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孩子成年後變得幸福,大多是父母做對了這6件事

2020-12-22 優媽智慧育兒

多多已經成為了眾多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彈鋼琴、吉他、看英文原版書,電影配音,巴黎走秀等等。

相比其他的星二代,她無疑是最出色的了,落落大方,謙卑有禮,還特別有才,這背後離不開黃磊的悉心教導。

每一個別人家的孩子背後都是別人家的父母,每個實現跳躍性的飛躍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有人問黃磊,孩子該窮養還是富養?他說,家裡什麼條件就怎麼養。

父母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就好了。

1、給孩子足夠的愛

在微博看到網友的一句評論,很扎心。

那些被愛包圍長大的人,其身上的自信是常人無法比擬的,再怎麼努力也追不上,就像眼裡有星辰大海。

只有給了孩子足夠的愛,他才有安全感,才能變得自信。

李雪在《當我遇見一個人》時,就提到,孩子如果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就會變得自卑,狂躁;因為孩子的本能是要獲取爸媽的愛,如果你阻隔了愛的流動,孩子就會哭,就像流行的哭聲免疫法,其實是錯誤了,因為阻隔了孩子跟母親之間愛的流動。

所以,千萬不要吝嗇給孩子充足的愛,當然,這種愛不要被誤解為溺愛。

2、給孩子足夠的陪伴

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多了,最多15年。

看到過一篇文章,說要求家長陪伴孩子到10歲,在10歲之前家長的陪伴可以建立孩子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10歲以後基本定型,看孩子的造化了。

黃磊自從女兒出生後就儘量陪在多多身邊,除去演出,基本都在陪伴。

不然多多哪裡來的這麼優秀?跟黃磊的陪伴離不開。

陪伴是最高質量的教育。

3、家長的榜樣

董卿說,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去做什麼樣的人。

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小時候的一言一行都是模仿大人的,所以家長的榜樣作用很重要。

楊絳談到自己的家庭教育時,反覆強調榜樣的作用,因為她就是這樣做的。

在她頑劣的時候,父親沒有對她說教,而是通過自己的行為影響她去看書,之後,楊絳再延續到了自己女兒身上。

所以說,言傳不如身教。

4、賞識孩子

日本有一位教育專家,一次一位母親帶著兒子去找他,問「你覺得我的孩子以後能成才嗎?」

專家頭也不抬地說「不能」,「你看都沒看,怎麼就下如此斷論呢?」母親繼續追問,專家說「因為連你都不相信他,他就成不了才。」

不被自己爸媽賞識的孩子一定是不自信的,更何談優秀?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藏著一對聰明的父母。

因為他會賞識孩子,即使是孩子的缺點,他們也會包裝一下說出來,讓孩子充滿信心;而不像別的家長,說話要機關槍,不停地掃射孩子,只顧自己痛快。

5、掌握一門特長

有遠見的家長都會在3件事上逼孩子一把,其中一件就是孩子的才藝,一定要逼一把。

孩子的本能是逃避一切困難,可能練琴很苦,但是家長要有判斷力,不然孩子什麼都堅持不下去,等長大了只有後悔。

楊穎在參加《嚮往的生活》時,看到劉憲華拉小提琴,滿滿地羨慕,臉上有無限的惆悵,她心裡想的是為什麼當初自己的爸媽沒有逼自己一把呢。

學習很苦,堅持很酷,不經歷風雨哪來的彩虹。

為了讓孩子今後在人群中有亮點,至少讓他掌握一門才藝。

6、習慣養成

陶行知說,什麼是教育,就是好習慣養成的過程。

多多就是例證,沒有好習慣的人怎麼能堅持學那麼多,還做的如此出色,肯定跟她的習慣離不開。

在網上我們也常看見她安靜地坐在一隅看書,這就是習慣。

今年的各路高考都出來了,我們能夠從中發現,他們90%的人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他們不是書呆子,相反,興趣廣泛,跟他們的時間管理離不開。

小學重習慣,初中重態度,高中才重能力,這是所有老師都認可的觀點。

而且習慣無處不在,家長不要偷懶。

父母能幫孩子過好以後的生活嗎?不能,我們只能做的是力所能及的事,而這6件事就是。

相關焦點

  • 十年後最幸福的孩子,父母都做對了這七件事
    這大概是很多媽媽的心聲。正如黃磊說的那樣"裡什麼條件就怎麼養",大多數媽媽卻都很焦慮,這完全沒有必要。媽媽爸爸愛孩子,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禮物,多把"愛"對孩子說出口,就給予了孩子最大的信任和安全感。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愛,但卻不能溺愛。我們要去支持孩子的夢想,但我們更要培養他們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有擔當、負責任的成年人。
  • 父母平均身高160,孩子卻長到180,原來是做對了4件事
    導讀:父母平均身高160,孩子卻長到180,原來是做對了4件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平均身高160,孩子卻長到180,原來是做對了4件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哈佛大學發現,好父母讓孩子從小就做這件事!
    中國著名作家楊絳先生的父親說: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的確,不獨立的孩子,再優秀也很難活得幸福自在。可偏偏我們中國父母最喜歡包辦一切。因為愛,也因為省事。你替孩子走的路,到最後都成了他踩的坑。2我有個朋友一直定居美國,對於孩子做家務這件事她十分看重,現在她的女兒已經完全可以自己動手處理自己的事情,雖然她只有5歲。我曾經十分困惑她是怎麼做到不僅讓年僅5歲的女兒能輕鬆處理好自己份內的事情,還可以欣喜若然的幫助別人做家務。朋友對我的困惑表示愕然:這很奇怪嗎,她已經5歲了。
  • 從李彥宏、黃磊管窺家庭教育:有遠見的父母,都在陪孩子做這件事
    「讓孩子愛上閱讀、堅持閱讀,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未來我一定要教會孩子的就是閱讀的習慣,這是最起碼的一點。」——央視主持人 董卿
  • 自信的孩子,多半是父母做對了這件事
    我們在羨慕別人家孩子的同時,其實孩子也在悄悄地比父母。在孩子身上尤其如此。龍應臺在她的書中這樣寫:父母是有有效期的,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來得有效了。意思是說孩子離開媽媽就沒有了依賴和仗勢,就會變得膽小、不敢說話。那些沒有父母陪在身邊的孩子,看起來都是那麼膽小、不自信。記得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小視頻,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捨不得讓父母走,父母哄孩子讓孩子收拾衣服跟父母一起走,當孩子抱著兩件衣服出來以後,發現爸爸媽媽已經悄悄走掉了,那一瞬間,委屈、被拋棄的感覺湧上心頭,小小的孩子抱著兩件衣服在家門口放聲大哭。
  • 孩子睡前1個小時,父母陪他做4件事,再調皮的孩子也會變得自律
    導讀:孩子睡前1個小時,父母陪他做4件事,再調皮的孩子也會變得自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睡前1個小時,父母陪他做4件事,再調皮的孩子也會變得自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想要孩子更優秀,父母一定要捨得做這4件事!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離不開父母的教導想要孩子更優秀,其實與父母有很大的關聯,俗話說「最好的教育是來自於父母」。不管多忙父母一定要捨得做這4件事!一、捨得陪伴 平常父母忙於工作,導致孩子內心缺少關愛,安全感不足就會用外表兇悍的方式來偽裝自己。幼年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重要時期,父母充足的陪伴能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愛,養成樂觀、溫柔等美好品格;相反,如果父母很少陪伴孩子,親子溝通少,就容易養成孩子內向、敏感或是叛逆的性格。
  • 黃磊女兒尿床引起網友點讚:尿床後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一生
    對於尿床這件事,可謂說是孩子不能說的小秘密孩子尿床,在大人看來永遠是一件給自己添麻煩的事。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身不由己」的事,為此所承受的壓力,一點也不小。一個日本作者曾畫過一套繪本《尿床沒關係》,就把孩子尿床的敏感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
  • 這幾件事父母常做!卻比打罵孩子更嚴重
    很多父母可能都有這樣一個誤區:我對孩子一不打二不罵,孩子一定覺得很幸福。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在家庭生活中,除了打罵孩子,還有很多行為都在給孩子帶來傷害,但很少有父母知道。今天聞達君為大家盤點幾種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帶來心理陰影的父母行為,有心的父母趕緊自查。
  • 初中男生做過的6件事,據說一個沒中是學霸,全中的大多是學渣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畢業之後,大家才知道上學的日子有多麼幸福,雖然每天上課很煩,但聽課就是自己的全部工作,不用考慮其他事,成績優異還會受到大家的肯定。而成年人不僅要承受工作壓力,生活中還會遇到各種不開心的事,總之就是各種不幸福。
  • 小時候「逼」孩子做這4件事,長大後孩子會感謝你
    人們說,因為黃磊夫婦尊重多多,她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習,所以各方面都優秀。但學習這件事,僅有興趣是不夠的。多多也有不想練琴的時候。讓孩子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成長,大人省心,孩子省事,但這不是尊重,而是放縱。學習,從來就是一件很苦的事。
  • 高情商的父母,不會在孩子面前做這3件事情,家長必讀
    為人父母,最大的期望不是孩子成才,而是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長大,想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的是看父母的表現,有一句話叫:父母恩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只有感受到父母之間的幸福,孩子才會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34;。
  • 父母經常對孩子做這三件事,他長大後難有出息,看看你中了幾件?
    父母的這種期望導致的結果就是常常會在激動下做出一些行為,但很少有父母意識到,父母經常對孩子做的事情,也會影響孩子的將來。孩子長大以後有沒有出息,在於父母有沒有經常對他做這三件事。父母經常對孩子做這三件事,孩子長大後大多很難有出息1)大呼小叫
  • 臺灣繪本之父:孩子愛閱讀大抵因父母做對了這件事
    嗯,不愛看書也許是天性,不過看完臺灣繪本之父郝龍才的一席話後,你會發現,愛看書的孩子可能都是因為爸媽們做對了一件事,一起來看看。本文授權轉載自|少年商學院(ID:youthmba)。少年商學院是領先的國際素質教育平臺,為中小學生提供一站式國際課程與實踐項目。閱讀是最好的遊戲。
  • 孩子上幼兒園後,父母每天讓他做這3件事,將來上小學會很省心
    我個人認為與其浪費錢去報班,還不如在孩子上幼兒園後就開始做準備,每天讓他做這3件事,將來上小學會更省心。既然獨立是成長的一步,父母與孩子的緣分註定漸行漸遠,那我們真應該早點為孩子做準備。一、睡前聽故事近幾年關於明星家庭的綜藝特別多,在這些家庭中我們能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喜歡給孩子睡前講故事,比如霍思燕曾在採訪中提到,在嗯哼一兩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給他講繪本故事黃磊帶多多參加節目的時候,也是會在睡前來一場故事會,而且黃磊在採訪中,曾提到多多當時每天必須要讀完一本書(很薄的小冊子)才會睡覺。
  • 如何養育出內心強大的孩子,與父母做對這13件事息息相關
    如同上述比賽,如果當時的父母有一顆玻璃心的話,不願意讓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表現尷尬,從而接受老師的退賽建議,那麼孩子就會獲得一個信號,即遇到挫折就選擇逃避。這樣的話,孩子強大的心理素質就很難鍛鍊出來。03 內心強大的父母不會做的13件事那麼,如何使自己的孩子內心變得強大?
  • 養女兒的家庭,這四件事上下功夫,長大後才會幸福一生
    家有女兒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是有女孩的家庭也意識到養育女孩跟男孩是有差別的,相比男孩更讓父母操心,擔心的事也越多,其實養育女兒要在這四件事上下功夫,孩子長大才會避免遇到渣男,幸福一生。培養獨立性相比男孩而言女孩容易形成依賴他人的性格,成年後容易陷入把自己的幸福建在別人之上,其實一個人的幸福是源自自己。
  • 孩子心理脆弱、變得玻璃心?那是因為你對他做了這5件事
    美國青少年心理治療師、家庭專家艾米·莫林(Amy Morin),通過多年的執業經驗,曾在《告別玻璃心的13件事》提供給許多人堅強及正向的建議,包括建議父母透過堅強的心智練習讓孩子變得更加堅韌,幫助他們勇敢面對人生中的各種挑戰。
  • 三四歲的孩子愛唱反調,父母要反省一下,這幾件事你做對了嗎?
    有些寶寶從兩歲半開始,有些從三歲開始,他們會拒絕父母的要求,和父母唱反調,不理睬父母,其實不願和父母親密摟抱,總是從父母身邊跑開。他們的破壞性可能變強,摔東西,拆玩具,亂寫亂畫,情緒有時候反應過度,堅持要某一件東西,堅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甚至有的在公共場合耍賴。他們開始和父母講條件,不達要求不罷休。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也變得很自私,不愛分享,搶玩具,甚至打人,等等。
  • 為何很多父母身高很矮,孩子卻長得高,大多是因為父母做了3件事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身高,除了後天的養成,還有很多是關於父母的基因遺傳問題了,所以,父母的身高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如果父母的身高都比較高,那孩子的身高也不會矮了。但是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為什麼父母的身高都比較的矮小,但是孩子的身高卻很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