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 Ziyun, 西班牙洛維拉·依維爾基裡大學博士,於2015年3月25日[1]就中國口譯研究成果影響力發表了題為「TheEver-changing Face of Chinese Interpreting Studies: A Social Netword Analysis」的論文。作者基於對1949-2012年中國口譯研究碩士、博士論文及期刊論文引用文獻的分析,研究國內口譯研究文獻、研究機構、地區的學術影響力。數據源於圖書館、書店、學術期刊網(CNKI,萬方資料庫)、國家圖書館、臺灣博士論文資料庫等,包括1289本碩士論文、32本博士論文及2909篇期刊論文,引用文獻共計59303條。作者將所有引用文獻手動輸入基於SQL語言管理的資料庫,進行社會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並使用Google的網頁排名(PageRank)算法得分對文獻、研究機構影響力進行排名。該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結果:
國內20部最具影響口譯研究文獻:劉和平教授的專著《口譯技巧:思維科學與口譯推理教學法》、《口譯理論與教學》分別排在第2和第5(原文PP29-30)[2]。這20部文獻包括8本專著、7本教材、4篇論文與1本論文集。沒有一部是實證研究。以上20項最具影響的非實證研究成果均為獨立作者。
國內20項最具影響口譯實證研究:張威教授的論文《口譯過程的認知因素分析:認識記憶能力與口譯的關係》和其博士論文《同聲傳譯與工作記憶關係的認知分析》位列第12與第19位。從文獻形式看,20項研究中,除張威的一篇博士論文/專著外,其餘皆為期刊論文。與非實證研究對比,以上20項研究中,有11項為合著。另外,即便是實證研究影響力排名第一的文獻,在所有口譯研究文獻影響力排名中也僅位列第113位,說明實證研究的影響力尚不如理論研究。
國內最具影響口譯研究機構作者人數及排名如下:(原文PP32-34)
排名
機構名稱
作者人數
1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63
2
上海外國語大學
34
3
北京語言大學
6
4
廈門大學
15
5
北京外國語大學
6
6
輔仁大學
12
7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13
8
中國科學院
3
9
深圳大學
1
10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10
最具影響力的前兩所機構發表論文數量最多。但從排名第三位起,情況有所不同。廣西大學、廣西師範大學與贛南大學發表的論文數量儘管位居前十,卻未能進入該榜單。而中國科學院與深圳大學兩所機構的論文發表數量均未進入前十,卻位居第8和第9位。中科院僅憑三名論文作者,深圳大學僅憑一位作者(16篇論文)進入該名單。榜單中其它機構均有6位以上作者。在全國626家口譯研究機構中,有328家擁有三位以上長期發表研究成果的研究者。
結論:研究機構發表的文獻數量與其學術影響力之間沒有必然聯繫。中國的口譯研究機構可分為兩個主要的團體。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和北京語言大學憑著強大的學術影響力,自21世紀初期開始就成為中國口譯研究的主導性機構,一直持續到2010年後。
注1:本文是對Xu Ziyun論文的綜述。
Xu Z. (2015) The ever-changing face of Chinese Interpreting Studies: a socialnetwork analysis. PeerJ PrePrints 3:e1169
可點擊文章末尾【閱讀原文】查看論文原文。
PeeJ是一個開放獲取期刊網(http://peerj.com),已經被SCI收錄。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是由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於1960年編輯出版的一部期刊文獻檢索工具。
注2:劉和平主編的口譯叢書;鮑剛的《口譯概論》名列第一,作者98年去世。
文/北語高翻 王茜老師
人人主頁:高翻BLCU_S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