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恐襲案背後:每3人就有1把槍 歐洲控槍最寬鬆

2020-12-16 網易新聞

(原標題:奧利地恐襲案背後:每3人就有1把槍 歐洲控槍最寬鬆)

現場監控畫面

海外網11月3日電 當地時間2日晚,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市中心發生槍擊事件,造成至少2人死亡,15人受傷。奧地利內政部長稱確信這是一起恐怖襲擊事件。CNN報導指出,奧地利擁有歐洲最為寬鬆的槍枝管控法律,平均每100人擁有30支槍。

現場監控畫面

CNN報導稱,當晚維也納共有六處地點遭受襲擊,嫌犯使用的武器,包括半自動步槍等。對於嫌犯如何獲取這些武器,許多人表示困惑。實際上,根據監測網站GunPolicy.org介紹,奧地利擁有歐洲最寬鬆的槍枝管制法律。個人可以出於自衛等多種原因,在持證條件下擁有槍枝,包括手槍、連發霰彈槍和半自動武器等,前提是通過背景調查。

現場監控畫面

另外,根據瑞士日內瓦「小武器問題調查」研究組織的數據,奧地利在世界上持槍最多的國家中排名第12位,平均每100人擁有30支槍,與黎巴嫩、冰島相似。而美國每100人擁有120支槍,歐洲持槍最多的國家是北馬其頓,平均每100人擁有39.1支槍。

另外,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日援引賽德情報集團(SITE intelligence group)消息稱,「聖戰分子」發布聲明為2日晚發生在維也納的襲擊負責,是為了報復奧地利參與由美國牽頭的國際聯軍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海外網 劉強)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劉強、姚凱紅

本文來源:海外網 責任編輯:李天宇_NB17996

相關焦點

  • 9 11後最嚴重恐襲震動全球 美國控槍路在何方?
    (原標題:9 11後最嚴重恐襲震動全球 美國控槍路在何方?) 中國網6月13日訊 當地時間12日凌晨,美國佛羅裡達州奧蘭多市一家夜總會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造成至少50人喪生、53人受傷。美國聯邦調查局已把這起槍擊案定性為「恐怖襲擊」,意味著這起案件成為「9·11」以來在美國本土發生的最嚴重的恐怖襲擊,它給美國社會帶來的震動可想而知。
  • 維也納六處遭恐襲槍擊,華人一死一傷,槍手身份曝光!
    News 槍枝管控寬鬆,每百人有30支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1月3日報導稱,奧地利首都出現疑似持半自動步槍的男子,可能會引發人們對歐洲嚴格控槍規定的疑問。
  • 持槍寬鬆的得州發生最血腥槍擊案,美國網友又為控槍吵了起來
    當地公共安全官員稱,遇難者年齡最小的只有5歲,最大為72歲,其中23人在教堂內遇難、2人在教堂外遭槍擊身亡,1人在送醫途中傷重不治。這是得州歷史上死傷最慘重的槍擊案。槍擊案再次引發對持槍還是控槍的熱議。在推特上,「立即控槍」(Gun control now)成為熱門話題。
  • 海外網評:德國槍擊案頻發,歐洲「最嚴控槍體系」出了啥問題?
    (圖源:路透社)德國警方當地時間20日早晨宣布,此前一晚在德國西南部城市哈瑙發生的槍擊案已造成11人死亡,其中一人為嫌犯。1個月前,德國南部小鎮濱海羅特也發生了一起槍擊案,疑犯開槍射殺父母等6人。德國的槍枝管理體系一直被稱為「歐洲最嚴格的體系之一」,然而短短一個月內連續發生兩起造成人員死亡的槍擊案,令人不禁懷疑德國的槍枝管理出了什麼問題?如果單從法律層面看,德國的槍枝管理體系非常嚴格。
  • 美國紐約州控槍最嚴 評論稱或給控槍問題開好頭
    當天下午,肯塔基州哈澤德社區技術學院發生槍擊案,導致一名50多歲的男性和一名年輕女性死亡,另有一名女孩受傷。當天,聖路易斯斯蒂文工商藝術學院也傳出槍聲,一名持槍男子衝進學校的辦公室,射傷一名行政人員的胸部,隨後對自己開槍。當地警方證實,兇手是該校的一名學生,動機還不清楚。像這樣造成2人死亡或無人死亡的槍擊案,在美國已「不算什麼」了,動輒造成一二十人喪生的涉槍案件在美國都時有發生。
  • 紐西蘭61%民眾支持控槍 已上交近2000把非法槍枝
    中新網4月19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報導,過去三周,紐西蘭人已經向警方主動上繳了約2000把非法槍枝。此外,最新民調顯示,有61%的民眾支持控槍法案。  3·15恐襲發生後僅僅26天,紐西蘭就通過了槍枝管理法修正案,禁止所有的半自動步槍、軍用槍枝以及相關配件和大容量彈匣。
  • 美國人還要等多久? 槍擊悲劇頻發卻難推動控槍立法
    有網民留帖說,槍手凱利的確有精神問題,但在槍枝的作用下被放大了,「我們只是再次送去祈禱和緬懷、不要過早討論槍枝控制立法問題、不要將槍擊案政治化……直到再來一個白人恐怖主義分子毀了美國控槍協會總部或者國會大廈,然後我們才能做些有意義的事情。」「薩瑟蘭斯普林斯大屠殺再次開啟有關控槍的辯論,這個持續幾十年的辯論每次都因為新的悲劇獲得新動力」。
  • 「查理」事件重演 丹麥咖啡館遭恐襲
    造成1人死亡3名警察受傷瑞典藝術家為此次恐襲目標  丹麥咖啡館遭恐襲  法國《查理周刊》恐襲案僅過去一個多月,類似襲擊事件在歐洲再次上演。據路透社今晨報導,當地時間14日下午,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一家咖啡館發生槍擊案,造成1人死亡,3名警察受傷。
  • 擁槍或控槍,兩個截然不同的相鄰州槍殺率比較
    馬裡蘭州對自衛有很多限制,弄不好就是防衛過度,受法律制裁。總之,在賓夕法尼亞州,走在大街上,守法的人身上可能有槍,不守法的壞人身上也可能有槍。在馬裡蘭的大街上,守法者身上基本不會有槍,不守法的壞人身上可能有槍。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每年都會統計槍枝有關的死亡案例,美國媒體也會報導槍殺事件的數量和佔比。控槍嚴的馬裡蘭州和控槍松的賓夕法尼亞州,槍殺事件的發生率怎麼樣呢?
  • 美國控槍遊行引衝突 「挺槍派」攜武器叫板「反槍派」
    一名男子在抗議控槍遊行活動中斜跨著AR-15自動步槍。(圖源:《每日郵報》)海外網3月25日電24日,由美國佛羅裡達州校園槍擊案倖存學生發起的「為我們的生命遊行」控槍遊行在美國各地登場,而當日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幾十名持槍的反控槍遊行者與控槍遊行的人群在街頭相遇。
  • 紐約州通過「全美最嚴」控槍法案 控槍枝持者倍受鼓舞
    紐約州通過的控槍法案中全面禁止出售軍用步槍。據法國媒體1月15日報導,美國紐約州眾議院日前以104票贊成、43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被稱為「全美最嚴」的控槍法案,該州因此成為自康乃狄克州校園槍擊慘案發生後,美國首個實行新控槍法案的州。
  • 華人親歷巴塞隆納恐襲:有人在我右方一百米中槍
    華人親歷巴塞隆納恐襲:有人在我右方一百米中槍 原標題:   海外網8月18日電 當地時間17日,西班牙巴塞隆納市中心旅遊景區發生貨車撞人事件,隨後有槍手闖入餐廳並威脅人質,事件造成超百人死傷。有目擊者表示,發生恐襲時身邊的人群尖叫著逃跑,警方到場後在街上展開追逐戰。
  • (國際)(3)紐約州通過全美最嚴控槍法案
    紐約,2013年1月17日 (國際)(3)紐約州通過全美最嚴控槍法案 1月16日,一名警察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佩槍巡邏。美國紐約州州長科莫15日籤署《紐約州2013年安全彈藥和槍枝執行法案》,要求警方強制對攻擊性武器進行備案、調查所有購槍者背景,以及加強審查持槍者精神健康狀況等,這是自去年12月康乃狄克州校園槍擊案以來,美國首個州頒布新槍枝管控法,被稱作全美最嚴控槍法案。 新華社記者王雷攝
  • 美國禁槍為什麼如此費勁?
    兩起槍案發生後,一些支持控槍、禁槍的組織、個人大聲疾呼「不能再拖延了」,但更多人、包括一些槍案目擊者甚至受害者家屬卻對此表示麻木,認為「只要熱點一冷禁槍就又會不了了之」——而許多媒體和公眾卻普遍相信,他們這種想法是對的
  • 《查理周刊》恐襲案宣判
    【歐洲時報來米編譯】法新社12月16日報導,歷時3個月的審判之後,涉嫌在2015年《查理周刊》和「卡謝爾猶太超市」(Hyper Cacher)恐襲案中起幫兇作用的14人被宣判。上述3名恐怖分子殺害17人後,於2015年1月9日被警方擊斃。檢查官認為,如果沒有14名被告的幫助,這三個人「什麼都幹不成」,因此要求判處14名被告5年到無期徒刑等不等的徒刑。 這是16日審判現場的速寫圖。
  • 記者觀察:美國控槍為什麼這麼難?
    通過修改憲法而達到禁槍的概率幾乎為零。美國聯邦憲法第五條對修改憲法更是作了種種限制:應由兩院2/3的議員或2/3州議會提出,必須經3/4州議會或3/4州制憲會議通過。根據數據統計,每兩年間,眾議院與參議院提出將近200條修正案。但是,自1978年至今,國會通過的只有33件,經州議會批准的只有27件。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只能控制而不能禁槍的原因之一。
  • 何亮亮:美國控槍鬆懈 獨狼式恐襲防不勝防
    核心提要:何亮亮先生講到,發生在美國奧蘭多的槍擊案是獨狼式襲擊,兇手沒有同夥或者組織,很難長期監控,所以這種類似的恐襲防不勝防。
  • 維也納發生恐襲
    ▲ 直擊維也納恐襲現場:7人遭槍擊身亡 路人倒地殺手上前當頭補槍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警方消息人士的話稱,維也納市中心猶太教堂附近發生的槍擊事件造成7人死亡。不過,奧地利內政部尚未公布具體人數。
  • 德國校園血案令世人震驚 全歐洲強烈要求禁槍(圖)
    圖:德國議會下半旗向校園槍殺案的受害者致哀。  德國東部城市愛爾福特於26日發生的一起17人被殺的校園槍擊案引起了許多歐洲國家對槍枝管理以及與槍枝有關的法律的大辯論,歐洲國家政界和社會各界認為,歐洲不能走美國社會槍枝泛濫之路,因為「歐洲並不是美國!」
  • 天堂的眼淚——基督城恐襲啟示錄
    (遭受恐襲的清真寺之一:努爾清真寺)雅瑪·納比的父親哈吉·納比是當天在清真寺門口第一個迎接襲擊者的人。他親切的發出了一句穆斯林最常用的問候語:你好,兄弟!沒有料到,後者報之以槍口。哈吉幸運的躲過了第一輪射擊,混亂之中,他還救出了幾個同胞。但是很快的,槍手就回來發動第二輪掃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