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不愛看書?很可能是你沒做好3件事,聰明父母抓緊看

2020-08-26 可樂爸爸說育兒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比起枯燥的課本和學習,孩子們當然更喜歡遊戲帶來的快樂。但是孩子快樂了,家長卻開始頭疼了,誰不想把孩子培養成愛讀書、愛學習的小學霸呢?經常聽到家長們抱怨孩子不愛讀書,給孩子買了各種類型的書,但是都已經在家裡放的落了一層灰。

孩子不愛看書,可能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閱讀這種行為不是孩子天生就具有的本能,而是需要成長和培養的。孩子對書沒有天生的好感,更不會對閱讀有天賦,這屬於正常現象。

為什麼孩子不愛看書?很可能是你沒做好3件事,聰明父母抓緊看

1、給孩子樹立反面榜樣

各位家長可以先反思一下,在家裡的時候,有沒有在孩子面前長時間的拿著手機或平板刷朋友圈、看視頻,玩電腦遊戲。陪孩子出去玩,車上或走路的時候也會時不時拿著手機點來點去。甚至有時候會因為自己有事,直接把手機或者平板丟給孩子讓他們自己玩。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怎麼能養成愛讀書的習慣呢。

孩子最強的能力是模仿,你的行為和習慣,都在無形之中影響著孩子。因此如果孩子不愛看書,很大原因在於家長。除了不要在孩子面前玩電子產品,還要跟著孩子一起拿起書本。很多高考高分學霸都曾經在分享經驗時表示,自己的父母經常在自己的面前看書,帶動著自己也不好意思玩,於是開始一起看書,久而久之養成了讀書的習慣。

2、選擇了不適合孩子的圖書類型

現在面向兒童的書籍各種各樣,除了最常見的平面紙質書,還有布書、洗澡書、立體書、可觸摸到不同質感的書等等。除了材質上的不同,內容上更是「五花八門」,家長在給孩子挑選圖書前一定要考慮孩子的能力、喜好,孩子能否真正感興趣才是關鍵。不要讓孩子覺得閱讀是一種作業、是一種負累,而是讓他們自由的、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閱讀。

3、沒有讓孩子堅持下去

閱讀是跟其他知識的掌握不同,必須長期積累才能見成效。不是說讓孩子讀十本書或二十本書就能合格了,閱讀無止境,而且也不可能短期內有明顯的效果。希望孩子在閱讀方面有所提高的,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幫孩子擴展視野,了解更多的知識面,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會幫助孩子在成長中更快樂,發展更全面。

相關焦點

  • 想讓孩子熱愛學習?高情商父母做好3件事,很重要
    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憂心的事越來越多。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識字數數隨口就來,琴棋書畫也搗鼓的像模像樣,他們再也坐不住了。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及時調節自己孩子的學習行為,是家長必做的功課。想讓孩子熱愛學習?高情商父母做好3件事,很重要!
  • 管教孩子,父母說了那麼多,不如做好這件事
    假期中,在孩子寫作業時,我們之間有些對話。星星:為什麼我要寫作業,你不寫呢?我說:我也是在學習的,我是在讀書啊。星星:我是要寫字;你為什麼不寫字?我說:看書是不需要寫字的啊!星星:那我也可以不用做作業寫字了,也可以只看書啊…… 此處省略,很有邏輯,我必須承認,此話是有道理的。
  • 大一新生入學後,這3件事要抓緊做,父母要提醒孩子
    大一新生入學後,這3件事要抓緊做大學就是這麼現實的一個地方,要不為什麼說,大學就像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呢。>可能有些孩子認為,來到了大學就再也不用學習了,可放開了玩,但是這種想法,你可能是錯了。結尾以上這3件事要抓緊做
  • 父母要做好這3件事,孩子智商會很高,比同齡人更聰明!
    你了解嗎,智商很高的人在全世界佔比是不太大的。一些家長就很擔心,怕孩子不懂和別人交流,變的不聰明。其實這可能是孩子智商超群的一種表現,即便孩子智商平凡,也能夠後天培養。2、相較於同齡的孩子而言更聰明聰明的方面有很多種,不單單指成績一種,也可能是對一件事的反應速度、觀察能力,又或者是語言表達能力、
  • 這個細節,可能影響到你的孩子愛不愛看書
    ,希望他越來越愛看書。」但父母把書當成獎品,就違背了我們讓孩子接觸好書的初衷——如果書要通過額外的努力才能獲得,結果很可能不是像那位媽媽期待的那樣,孩子越來越愛看書,而是越來越不愛看書,因為從父母那裡得到一本好書太難了。
  • 孩子看書,爸媽給錢?錯!大人不做這幾件事,孩子會更喜歡閱讀
    儘管很理解這位父親的良苦用心,我還是不得不誠懇直言:個人認為這法子不大妥當,看書本來就是很有意思的事,用金錢來刺激,背離了我們引導孩子發自內心地愛上閱讀的初衷。父母們都知道閱讀是好事,但不少人都認為,如果不加點外力,孩子就不會變得愛看書。
  • 孩子早戀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做這三件事,聰明的父母都怎麼做?
    在孩子教育上,一直有說不完的話題。今天,我們來看看孩子「早戀」這件事。提到「早戀」,相信不少家長的直覺都是異常排斥的,他們堅信這種事情不可以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早戀真的那麼可怕嗎?父母一定不要做的三件事大多數父母在孩子早戀的處理上都是不冷靜的,這就導致了事情越來越糟糕。所以說,孩子早戀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對待早戀的處理方式。
  • 繪本沒讀對等於白買,陪孩子讀繪本,你需要知道的3件事
    一套書明明有十本,卻總是反覆只看某一本。不管父母怎麼勸,他就是不愛看書。為什麼繪本能成為一部分孩子的樂趣,卻也是一部分孩子的興趣終結者?我當即問她:「拿到繪本後,你有第一時間陪她認真一起讀嗎?」媽媽搖搖頭:「動畫片她也是自己看的,繪本上文字不多,掃碼也能聽語音講解,讓她自己看沒問題啊?」太有問題了!學齡前的孩子,完全不能自己閱讀繪本。
  • 6歲之前是右腦開發關鍵期,做好3件事,孩子一天比一天聰明
    因此,現在很多家長特別重視孩子的右腦發育,今天教家長經常給孩子做3件事,可以讓孩子一天比一天聰明。德國學者卡爾·維特在19世紀提出:年齡越小,具有的學習能力就會越強,但隨著年齡增長,若不及時刺激右腦發育、培養、鞏固,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才吸收能力就會逐漸消失。
  • 3-6歲是大腦開發的「最佳時期」,做好這5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夠高人一等,從小就聰明伶俐,既然父母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不在孩子大腦開發的最佳時期對孩子進行潛能的培養訓練呢?
  • 「孩子不愛學習!上學可怎麼辦?」那麼,請做好這幾件事
    首先,請不要給你的孩子貼上「不愛學習」的標籤,如果已經貼上了,請想辦法撕下來。人是生而好學的,我們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學習吞吐羊水、踢手踢腳、在子宮裡轉圈圈,出生以後,又學習翻身、坐立、爬行,接著是行走、蹦跳、說話......可以說,學習這件事是我們打從娘胎裡就會的事情,並且這件事情我們做得得心應手,因為這本就是人的本能。
  • 黃磊:孩子成年後變得幸福,大多是父母做對了這6件事
    李雪在《當我遇見一個人》時,就提到,孩子如果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就會變得自卑,狂躁;因為孩子的本能是要獲取爸媽的愛,如果你阻隔了愛的流動,孩子就會哭,就像流行的哭聲免疫法,其實是錯誤了,因為阻隔了孩子跟母親之間愛的流動。所以,千萬不要吝嗇給孩子充足的愛,當然,這種愛不要被誤解為溺愛。
  • 聰明的父母會做好這3件事
    媽媽每天都會在耳邊苦口婆心的說教讓他去剪,可弟弟和其他叛逆期的男孩一樣,就喜歡跟家長對著幹,你覺得不行的,他就偏要去做,叛逆就是一個男孩成長的標誌。面對男孩子的叛逆,家長們有時也很無奈,一些家長表示「等他們長大了就明白了」、「等他遇到困難了,就知道回頭了」等等,可等待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孩子最終能否變好也是一件概率性的事情。
  • 睡前父母堅持陪孩子做3件事,對娃大腦發育有幫助,越長越聰明
    許多小孩子在睡前都有聽爸爸媽媽講故事的習慣,不聽他們睡不著。有的父母會順從孩子的意思,給他們講一個簡短的小故事。有的父母則不耐煩,說要睡覺了還聽什麼故事。其實睡前給孩子講故事,好處不單單是哄孩子入睡哦。
  • 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聰明,長大更容易成才
    導讀: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聰明,長大更容易成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聰明,長大更容易成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越是沒本事的父母,擅長在這3件事上與孩子較真,讓子女很為難
    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孩子確實有些不聽話,但是這其中父母也難逃其咎,當孩子遇到沒本事的父母時,其實對孩子也是一種傷害。一般來說,越是沒本事的父母,擅長在這3件事上與孩子較真,讓子女很為難長久以往,孩子的認知一旦被這一方面束縛住,親子感情便會受到影響。到時候父母再反思,為什麼孩子總是與我不親近時,已經晚了。
  • 孩子不愛閱讀,很可能和這3個錯誤習慣有關,父母應及時糾正
    我們沒辦法逼孩子愛上閱讀,就算把書攤開放在他面前,他也可以視而不見。但我們可以找找原因,看看是什麼導致了孩子不愛閱讀。小樣媽給大家總結了3個常見的錯誤閱讀習慣,以及對應的解決辦法,給你作參考。只要他能享受閱讀這件事,就不用擔心他不愛看書。研究還發現,對孩子最有益的閱讀方式不是「大人讀,孩子聽」,而是有提問,有討論的互動式閱讀。我們可以在讀書的過程中隨時停下來和孩子討論,講一些幽默的話,或者回憶曾經發生過的有趣、相關的事,不僅能幫助孩子理解書上的內容,還能製造更多關於閱讀的美好回憶。
  • 家長做好這3件事,不怕孩子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我想更多的應該是孩子認為學習對他毫無興趣可言,沒有意義,沒有價值,他自然不喜歡學習,還有很多孩子,把學習當成了為父母做的事情,不情不願,沒有動力,不知道學習真正的意義在哪裡,所以對他來說,學習可有可無。
  • 孩子睡覺前1小時,父母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更聰明
    在孩子睡前一小時,你家孩子都在做什麼?玩手機還是看電視?聰明的家長絕對不會怎麼做,因為他們知道睡前一小時對孩子極為寶貴,在這個時間你對孩子做什麼,將會影響到孩子的情商和智商。1小時,父母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更聰明一、帶著孩子閱讀(鍛鍊語言表達能力,積累知識)心理學教授尼古拉斯曾在《大腦皮層》雜誌上發文稱:睡前看書可提高記憶力。
  •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父母做好這3件事,孩子才能更自律
    好不容易起來去寫作業,寫3分鐘玩5分鐘,半個小時能寫完的作業,硬是花了一個多小時,甚至還出現了"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的情況,讓父母瀕臨抓狂。比如父母給孩子一個任務,原本是想他們在10分鐘內做好,但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無法理解10分鐘是多久,或者是想等一會再做,然後就變得磨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