域,又收購鎮江丹和醋業,發力香醋市場。,也不要低估十年能做成的事情。」
  • 海天回應醬油質量 如何挑選好醬油
    我們知道海天醬油指引的方向是調味品的生產和銷售,他們公司的調味品產量也是連續多年名列行業的第一,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調味品行業生產銷售企業。對於這次試驗報告中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情況,海天醬油表示實驗過程中成分計算有誤,對媒體向大家解讀海天醬油這次間接的承認了醬油不符合國家標準,同時強調了自己的品質沒有問題的。
  • 賣醬油的市值為何能超過賣石油的?
    賣醬油的市值為何能超過賣石油的?比如,2019年,醬油龍頭海天味業市值超過萬科、恆大和碧桂園等地產巨頭;2020年,海天味業股價繼續上漲,市值甚至一度超過中國石化,高峰時其市盈率(PE)超過百倍,被稱為「醬油界茅臺」。市場對此議論頗多,一家賣醬油的公司市值為何能夠超過房地產和石油龍頭?這究竟是因為企業價值還是因為泡沫?我們不妨從調味品行業的發展歷史、成本結構、龍頭公司財務數據對比等角度來一窺究竟。
  • A股醬油故事:賣醬油的市值為何能超過賣石油的?
    比如,2019年,醬油龍頭海天味業市值超過萬科、恆大和碧桂園等地產巨頭;2020年,海天味業股價繼續上漲,市值甚至一度超過中國石化,高峰時其市盈率(PE)超過百倍,被稱為「醬油界茅臺(600519)」。  市場對此議論頗多,一家賣醬油的公司市值為何能夠超過房地產和石油龍頭?這究竟是因為企業價值還是因為泡沫?
  • A股醬油界的「茅五」之爭 海天味業最大的對手是誰
    提到賣醬油,提到海天味業,就不得不提中炬高新。有行業聲音評價稱,海天和中炬高新在調味界就好比白酒行業的茅臺和五糧液,面對海天味業的一騎絕塵,中矩新高並沒有選擇望其項背,從市場來看,無論是在大型商超還是在村口的小賣部,有海天醬油的貨架上必然也會有一瓶中矩新高旗下的廚邦醬油,這是不是意味著,海天味業的霸主地位正在迎來新的挑戰?
  • 醬油屆的後起之秀,會是下一個海天?
    作為一個中國人,不可能天天喝酒,更別說喝茅臺五糧液了!但有一樣東西,是每日必不可少的。 那就是:醬油! 無論是親手下廚,還是點外賣,飯菜中都少不了醬油這個調味品!
  • 打臉券商,海天醬油不漲價的底氣從哪來?
    17日晚,「醬油第一股」海天味業率先打破近日市場熱議的調味品行業將漲價傳聞,宣布2021年海天產品不漲價。2020年,由於大豆等大宗農副產品價格持續上揚,醬油調味品的原材料成本普遍上升。海天味業特別強調,海天醬油全部使用非轉基因黃豆釀造,不使用脫脂大豆。面對原材料成本壓力,海天味業不漲價的底氣何來?
  • 為什麼農夫山泉賣不過海天醬油?
    此前,快消君就從經銷商處得知,海天味業可能率先提價,進而帶動醬油行業價格整體普調。幾天前,海天終於在一個內部交流會上正式確定了今年內開始提高出廠價。雖然,該消息沒有提及具體提價的產品和提價幅度,但依然促成了海天味業市值的繼續走高。一業內人士表示,海天的提價周期大概在4年左右。
  • 「威極」公司致癌醬油被查 海天「威極生抽」躺著中槍?
    為什麼一個「某公司」和「威極」公司被查處的新聞,導致海天醬油中槍?起因:「某大型調味品公司」引質疑5月22日,有媒體報導廣東省「三打」辦第二督導組到佛山開展督導,一批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制假售假案件同時向社會公布。其中,佛山年產醬油8萬多箱的「某大型調味品公司」,竟然用容易致癌的工業鹽水代替食用鹽,作為生產醬油的原料備受矚目。
  • 海天味業估值超茅臺!中國人吃出來的龍頭,小小醬油廠成造富工廠
    調味品行業的進入壁壘並不高,競爭異常激烈,小小醬油廠,憑什麼成為造富工廠?鋪天蓋地的盛讚下,海天市值漲幅遠超業績漲幅,2014-2019年間,海天的營收從98.17億元到197.97億元,僅增長了1倍;淨利潤從20.9億元到53.56億元,增長了1.5倍。同處消費賽道,海天估值水平已遠超茅臺、伊利、雙匯,推動海天的高估值邏輯是否全部成立?
  • A股白酒、醬油行情回歸 從幾份財報說起
    事實上,這是一個疫情後消費逐步復甦的故事,更是一線消費龍頭在逆境中不斷獲取市場份額、提升集中度的故事。我們來從幾份中報中找一找蛛絲馬跡。海天:100倍估值的「醬油王」今年海天味業風頭無兩。8月19日,市值突破5300億元,股價再創歷史新高。
  • 靠賣醬油的海天市值超4000億,國產醬油品牌大盤點
    目前,公認的世界醬油一哥當屬日本的龜甲萬,靠賣醬油年營收超40億美元,不光在日本牢牢佔據頭把交椅,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也是銷量居前,可以說廣受世界人民的喜愛。這一方面和日本的釀造工藝分不開(日本普遍採用本釀造工藝,原汁原味不添加任何化學製劑,發酵周期也較長),另外也和龜甲萬獨有的「龜甲萬菌」息息相關,經這種發酵菌發酵出來的醬油味道獨特,芳香四溢。
  • 海天回應醬油質量強犟嘴?2018年海天味業經營數據分析
    中商情報網訊:10月12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比較試驗結果顯示,有29個樣品不符合國家相應標準,包括知名的海天醬油。海天味業表示,非品質問題成分標識計算有誤。對此,媒體解讀,海天味業間接承認醬油不符國標,但又強調品質沒有問題。
  • 天風證券:你不知道的調味品投資(醬油品類)
    老百姓一直認為,醬油是個很便宜的東西,醬油用途是上色,這種觀念很難改變的。10多年前,海天在推銷三塊錢的醬油的時候,都比較困難。03年到05年在江西,一百多個縣,當時兩千萬的銷量,每個縣都派了經銷商,每個經銷商大概兩萬塊錢的貨,發一車貨,也能賣半年。而且發的是最便宜的貨,三塊錢一瓶,都還賣不動。海天剛出特級的時候,賣六塊錢,當時也很難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