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坪:從生活出發,落腳於生活——讀朱朝敏散文集《黑狗曾來過》

2021-02-18 宜昌作家

從生活出發,落腳於生活


李小坪

在當下的寫作現場裡,寫作已然形成一種隱性的「暴動」。太多人在爭取早日成名,在有限的生活框架內,名字能夠被更多人認識,文字能夠流傳到更多人的閱讀半徑內。沒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忍受被文學現場的一次次拒絕。

這種拒絕,首先來自年齡的拒絕,正如張愛玲說的,出名要趁早。似乎一過某個年齡段,你再不趕緊跨進門檻,被認同,被接受,就即將宣告終身掛靠一種文學愛好者的尷尬身份。

還有一種拒絕,來自文學主流與精英寫作的拒絕。似乎每個人一出場,都帶著暴力般的投靠與尋找,尋找與自身寫作場域無限接近的山口。寫作也成了一場速度的比賽,除了寫得好,還要看誰寫得多,看誰寫得更快。一個個山頭,都是彩旗飄飄。而能夠被人記住的,卻總是少之又少。

不得不感嘆,保持初心何其難也。

多年來與文學現場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只是偶爾探出頭去看一看門內有些什麼樣的光景與盛況,回過身來,從繁花似錦裡扒拉開一點縫隙,打量關注的幾位認真的寫作者。

比如朱朝敏。

幾年前,我曾為她的散文集《山野虛構》寫過一則短小的評論,其中有一段內容是這樣的:「在她的語境裡,江河橫溢泥沙俱下。那些民間與鄉村內部的生命起源,豐饒而又野性,她冷靜筆觸後面無法掩藏的人文大雅與磅礴詩意,她用語言壘就的雜花生樹富麗橫陳,讓人無不心生感佩。」

她的寫作,最為吸引我的,一直是語言。今年,她新出版了散文集《黑狗曾來過》,其語言的綿密與內在的豐盛一如既往。

現實生活中,我和她接觸並不多。除了偶爾幾次的遇見,我更習慣於去從她的文字中去打探,仿佛為了縫補現實裡讓自己感到窘迫的社交恐懼。

我想,她是敏感的。

在《黑狗曾來過》中,她筆下的那些天氣,光線,色澤,場景,氣味,甚至表情,這些來自生活底部的拓片,被她一一植入文本細細密密的描寫中,於是,我們看到那些零敲碎打的生活細節,在時光深處裡被忽略的黑暗與微光,都有了生命的質感與亮度。寫祖母與蛇的因緣,還有她的針灸術,對舅舅在朝鮮的若干虛構,甚至於鄉間那些隱秘的生活現場,都是從個人經驗出發的。我甚至會想像,在面對那些橫陳於記憶庫中的虛構非虛構圖景時,朱朝敏會不會將自己隱藏於人群中,如一尾魚遊向大海,一滴水回到水中,默默發呆,暗自發酵,如同針扎進肉裡,而那些時光深處的能量無比強大,會給她帶來表達與修辭上的無限擴張。

我一直以為,一個人的寫作,從接近純粹的個人經驗出發,比從一切穿針引線般的寫作概念出發,要值得信賴得多。而這種個人經驗,往往帶有創造的氣質,這種氣質與原創的定義無限接近,她是在真正尋找屬於自己的語言,至少做到不複製。這種敞亮而跳脫的話語創造,它挑戰了傳統與平庸的表達,也就具足了話語的高風險。

而能夠被讀者記住,恰恰證明了這種自我挑戰,足夠真誠,足夠託付。

她的寫作是誠實的。

散文不同於純粹的虛構,它是內心與生活的一種靜靜的交流與互信。在朱朝敏的文本中,可以看到,在生活的褶皺裡,我們沒有理由讓自己找到分裂,找到言不由衷,生活永遠是她寫作的依據,也是我們集體最後的目標。在一定意義上,更好地生活更像寫作之後的一種信念與抵達。既寫出誠實生活與誠實寫作之間的破綻,又用一個個詞語,串聯成生活連續不斷的密碼。文字於她,似乎是與生活之間的一種妥協與互讓,在想像中祛魅,在一次次介入與探求中,恢復生活的本來面目。

她竭力在寫作中去接近人,接近生命,接近生命不可理喻的盈餘部分,那是一些生活的暗物質,潛伏在時光的底部與深處,需要有心人仔細打撈,仔細解構。而具備這種解構氣質的人,不會刻意書寫生活底部的所謂幸與不幸。天地之間,沒什麼純粹的幸與不幸可言,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生活。無論是形而下的世道人心,還是形而上的靈魂思辨,都在詞語的調動下騰挪。

朱朝敏的散文,已經形成了非常鮮明的辨識度。讀她的文字,是需要一定的閱讀準備的。她的文字裡,除了活生生的,誠實的生活,時不時輕聲響起的嬰兒般的夢囈,還有瀰漫在字裡行間的,猶如山野行路般的殘骸般的孤獨,破碎,甚至有一種無限接近美學的頹敗與迷戀,甚至於,我還讀出了一種與迷戀如影隨形的恐懼——生命終究是一樁艱難的事物,它太龐大,又太細微。

在文學的草原上,朱朝敏的文本氣質,她對文學名副其實的愛,對寫作節奏的自律與把控,讓人相信她能夠行走到更遼闊疆域。

從生活出發,落腳於生活,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歸宿。而要讓寫作變得像生活一樣持久可靠,必須得先走近生活,接受生活撲面而來的一切,接受時光所有的摧殘與寵愛。如此,在寫作與生活交織的命運裡,我們才有可能成為與時光握手言和的人。

原載於2020年8月1日《湖北日報》東湖副刊

相關焦點

  • 湖北作家朱朝敏散文集《黑狗曾來過》上架
    近日,湖北省作家朱朝敏最新散文集《黑狗曾來過》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這是其繼《涉江》《山野虛構》《循環之水》之後的第四部散文集。此外,她還出版過小說集《遁走曲》《魚尾裙》《萬物無邪》等作品。
  • 擷取生活的浪花——讀韓國強散文集《蹚過歲月的河流》
    擷取生活的浪花——讀韓國強散文集《過歲月的河流》《過歲月的河流》是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正陽籍作家韓國強的散文集。我用了一天一夜時間讀了《過歲月的河流》。讀罷是有許多感慨和看法的。近幾年我閱讀了太多的散文,大部分是粗糙和粗獷的,很少有感情細膩的。韓國強的作品就有不一樣的感覺,其感情細膩真摯,即使鋼鐵男子漢也有繞指柔。從文字中可以看出來他愛觀察、愛生活、善思考,是一個有獨到見解的人。首先,作者是博學睿智的。
  • 金科散文集《他鄉絮語》序:故鄉——人生清晨出發的地方
    在前幾部散文集裡,金科就曾寫過許多與故鄉有關的散文,尤其是被評論家和讀者廣泛點讚的長篇散文集《鄉賢》,金科在書中對四位不同經歷、不同身份、不同命運的故土人物,述寫可謂精彩紛呈。特別是寫祖父的那篇長達三萬餘字的大散文,尤為不同凡響,讀來餘音繞梁,堪稱金科散文的代表作。而在《他鄉絮語》中,這些題材又有了新的拓展、擴充和深化。
  • 生活富礦的開掘者——讀金宏明散文集《流淌在血液裡的感動》
    同事陳愛東鄭重其事地給我布置了一個作業:把金宏明先生的散文集《流淌在血液裡的感動》讀一遍,寫個讀後感。陳主任是《老年周刊》的當家人,她對《老年周刊》的作者如同親人,她認定的事情,自有我推不掉的理由。一金宏明先生是《揚州晚報》《揚州時報》的老作者,是新聞報導的資深通訊員、特約記者,曾協助韓秋、欒佳麗、趙雅瓊、姜傳剛諸位記者報導過很多社會新聞。20年來,金宏明在《揚州晚報》《揚州時報》刊發稿件上百篇,近兩三年則在散文寫作上用力甚勤,收穫頗豐。
  • 擷取生活的浪花 ——讀韓國強散文集《蹚過歲月的河流》
    韓洋《蹚過歲月的河流》是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國網河南正陽縣供電公司員工韓國強的散文集
  • 馮驥才最新散文集《世間生活》與讀者見面
    原標題:馮驥才出新散文集《世間生活》   本報訊(記者 路豔霞)馮驥才最新散文集《世間生活——馮驥才生活散文精選》昨天面世。該書輯錄馮驥才六十餘篇生活散文,創作時間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今,跨越近四十年。
  • 馮驥才生活散文集《世間生活》寫遍世間風雨
    原標題:馮驥才生活散文集《世間生活》寫遍世間風雨  《世間生活——馮驥才生活散文精選》  馮驥才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近日,馮驥才的最新散文集《世間生活——馮驥才生活散文精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 黑狗叕來了…
    此刻的我掙扎著、鬥爭著…     先說說我這次是怎麼被黑狗盯上的吧。立秋當天,暑假班招生結束,忙碌了大半個暑假的我突然間閒了下來,一時間無所事事,空虛了下來。加之母親住院,面對病床上的母親,我卻掏不起醫藥費(即便這個醫藥費不用我掏,但看著結算單上並不算多的費用,頓時觸動了我財務危機的神經)。壞了!
  • 《簡單有趣過生活》:讀幽默而又雅致的文字,學習寫作的小竅門
    著名散文家汪曾祺的散文集《人間草木》的扉頁寫著:「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兒坐一會兒,它們很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讀這樣充滿生活氣息而又雅致的文字,心一下子就溫暖了。梁實秋先生的文字亦是。
  • 「北漂」的行吟——讀作家洪鴻的散文集《歲月生出的雜念》
    因為他為了文學,半輩子過著北漂的生活。他跟我說期這段經歷的時候同樣是寥寥數語心靜如水的那種,在我看來如此不平凡的經歷對他來說就是小菜一碟生活的必然。我曾感嘆從心底裡熱愛文學的人,是真作家,我是自愧弗如。去年十月我來甘肅臨潭掛職,在京的時間極少,所以到如今跟他幾乎沒有聚過,電話到時撥打幾次,因為兩個人的檔期不同,聚會成了奢望。
  • 葛明卓散文集|《時光微甜》後記
    葛明卓散文集《時光微甜》後記童年的生活,在時光中應當是一段最難忘的美好回憶,沒有那麼多的風雨,沒有那麼多的憂慮,幼年,懵懂亦有現在的我,寫作,已成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正如那句:「每次走過,都是一種收穫……」轉眼,又是夏來,面臨小升初,別離與陌生似乎近在眼前,而文學,則為我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
  • 黃旭霞:情系故鄉夢飛揚——讀沈俊峰散文集《在城裡放羊》
    讀沈俊峰先生的散文集《在城裡放羊》(安徽文藝出版社2020年3月),我仿佛看見了他一路追逐夢想的身影。夢是高遠的,「青蔥少年,誰不心野呢?滿腦子的詩和遠方。」「他年少氣盛,也任性,從此喜歡文學創作,對文憑失去了興趣。」
  • 夢見被黑狗咬腿又不咬了什麼意思 夢見被黑狗咬腿
    夢見被黑狗咬腿又不咬了什麼意思夢見黑狗咬主人,失財兇,將於朋友發生爭奪,可能會有被欺詐殺害危險,是破費大筆錢財的前兆。夢見張嘴就咬人的狗,多代表生活中一些不友好的人,人與人相處,自然要以和睦為主,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友好、和睦,所以在與他們打交道時候,要有充分的準備,要注意交往交流的方式方法,免得招惹是非、惹了麻煩、自討無趣。夢見黑狗咬人,但不是用力咬,表示近期會碰到不順、困難,但對自己並沒有多大的傷害和其他影響。
  • 【百本好書送你讀】雙節將至,讓假期生活瀰漫書香
    其實,伯曼在《萬物簡史》中講到的這些故事就是我們的故事,它們始終伴隨著我們的生活;這些運動也是我們的運動,並以我們熟悉卻不熟知的奧秘運轉著。它讓我們對宇宙萬物和科學親善起來,讓我們的思維活躍起來。如若不信,你也可以翻開來讀讀,就會知道這樣的推薦絕非虛言。用充滿愛的眼光去打量世界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冰心散文的影響就很大。
  • 沒有人喜歡沒有的生活
    進去之後是一個溫暖如春日的房間,屋裡飄著新煮紅酒的香氣,脫掉外套和長靴,你遞上一杯熱茶,冰涼的身體被暖熱之後你輕輕訴說,尋常不過的生活,焦慮與煩心,都是可以被解決的,無關痛癢的,但又需要述說的生活瑣碎。你笑意盈盈,聽她說話,給她續茶,你感覺她溫暖可依,卻又感覺她疏離淡漠。
  • 宋長徵散文集《鄉間食味》出版
    本書為中國作協定點深入生活項目籤約作品,也是宋長徵「鄉間系列三部曲」之一,與其已出版的《鄉間遊戲》互為映照、補充。全書以鄉間食味這一最日常的切口入手,分為炊具部、風俗部、犧牲部、作料部四個部分,描寫魯西南與炊事相關的器物、風俗以及飲食相關的傳說與流變,對傳統鄉間飲食風物做出了一次比較清晰而完整的梳理,呈現出一幅充滿野趣的鄉村生活圖景。
  • 抑鬱「黑狗」有什麼益處?
    抑鬱症折磨得人非常痛苦,無法正常生活工作,嚴重影響家庭關係,能有什麼益處呢?我過去的思維和行為模式都比較極端。抑鬱「黑狗」逼得我停下來補成長中所缺的課,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弄清自己是誰。而我治病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破繭成蝶的蛻變。從某種意義上講,抑鬱「黑狗」塑造了我。
  • 嬰孩夭折隆重出殯,黑狗全程流淚相送,三日後黑狗帶回一孩喊爹
    東來山有個劉鐵匠,打些日常鐵器販賣,生活倒也過得無憂。老母臨死為劉鐵匠娶得一嬌妻生了一大胖小子。就在孫子剛出生三天後,劉老母死了。出殯這天,兒子最喜歡的一條大黑狗就竄了出來,雙腳爬在棺材上久久不鬆開。大家看得呆了,都感動這狗跟孩子感情還深哦。過了半晌棺材要起了,便有人去把黑狗拉開,這時才發現棺材已經被黑狗的眼淚打溼了。棺材抬著前面走,黑狗竟在後面全程相送。大家也就由著它。下葬很順利,可當大家忙活完畢時這才發現黑狗竟消失了,找遍東來山都不見蹤跡。
  • 慶陽作家劉政散文集《泥陽筆記》獲第七屆冰心散文獎
    2007年4月份,我在新浪網開通了文學博客,有一位暱稱「北地黔首」的博友常來光顧,對我的創作悉心地閱讀和評論,極其誠懇又非常在行。我也經常瀏覽他的博客,他的博文以散文和古體詩為主,但散文更見較高的文學修養。這樣幾來幾往,我通過他的博文內容,才猜出這個謙虛儒雅的北地黔首就是真實生活之中的劉政同志。原來劉政同志調到縣政協工作後,又撿起了他少年時期的文學夢,這令我驚奇而又高興。
  • 觸摸鄉村精神現場的紋理——讀《百裡洲紀事:一線脫貧攻堅實錄》
    作者:李雪梅(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    百年來,鄉村一直是文學書寫的重要對象。面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文學當然不能失語。但是,如何精準把握時代的精神光譜,如何理解處在嶄新歷史關口的鄉村和農民形象,是對每一個寫作者的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