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玉米花生醬也可能致癌

2020-12-19 東方網
 

  新鮮飽滿的玉米、香味撲鼻的花生醬、清澈的食用植物油,這些上海人夏季餐桌上的必備品,卻有可能成為危害健康的「殺手」。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昨天向記者證實:在長期的肝癌臨床治療和科研中,研究人員發現,黃麴黴素已經與肝炎病毒、飲用水汙染一起,並列為我國肝癌的三大誘因,而這類「強力」生物毒素正藏匿於我們身邊黴變的農產品中。

  黃麴黴素「積少成多」

  拿著厚厚一疊病歷,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中山醫院肝腫瘤外科副主任醫師孫惠川告訴記者,黃麴黴素是已知毒性最強的生物毒素之一。在我國,江蘇啟東、海門等地是肝癌重災區,現有研究發現,這與當地居民長期以玉米、花生為主食不無關聯。而絕大多數患者直到就診後才恍然大悟,卻為時已晚。

  孫惠川介紹,作為生物毒素中的「頑劣分子」,黃麴黴素既不溶於水、也很耐高溫(其裂解溫度為280℃),因此極易附著於黴變的農作物表面。伴隨人們每一次進食,在肝臟器官內「積少成多」。此後,它會向肝細胞發起攻擊,造成肝臟損傷,引發肝硬化,其中部分最終惡化為肝癌。

  在一項試驗中,研究人員持續餵小鼠微量的黃麴黴素,200天後,其肝臟發生了明顯硬化。

  百微克毒玉米「殺死」雛雞

  令肝癌研究所科研人員擔憂的是,發黴的花生、瓜子不能食用已婦孺皆知。然而,鮮玉米、花生醬等也可能危害健康,卻還未得到大家的重視。

  孫惠川博士告訴記者,黃麴黴素的「蹤跡」極為隱蔽。在農作物黴變初期,「黴菌」還未形成青色絨毛時,黃麴黴素隱匿於玉米光鮮的外表下,輕而易舉就能躲過人們的眼睛。而花生醬中也可能攙雜有變質顆粒,普通人根本無法察覺。

  「上海人夏天喜歡啃新鮮玉米,更愛用花生醬拌冷麵,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攝入黃麴黴素,尤其是致癌性和毒性最大的黃麴黴素B1。」而根據實驗,一粒含100微克黃麴黴毒素的玉米,足以殺死一隻雛雞。

  劣質植物油也上「黑名單」

  孫惠川博士還指出另一個不容小覷的問題:如果某些不合格的生產植物食用油廠家,未能對大豆、玉米、葵花籽等原料施行嚴格的存儲措施,那麼這些原料在壓榨之前就可能已發生黴變。也就是說,「借油攝毒」並非無稽之談!

  據了解,除玉米、花生、大豆等穀物,其他一些農產品如油料、種子、調味品、發酵品、中藥材、酒類等若保存不當,都可能藏有黃麴黴素。

  孫醫生認為,因噎廢食並沒有必要。他建議消費者儘量選購信譽度高的品牌食用油,或改用茶樹油、橄欖油等不易產生黃麴黴素的植物油。此外,也不要食用發皺和發黴的花生、久置的速凍玉米。

相關焦點

  • 滬近期將抽查玉米花生醬 專家稱可能存在致癌物
    東方網7月16日消息:昨天一則來自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的消息稱,夏令食品中的鮮玉米和花生醬可能存在大量致癌物質黃麴黴素。   市食監所和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目前還未發現上海市場上生產銷售的這兩類食品黃麴黴素超標。   瑞金醫院肝癌專家彭承宏說,「黃麴黴素導致肝癌已是醫學界定論」。
  • 致癌花生醬你吃了多少?
    核心提示:然而,當人們正在品嘗著花生醬帶來美味的同時,是否有考慮過自己有可能在進食「致癌花生醬」呢?「致癌花生醬」你又進食了多少?花生醬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微量元素和大量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E等,其對於高血壓高血脂患者還有一定的降壓降脂功能,而且對於再生性貧血,糖尿病都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然而,當人們正在品嘗著花生醬帶來美味的同時,是否有考慮過自己有可能在進食「致癌花生醬」呢?「致癌花生醬」你又進食了多少?
  • 可能含強致癌物質河北劣質花生醬專供北京(組圖)
    可能含強致癌物質河北劣質花生醬專供北京(組圖)   專家警告,黴變花生毒性極大,其產生的黃麴黴毒素是聯合國衛生組織公布的強致癌物質。  高碑店麻醬壟斷北京燒餅市場  幾毛錢一個的麻醬燒餅以其價格適中、口感香甜深受京城消費者的喜愛,它甚至成了一些家庭的主食。  在街頭上,記者很容易看到打著「正宗山西麻醬燒餅」字樣的攤位,在超市裡也普遍銷售麻醬燒餅。
  • 黴菌超標十倍,網紅堅果可能是假貨!小心黴菌致癌
    黃麴黴素是非常毒的,人體攝入1毫克就可能致癌,一次性攝入20毫克就能致命! 今天就來認識一下這種毒素,因為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很相關。 黃麴黴素(aflatoxin,AF)是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等產毒菌株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是一種強毒性物質。謹記它的特點:有毒!致癌! 有毒!
  • 1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花生醬也難逃致癌風波,高溫都殺不死的它...
    您愛吃花生醬嗎?或者芝麻醬?  是不是平時涮菜、拌麵的時候  都會蘸上一口濃濃的花生醬?  但不是所有花生醬  都能放心食用  說不定您好的那口花生醬  1滴便可致癌!  醫生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實驗  發現王女士家的致癌因素  就在她的飲食中▼
  • 劣質花生醬被列為1類致癌物
    昨日,福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轉發這份清單並指出,其中多種1類致癌物是福州市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例如拌麵中的花生醬、家中配飯的鹹魚、夏日大排檔的燒烤以及酒類和菸草。 在清單中,1類致癌物一共116種,對人類為確定致癌物。
  • 強致癌!
    2、也有可能是原料花生在採收和儲運過程中,環境條件高溫潮溼,導致黴變產生黃麴黴素。3、花生醬自製過程缺乏檢驗,南方地區由於氣候潮溼,花生在生長、儲存過程中易滋長黃麴黴素。致癌!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長期接觸濃度高的黃麴黴毒素是肝癌的主要誘發因素,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其列為1類致癌物。攝入1毫克就可能致癌,一次性攝入20毫克就能致命!
  •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家裡這些可能要扔掉
    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攝入1毫克就可能致癌,一次性攝入20毫克就能致命。1毫克是多少呢?我們以前使用的材質為鋁合金的蘭花1角硬幣,重量1.15g克。
  • 花生醬不安全?色選機、黃麴黴毒素檢測儀來把關
    雖然不合格花生醬產品已被查處,但是企業仍然不斷加強花生醬生產安全管控,利用先進的花生色選機、食品檢測儀器等把好品質關,避免不合格花生醬產品再次流入市場,保障人們餐桌飲食安全。花生醬,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其是花生油製取前的產物。因其營養豐富,口感細膩,入口並伴有濃鬱的花生香味,受到不少食客的喜愛。
  • 孟山都回應轉基因玉米致癌
    新京報訊 (記者李靜)昨日有媒體援引央視新聞報導稱法國科學家日前發布一份報告指出,美國育種公司孟山都公司的一種轉基因玉米可能會致癌。對此,昨日孟山都公司指出,此報導為去年9月份舊聞,且該報告提供的數據不支持其試驗結論。  據報導,上述報告針對孟山都公司一種叫農達的除草劑和對這種除草劑有抗性的轉基因玉米NK603。
  • 超標5.5倍,強致癌!
    黃麴黴素超標的原因三種原因1、有可能店家在製作花生醬時,沒有嚴格挑選花生原料,導致被汙染的原料進入加工工序。2、也有可能是原料花生在採收和儲運過程中,環境條件高溫潮溼,導致黴變產生黃麴黴素。黃麴黴素的危害1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有毒!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致癌!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
  • 強生爽身粉再陷致癌風波 或以玉米爽身粉代替滑石爽身粉
    2018年底,因一位美國消費者起訴,強生因爽身粉再次被捲入「致癌風波」中。雖然強生全球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亞歷克斯·戈爾斯基隨後發布聲明稱:「100多年來,強生公司嬰兒爽身粉中的滑石粉是世界上純淨、安全的藥品級滑石粉。與此同時,數十年來,多家全球監管機構檢測結果一再證實,我們的產品不含石棉。」
  • 13種鮮玉米的做法,小編這麼做,每一道都鮮嫩可口,學習了
    鮮玉米發糕寶寶輔食食譜用料鮮玉米粒60克;麵粉80克;玉米面25克;雞蛋1個;玉米油25克;細砂糖10克;酵母2克;水85克;蔓越莓碎適量做法參考月齡:14個月以上>放榨汁機榨汁,過篩,噠噠,就這樣,好了減脂主食優選—鮮玉米粥用料玉米3根;水適量做法鮮玉米熬煮
  • 闢謠專欄1:喝咖啡會致癌?鮮榨果汁能抗癌?無糖飲料會致癌?
    謠言1:喝咖啡會致癌。蹦躂的最為厲害的時期就是2018年,某公眾號發表一篇文章《星巴克最大的醜聞曝光,我們喝進嘴裡的咖啡,竟然都是這種東西……》在網絡刷屏,直指「咖啡含有的【丙烯醯胺】可致癌」。隨後,官方平臺撰文闢謠,宣明咖啡豆中並沒有含有此種物質,該物質是在咖啡烘培過程中自然出現的,而且,【丙烯醯胺】在人體中致癌的風險並沒有被明確證實。它是屬於【可能對人類致癌】的2A類致癌物。
  • 鮮蝦意面,咖喱椰子雞,花生醬麵條,這三種美食你不容錯過
    鮮蝦意面營養指南:606卡路裡,30.8g脂肪,35.5g碳水化合物,35.3g蛋白。鮮蝦意面步驟1:把一大鍋鹽水燒開,拌入義大利麵,再將鍋煮沸。3.花生醬麵條營養指南:330卡路裡,12g脂肪,46.8g碳水化合物,10.7g蛋白。
  • 1毫克足以致癌,就在我們常吃的這些食物中→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有毒!黃麴黴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致癌!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
  • 公主嶺鮮食玉米受歡迎
    玉米段、玉米汁、玉米罐頭等十幾種產品琳琅滿目,濃鬱的玉米香吸引了逛展會的遊客。 「這款鮮食玉米粥是今年新推出的產品,我們與當地德樂、農嫂企業合作,將鮮食玉米進行精深加工製成顆粒狀產品,用開水衝泡5分鐘即可食用,口感軟糯香甜,飽腹感強,市場反饋特別好……」
  • 「轉基因玉米致癌」研究遭強烈質疑
    樣本不具代表性,鼠群極易罹患腫瘤,缺乏實驗相關信息:法國學者研究表明美國孟山都公司的轉基因玉米導致實驗鼠腫瘤數量和死亡率上升,這在星期三引起人們的關注,9月
  • 農科院玉米派對 首批自主智慧財產權鮮食玉米亮相
    今天,"玉米大派對"2019上海地產鮮食玉米社區行正式啟動。由上海農科院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育成的首批自主智慧財產權鮮食玉米將一一亮相,讓市民親口品嘗,感受綠色生態栽培技術的"高科技"玉米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
  • 毒性是砒霜的68倍,1毫克就致癌!最容易出現在這些食物中…
    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最讓人無奈的是,這種劇毒致癌物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小心!這些食物裡都藏著黃麴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