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聽"不和你玩了"就哭,只是玻璃心嗎?這件事也要牢牢緊抓

2020-09-05 爸媽快來看

&34;,這句話是前些時間姑娘對鄰居小朋友說的話,當姑娘說這句話的時候,心裡立馬浮現一個&34;的詞,怎麼回事呢?原來我家姑娘以前是一個特別脆弱的性格,和其他小朋友好好玩在一起的時候,若對方說了&34;,那麼姑娘就會委屈得放聲大哭。

&34;,這句話看似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高於父母批評和責罵帶來的傷害,因為這句話是來自其他小朋友的否決和威脅,這樣一句話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也非常大。

相信在沒有小孩子之前,大部分家長對這句話都覺得甚是平常,但是有了孩子之後就覺得現在的孩子怎麼這樣脆弱,以至於孩子一聽&34;的哭,就被眾人貼上玻璃心的標籤。實際上,孩子一聽&34;就哭,並非是他們被慣壞了的玻璃心,而是孩子到了和小朋友的接觸敏感期。

何為接觸敏感期?簡單地說這個階段的孩子內心活動,非常渴望被別人認可、被同類興趣夥伴的互相依戀,每一個孩子從最初和小朋友們玩玩具開始,就是他們人際交往的歷練開始,這種尋找童趣夥伴的交往也是與生俱來的剛需,正是因為玩是童趣裡的剛需、又太過普遍,就很容易被孩子們當成喜歡與否的攀比。

這就跟父母望子成龍之心的普遍一樣,當人人都不願意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時候,會發現父母會不知不覺去攀比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能耐,慢慢地父母的參與和各類安排不再是單純的期盼,還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攀比和牢騷。而孩子成長過程裡的接觸敏感期也是如此,人際交往最初是興趣相同的投機,隨著加入小朋友越來越多的時候,也成為了一種依賴性的競爭,說出&34;這句話,就相當於孩子被夥伴們淘汰拋棄了。

所以,接觸敏感期不是無中生有,而孩子一聽&34;就哭,也不單單是玻璃心那樣簡單,這也是孩子跨出社交裡的一道考驗。孩子的一生還會遇到各種形形色色的人,也會和不同的人接觸交往,如果孩子因為一句&34;就變得沮喪、大哭,那麼最終喪失交際興趣的同時,被夥伴們冷落的情況也會更糟。

雖然一句&34;很平常,但如果孩子連這句話都受不住,未來在社交方面將會受到更多傷害,所以一句小小的&34;,家長一定要懂得巧妙引導,讓孩子接受並想辦法去改變目前的處境,懂得扭轉局勢拾回夥伴的依戀,這才是這場社交裡孩子收穫最有價值的經驗。

那麼,面對一聽&34;就哭的孩子,家長們該如何正確引導呢?

1、告訴孩子在社交裡不要把&34;看得太重要

&34;這句話,可不是無緣無故地起浪,通常都是小朋友之間有些不愉快,《小豬佩奇》裡的佩奇和小羊蘇西,她們就是一對特別好的朋友,某一次兩個人玩遊戲的時候,小豬佩奇輸了,不認輸的她直指小羊蘇西&34;,於是一個指責、一個不承認,兩個人就鬧起了矛盾,小羊蘇西臨走的時候兩個人還彼此說了一句&34;。

後來,這對冤家明明非常想對方卻礙於面子不肯先低頭,在豬爸爸的鼓勵下,佩奇雖然撥通了小羊蘇西家裡面的電話,但是兩個人卻要對方先道歉才能做回好朋友,結果雙方都不願意先道歉、於是又是一次不愉快的結尾。最後,在遊樂場裡,佩奇和小羊蘇西都在尋找新的最好朋友,但是大家都有自己的夥伴,沮喪的二人走著走著不知覺湊到一起去了。

在二人尷尬的處境裡,她們依然對誰錯了、誰要先道歉耿耿於懷,在二人爭吵越來越激烈的時候,豬爸爸說&34;,在放下面子一起說對不起之後,二人又重新做回了好朋友。佩奇和小羊蘇西的故事,告訴我們友情裡的磕磕碰碰很正常,但友情不應該端著架子去相處,因為這是一段相互性的感情付出,如果在社交裡把&34;看的太重要,最後肯定是孤零零地冷落了。

2、幫孩子認識自己的內心所想

很多家長在遇到孩子一聽&34;就哭的時候,他們都會安慰孩子說:&34;,實際上這樣的教育方法並不妥當,因為在&34;的關係鬧僵裡是一個巴掌拍不響,自己和別的小朋友都有責任。

如果其他小朋友先說&34;,而後者又跟著說&34;,那麼這兩個孩子以後的社交能力會比較差,當然他們的情商也比較低,當&34;這句話對別人不產生影響時,最終失去的不僅僅是昔日最要好的夥伴,還有不懂得承擔的逃避、更有自我否決的傷害。

所以,與其安慰孩子&34;他人的拒絕,倒不如讓孩子認識自己的內心,比如對孩子說&34;,讓孩子聽從自己的內心是父母能幫孩子找回情商最捷徑的方法,如果孩子還想玩就要自己去想辦法挽回,如果孩子不想跟對方玩了,那麼就直接不在乎對方的&34;即可,聽從自己的內心吶喊聲,才是正確的&34;處理方式。

3、告訴孩子人生很長、要懂得接受別人的拒絕

幫孩子認識內心所想之後,如果孩子還想跟對方玩而想辦法挽回的時候,我們還要告訴孩子人生很長、要懂得接受別人的拒絕,避免孩子誤解家長的意思,無界限地討好別人、低三下四挽回的感情不叫友情,而是卑微地付出。

告訴孩子:

如果你實在不想失去對方這個好朋友,我們找到自身的錯誤糾正去嘗試挽回,但如果對方依然拒絕和你做好朋友也不要傷心難過,因為人生一輩子你會遇到很多人,不會每個人都喜歡你都願意和你做朋友,這是正常現象,就像你覺得糖好吃媽媽覺得糖不好吃,每個人性格喜好不同願意交的朋友就不同,不要以為每個人都會像爸爸媽媽那麼喜歡你。

讓孩子接受拒絕,也相當於給他們提前打好&34;,不要讓孩子為了挽回友情,而放棄自我地討好別人苦了自己,世界很大、人生也很長,我們要學會放大視覺去看待世界,而不是待在小圈裡做個井底之蛙的美好。

相關焦點

  •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非是玻璃心,而是父母這2個方面沒做好
    周末閨蜜帶孩子諾諾來和我家二寶玩,因為兩個孩子的年齡相當,所以他們有更多的共同語言,玩的也比較開心。可不一會兒的功夫,閨蜜家的寶貝諾諾就開始哭起來,原來是我家二寶不給她玩美人魚玩具,小傢伙就不高興了。我趕緊跑過去哄了二寶幾句她才不情願的把玩具交給對方,這時諾諾立刻停止了哭泣。
  • 你的孩子不是玻璃心,他\她只是高敏感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因為孩子的玻璃心,每天大起大落的情緒,任性無理取鬧,而受到過下面這樣的質疑嗎?但是現在我不會了,因為我知道了,我的女兒不是玻璃心,她只是高敏感,這不是溺愛,也不是病,而是一種性格特質。看她悶悶不樂的,我就說帶她在小區裡找同學和小朋友玩玩再回家,小區裡有一些體育項目的器械,她喜歡各種不按套路出牌,自己想出很多花樣來玩,本來自己挺好挺high,結果一個小朋友走過來說,我爸說這個不是這樣玩,你要把兩個腳都放在上面才對。
  • 孩子一被批評就哭,面對有玻璃心的孩子,可以用這三個方法應對
    只要一批評,馬上紅了眼睛,這讓人不知道要拿他怎麼辦。家長二:我家如如最近也變得很玻璃心,現在一說她錯了,她也馬上紅了眼睛,直接哭了。這也讓我感到很無奈,不知道要如何去教育她。家長三:我兒子誠誠平時玩遊戲輸了,都會哭。比如和我們玩"剪刀石頭布",如果我們贏了他,他馬上就哭了,有的時候我們還要假裝輸給他,他才能開心地玩遊戲。
  • 孩子動不動就哭。不是孩子矯情"玻璃心",怪爸媽這三方面沒做到位
    而且另一方面我們也覺得這是孩子懦弱的表現。所以如果孩子老是動不動就哭的話,我們是非常討厭的,是孩子性格就這樣嗎?還是孩子的玻璃心在作怪?我們說孩子有玻璃心的時候,其實主要說的是孩子過分敏感了。我們或許可以參照一下林妹妹。說不定我們覺得孩子和林妹妹差不多。過分敏感,所以稍有不順心的事,就會哭。但我們的孩子真的是玻璃心嗎?
  • 「動不動就哭」的孩子,並非孩子玻璃心,而是父母這2方面沒做好
    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5歲的萌萌這兩天超級愛哭,肚子餓了就哭,吃不完也哭,看到別的小朋友哭,陪著哭;媽媽帶去小區遊樂場玩耍也哭。萌萌媽媽還讓圍觀的鄰居們別管,說孩子動不動就哭,這麼小就玻璃心,長大了也沒什麼出息。
  • 「再也不和你玩了」當孩子怕輸時,家長該怎麼做?
    你會讓著孩子嗎?抖音上有個很火的視頻,一個五六歲的孩子與長輩玩五子棋。就在孩子要輸時,小孩子可憐兮兮祈求對手:「你能讓我兩個子嗎?」長輩的回覆很乾脆:「我還要贏錢啊。」家人完全沒有因孩子哭而退讓,只見棋局上硝煙四起,孩子已陷入完全的劣勢了。未出5步,孩子輸了。他眉頭一樣,奶兇的喊:「我以後再也不和你下棋了!」
  • 孩子玻璃心,真的是因為嬌生慣養挫折少嗎?
    對於玻璃心的孩子,我們的慣性思維是應該讓他們早點經歷真實世界,早點感受社會不是圍著他們轉的,讓他們多嘗點苦頭。所以最早我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和芊芊玩桌遊時,我從讓她多贏,變成了讓她多輸。所以芊芊因為一盤桌遊輸了就哭,一個冰激凌吃不到就鬧,一個動畫片不能看就生氣, 這些委屈曾經在我的眼裡都太微不足道了,我會覺得這代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可是換個角度想,這個年齡的孩子他們該為什麼哭和鬧,我們才覺得是沒問題的呢?該為搖不上號,該為房價太高,該為人工智慧可能取代人類而心情不好嗎?所以他們因為不讓吃棒棒糖而傷心,哭鬧,耍賴,不恰恰就該是他們這個年齡感到挫敗的事嗎。
  • 「說兩句就哭」,寶寶玻璃心的背後,可能是父母這幾方面沒做好
    現在不少寶寶被父母說兩句就哭鼻子,父母往往都拿這類的孩子沒辦法,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其實,孩子有這種表現,是典型「玻璃心」的表現,這樣的孩子往往很難承受挫折,只要不被人認同就會哭,甚至做出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
  • 「科學育兒」我最棒,不和你玩
    聽了兒子的話,我對他說:「不是所有人都像你那麼擅長搭建積木的。你應該耐心一點,可以再教他一遍。」兒子想了一下說:「我才不和他一起玩呢!他太笨了,我才不和笨的小朋友一起玩呢。」看到兒子的樣子,我想這件事急不得,光憑說教不行,得想個好辦法。
  • "說兩句就哭"的孩子,並非是玻璃心,而是家長這兩方面沒做好
    "我家那孩子,動不動就哭,摔地上了沒人扶也哭,被父母說兩句也哭",寶媽群裡,一位寶媽正在吐槽自己家的孩子玻璃心,引來了不少寶媽的附和。很多寶媽都說,自己的娃也有類似的情況,說不得一說就哭。在生活中,很多父母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孩子"說兩句就哭",然後就覺得他們是矯情、玻璃心。
  • 孩子問:「為什麼小朋友不和我玩了」?聰明的家長這樣說,值得贊
    三個孩子玩的不亦樂乎(孩子的世界總是那麼單純美好)。突然 ,那個小男孩不知道為什麼對穎寶和另外一個女孩說了一句;「哼 ,我不和你們玩了,(後來才明白,小男孩想讓兩個小女孩陪 他一起去別的地方)。另外一個小女孩哭著跑過來了,穎寶直接回了一句:「你走吧,然後給小妹妹說別哭,「沒事,咱倆玩」。
  • 長期被表揚的孩子容易玻璃心,怎麼辦?
    家長提問:經常表揚孩子,孩子因此玻璃心,不喜歡聽半句不好的話,應該怎麼辦?雷老師提問:家長平時是怎麼表揚孩子的?媽媽說:「你今天字寫得真快,而且漂亮,真棒哦!繼續加油練習,會寫得越來越好。」然後她要是下一個字寫不好就擦了,自己覺得還是不好,就哭了,說她寫得不好,只要說半句她不好的話,就哭。而且孩子膽子小,內向。
  • 「動不動就哭」的孩子,並不是娃玻璃心,而是父母這2方面沒做好
    文/麗麗育兒達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也都有自己的脾氣和個性,有時候通過言談舉止就能看出來一個孩子的脾性。而很多父母卻都反應,自己的孩子「動不動就哭」,認為娃簡直太脆弱了。其實孩子愛哭並不是他玻璃心,而是作為父母,在這兩方面還沒有做好。
  • 孩子哭訴「我再也不和你玩了」,父母三句話引導,孩子沒壓力
    記得小時候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再也不和你玩了。」你們是否也說過這樣一句話呢?確實,在童年的時候,我們幾乎所有的人都給自己的童年玩伴說過這樣子的一句話。有句話叫:「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確實這樣子一句看似不起眼的話,其實很多的小朋友都是很在意的,聽到自己的玩伴給自己這樣子說的時候,心裡都很不是滋味的。
  • 媽媽,他們不和我玩!家長的回答很重要哦
    我:「寶貝,你怎麼哭啦?」小侄子:「他們不和我一起玩,不和我一起坐滑滑梯。」我:「寶貝,沒關係的,請問你還想和他們一起玩麼?如果想的話,眼淚可幫不了忙哦!如果不想的話,你看那邊還有很多小夥伴,我陪你一起去看看吧!」
  • 臺網紅噁心自拍諷大陸人:玻璃心,一聽"臺獨"就哭
    一個名為「阿翰po影片」的臉書主頁上傳了這段視頻,視頻中,他用極為誇張的表情和語調哭訴:「我臺灣朋友跟我說,臺灣是獨立的,我聽不下去...」、「臺灣不是獨立的」、「你怎麼可以說臺灣是獨立的,我心裡邊特別痛」。
  • 孩子的哭只是一種無理取鬧嗎?讀懂孩子的哭聲,不阻止孩子哭泣
    文:樂源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一個愛哭的孩子,哭了半天也哄不好。又遇到一個直暴性格脾氣的父母,會一下火冒三丈,大聲說:「你怎麼回事呀,還哭沒完了?」孩子一聽,就又會大哭起來。還有的父母會說:「叫你別哭了,你聽不見嗎,給我忍住,憋回去」威脅孩子的父母會說:「再哭,我就打你了,整天就知道哭哭」真是什麼性格的父母說什麼樣的話,但出發點就是為了,不要孩子再哭了,但孩子還是一聽到這樣的話,就會哭的越來越厲害,越來越大聲。
  • 小夥伴說「我不和你玩」,孩子聽到委屈想哭,家長該如何應對?
    和小夥伴一起玩耍對於小孩子來講應該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但我們小時候或是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可能會碰到這樣的情景,「滿心歡喜地去找小夥伴,但小夥伴卻說『我不想和你一起玩,你走吧!』」,心裡的喜歡瞬間化為烏有,表情也是瞬間黯淡甚至委屈到流淚。身為家長,當你聽到孩子說「媽媽/爸爸,TA不和我玩……」這句話的時候,是不是很心疼孩子?
  • 同學不和孩子玩而情緒失落時,家長們應該開導孩子呢?
    可以和老師說說,老師來幫助你」因此,甜甜的寶寶便和她表妹說了這件事情。原來是因為寶寶不願意把爺爺奶奶送給她的智能學習機借給小朋友們玩,導致寶寶的小朋友不喜歡寶寶了,並且有一個小朋友對其他小朋友說,她可真摳,一個玩具而已都不借給我們玩,我們以後不要和她做好朋友了,也不要再和她玩了。其他的小朋友也贊同的點點頭。
  • 孩子愛發脾氣、動不動就哭?並非玻璃心,而是這2個習慣沒培養好
    經過了解,原來是孩子覺得哥哥的土司上葡萄乾比較多,於是心裡不平衡,才會發生大哭這一幕。其實小孩子平常時挺活潑的,但就是遇到事情和困難時容易哭。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這孩子也太矯情了,這麼玻璃心怎麼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