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沒有目標管理何以談績效?

2020-10-20 全優績效系統

導語:

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是六十年前德魯克所發明的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概念,並已成為當代管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MBO考核法,對以後操作KPl考核法會有很大幫助,目標管理的最大優點也許是它使得一位經理人能控制自己的成就,自我控制意味著更強的激勵,一種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願望,它意味著更高的成就目標和更廣闊的眼界,目標管理的主要貢獻之一,就是使得我們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來代替由別人統治的管理,這也是MBO考核法能在企業推廣實施的關鍵所在。

建立有效目標管理程序

1.目標管理的程序

目標管理理論的前提是,如果員工有意識地建立一個目標,它就將影響到個人的工作表現,建立目標的員工比沒有建立目標時會得到較高水平的結果,而且,建立了目標的員工比沒有建立目標的員工工作表現更好。

(1)設置最高層目標

設置目標的第一步是最高主管人員確定在未來時期內,他們要抓住的企業宗旨、使命和更重要的目標是什麼。在設置目標的時候,主管人員也要建立衡量目標完成的標準,如果制訂的是可以考核的目標,如銷售金額、利潤、百分率、成本標準等這些衡量標準,一般都要制訂到目標中去。

(2)明確組織的作用

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所期望的成果和責任之間的關係往往被忽視,這一定要注意。例如,在設置一種新產品投產的目標中,研究、銷售和生產等部門的主管人員必須仔細地協調他們的工作。

(3)設置下屬的目標

在有關的總目標、策略和計劃工作提前傳達給下屬主管人員後,上級領導就可以著手同他們一起工作來設置他們的目標。上級領導的作用在這裡是極其重要的。他們應該問的問題包括,你能做出什麼貢獻,我們怎樣來改進你的工作同時也有助於改進我的工作,有什麼障礙,是什麼阻礙你取得更高水平的業績,我們能做什麼改革,我能怎樣幫助你。這樣做,可以使許許多多阻礙業績的問題得以解決,而且可能從下屬人員的經驗和知識中,吸取許多建設性的意見。

(4)擬定目標的循環過程

從最高層開始確定目標而後將目標分派給他們的下屬人員,可能是難以奏效的。擬定目標也不應從基層開始,需要的是一定程序的反覆循環過程。

目標的設置不僅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也是一個互相作用的過程。例如,一位銷售主管人員可能切合實際地設置一個產品銷售目標,這個目標可能會高於最高層主管人員所認為的可能目標,在此情況下,製造部門和財務部門的目標肯定要受到影響。

2.如何制訂目標

(1)目標要清晰、明確

在設置目標時,用雙方都能理解的語言和術語來討論在一定期限內要完成的主要任務。如果可能的話,讓員工或流程負責人自己設置他們的目標,自己設置的目標對他們更富有價值。如果他們要求管理者為他們設置目標,管理者要創造出自由討論的氣氛,一起設置目標。定下工作目標以後,形成書面的備忘錄,有助於他們自我檢查。

一般組織目標的通病是敘述太籠統,所定目標雖應有一定的彈性,但是還要使目標具體化。例如,「銷售額比上年增長5%」,「到2016年市場佔有率應達到15%」等。高層的目標越具體,則組織基層制訂目標的過程就越簡單。

(2)目標要可評估

所設置的目標,要簡單且易於評估,最好能用量化指標。譬如,維修流程的修理梳理和返修比率、產品開發與設計流程的開發周期和可行方案、信貸部門的利潤總額和利潤率等。

(3)目標要有相容性

一方面,個人目標要相容於流程目標,流程目標要相容於整個組織目標;另一方面,流程之間、個人之間的目標要銜接。也就是說,一個流程目標的實現要有助於,至少不能妨礙另一個流程實現目標。

(4)目標要有挑戰性

富有挑戰性的目標更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鼓勵員工選擇十分艱巨且經過努力又能實現的目標。

(5)目標要有優先順序

剛開始對個人或流程目標儘量多的羅列多個目標,然後在這些目標中挑選與崗位最匹配的目標,數量不宜太多,確定後按其重要性排列優先順序。

相關焦點

  • 企業必須推行績效考核?德魯克:沒有績效管理,企業何以談管理
    目標管理之父德魯克大師在談到「高績效」時指出:一個企業在管理上的成就,並不在於他有多少天才員工,而在於這個企業如何使普通員工取得更好的績效,能否完全發揮其員工的優勢,並利用每個人的優勢來幫助其他人取得績效。優秀的企業必須實現高績效,做到高績效應具備三大條件:高績效,這是優秀的基礎;高激勵,這是高績效的基礎;高素質,這是前兩高的基礎。
  • 德魯克目標管理 制定目標的SMART原則
    德魯克說:「企業管理需要的就是一個管理原則。這一原則能夠讓個人充分發揮特長、擔負責任,凝聚共同的願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建立起團隊合作和集體協作,並能調和個人目標與共同利益。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是唯一能做到這一點的管理原則。」
  • 問道德魯克:管理思想精髓的17個關鍵詞
    03責任:從權力,到責任德魯克寫了39本書,關於管理下屬這個問題基本上沒有談,為什麼?德魯克是基督徒,他認為只有上帝才有權力,我們沒有控制別人的權力。那我們應該依靠什麼讓員工表現出卓越績效呢?依靠目標和下屬的自我控制。
  • 問道德魯克|管理思想精髓的17個關鍵詞
    3.責任:從權力,到責任德魯克寫了39本書,關於管理下屬這個問題基本上沒有談,為什麼?德魯克是基督徒,他認為只有上帝才有權力,我們沒有控制別人的權力。那我們應該依靠什麼讓員工表現出卓越績效呢?德魯克一針見血地指出,管理者會淪為組織的囚徒,因為無法抵禦緊急事務的進攻,變成了時間和事務的奴隸。很多時候,員工沒有積極性、無法激勵等等人力資源問題,都是表象。問題的癥結往往在於,「做什麼」根本沒有釐清楚,缺乏明確的目標。
  • 問道德魯克 | 管理思想精髓的17個關鍵詞
    因此,德魯克構建了一個良序社會的願景:在一個由多元的組織所構成的社會中,使我們的各種組織負責地、獨立自治地、高績效地運作,是自由和尊嚴的唯一保障。有績效的、負責任的管理,是對抗和替代極權專制的唯一選擇。他呼籲管理者要有超越利潤追求之上的擔當,也在輔導管理者方面投入了畢生的精力。
  • 績效管理36:管理就是建立目標、實現目標的過程
    作者:嵇國光視界現代管理之父---德魯克《管理實踐》(1954年):首次提出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主張,認為:並不是工作決定目標,而是目標決定了應該做的工作。只有每位員工有了努力目標,才能自我控制。德魯克認為:企業的目的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企業管理人員應通過目標對下級進行領導,以保證企業總目標的實現。德魯克還認為:如果企業中的某個領域沒有制定目標,那麼這個領域就會被忽視。沒有目標的管理便是混亂、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管理;有了目標沒有管理,目標不會自動實現。
  • 德魯克:學會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才能充分發揮團隊潛能
    他們可能沒有下屬,沒有帶團隊,但是他們的專業知識對於公司的項目和決策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他們是「新型中層管理者」。對於這種新型管理者,企業需要進行目標管理,同時需要公司的每個人都對自己進行自我控制,以幫助公司實現整體目標。
  • 關於996,德魯克會怎麼說?
    很高興參加德魯克先生誕辰111周年管理論壇。德魯克的著作博大精深,今天我們著重來談其中的一本——《為成果而管理》。這本書寫的是什麼呢?根據德魯克本人介紹,這本書寫的是企業戰略。只不過在上世紀60年代,「企業戰略」這個詞還沒有像今天這樣被我們所熟知。當德魯克想把這本書命名為「企業戰略」時,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所以,最後就取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名字——《為成果而管理》。
  • 認識管理、理解德魯克的18個關鍵詞系列
    馬恰列洛先生跟德魯克合作完成了《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實踐》。在得到德魯克允許之後,把1973年版《管理》後面,德魯克在30多年時間裡發表的一系列文章和著作的精華,整合到《管理》這本書中,也就是現在的《管理》修訂版上下冊。 德魯克去世以後,馬恰列洛先生用三句話概括了德魯克對他的教誨。
  • 對績效制度的思考:如何引入目標管理併合理激勵
    又是一年年底,來到了老闆、人事、員工都分外關注績效的時刻,也引發了不少管理者對績效制度的思考:如何平衡目標與實踐成果之間的落實成本?如何提高員工自我驅動力與積極性?如何公平評價,合理激勵?結合資深學者的見解,我們來探討目標管理和績效制度。
  • 德魯克:有明確的目標,才可能獲得成功
    但似乎只有德魯克把所有東西整合到了一起,通過為員工設定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從而形成一個更好的管理和衡量員工績效的體系。  他自己也說到做到,一生中不斷制定並實現自己的各種目標。  01 目標管理的興起  很多大企業採用了目標管理(或目標)體系,卻遭到了評論家的猛烈批評。
  • 管理之父德魯克:目標管理8要素和7步驟,建議領導者最少讀3遍!
    當我們談管理的時候,總是繞不開一個名字——彼得·德魯克。德魯克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他一生著作頗豐,先進的管理思想也傳播到130多個國家,影響了數代追求創新以及最佳管理實踐的學者和企業家們德魯克認為,並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而是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因而「企業的使命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如果一個領域沒有目標,這個領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視。
  • 管理學的基礎理論—德魯克理論
    MV與德魯克的目標管理內容提要: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是一個負反饋模型,有了目標管理,才能集中自己的力量、資源和時間向完成這個目標的方向努力,而沒有目標的話,那麼這些力量、資源和時間就沒有方向,不會有什麼成果
  • 彼得 德魯克:現代管理學之父
    為此,德魯克認為企業的存在本身應該從三個層面來理解:它是一個需要為社會和企業所有者創造價值的經濟機構;它也是一個為人提供工作機會同時培養他們產生更卓越經濟績效的社會組織;另外,它深植於社會之中,受社會價值觀、社會形態影響,但也能夠改變外部環境。這意味著,企業是通過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方式來實現多重目標,經濟行為、經濟制度和經濟理性是為實現非經濟因素的目標的手段。
  • 管理學家施煒:我理解的德魯克
    以人為本,並不意味著不重視組織績效。德魯克非常強調成果(人之發展也是成果之一),他認為組織的合作以共同的目標為紐帶和機制。但是在訂立目標以及實現目標時,應充分重視員工意見,並賦予員工較大的自主權。德魯克所希翼的組織,是真正的為了共同目標的自由人共同體。
  • 《非營利組織的管理與績效評估》全國公開課
    此次,NPO德魯克學習會(www.ngocb.cn)攜手基金會中心網(http://www.foundationcenter.org.cn/),特邀紐約大學資深的德魯克管理學教授,面向業內的非營利組織與團隊管理者,於2011年7月22-24日在北京舉行《德魯克論非營利組織的管理與績效評估》主題課程,資深翻譯全程陪同。
  •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企業管理就在這50句話裡,看3遍,輕鬆做領導
    那麼,格魯克有哪些管理思想呢?一:德魯克談管理1,管理的本質是為了提高效率。而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用管理。2,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
  • 管理學之父德魯克:目標管理的八要素和七步驟
    一、目標管理(MBO)的內涵1954年,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其名著《管理的實踐》中提出了「目標管理」的概念,並提出了「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張。彼得·德魯克認為,並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而是相反,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因而「企業的使命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如果一個領域沒有目標,這個領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視。
  • 管理學之父德魯克:目標管理的八要素和七步驟
    彼得·德魯克認為,並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而是相反,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因而「企業的使命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如果一個領域沒有目標,這個領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視。目標管理理論的提出是德魯克對管理學界的一個偉大貢獻,美國前總統布希在把2002年度的「總統自由勳章」授予彼得·德魯克時,便指出他的三大貢獻之一就是提出了目標管理理論。
  • 超強績效管理總結:為什麼你的績效管理總是沒有效果?
    為什麼你做績效管理無法落地? 很多人認為績效管理就是用來降低管理成本,管控員工行為的制度,其實不然。 績效管理是一種能讓企業和員工達到雙贏的策略。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沒有什麼績效管理工具是可以適用於所有類型企業,一勞永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