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能
1、內能:
定義:構成物體的所有分子,其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單位:焦耳(J)
內能大小與溫度的關係:
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無論是高溫的鐵水,還是寒冷的冰塊都具有內能。
在物體的質量,材料、狀態相同時,溫度越高物體內能越大。
2、內能的改變:改變內能的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
(1)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①熱傳遞的方向:熱量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遞或從同一物體的高溫部分向低溫部分傳遞。
②熱傳遞的條件:有溫度差。熱傳遞傳遞的是內能(熱量),而不是溫度。
③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放出熱量,內能減少。
注意:物體內能改變,溫度不一定發生變化。(晶體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能能增加)
(2)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
①做功可以改變內能: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會增加,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會減少。
②做功改變內能的實質是內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轉化。
(3)做功與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熱傳遞的實質:能量的轉移;做功的實質:能量的轉化。
3、熱量: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能量的多少叫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它是過程量,單位:焦耳(J)
4、內能與機械能:
內能是微觀的,機械能是宏觀的。有機械能的物體一定有內能,有內能的物體不一定有機械能。
三、比熱容
1、比熱容
定義: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在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與它的質量和升高的溫度乘積之比。
它是物質的特性。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大小與物質的種類、狀態有關,與質量、體積、溫度、密度、形狀等無關。
單位:J/(kg·℃)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吸熱或放熱的能力的強弱。
相同質量的物體吸收相同的熱量,升溫少的吸熱能力強
相同質量的物體升高相同的溫度,用時長的吸熱能力強
2、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
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1kg的水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為4.2×10^3J.
在受太陽照射條件相同時,白天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溫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區溫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區溫度變化小,內陸地區溫度變化大。
3、熱量的計算公式:
Q吸=cm(t-t0) (或Q吸=cm△t ) Q放=cm(t0-t)(或Q放=cm△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