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醬不安全?色選機、黃麴黴毒素檢測儀來把關

2020-12-19 食品機械設備網

近日,某花生醬裡黃麴黴毒素B1超標,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目前,問題產品已被相關市場監管部門依法予以查處。雖然不合格花生醬產品已被查處,但是企業仍然不斷加強花生醬生產安全管控,利用先進的花生色選機、食品檢測儀器等把好品質關,避免不合格花生醬產品再次流入市場,保障人們餐桌飲食安全。

花生醬,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其是花生油製取前的產物。因其營養豐富,口感細膩,入口並伴有濃鬱的花生香味,受到不少食客的喜愛。據了解,我國是全球花生生產大國,其總產量、單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目前,花生醬佔我國食用花生消費超過35%。而英國、荷蘭等西北歐國家花生醬佔13%左右;日本花生醬消費約5%;加拿大、墨西哥等美洲國家花生醬消費約佔10%。相比而言,花生醬在國內外市場消費潛力大。

毫無疑問,國內花生醬消費市場大,為企業帶來了機遇,但是不管是花生醬加工企業,還是網絡銷售平臺要格外重視產品的質量安全。否則定會受到相應的處罰,同時還對企業的形象、信譽等造成影響,得不償失。像上文提到的某平臺售賣花生醬裡黃麴黴毒素B1超標,已被相關市場監管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質量安全備受人們的關注,當然花生醬的品質安全也不例外。眾所周知,黃麴黴毒素B1在自然穀物雜糧等中較為常見,危害性非常大。長期食用含有黃麴黴毒素B1的產品,可能導致慢性中毒,進而引起病變,致使纖維組織增生,甚至致癌。為此,國家質檢總局規定黃麴黴毒素B1是大部分食品的必檢項目之一。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易受汙染的食物中黃麴黴毒素B1的允許量標準,花生、花生油、玉米中黃麴黴毒素B1允許量為≤20μg/kg。想必上文提到的花生醬裡黃麴黴毒素B1含量超過這個限量值。那麼,對於花生醬生產企業該如何嚴格把關,避免產品中黃麴黴毒素B1超標呢?

筆者了解到,黃麴黴毒素B1非常難溶於水,同時對光、熱不敏感,即便在常溫常壓沸水條件下繼續加熱,也無法降低其毒性。因此,在花生醬生產過程中,倘若原料含有黴變的花生,想要通過簡單的清洗、加熱是無法降低黃麴黴毒素B1的毒性。這就需要通過花生色選機,及時剔除腐壞、變質的花生,以免黴變的花生流入後續工序中,汙染食品。

除了通過色選機及時剔除黴變花生之外,還可以通過專業的食品檢測儀器進行檢測並篩除。據了解,某企業引進先進的全自動化花生醬生產線,包括玻璃瓶花生醬清洗灌裝一體化自動生產線,以及黃麴黴毒素檢測儀等。據工作人員介紹,該檢測儀採用固相酶聯免疫吸附ELISA的原理,可以檢測花生中的黃麴黴毒素,並能限量、定量測定樣品中黃麴黴毒素B1的含量,快速、準確地篩除黃麴黴素超標的花生。

毋庸置疑,長期食用黃麴黴毒素B1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危害非常大,而花生醬作為調味品用於拌麵條、麵包或涼拌菜等已開始廣泛走上人們的餐桌,其是否安全也將直接影響人們身體健康。因此,企業要把好花生醬品質安全關,保障產品的食用安全,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相關焦點

  • 花生醬裡的黃麴黴毒素無法去除,那還能吃嗎?
    花生醬是先將花生去殼,然後經過烘焙、去紅衣、碾磨等工序得到的。它的用途比較廣泛,比如製作餅乾、糕點、糖果的夾心。不過有一種傳言,說花生醬裡有黃麴黴毒素,企業無法去除,因此吃了會得癌症。真是這樣嗎?【檢出多,超標少】黃麴黴在自然界十分常見,花生是它最喜歡的食物之一,因此花生製品或多或少的汙染是很正常的,包括花生油、花生醬等。比如2007年,浙江省疾控中心從當地採集了10個花生醬樣品,全部檢出黃麴黴毒素B1,但最高含量不到4ppb(ppb,十億分之一),而國家標準是20ppb。
  • 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以及危害
    黃麴黴毒素B1作為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不應在食品中超標,一但超標食用油被消費者購買並且使用的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黃麴黴檢測儀可現場快速檢測黃麴黴毒素B1,採用了智能化的操作平臺,先進的光源驅動及檢測技術,具有便捷的操作方式,優異的檢測精度,實現了結果可靠與高效測量的完美統一。
  • 京東所售花生醬黃麴黴毒素B1超標 北京華聯所售麥片黴菌超標
    京東中國特產·河北供銷館(經營者為河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京東商城(網站)銷售的標稱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京府黑芝麻小磨香油有限公司生產的花生醬,黃麴黴毒素B1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黃麴黴毒素B1是一種強致癌性的化學物質,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對肝臟的損害。
  • 農產品及食品中黃麴黴毒素汙染識別與預防
    雖然黃麴黴毒素的毒性和致癌性很強,但發生黃麴黴毒素急性中毒的事件並不多見,這是因為一般農產品與食品中黃麴黴毒素含量很低,只有攝入含有高濃度黃麴黴毒素汙染的黴變食品才會發生急性中毒。根據流行病學研究結果推算,人類急性中毒半數致死劑量約為5mg/kg。因此,正常膳食情況下發生黃麴黴毒素急性中毒情況的機率極小,多見於持續性低濃度攝入而造成慢性中毒情況。
  • 哪些東西發黴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
    你吃進嘴裡的,可能還有致癌物——黃麴黴毒素。  上饒市人民醫院預防保健科繆麗華告訴記者,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長期接觸濃度高的黃麴黴毒素是肝癌的主要誘發因素,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其列為1類致癌物。攝入1毫克就可能致癌,一次性攝入20毫克就能致命!
  • 從黃麴黴毒素汙染說開去—新聞—科學網
    ■孫毅 日前,海南省10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花生油樣品成重災區,其主要問題是黃麴黴毒素超標。
  • 大米發黃不一定是被黃麴黴毒素汙染
    就常見的白色大米而言,如果出現發黃現象,那麼這種大米是否一定被黃麴黴毒素汙染了呢?變黃的米粒有兩種,一種叫「黃粒米」,一種叫「黃變米」,人們往往將其混為一談。大米一般會在兩種情況下發黃:一種情況是稻穀收割後因陰雨未能及時乾燥,溼稻穀堆在一起被漚黃,或儲藏中通風或溫度不當,稻穀發熱,從而導致稻穀發黃,這種變黃的稻穀碾出來的大米呈黃色,被稱為「黃粒米」。
  • 專家稱牛肉一般不會被致癌性黃麴黴毒素M1汙染
    牛奶安全再起波瀾。前幾天,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對200種液體乳產品質量的抽查結果,抽查發現蒙牛、長富純牛奶兩種產品黃麴黴毒素M1項目不符合標準的規定。黃麴黴毒素M1為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很強的致癌性。  黃麴黴毒素究竟是什麼?又是怎麼跑到奶牛裡的?杭州市場上有沒有問題牛奶?昨天記者進行了一番探訪。
  • 黃麴黴素超標5.5倍!強致癌!
    初檢時,該店花生醬檢出的黃麴黴素含量為71.2μg/kg,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的規定,黃麴黴素B1在花生醬中的限值為20μg/kg,超標了3.6倍,復檢結果竟為109μg/kg,超標了5.5倍!
  • 關於黃麴黴毒素,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發布安全警示!
    夏季氣候溼熱,是大部分真菌(俗稱黴菌)適宜的生長繁殖環境,我們經常聽說的黃麴黴毒素(aflatoxin,AF),就是由真菌黃麴黴和寄生麴黴代謝產生的,具有極強的毒性和致癌性。為預防黃麴黴毒素中毒事件的發生,貴州省市場監管局安全警示如下。
  • 這些黃麴黴毒素「常識」是錯誤的
    近年來,雖然媒體對黃麴黴毒素進行了廣泛的宣傳,但許多人對其仍有各種誤解,網上廣泛傳播的一些黃麴黴毒素「常識」其實是錯誤的。讓我們總結一下這些錯誤的常識。 發黴的花生一定有黃麴黴毒素?不對。黴變花生不能吃,但可能不含黃麴黴毒素。比如花生因為被根黴汙染髮黴,就沒有黃麴黴毒素。
  • 黃麴黴素嚴重超標 同安一小吃店被立案調查
    廈門網訊(記者沈偉彬 通訊員 陳重捷)沙茶麵是廈門知名小吃,為保障這一特色美食食品安全,近日,同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委託檢驗機構,對全區15家當紅沙茶麵館的沙茶粉、醬料等進行抽檢,共抽檢樣品45批次,
  • 黃麴黴毒素危害大,想要遠離黃麴黴毒素,還需注意這些因素
    這些地方是高溫高溼環境,是黃麴黴毒素汙染的重災區,我們自然很容易聯想到黃麴黴毒素很可能是肝癌頻發的原因。當然我們也會對黃麴黴毒素產生很多疑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我們關心的關於黃麴黴毒素的那些問題。什麼是黃麴黴毒素?
  • 檢出黃麴黴毒素,喝普洱茶真的致癌嗎?
    就此,我聯繫了中國食品安全領域權威科學家陳君石院士,他認為:首先,「普洱茶中檢出黃麴黴毒素」並不是普遍現象;其次,國內權威機構的專家已經對可能檢出的情況進行了風險評估,並有明確結論。  100%檢出黃麴黴毒素?
  • 獨家解讀黃麴黴毒素有何危害
    知名品牌光明奶油、南山奶粉及沙灣薑汁撞奶均在不合格之列。5批次南山倍慧嬰幼兒奶粉被檢出黃麴黴毒素M1含量不合格。什麼是黃麴黴毒素?黃麴黴毒素會導致哪些疾病?   什麼是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Aflatoxins)是生長在食物及飼料中的黃麴黴和寄生麴黴代謝的一組化學結構類似的產物,特麴黴也能產生黃麴黴毒素,但產量較少,目前已分離鑑定出的黃麴黴毒素有17種,主要是黃麴黴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體內經過羥化而衍生成的代謝產物M1、M2等。
  • 廈門同安一小吃店黃麴黴素超標5.5倍 被立案調查
    本報訊(陳重捷 記者陳家華 發自廈門)沙茶麵是廈門知名小吃,為保障這一特色美食食品安全,近日,同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委託檢驗機構,對全區15家當紅沙茶麵館的沙茶粉、醬料等進行抽檢,共抽檢樣品45批次,結果44批次合格,合格率97.78%。
  • 鮮玉米花生醬也可能致癌
    新鮮飽滿的玉米、香味撲鼻的花生醬、清澈的食用植物油,這些上海人夏季餐桌上的必備品,卻有可能成為危害健康的「殺手」。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昨天向記者證實:在長期的肝癌臨床治療和科研中,研究人員發現,黃麴黴素已經與肝炎病毒、飲用水汙染一起,並列為我國肝癌的三大誘因,而這類「強力」生物毒素正藏匿於我們身邊黴變的農產品中。
  • 雞西市一家9口聚餐致7死 專家:受黃麴黴毒素汙染食物不能食用
    專家提示:受黃麴黴毒素汙染的糧食及食品不能食用。記者採訪有關專家了解到,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的代謝產物,滋生的溫度為28-38℃,喜潮溼,一般情況下肉眼看不見,卻極易隱藏在砧板、筷子、發黴食物中,需280℃以上的高溫才能殺滅。
  • 黃麴黴毒素超標再引關注:毒素汙染重災區與癌症高發密切相關
    日前,黃麴黴毒素超標事件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韓國食品藥品安全處近日發表消息稱,韓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WOONONG食品生產銷售的Rice Peanut(食品類別:花生製品)產品中檢出總黃麴黴毒素超標,命令其停止銷售並召回相關產品。
  • 花生為什麼會產生黃麴黴毒素,如何控制其產生呢?
    黃麴黴毒素是目前發現毒性最強的一類真菌毒素,能引起肝臟的急性或慢性損害,對人和動物具有嚴重的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1993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黃麴黴毒素汙染農產品後不僅會對人、畜的健康構成威脅,還會大大降低農產品的營養價值和經濟效益,是農產品質量與安全的重大風險隱患。花生為什麼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創新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與控制技術創新團隊趙善倉研究員介紹,黃麴黴毒素主要是由黃麴黴和寄生麴黴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