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自己的玻璃心,把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

2020-12-14 裡外雅堂
……

有個15歲的孩子小茹,因為父母離異,是奶奶帶大的,但是,這個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只要你說她不對,她就臭著一張臉,只要你再和她講道理,她就開始哭,「我還小」。從不認錯,從不反思,錯的永遠是別人,說她就哭給你看,這就是玻璃心。

……

什麼是玻璃心

玻璃心,簡單地說,就是受不得半點委屈和否定,對別人的評價特別敏感,只要一點點風吹草動,就覺得自己很受傷,各種流淚,一副很脆弱的樣子。

比如15歲的小茹。平常不自覺,總是玩手機,大把時間浪費掉,上課不專心,因此成績很差,母親希望她能認真學習,所以和她說了很多話,結果,小茹擺著一張臭臉,過後跑到舅媽面前掉眼淚,說母親就是想安排她的人生,說不到幾句就開始哇哇大哭,「我還小」。

另一次則是她自己在家長期各種懶惰,父親很生氣,有時候就沒讓她出去玩,她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生母面前搬弄是非,說父親一家對她不好,導致父親和生母兩家人誤會加深,後來被發現了,和她講道理,還沒兩句,直接就掉眼淚,鑽被子,說「不要你們了,你們好麻煩。」

……

人的玻璃心,一般出於兩種心理:

第一種,弱者心理

弱者心理,一般有兩種極端表現一種是自己認為自己是弱者,什麼都做不好,需要被別人體諒,被別人關心,需要被別人保護,做事缺乏自信,一遇到事情就尋求幫忙。這一類人少有嘗試的想法,因為TA本身已經將自己定義為弱者了,自我貶低,所以,對於別人的評價是十分在意的,經常會過分覺察對方的情緒,只要對方有點點不滿意的小表情,TA都會覺得「我又做不好了」、「都怪我」、「我怎麼那麼笨」,陷入一種自我責斥的怪圈。

另一種則是缺乏責任心,什麼事都需要別人替自己擔著,一點委屈都受不得。這類人往往自我中心,不知道感恩,總認為別人對自己好,是理所當然的。一遇到什麼挫折,犯了什麼錯誤,就將錯誤的原因歸咎於外界或他人,讓他人替自己背鍋,替自己承擔責任,而且喜歡抱怨和醜化自己的競爭對手,從來不會正視自己的問題。

……

第二種,受害者心理

有著受害者心理的人,內心強烈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但,只要發現自己沒有得到關注,就會自怨自艾,覺得外界沒有眼光。他們最常見的思維模式是,「我以為……」、「你應該……」。對於這類人而言,他們從來只是從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角度和自己的主觀判斷出發,去思考問題,並且認為別人就應該和自己的想法一致,如果沒有事事讓著自己,那就是別人錯了。

比如,一件事情沒有成功,那是別人在擠兌自己,是別人不給自己機會,是別人不幫助自己,是別人不提醒自己,或者,是事情太難,是條件不夠好……是各種原因,總之,就是和自己的缺點無關,自己只是個受各種外界不利因素影響的受害者。所以,一旦遇到什麼挫折,他們往往就會表現出一副很受傷的樣子,「都是別人的錯,害了我」。

……

玻璃心是怎麼形成的

小茹的生母當年是被奶奶逼走的,而後奶奶不停地在她面前說生母和外婆外公的壞話,讓她對生母一家產生芥蒂。同時,奶奶又各種溺愛,小茹如果犯錯了,小茹的爸爸想要教訓孩子,奶奶就各種救場,「孩子還小」。在這種不需要認錯、有人可仰仗的環境中長大,小茹漸漸養成了遇事專挑對自己有利的說、錯的全是別人的思維模式。即使明明是自己犯下的錯誤,她也能將自己摘得一乾二淨,把責任全推給外界或他人,而一旦被發現,就一副哭哭啼啼的樣子,任何時候都將自己描述得很無辜。

一個人容易形成玻璃心,首先和小時候被保護得太好有很大的關係。這種保護有點像成年人捨不得傷害自己,將孩子視為自己童年未曾被滿足的願望,對孩子各種過度保護。只要孩子遇到點挫折,就緊張得不得了,或是將責任歸咎於外界和他人,或是替孩子善後,生怕孩子受到一丁點傷害,而不是考慮讓孩子學會怎麼面對挫折傷害。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孩子形成了一種自我中心的意識,認為所有的人都要繞著自己轉,自己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一旦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要麼表現出一副楚楚可憐的受害者模樣,要麼產生得不到就毀掉的思想,可以說是玻璃心的兩個極端

……

另一種情況則是,從小成長在一種經常被忽略的環境裡,無論怎麼做,自己的需求總會被養育者選擇性地忽視。於是,漸漸形成了一種「我不夠好」、「我不配」的思維,過度貶低自己的價值,為了讓自己的需要能得到滿足,而做出各種努力去討好養育者。成年以後,將這種思維和行為內化,形成了討好外界、討好其他人的性格和習慣,即,人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

有著討好型人格的個體,往往對他人的情緒、態度等等過度的關注,過分的敏感,經常有意無意地放大他人的反應和需要。而後自己想辦法去滿足他人,以換取他人的肯定和滿足,更準確地說,是內心深處養育者的肯定與滿足。但討好型人格往往又不敢開口表達自己的需求,既但心被拒絕,又覺得自己幫了他人,他人就該幫自己,因而經常因為需要得不到滿足而感到受傷。他們往往頂著「老好人」的稱呼,無底線、無原則地滿足他人,同時做著讓自己受傷的事情。

在一些家裡,由於重男輕女,或養育者自身過度的自卑、人格障礙等原因,會對孩子做出一些打壓行為,採用所謂的打擊式教育,從來沒有肯定過孩子,也不曾鼓勵過孩子,有的甚至有著極其強烈的控制欲,要求孩子一言一行全照自己的意思,將孩子養成了一種習得性無助,形成弱者心理,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於是從此不敢接受挑戰,只要遇到錯,玻璃心就碎了一地,就各種自怨自艾,各種自暴自棄,滿滿的負能量,有的甚至因此患上了抑鬱症。

……

相較前面幾種而言,被稱為綠茶和綠箭的個體,他們的玻璃心則更像是一種表演,一種為了達到目的而作的不擇手段。於他們而言,示弱就像是演戲一樣簡單。他們所利用的,是女性的同情心,和一些男性的保護欲,以及希望被崇拜的心理。而這些行為,大多是他們從小在自己父母身上習得的。換而言之,綠茶一般有一個綠茶母親,綠箭一般有一個綠箭父親,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在他們內心,是深深的自卑,過度缺乏的自我認同,還有無底洞般的欲望。

……

怎麼改變自己的玻璃心反應

一個問題想要徹底解決,就一定要找到根源;同樣,一種心理想要改變,最好要找到原因。所以,如果想要改變自己遇事就心碎的玻璃心反應,首先要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反應。是小時候被人繞著轉習慣了,無法接受失去和拒絕;是經常被忽視,想滿足自己的需求卻不敢開口;是渴望得到認可,卻不知道從何下手;是從小被打壓,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和希望;還是從小養育者就是這種作風。

無論是哪一種,歸根到底都是對自己的不接納和對他人的過高期望。所以,要改變玻璃心反應,就要:

1.提高自我認同感

所謂提高自我認同,就是要清楚地認識自己,知道「我是誰」,「我想要的是什麼」,「我能做什麼」……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懂得每個人在世界上生存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對社會有著不同的作用。即使是一隻螞蟻,也能製造自己的價值。

敏感不是什麼矯情,敏感有敏感的優勢,能發現別人不能發現的東西,個體所需要的,只是去適應自己的敏感,不用太在乎他人的評價,重要的是自己怎麼看自己,做好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情,不管周圍的環境如何。

……

2.發掘自己的優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沒有誰是一身缺點的,即使是個雙腿殘疾人,他也可能有著常人沒有的毅力;而一個口不能言的啞巴,可能有著很高的智力。所以,無論不管一開始的出生如何,之前的遭遇如何,認真回想,總能看到自己閃光的一面。

3.正視自己的缺點

一個人,有優點就會有缺點,沒有誰是完美無瑕的。不用擔心自己的缺點暴露或者被人發現。如果有人指出你的不是,不妨說聲「謝謝」,將這種指責視為鞭策自己前進的動力,改善,讓自己更大強大。

……

4.學會承擔著責任,而不是承擔他人的情緒

玻璃心很大一部分原因源於成長背景造成的認知錯誤。

一件挫折性事件,個體應該關注事件本身,產生挫折的原因,分析能否挽救,以及如何挽救。但,玻璃心的個體則是關注別人的情緒和感受,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關注自己是否會受到責罰,本末倒置,無限放大他人的要求,最終難受的是自己。

因而,遇到失敗,首先要看清自己在這件事上做了什麼,他人做了什麼,什麼是自己該承擔的,什麼是自己該注意的,學會承擔自己,才能不斷成長。

5.做筆記是個很好的辦法

可以試著將自己感到玻璃心的事情寫入記事本或者日記,等心情平復了,再認真看這個記錄,此時,內心就不會那麼敏感了,你還可以對著這個記錄分析一番,看看自己是否有必要玻璃心,值不值得。

雞蛋從內部打破是生命,從外部打破是一盤菜。

……

這裡是心理諮詢師裡外雅堂:解析生活,分享心理,用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相關焦點

  • 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
    你是否也曾經常感覺自己已經很努力,很優秀,可就是沒有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呢?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內心不夠強大。說到內心強大,從我做自媒體開始,就有人不斷地提醒我,千萬不能有玻璃心,如果臉皮不夠厚,內心不夠強,很多事情你都做不來。這一路走來,我算是真的感受到了這句話的真諦,在自媒體大流中,大家除了拼能力、實力以外,心力也很重要。
  • 如何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
    久而久之,我們習得了使用問題行為(要麼情緒升級、要麼關閉自我)來應對自己的情緒,現在的你內心感到很痛苦。沒關係,在這裡,我們將分享新的接納和改變情緒的方法。從此,改寫舊的人生腳本,踏上少有人走的路,開啟心智成熟的旅程。
  • 怎樣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
    在生活裡我們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起來呢?接下來請讓小編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小編小時候是一個膽子小,怕事的孩子,那是因為小的緣故嗎?不是,那是我們的心理在作怪,因為小編天生是一個內向的人,容易害羞,不喜歡到人多的地方去,做事情沒有自信,說話太小聲。
  • 內心強大比什麼都重要,如何讓自己內心強大,請記住這四個方法
    內心強大來自我們對生活的選擇和塑造,一個人內心強大也和我們的品行與習慣息息相關。我們有好的習慣,就會能正確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不被生活所打敗,而是勇敢創造自己的生活。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很少玻璃心,他們身上有一種很強大的包容能力。這種能力就是面對他人的批評,我們不是馬上生氣,而是懂得平和地面對。心理學上有一個綠燈思維,這種綠燈思維是指我們面對別人和我們不同的意見,最重要不是反駁,去維護自己的面子,而是懂得從這些批評建議中,看到更為合理的地方。
  • 現實世界如何強大自己的內心
    社會浮躁,人心惆悵,導致很多壓力出現,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不管是臆想出來的還是現實中存在的,都無法逃避這種如影隨形的東西,但是面對這樣的情形,我們可以讓自己變得強大去面對這個紛雜的世界,面對這個充滿了險惡的社會。
  • 面對"玻璃心"的孩子,用這3點破解蛋殼效應,培養自信強大內心
    不少的家長都反映,自己的孩子在面對挫折的時候,總是容易放棄和喜歡逃避,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玻璃心,是因為他們被寵溺太嚴重,只要不理會孩子就不會存在玻璃心,其實玻璃心並非孩子矯情,而是一種內心疾病。其實,在心理學上有一種心理:蛋殼心理,也就是一種玻璃心,就是當你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而形成的脆弱心理。
  • 王陽明:收回自己的能量,專注做自己的事,內心就會變得更強大
    隨著成長,每一天,人都在消耗自己的能量,卻沒有及時補充,漸漸地,能量入不敷出,失去最初「氣和」的飽滿狀態,所以成年人會感到累。若是一個人懂收回自己的能量,專注做自己的事,就會變得很強大。聲色犬馬的生活,在源源不斷消耗人的能量。
  • 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而那些擁有堅強心靈的人,即使他們沒有好的身體,也能夠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找到只屬於自己的生活。事實上,這個社會上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擁有堅定內心的人。我們都要經過挫折的打擊和苦難的磨練。那麼如何成為一個強大的人呢?1,拒絕舒適,持續挑戰。前一段時間,有一個熱門話題:如何殺死一個年輕人。
  • 內心強大心法:如何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厲害,首先學會做到這件事
    在生活中,你會發現,真正厲害的人,一定會做到,保持自己的信譽能力,這是他們能夠徵服人心,贏得別人支持的關鍵。 我們或許都聽說過一個成語故事,一諾千金,在生活中,不要輕視信用的力量,這能讓我們明白自己的強大和對生活的掌控能力。
  • 當一個女人,內心變得強大時,會有這三種跡象
    女人的內心強大,不是與生俱來的。想要鍛造一顆強大的心,需要不斷的磨礪,不斷的認識,不斷的成長,在這些經歷中,有好的,自然就有壞的,但是最終都會讓我們成長。一個女人的內心,是從不經事的脆弱玻璃心,到後來能一個人支撐起需需多多的強大,這個過程,沒有捷徑可走,需要經歷太多的酸甜苦辣。
  • 心理學:如何讓自己的內心變強大?請記住這7個方法
    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在生活中,能夠有非常強大的內心,能夠有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那麼如何讓一個人的內心變強大呢?心理學家給出了7個建議,能夠對幫助你強大內,提升你的心理健康水平:1、規律的生活健康的身體是強大內心的基石。
  • 如何養育出內心強大的孩子,與父母做對這13件事息息相關
    看到小姑娘辛苦和委屈的樣子,網友紛紛為她打氣加油:「沒有強大的內心,如何登上巔峰?技能+強大的心理素質,造就不同尋常的你,孩子加油!」如同上述比賽,如果當時的父母有一顆玻璃心的話,不願意讓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表現尷尬,從而接受老師的退賽建議,那麼孩子就會獲得一個信號,即遇到挫折就選擇逃避。這樣的話,孩子強大的心理素質就很難鍛鍊出來。03 內心強大的父母不會做的13件事那麼,如何使自己的孩子內心變得強大?
  • 「玻璃心」孩子的幾個明顯特徵,家長要及時引導,塑造娃強大內心
    其實,孩子玻璃心的成因跟父母的教育和家庭氛圍息息相關,作為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在平常的教育中是否存在如下問題。由此可見,父母才是孩子玻璃心的「始作俑者」,那麼面對心理脆弱的孩子,父母該如何使娃內心變得強大呢?
  • 孩子玻璃心?抗壓能力差?父母做好幾件事,幫娃塑造強大內心
    從雲端跌入谷底無疑是種巨大的打擊,如果一個人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較低,無疑是很難接受這種落差感,繼而走不出心裡的圍城,那麼一個孩子逆商低是如何造成的呢?、自卑、無助,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並且過分在意周圍的評價和看法,稍微被批評一下就受不了,總是喜歡放大不良情緒,往壞的方面想問題,就是典型的玻璃心。
  •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做好這五步,就會讓人刮目相看!
    職場錦囊之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做好這五步,就會讓人刮目搶看!拿出紙筆,做好筆記,滿滿的乾貨來了:不躲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情秉性,很多時候由著性子來,自己跟著感覺走,不想見的人不見,不想做的事不做,看似灑脫,但是長久來看,並不利於你個人的發展,要逐步改變這種思維習慣,嘗試著去見不該見的人或者是讓自己煩的人,突破一下自己的思維界限,
  • 在這孤獨的城市裡,如何讓內心變得更強大?看看心理學家怎麼說吧
    在這孤獨的城市裡,如何讓內心變得更強大?長大以後,人在世上基本都是單打獨鬥,尤其是家裡的獨生子女,更是想在自己羽翼漸豐之後就把家裡的親人們都藏在身後,由自己拼搏。但是人的舉動和行為都是和自己的內心相關的,內心越強大的人,在社會中奮鬥就越勇敢,取得的成績也會越好。
  • 如何讓內心變得強大,用這個方法就夠了,很精闢
    有的一些人,就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拋頭露面,而且很在意別人的想法以及看法,尤其是別人訓斥或者是說了他幾句,可能一個晚上都睡不著了,而那些內心強大的人都是比較自信的人,這類人抗壓能力特別的強,臉皮又厚,所以說內心強大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能力,我們需要從各個方面去提升這種綜合素質,不是像網上說的那種,要多去經歷挫折。有一部分人,從困境的陰影當中走出來了,他的內心會變得強大,這沒有錯。
  • 如何讓內心變得強大,《傳習錄現代注》,第二篇
    補充前言:鑑於第一篇行文嚴肅,顯得生硬和枯燥,本篇嘗試用敘事的方式,將問答補充用故事及人物對話場景的形式呈現,希望讀者朋友能通過本系列文章的認真閱讀真正獲得內心強大的領悟!清晨,昏迷的王陽明隱約看到前方一片光明閃爍,他緩慢地睜開眼,是陽光透過薄霧在染霜的蘆葦蕩穿梭跳躍,像極了召喚,像極了他歸去的路,他知道他該走了,內心一陣欣喜,暖遍全身,讓自己恢復了力氣。他喚人召弟子周積後,坐起來整理好衣衫,戴好帽子,捋捋鬍鬚,端坐好,像自己平時打坐的姿勢。
  • 在職場當中,怎樣才能如何讓自己的氣場變得強大?不妨來看看!
    小編認為,真正的氣場強大,並不是高高在上、咄咄逼人的,內心堅定、沉靜內斂則更有力量。氣場,不是裝模作樣演出來的。它是來自內心的強大力量。只有來自內心的改變,才能真正的改變氣場。1.從外在提升氣場.首先,衣著得體、乾淨整潔。
  • 孩子的內心太脆弱?家長如何讓孩子的內心變得強大
    如今的社會 競爭越來越殘酷,孩子將來要面臨的事情可能會更多,早一點為孩子建立強大的內心對孩子而言是件再好不過的事情內心太過脆弱的孩子很在乎別人的評價,尤其是受到嘲笑、輕視後會感到十分害怕,形成自卑脆弱、退縮逃避、氣量偏小的性格,在行為舉止上常常顯得拘謹、不愛說話、喜歡獨來獨往。也會讓孩子的虛榮心強,如果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往往會感到強烈的失落感,心理失去平衡,脆弱不堪。輸不起也背負不了太多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