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脆弱、變得玻璃心?那是因為你對他做了這5件事

2020-08-19 曾敏敏老師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有強大的內心,不輕易被失敗所擊垮,從而迅速從挫折中復原,獲得前進的力量。


然而,當今父母過多的保護欲有時候會讓孩子對社會缺乏適應性,無法接受多變的環境和諸多挑戰。


美國青少年心理治療師、家庭專家艾米·莫林(Amy Morin),通過多年的執業經驗,曾在《告別玻璃心的13件事》提供給許多人堅強及正向的建議,包括建議父母透過堅強的心智練習讓孩子變得更加堅韌,幫助他們勇敢面對人生中的各種挑戰。


同時,她在書中也提及了,父母要想培養出心理素質強大的孩子,應該避免做以下這些事情來打擊孩子的自信。



1.讓孩子逃避責任


雖然有些父母覺得做家務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剝奪他們的學習時間,認為「這不是孩子該做的事情」,但適當分擔家務活能夠幫助他們成為更有責任心的公民,培養自主獨立和成就感。


如果父母從不要求孩子為家裡做什麼,他從小就會以為所有人都該為自己服務,長大後也容易變得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


因此,無論是你要求孩子幫忙晾衣服或者倒垃圾,還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要以孩子還小為理由幫他們隔絕這些鍛鍊機會。


適當地進行家務活任務劃分,比如爸爸做什麼,媽媽做什麼,孩子做什麼,也能更明確每個人的家庭分工,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對家庭的責任感。



2. 過度保護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發脾氣或者情緒失控時,父母總會第一時間想要安撫他們,讓他們離負面的情緒,比如挫折、憤怒、悲傷等。


但父母也要意識到,我們對孩子情緒的各種反應,都會影響他們日後的情緒智商和自尊心的發展。


相比保護孩子的情緒,不妨尊重孩子的情緒體驗,幫助他們認識觸發情緒的由頭,並指導他們用能夠接受的方式來抒發情緒。


比如你可以對孩子說,跟其他人生氣是OK的,這很正常,因為每個人都會生氣,但說出刻薄傷人的話就是不對了。


所有的情緒感受是被允許的,但不是所有行為都是被許可的。



3. 灌輸不幸者心態


「我們沒辦法跟其他小孩一樣買得起那雙新鞋,因為我們家窮。」


這種類似的說法如果不斷在生活中被強化或者誇大,會讓孩子學會壓抑內心的需求,無形中增加他們的自卑感。


心理學家約瑟夫(Joseph Cilona)說過,父母談論錢的方式,會對孩子產生長久的影響,比如「買不起」意味著缺乏力量或者控制力,總而言之,就是無能為力。


相比悲天憫人或者灌輸孩子受害者心態,父母在坦誠事實的同時,可以將焦點放在多鼓勵他們採取積極行動上


比如,告訴他們雖然現在我們買不起,但美好的東西都是可以通過計劃和努力去獲得,要相信自己值得、並有能力擁有這些美好。


4. 事事以孩子為先


當了父母后,生活的重心很容易轉移到孩子身上,從而失去了自己的私人生活。


首先,父母一定要多提醒自己,不要喪失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對孩子天生的愛護和愧疚感不應該壓過所有的一切。


其次,不要讓孩子的權利超過父母,讓他們成為家庭決定的主宰者,比如晚餐吃什麼、周末去哪裡度假等,而是應該讓孩子清楚知道自己的家庭定位後,再做出合適的決定。



5. 混淆懲罰和管教


孩子需要知道一些行為會導致嚴重的後果,但懲罰和管教之間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


懲罰是讓孩子為自己的過錯接受教訓,管教是教他們如何避免再次犯錯。


被管教的孩子會想,「我做出了一個糟糕的選擇」;被懲罰的孩子則認為:「我是一個壞孩子。」


也就是說,管教會讓孩子相信他們可以在未來做出更明智的選擇,而懲罰只會使他們認為自己沒辦法改進。


社會大環境的變化,以及周圍父母意識和行為的影響,都讓現在為人父母的角色,充滿了挑戰。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壓力,已經慢慢轉變成,如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壓力。


在敏敏老師看來,當我們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而對孩子不斷鞭策,還要求他們培養自身的抗壓能力時,也許我們也要意識到一件事情,一個心理素質強大的孩子,身後必定站著心智堅韌的父母。


只有自己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後,才能幫助孩子建立更多的自信心。


你是怎麼培養

孩子的「大心臟」

有什麼好方法或者小妙招嗎?

歡迎留言

一起探討交流孩子的教育呀~


相關焦點

  • 孩子玻璃心、說不得?破解「蛋殼心理」,試試這麼做
    前陣子好朋友跟我說,5歲的女兒因為要求她買玩具,她沒答應,孩子哭了,說「你們都不愛我」,還「威脅」說出了「要去跳樓」這樣的話。聽得她是心驚膽顫。繼而想起了今年上半年好幾起小學生跳樓事件。她問我:你說現在的孩子是怎麼了?有這麼好的生活,為什麼還會如此「玻璃心」?
  • 孩子表現的比較脆弱,有玻璃心,別再瞎擔心了,給您正確的做法
    那麼孩子在生活中表現出比較脆弱,有玻璃心,這讓每個家長擔憂。這也是成長中的孩子經常會有的表現,關心孩子脆弱的根源成了家長擔心的重點。成長中的孩子可能會因為這樣的問題或者是那樣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而表現的比較脆弱。成長的路上本身就是艱辛的,心酸的。
  • 如何養育出內心強大的孩子,與父母做對這13件事息息相關
    技能+強大的心理素質,造就不同尋常的你,孩子加油!」如同上述比賽,如果當時的父母有一顆玻璃心的話,不願意讓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表現尷尬,從而接受老師的退賽建議,那麼孩子就會獲得一個信號,即遇到挫折就選擇逃避。這樣的話,孩子強大的心理素質就很難鍛鍊出來。03 內心強大的父母不會做的13件事那麼,如何使自己的孩子內心變得強大?
  • 常誇孩子就是鼓勵教育?方法不對,當心誇出來顆玻璃心
    具體體現在,孩子無論做了什麼事都會受到表揚,哪怕是本來就在他能力範圍之內的事。舉個例子,孩子一歲多時學吃飯,終於有一天飯不灑了,筷子也拿得很順手,得到了家長的表揚,這是及時表揚。但在此後的半年一年裡,每次他吃成這樣都會被表揚「吃得好」,那就是過分表揚了。過分表揚的壞處是,會削弱孩子內驅力。內驅力是指孩子做事的自覺性。
  • 愛哭的孩子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你錯了,這樣的孩子心理彈性好
    導讀:愛哭的孩子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你錯了,這樣的孩子心理彈性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愛哭的孩子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你錯了,這樣的孩子心理彈性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何消除自己的玻璃心,把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
    ……有個15歲的孩子小茹,因為父母離異,是奶奶帶大的,但是,這個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只要你說她不對,她就臭著一張臉,只要你再和她講道理,她就開始哭,「我還小」。從不認錯,從不反思,錯的永遠是別人,說她就哭給你看,這就是玻璃心。
  • 為什麼成績越好的孩子,越容易玻璃心?
    現在經常聽人聊起「玻璃心」,有的家長開始將這些詞句對號入座到了自己的孩子上面,玻璃心是一個網絡流行語,意思是指心理素質差,心靈像玻璃一樣易碎,很脆弱,經不起批評或指責。不論我們處於什麼階段,對他人的評價或多或少都會在意,就像有的明星不敢看黑粉對自己的惡評一樣,不好的評價容易讓自己對自己本身感到失望,並且心理難受。但好的評價則可以幫助提高自信心,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需要適時鼓勵表揚孩子做得正確的方面。
  • 孩子玻璃心,真的是因為嬌生慣養挫折少嗎?
    結果我爸和其他大人都莫名其妙的說,你都這麼大還跟小孩兒爭這個,你又不是沒坐過車,而且1小時就回來了,你湊什麼熱鬧。被大人那麼一說,我哭的跟淚人似的,結果他更加不理解了,說我說的更厲害,我也哭的更加厲害了。所以這代孩子,不是他們經歷的挫折少,而是我們不把他們的挫折當挫折,我們把他們的挫折當做無理取鬧。
  • 如何告別玻璃心,走出心理陰影
    令他很煩惱。在他8歲那年,他父親去世了,因此有了心理陰影,直到現在還無法走出來,無論做什麼事都會很敏感,內心自卑。這件事的起因是他父親因一場車禍去世,有一筆賠償款,那筆錢母親沒有拿到,而誤會是叔叔貪了,所以有矛盾,有仇恨,經常在他面前說叔叔的壞事,於是留下了對叔叔不好的印象,並且認為是父親走了欺負他們家。
  • 長期被表揚的孩子容易玻璃心,怎麼辦?
    所謂「玻璃心」,就是人的心理脆弱,像玻璃一樣,稍有不順就會變得粉碎。其實就是孩子經不起指責。經常受表揚的孩子,患上了「表揚依賴症」。給了孩子太多讚美,其後果就是:孩子只願聽好話,聽不進任何批評,即使是善意的批評,也會產生牴觸情緒。在讚揚聲中長大的孩子禁不起一點兒挫折,一旦遭遇,很容易變得消沉。
  • 孩子一被批評就哭,面對有玻璃心的孩子,可以用這三個方法應對
    但有些孩子,一被家長批評,就情緒崩潰地大哭,這是因為孩子的受挫能力比較差,他們一遇到一點點小挫折,就很容易灰心喪氣,失去了鬥志,情緒也會變得失落,才會被家長一批評就哭。玻璃心顧名思義,就是孩子的心如同玻璃一樣脆弱,只要經過一點點小打擊,就會破碎。孩子如果一被批評就哭,這說明孩子接受不了被家長批評,家長的批評會給他帶來很大的挫敗感,孩子才會因為家長一點點批評就哭。 孩子有玻璃心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
  • 孩子一聽"不和你玩了"就哭,只是玻璃心嗎?這件事也要牢牢緊抓
    &34;,這句話是前些時間姑娘對鄰居小朋友說的話,當姑娘說這句話的時候,心裡立馬浮現一個&34;的詞,怎麼回事呢?原來我家姑娘以前是一個特別脆弱的性格,和其他小朋友好好玩在一起的時候,若對方說了&34;,那麼姑娘就會委屈得放聲大哭。
  • 如何治癒玻璃心的孩子?
    幾天前因為漏做了語文作業,老師便找他談了一會兒話,誰知一時受不了離家出走,找了兩天才找到,全家人都嚇壞了。」被老師批評、朋友冷落、學習壓力等等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招架不住」,縱觀2017年,學生自殺事件更是時有發生。
  • 孩子玻璃心,因為爸媽這些事沒做好
    小朋友經常沒有原因的哭鬧,是讓人比較鬧心的事情,很多家長不知道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只會在這個時候對孩子大喊「不要哭」。其實大家也知道這樣做是沒有效果的,但是為什麼還是要選擇,在孩子哭的時候說一句這樣阻止的話呢?因為自己過於焦慮和煩躁。
  • 「說兩句就哭」,寶寶玻璃心的背後,可能是父母這幾方面沒做好
    1、過度讚美孩子現在大多數父母表揚孩子都會說:「我們家**最聰明了,我們家**最好看了」,很多父母覺得誇孩子,能夠讓孩子聽自己的話,很多時候你對孩子的誇獎都有點過度了,有點不太切合實際,導致孩子養成了一個壞習慣,那就是我可以接受誇獎和讚美,但卻不能聽批評和責罵。
  • 「動不動就哭」的孩子,並不是娃玻璃心,而是父母這2方面沒做好
    文/麗麗育兒達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也都有自己的脾氣和個性,有時候通過言談舉止就能看出來一個孩子的脾性。而很多父母卻都反應,自己的孩子「動不動就哭」,認為娃簡直太脆弱了。其實孩子愛哭並不是他玻璃心,而是作為父母,在這兩方面還沒有做好。
  • 尊重別人的玻璃心,也是一種修養
    同事為人樂觀,大家便常拿這件事來取笑他。有一天,他突然變得悶悶不樂地,我問他為什麼,他跟我說,其實他很介意別人拿他頭髮這件事來說他。本來這幾年頭髮掉得就很厲害,他自己已經夠苦惱的了,這下同事的玩笑無疑是往他的痛處捅刀。
  • 面對"玻璃心"的孩子,用這3點破解蛋殼效應,培養自信強大內心
    不少的家長都反映,自己的孩子在面對挫折的時候,總是容易放棄和喜歡逃避,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玻璃心,是因為他們被寵溺太嚴重,只要不理會孩子就不會存在玻璃心,其實玻璃心並非孩子矯情,而是一種內心疾病。"每一次琪琪媽都鼓勵她:"寶貝,你可以的,再嘗試一下吧。"可是她就是不聽,有一次還直接把玩具丟去垃圾桶。這些問題讓琪琪媽很是苦惱。其實,在心理學上有一種心理:蛋殼心理,也就是一種玻璃心,就是當你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而形成的脆弱心理。
  • 「說兩句就哭」,孩子「玻璃心」的背後,是家長這4方面沒做到位
    通俗來講就是心理特別脆弱的孩子。想要的玩具沒到手;得到了家長老師的批評;小夥伴不理他了等一系列在別人看來很容易解決的小問題,「玻璃心」的孩子可能會哭泣,吵鬧,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自殺傾向。這會導致一個惡性循環,孩子因為恐懼責罵變得「玻璃心」,能力越來越差,家長越來越憤怒。最終的結局多半是兩敗俱傷,孩子一無是處家長身心俱疲。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那是因為你沒有做到這件事
    雖然爸爸媽媽是想激勵鞭策孩子,變得更好,但事實上,經常拿比孩子強的人刺激他,這類語言最具打擊力和摧毀力。時間長了,孩子會逐漸失去自信心,覺得自己事事不如別人,產生嫉妒或是自暴自棄的心理。3如果你覺得孩子已經有了很多玩具,但他仍愛搶別人的來玩,那說明你沒有給他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