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發現,好父母讓孩子從小就做這件事!

2020-08-30 梅姑姑318

之前,胡可在微博上曬出安吉洗衣服的小視頻,引發了不少網友的熱議。

視頻中,安吉乖巧的蹲在地上,很認真地用搓衣板洗衣服的樣子,讓我覺得,這孩子真暖心。

在中國,對於「該不該讓小孩子做家務」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備受爭議的,甚至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還小,讓他們做家務,太早了。

但胡可卻給出了一個漂亮且滿分的答案: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會害了他。

1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碾壓三觀的新聞。

新聞主角48歲,頭頂無數讓人羨慕的光環:上海人,從小學霸,大學是同濟,211高等學府,後來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拿到了工程碩士學位。

牛逼吧,可是誰也想不到,這樣一個牛人,在回國後的7年時間裡,一直做啃老族。

天天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玩遊戲,就是不肯找工作。

而被他啃老的母親,是一位82歲的尿毒症老人,每周需要三次坐公交車去透析,卻不得不在牙縫裡省出一些錢來周濟48歲的兒子。

她苦苦勸兒子出去工作,他死活不肯,甚至連法院都表示無可奈何。

對於這樣的局面,她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

而兒子也把自己的種種不順歸咎在老媽身上:都是你,是你毀了我的大好前程。

老人含著眼淚說:我毀了你前途,我有罪……

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我都特彆氣憤。中國著名作家楊絳先生的父親說: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的確,不獨立的孩子,再優秀也很難活得幸福自在。

可偏偏我們中國父母最喜歡包辦一切。

因為愛,也因為省事。

小時候,孩子不會穿衣,父母寧願每天花時間幫他們穿戴整齊,也不願意去教會他們自己穿;

孩子不會自己吃飯,父母就每天花幾個小時去餵他吃;

孩子鞋帶鬆了,父母的下意識行為永遠是蹲下幫他們系好,而不是告訴他自己弄。

接送孩子上學,不到進出校門那一刻,書包永遠都不是孩子自己背著;

其實我也非常理解這樣的父母,畢竟教孩子穿衣吃飯繫鞋帶,可能一天一夜都教不會,但幫他做,三秒鐘就搞定了,況且讓孩子自己做,肯定做得一塌糊塗,回頭還得父母重新做,簡直不要太麻煩。

甚至很多父母會暗暗寬慰自己:沒關係,他還是個孩子,這些小事,他大了自然就會了。

可是我們忘了,8歲時你沒教他繫鞋帶,20歲時他確實學會了,但20歲明明已經該打工賺錢養自己了,他卻只學會了繫鞋帶。

你替孩子走的路,到最後都成了他踩的坑。

2

我有個朋友一直定居美國,對於孩子做家務這件事她十分看重,現在她的女兒已經完全可以自己動手處理自己的事情,雖然她只有5歲。

我曾經十分困惑她是怎麼做到不僅讓年僅5歲的女兒能輕鬆處理好自己份內的事情,還可以欣喜若然的幫助別人做家務。

朋友對我的困惑表示愕然:這很奇怪嗎,她已經5歲了。

後來我才知道,在很多美國家庭中,孩子做家務這件事,父母很早就提上日程了,我朋友的女兒,1歲時就學會了丟垃圾,3歲時就學會自己洗臉刷牙,4歲半就學會了自己搭配衣服。

為什麼美國父母那麼重視孩子做家務?

一是為了給孩子一份責任感,讓他了解,作為家庭的一分子應該為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是為了讓孩子鍛鍊自理能力,為將來的獨立生活作準備。

畢竟,父母不可能養孩子一輩子。

3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韋朗特曾追蹤一組青少年數十年,發現童年時期較常參與家務的孩子,日後人際關係更好,心態較樂觀,成年後獲得高薪工作機會的可能性比不做家務的孩子高20%,失業可能性則少了15倍。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關於孩子做家務這件事,其實很多父母的擔心都是多餘的,胡可在微博中說:我們之所以不願意讓孩子做家務,一是覺得他們不願意,而是覺得他們不會,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做家務這件事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首先,做家務對孩子來說非常好奇和新鮮,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促使孩子對做家務產生濃厚興趣。

其次,能給孩子帶來極大的成就感。

最重要的是,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有利於他們自信心、自尊心、責任心、自主性、獨立性、創造力的提高,鍛鍊孩子的意志,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遇到問題和困難主動出擊。

所以,妞兒們,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去嘗試,更要學會引導孩子做家務,把家務當成一種樂趣,一種任務,非常細化的讓孩子去執行,慢慢孩子就會養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

最後,奉上兒童做家務對照,希望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愛思考,勤動手的好寶寶。

0—4歲

4—6歲

6—8歲

8歲以後的孩子,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去做家務,所以作為父母,要給予孩子充分的空間,像制定旅行計劃和暑期安排等大事情,也可以放心的交給他們。

好的教育從來都不是只局限在課本,更多的是來源於父母和生活,所以,讓孩子學會做家務,也是成長必不可少的一步。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父母每天堅持做這3件事,有助於提升孩子專注力
    或許你以為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是一件複雜的事,但實際上這並不難,父母每天堅持做這三件事,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專注力。根據專家觀察發現:父母常做的這3個行為,有容易破壞孩子的專注力。,並且雜亂的玩具容易導致孩子專注力分散,對什麼都3分鐘熱度,這對培養孩子專注力十分不利。
  • 哈佛大學研究:父母每天堅持做這3件事,有助於提升孩子專注力
    專注力是一個孩子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當一個人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時,這件事的成功機率會高到離譜,一個專注力強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方面都就很優秀。相信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家孩子有以下幾種問題了吧?如上課溜號、注意力不集中、做題馬虎、背不下課文……其實孩子學習上出現的許多問題都是專注力差導致的,只要孩子的專注力能提上去,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根據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的專注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父母每天堅持做這3件事,有助於提升寶寶專注力。
  • 哈佛大學75年研究成果:孩子越長越笨,多半是父母這件事做晚了
    該實驗還在曾任史丹福大學新生學院院長的Julie Lythcott,與一次TED演講中被引用。做家務這件小事,在普通家庭裡,有著很深刻的含義。但偏偏很多家庭,把孩子當小祖宗供著,錯過了這件簡單又對孩子幫助巨大的小事。孩子越長越笨,反而怪起孩子不聰明,甚至埋怨配偶智商不夠,影響孩子的基因。做家務在孩子發展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 哈佛醫學博士:這7件事有助於大腦發育,父母要多做,孩子會聰明
    其實,孩子的大腦發育是有一定規律的,父母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對孩子有針對的開發,才會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提起高等學府哈佛大學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是國外一個很有名的學校。如果聽說哪個家庭培養出了一個哈佛大學的高材生,大家一定很羨慕,都很知道父母是怎麼培養的,能讓孩子變得這麼優秀。
  • 兒子被哈佛錄取的強悍媽媽,從小隻要求孩子做到三件事!
    2014年三月,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被哈佛錄取,這位成功的媽媽,竟然不是狼父虎媽,她給予了孩子充分的自由,從小隻要求孩子做到這三件事: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這件小事最被中國父母漠視,但卻比上補習班重要千萬倍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越早學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越容易成功。「做家務」這件事兒,其實絕不僅僅是「做家務」本身這麼簡單。來源:非非馬FM(feifeima-uk)今天這篇文章我其實想寫很久了。它是在中國極為普遍存在的現象,卻也是最容易被忽視、漠視的問題。
  • 哈佛大學的驚人發現,孩子從小是否參與這類活動,直接影響人生!
    1938年,哈佛大學就有學者針對456名少年進行了長達75年的追蹤調查,其中幾個結論相當讓人震驚:1.做家務,讓孩子的職業生涯更成功他們發現:愛做家務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15:1,犯罪率1:10,總體而言纜成獨立優秀的成年人的概率要高得多。
  • 哈佛研究:長大後混得好的孩子,從小父母都捨得讓他們做這件事
    到孩子16歲前,可以教會孩子做飯,收拾重要物品,自己打包行李等普遍家務。一切以自己對孩子的判斷為準,讓孩子做家務分擔家庭負擔,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體驗到家務的辛苦,學習安排自己的生活與學習,讓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學會獨立自主,解決問題。孩子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做的就是陪伴與引導,讓孩子自主的勞動,並在勞動中感受到喜悅與收穫。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分心是孩子的本能,所以要從小培養孩子專注力
    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家庭條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父母也能為孩子做很多事情,但是唯獨學習這件事,父母卻幫不上什麼忙,然而學習也一直是家長們最為注重的一點,所以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父母總會想方設法的去督促孩子,結果發現怎麼看著孩子他都很容易分心,一會想上廁所、一會想喝水,就是不能專心學習,這是為什麼?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分心是孩子的本能,所以要從小培養孩子專注力
    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家庭條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父母也能為孩子做很多事情,但是唯獨學習這件事,父母卻幫不上什麼忙,然而學習也一直是家長們最為注重的一點,所以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父母總會想方設法的去督促孩子,結果發現怎麼看著孩子他都很容易分心,一會想上廁所、一會想喝水,就是不能專心學習,這是為什麼?
  • 從小總是做這3件事的孩子,將來有錢也會活得很累,父母不可忽視
    導讀:從小總是做這3件事的孩子,將來有錢也會活得很累,父母不可忽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從小總是做這3件事的孩子,將來有錢也會活得很累,父母不可忽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哈佛大學科學家說,這10件事將幫助你培養極其聰明和成功的孩子
    導讀:哈佛大學科學家說,這10件事將幫助你培養極其聰明和成功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睡前1個小時,父母陪做4件事,再調皮的孩子也會變得自律
    白天職場爸媽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晚上睡前是最親密的親子時光。睡前時間,是一個人內心最需要溫暖和溝通的時候。如果家長可以心平氣和的,順從孩子的成長規律,巧妙地利用孩子睡前時間,做好以下四件事,會讓孩子聰明健康的成長。
  • 哈佛大學75年研究:孩子從小做不做家務,對其學習成績影響巨大
    但哈佛大學一項經過75年的研究推翻了這種想法,這項名為「格蘭特研究」的調研發現:越早學會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成功的機率越大。「應該做些家務」的家庭中,有86.92%的孩子成績優秀;而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只有3.17%的孩子成績優秀。
  • 哈佛大學醫學博士: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父母別忽略這8件事
    Siegel),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專長在家庭互動研究和青少年心理治療,他對兒童大腦的運作模式做出總結,給出8個關於兒童大腦發育的建議。這8件事,父母可別忽略。 第六件事:幫助孩子攻克"心理陰影" 孩子好奇心強烈,什麼事情都想去嘗試,可是有些父母會發現,孩子出現了反常的情況。
  • 哈佛教授:想孩子記憶力好,這5件事每天要做好
    :想孩子記憶力好,這5件事每天要做好!但是大聲朗讀這件事,一定要長期堅持下去才有用,不要今天剛剛讀完明天就放棄了,這樣半途而廢,很難幫孩子養成超強記憶力。,孩子確實背下來了,但是在運用的時候總是不夠靈活,所以這裡要告訴父母們,死記硬背雖然也是一種方法,但卻並不太好,不過每天讓孩子堅持重複的訓練,卻對孩子的記憶力發展有好處。
  • 哈佛大學教授:想要孩子記憶力好,這4件事要每天堅持
    學東西快、學得好的孩子,大多都有好的記憶力。現在很多家長也意識到這個問題,越來越重視對孩子記憶力的培養,在研究領域對如何增強記憶力也多有研究。哈佛教授:想要孩子記憶力好,家長要每天堅持這4件事。運動哈佛大學教授約翰·瑞迪( John Ratey)在《運動改造大腦》的一書中就指出了運動對提升記憶力、提升學習效率、調節情緒和預防大腦退化方面的作用。
  • 哈佛心理學教授:想培養孩子「超強專注力」,父母要做到這3件事
    哈佛心理學教授:想培養孩子「超強專注力」,父母要做到這3件事「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到:天才,首先是專注力。」注意力又稱為專注力,指的是一個人專心做某件事情。也可以說,如果家長沒有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那麼他長大之後依然會缺乏,而這個問題,會直接影響到未來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所以,專注力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 睡前1小時,父母做對這3件事,男孩更優秀
    導讀:睡前1小時,父母做對這3件事,男孩更優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睡前1小時,父母做對這3件事,男孩更優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哈佛研究:從小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區別才明顯
    關於愛不必多說,父母之愛、朋友之愛、摯愛之愛都是人生走向成功的關鍵。今天重點說說後面的職業精神,所謂職業精神也就是人們對待工作的專業態度。怎麼培養?在跟蹤724位高成就者後,哈佛研究者發現,這些成功人士的職業精神來自於從小幫助父母做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