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朋輝 任重 柳玉鵬 環球時報記者 姚麗娟】11月5日是被惡魔詛咒的一天嗎?2009年11月5日,陸軍少校哈桑在德克薩斯州的美軍胡德堡軍事基地開槍行兇,打死13人。而在胡德堡槍擊事件8周年的日子,同樣在得州,26歲的前空軍後勤兵凱利在薩瑟蘭斯普林斯鎮的一座基督教堂,向正在祈禱的信徒開槍,這次他打死的人數翻了倍,達到26人。
「願上帝與得州薩瑟蘭斯普林斯鎮的人們同在,聯邦調查局與執法人員已到達現場,我在日本監控著事態的進展。」川普6日在日本對槍擊案表示關切,並下令到11月9日日落前,在全美國領土上為得州槍擊案遇害者降半旗致哀。
但川普隨後的話引起了爭議,他在東京記者會上說槍手「精神錯亂」,但稱慘案與美國的槍枝管控問題無關。美國「媽媽動起來」創辦人香儂·華茲說,「要是祈禱和緬懷有用,我們就不會在祈禱的教堂裡被槍擊。」有網民留帖說,槍手凱利的確有精神問題,但在槍枝的作用下被放大了,「我們只是再次送去祈禱和緬懷、不要過早討論槍枝控制立法問題、不要將槍擊案政治化……直到再來一個白人恐怖主義分子毀了美國控槍協會總部或者國會大廈,然後我們才能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薩瑟蘭斯普林斯大屠殺再次開啟有關控槍的辯論,這個持續幾十年的辯論每次都因為新的悲劇獲得新動力」。美國達拉斯新聞網6日稱,拉斯維加斯槍擊案已經過去5個星期,人們希望它會是嚴格控槍的歷史轉折點,但國會依舊無動於衷,眾議院甚至都沒進行聽證。實際上,自從2012年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發生以來,國會斃掉了幾乎全部嚴格槍枝管理的提案或動議,相反從那以後,27州通過93項法案,擴大槍枝使用權。
「辯論控槍迫在眉睫。」《紐約時報》6日發表社論稱,奧蘭多、達拉斯、拉斯維加斯,現在又輪到薩瑟蘭斯普林斯鎮。槍手在這些地方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槍擊案。儘管如此,國會各黨領導人還是無動於衷。在拉斯維加斯槍擊案後,川普說,「我們不會今天就討論控槍一事」,參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內爾稱,「現在討論立法解決槍枝泛濫問題還為時過早」。文章質問:如果現在討論控槍還為時過早,那麼美國人還要等多久?
英國廣播公司6日稱,一個月前的拉斯維加斯槍擊案導致58人遇害,數百人受傷,是美國近年來死傷人數最多的槍擊案。自1982年開始,美國發生超過90起大規模槍擊案,槍手平均年齡是34歲。大約40%的美國人表示他們擁有槍,或家中有槍枝。美國涉及槍枝的謀殺與誤殺率是發達國家中最高的。
據美國「槍枝暴力檔案」網站統計,今年截至11月5日,美國發生的與槍枝有關事故已有52361件,造成的死亡人數有13139人。網站數據還特別註明:美國每年平均發生的22000件自殺事故並未記錄到統計之中。
針對美國得州教堂發生的槍擊事件,俄聯邦委員會信息政策委員會主席普什科夫稱,在美國每個月都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後,美國沒有資格稱自己是「道德領袖」,一個有病的社會不應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世界。
「雖然這次教堂槍擊案中有民眾用步槍逼走了兇手,但所謂允許持槍阻止了更多死傷的說法非常荒謬和愚蠢」,金燦榮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槍枝問題是美國的痼疾,其實早該解決,但美國的利益集團加上意識形態的作用使得美國在持槍問題上顯得非常頑固。
反恐問題專家李偉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近期惡性事件頻發,這一個多月接連發生的三起事件(拉斯維加斯槍案、紐約卡車恐襲、得州教堂槍案)之間沒有直接關聯性,但有間接關聯。除了美國國內各種矛盾更加突出尖銳,目前國際恐怖活動有猖獗態勢,也給美國國內的極端分子帶來示範和煽動性效應,「而沒有有效管控槍枝顯然給這類襲擊提供了便利」。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