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詞人柳永在群星璀璨的宋代詞壇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一生混跡於煙花巷陌,寫的詞也大都是男歡女愛的情詞,這也讓他被當時的很多文人士大夫所不喜甚至是瞧不上,覺得他的詞難登大雅之堂。但這些不喜卻絲毫未能影響柳永詞作被爭相傳唱,反倒是造成了當時「凡有水井處,皆能歌柳詞」的盛況。在此之後,作品傳唱度能夠媲美柳永的文人幾乎再沒出現。
直到幾百年之後,納蘭性德橫空出世,在詩詞已經算是沒落的清代,再一次造就了「家家爭唱飲水詞」的盛況。他和柳永一樣,都是以情詞見長,不過比起柳永大多不知寫給哪位歌女的情詞,納蘭性德大多數情詞都是寫給兩位心上人的。
一位是曾經的青梅竹馬,奈何最後對方卻進了宮,兩人雖隔著一道宮牆,卻仿佛隔著一道銀河,正是應了「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另一位則是髮妻盧氏,兩人在納蘭性德19歲時成婚,此後你儂我儂的甜蜜算是納蘭性德生命中難得的開心時光,奈何這甜蜜時光只維持了3年,盧氏便因難產離世,徒留納蘭性德一人在世間徘徊。
髮妻的離世也給了納蘭性德沉重的打擊,曾經的花前月下歷歷在目,不管走到哪裡,似乎都有著妻子的影子。蘇軾曾言「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納蘭性德同樣難以自抑對亡妻的思念,此後他的作品很多都是為悼亡髮妻而寫就。飽含深情的筆觸也讓他的這些悼亡作品成為了《飲水詞》中拔地而起的高峰,讓人讀之總不免心生戚戚然。
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作品正是來自納蘭性德一首悼亡詞。千百年來悼亡題材名篇佳作無數,後世之人寫悼亡作品總是很難走出前人的束縛,但納蘭這首悼亡詞卻別具一格,寫出了自己的特色。如果你也深愛過,讀一讀納蘭性德這首悽美悼亡詞,一開篇就夠驚豔。
《浪淘沙》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教他珍重護風流。端的為誰添病也,更為誰羞。
密意未曾休,密願難酬。珠簾四卷月當樓。暗憶歡期真似夢,夢也須留。
這首詞上闋起首兩句描寫了詞人所處的環境。正值秋雨淅淅瀝瀝的深夜,秋天本就是讓人傷懷思念的季節,再加上夜雨,詞人內心的感受可想而知,這秋雨仿佛直接敲打在詞人心上,讓他的思念在雨中蔓延,充塞天地。這兩句奠定了全文悽楚悲愴的氛圍。
而緊接著三句則是「無端的責備」。詞人叫對方好好珍重,保護好自己綽約的風姿,因為對方現在不知道正為誰生了病,不知道正為誰在嬌羞。其實斯人已逝,納蘭的這些言語其實都是依託於自己的想像,在那樣的秋夜雨霧中,他已迷失在徹骨的思念當中,或許眼前不知何時便浮現出了她的身影,只是這身影憔悴讓人憐愛,愛之深便不由責問何以如此憔悴,何以嬌羞。其實憔悴無非是因為思念他,嬌羞無非是再見到他。這看似無端的責問中,其實恰恰飽含著詞人的不絕的思念和徹骨的愛戀,讀之讓人心疼。
下闋描寫的是詞人對於髮妻的深懷眷戀,思念從未停止。對亡妻的思念並未因她的逝去而斷絕,依舊綿綿不絕,只是心中的願望再難實現。詞人雖未言明這「密願」是什麼,但我們也不難猜測,應該是約定一起白頭偕老,彼此相伴。
思及此,詞人內心的愁緒更是無從排遣,於是便捲起珠簾,讓月光灑滿小樓,在這秋夜中讓這思愁飄散。在這光線暗淡的環境下,詞人不由回想起曾經兩人在一起時的歡樂時光,一切如同是一場夢一樣,只是好夢易醒,曾經的那些歡樂時光也都已消逝,詞人想要挽留,但是又能如何挽留。或許只能像《東邪西毒》中的那句臺詞所說「當你不再擁有時,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要忘記」。
細細品讀這首詞,納蘭性德真的是痴情得讓人心疼,或許恰恰正是這樣的深情才讓他能寫出這些動人心魄的悼亡詞。也正是因為這份深情,才讓他最終「情深不壽」,在30歲便離開人世。或許於他而言這本就是他所願,可以早點去陪伴心心念念的她。
對於納蘭性德的這首悼亡詞,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