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書看書並非多多益善,不管家庭經濟實力如何、空間是否足夠容納,精選,用好,都是上策。
給孩子的書更是如此。
國內童書繪本市場已經比十年前更開放,家長意識也跟上了,只是還有很多人不太能接受一本幾十頁的書要賣三四十元。
所以,帶孩子玩好一本書,發揮十本書的功效,才物超所值。
1
講故事
童年的閱讀始於傾聽。
一本書字多字少,還是無字,我們都要根據畫面給孩子講一個完整的故事。
學前,孩子學習怎麼閱讀,掌握閱讀策略,豐富閱讀經驗,上學後,孩子通過閱讀去學習。
在學前教育領域,孩子學前有三個關鍵語言能力需要培養,第一個就是前閱讀能力,幫助孩子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
前閱讀:幼兒以圖畫書為材料,以圖畫為主要閱讀對象,獲得圖畫書內容,了解圖片文字符號所表達的意義,逐步學習閱讀書面語言,並嘗試用文字符號表達自己。
2
指讀認字
這是所有家長都很關心的,孩子的識字能力培養。
閱讀是最好的識字工具,語言文字的應用是需要語境的,識字是累積,不是奇蹟,集中識字是上學之後的任務。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言
我努力做到,使一個詞對兒童來說,不僅僅是一樣東西、對象或現象的標誌,而是使它帶有情感的色彩——帶有它芬芳的香氣和豐富多彩的色調。重要的是,要使兒童像傾聽美妙的旋律一樣傾聽詞,要使詞的美和這個詞所反映的那一部分世界的美,能夠激起兒童對於表達人類語言的樂聲的那些小圖畫—— 即字面的興趣。當兒童還沒有感受到詞的芳香,沒有看見詞的絢麗多彩的色調的 時候,是不應當開始識字教學的。
這還涉及到孩子學前第二個關鍵語言能力:前識字能力。
前識字:幼兒在接受學校教育前,獲得有關符號和文字在功能、形式和規則上的意識,並在有目的、有意義的情景中初步習得符號與文字的經驗。
3
畫一畫
經典童書繪本多為優秀藝術家所作,是最好的藝術觀摩學習範本。
不僅如此,這裡還涉及第三個學前關鍵語言能力:前書寫能力。
前書寫:兒童在接受正式書寫教育之前,根據環境中習得的書面語言知識,通過塗鴉、圖畫、像字而非字的符號、接近正確的字等形式進行的書寫。兒童在此過程獲得漢字紙筆互動體驗,建立書寫行為習慣,感知理解漢字結構,形成創意書寫表達經驗。
4
做一做
我之前給孩子們上繪本課,用的最多的創意延伸活動就是,根據繪本內容做手工。
這是比較能發揮大人引領作用的玩繪本方式,不是給孩子講故事、看圖畫那麼簡單,又沒有排演繪本劇那麼複雜,隨時隨地都可開展,只要大人準備好材料,知道手工怎麼做出來。
手工材料可以是橡皮泥、廢棄紙盒子、沒用的繩子、布的邊角料,一切可利用的廢舊材料,也算是廢物再造,不僅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無意中也給孩子建立了環保的觀念。
美食手工更有培養孩子餐桌美學創意能力的作用。
5
說一說
給孩子講故事很累?
不妨換個角度,讓孩子給你講一講。
語言學習需要輸入,也要輸出,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一點一滴積累的。
甜妞1歲多的時候,我就拿著《365隻企鵝》,讓她嘗試著給我講一講,她看到了什麼。那個時候,她話都還說不完整,但她有表達欲望,就會斷斷續續給我講,而且觀察入微,發現了我沒能注意到的細節。
6
編一編
孩子在4歲左右,表達能力會有個飛躍。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孩子的思維也在逐漸擺脫自我中心和具體形象,頭腦中建立畫面感。
不妨給孩子一個新繪本,你沒有講給他聽過的故事內容,讓他自己編一編,甚至可以脫離手頭材料,天馬行空講一通。
我們只要做好孩子的最佳捧場王,就好了。
孩子編故事的能力與生俱來,大人引導得好,就能激發他的潛能。
甜妞1歲多就自己改編兒歌了,把我們常唱給她聽的「小燕子,穿花衣」,改成「小寶寶,穿花衣」。一開始發音不準,我們沒聽明白「小跑跑?」,還和我們解釋下「小寶寶是甜甜」,把我們都給逗樂了。
甜妞3歲的時候,有一次畫了一幅畫,我問她畫了什麼,講故事模式開啟:
踩高蹺!媽媽,我要帶你去踩高蹺。(在哪裡?)從前,有個馬車,然後,有個人在騎馬,嘚嘞嘚嘞~我們來打麻將吧!
這是到麻將館了嗎?
7
演一演
給孩子找幾個小夥伴,將繪本故事作為腳本,一起排演一個繪本劇。
語言理解與表達、團隊協作、肢體配合、時間觀念……這是對繪本最綜合的應用。
戲劇也被稱作綜合藝術。
不是什麼繪本都適合用作腳本,得是場景感強,有強烈的戲劇效果,角色臺詞不複雜。《小人兒幫手聖誕節》就不錯,在聖誕節的時候我給孩子們排演過。
8
認知世界
很多童書繪本的內容,有助於提升孩子的認知,認知是思維和創造的基礎。
孩子行動能力和閱歷有限,對周圍世界的認知也無法達到成人的高度,通過繪本,我們將跨越時空,將世界和歷史都搬到孩子眼前。
只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中世界畢竟還是二維的,我們要儘可能多地幫孩子將三維立體世界的事物與書的內容進行聯繫。
9
幼小銜接
我是早教指導師,也是孩子媽媽,繪本總會讓我們感覺高級,但我要說的是,功利性閱讀也並不低級,還很有必要。
一些培養孩子關鍵能力、進行關鍵期銜接的書,即使做得沒有故事繪本那麼精美,也是孩子需要的精神糧食。
比如,幼兒園和小學過渡、行為習慣培養、情商性格培養、安全教育等主題的繪本,偏重認知,不可避免的有些講道理、說教成分。
孩子的思維還沒有發展成熟,無法理解深層次寓意,有些書為了追求一個文圖皆美的內容,繞了好大一圈,反倒讓孩子不得要領。
10
五大領域遊戲
現在很流行思維導圖,能幫我們圍繞一個核心,梳理思路。
拿到一個繪本,實在不知道如何開展延伸活動,不妨學一學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設計思路,圍繞繪本這個核心,設計5個板塊遊戲,孩子全面發展。
這5個板塊就是: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
小囉嗦~
一本書的價值,就在我們怎麼用它。
童書繪本的創作比成人書更難,希望我們知道怎麼超值使用一本書之後,更多地去推廣經驗,讓圖書創作者更有信心和動力,能繼續給我們提供好作品。
沉下心,幾年創作一本書,很不容易。
文章來自微信公號:敏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