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月新上映的動畫新番中有幾部備受關注,其中一部便是公路片式題材的《魔女之旅》。
《魔女之旅》改編自白石定規的同名輕小說,講述了年紀輕輕便通過魔女考試和魔女實習成為正式魔女的伊蕾娜為了完成兒時的夢想,獨自踏上了旅程。在路上遇見形形色色的人們,見證各自不同的悲歡離合的故事。
1、從治癒到致鬱
《魔女之旅》的第一集講述了伊蕾娜太過天才卻反遭眾多魔女拒絕成為見習魔女,最後是在芙拉魔女配合其父母的考驗下通過了考試,最後成為正式魔女,並踏上了旅途。
第二集則講述了在一個小城中伊蕾娜遇到了一個名為沙耶的女孩,女孩設計將其留下,希望她代替自己的妹妹,陪伴自己,最後發現真相的伊蕾娜並沒有怪她,安慰開導她之後還送給了她自己備用的魔女帽子。
前兩集的內容十分溫馨感人,無論是伊蕾娜看似執著堅強下的脆弱敏感,還是沙耶的孤獨和伊蕾娜的溫柔,都使得很多人以為這部《魔女之旅》是一部治癒番。
但「三集定律」誠不欺我,第三集畫風突變,瞬間成為「致鬱」番,而關於魔女伊蕾娜這個角色也產生了不小的爭議。
在第三集中講了兩個小故事。第一個故事名為「貌美如花的她」,故事的開頭伊蕾娜經過了一片美麗的花海,花海中的一個美麗女子送給她一束用衣服包裹起來的花,並說希望她將這束花交給認為其美麗的人。
伊蕾娜來到了花海附近的城市後,被一個年輕的守衛攔下,要求她將花束處理掉,兩人發生了爭執。
在另一個守衛的調節下才解決,她也得知這種花會蠱惑人,讓人變成其養料,而與她發生爭執的守衛的妹妹正是死於這種花下。
伊蕾娜回去後才想起了關於這種魔花的傳說,於是到花海中驗證。到那才發現,那個搶走她花束,尋找妹妹的守衛正在被花海蠱惑即將死去。
伊蕾娜沒有任何行動,坐著飛行掃帚離去。而腳下的花海不斷散發著蠱惑氣息,一批又一批的人走向死亡。
而第二個小故事名為「瓶裝的幸福」。伊蕾娜在旅途中遇到了一個用瓶子收集人們幸福瞬間的少年,少年告訴她這是自己喜歡的女僕收集的,希望女僕能夠因此開心起來,接著少年邀請伊蕾娜到家中做客。
伊蕾娜到其家中後發現女僕和第二集遇到的沙耶很像,從村長的敘述中也可以確定女僕就是沙耶的妹妹。
但是女僕過的生活並不幸福,動不動就會被村長虐待,並且從女僕衣衫不整的樣貌中可以看出女僕恐怕已經被村長玷汙。
在一次衝突後,伊蕾娜建議少年將瓶子交給女僕,女僕看到少年收集的幸福後潸然淚下。
離開時,伊蕾娜想起了那個為生病的妻子收集景色的旅行家故事的結局——妻子看到了旅行家為她收集的外面的景色之後更絕望了,然後選擇了自殺。而離去時女僕面如死灰的眼睛也暗示著她的結局並不會美好。
可以說第三集的內容令觀眾們十分致鬱,對伊蕾娜也產生了新的認知。
2、人性還是神性?
從第三集可以看出作者似乎是想將主角伊蕾娜塑造成一個旅行者的旁觀形象,如同攝像頭一般記錄旅行路上的悲歡離合,而大段大段的自述和日記也證明了這一點。
但引發爭議的也正在此,伊蕾娜真的是毫無關係的旁觀者嗎?
從第三集的兩個小故事中伊蕾娜的最終行為來說確實做到了旁觀者的形象,不幹預不插手任何任何事情,只記錄和觀看。
但是從伊蕾娜在故事中的行為來看,她卻並非是純粹的旁觀者,兩個故事中角色的死亡她都或多或少有其參與。
第一個故事中正是因為她聽從了花海中的女人的建議才將花束帶入了城市,並且拒絕守衛的溝通和要求,致使守衛接觸到了花束,最終被其蠱惑。
而當伊蕾娜發現花束的秘密後來到花海中時,看到了正在走向死亡的守衛,但伊蕾娜並沒有出手相救,彌補自己過失犯下的錯誤,而是扭頭就走。
可以說,這個守衛的死亡與伊蕾娜有著莫大的關係。如果是一個與自己無關的普通人,見死不救確實符合旅行者的形象,但是對自己間接促進其死亡的角色也無動於衷。
那麼在關係上便不屬於「旁觀者」,後面的行為也不能將其「旅人」形象合理化,更像一個沒有感情的女神。
第二故事中伊蕾娜雖然有過一瞬間想殺死村長,但最後還是選擇了沉默,並且讓無知的少年選擇在女僕絕望的時候看到別人的幸福,促使其陷入更深的絕望。
而之後伊蕾娜想起了故事的結局,也知道女僕的命運,但她只是說了「自認為為他人好而做的事情不一定正確」,然後繼續旅行。
在這個故事中可以說女僕和伊蕾娜的關係比守衛的關係更深,女僕是沙耶的妹妹,而沙耶是伊蕾娜的朋友。
但伊蕾娜並沒有選擇救她,甚至沒有給那個有機會改變,親手救出女僕的無知男孩暗示。
所以,對此有人評價伊蕾娜「涼薄到接近冷血」如同一個女神,也有人認為這樣的伊蕾娜更為真實,是一個真正的人,畢竟人不可能一直去拯救別人。
個人認為伊蕾娜是如同人一樣的,只不過是「沉默的人」,有能力去拯救卻選擇沉默的旁觀者。
伊蕾娜確實沒有能力燒光花海,但是以她的能力足以救下那個守衛,但她只是眼睜睜的看著他的死亡,甚至對於自己的過錯沒有一點愧疚。
而在第二個故事中,她殺死村長確實不理智,但她明明知道女僕的悲劇,卻沒有告訴喜歡女僕的開朗男孩女僕需要什麼。
而且從男孩為女僕所做的事情,以及他的性格來看,如果伊蕾娜暗示了他,那麼他一定會為其行動。
但她只是沉默著,看著自己朋友的妹妹,深陷絕望,最後用一句「自認為為他人好而做的事情不一定正確」來安慰自己。
3、割裂的人物行為邏輯
以上是從道德角度來分析伊蕾娜,但借用著名人生導師卡密爾的一句話「為僕則忠,為主則殆,這便是道德」
意思就是「道德這種東西如果你把它當做僕人,那麼它就會忠於你,而如果把它當成主人,那麼你就危險了」。
所以,將作品角色道德化評價很沒有必要,那麼從作品角色塑造來看看伊蕾娜或許更適合些。
從第一、二集的內容來看,伊蕾娜的性格是一個自信(甚至有些自戀),但又十分脆弱和敏感的角色,這一點可以從伊蕾娜在芙蘭的考驗中堅持,最後痛哭的情節可以看出。
而第二集伊蕾娜的性格則表現得十分溫柔和善良,對待設計留下她,並且偷走她魔女徽章的沙耶,她並沒有憤怒,反而安慰和開導沙耶,雖然有點小腹黑,但也十分的溫柔了。
但到了第三集,伊蕾娜的性格完全變了,如同換了一個人般。對待各種人的行為態度上更多的是女神般的看似親近實則十分冷漠。
仿佛一夜之間從女孩成長成為了看破紅塵的老者,但中間卻沒有任何交代,這對於人物角色來說是十分割裂的。
很多人喜歡說原作中的伊蕾娜是怎麼樣的,有哪些小細節,但這對於沒有看過原作的動畫黨來說是十分不友好的。
而且,如果動畫的內容要用原作補充,那麼就沒有討論的必要了,因為它已經失敗了。
4、寫在最後
伊蕾娜這樣的主角性格確實不怎麼不討喜,但相對於千篇一律的熱血主角性格又有所新穎,如何看待伊蕾娜,因人而異吧。
圖源來自網絡,侵刪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給我們點讚關注,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將持續更新ACGN領域相關內容,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