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法院首次啟用庭審智能翻譯系統展現國際化水準

2020-09-25 人民網上海

人民網上海9月24日電(王文娟、黃丹)24日下午,一場「國際範兒」和「科技範兒」十足的涉外案件庭審在上海海事法院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此次庭審跨越了半個地球,英國專家鑑定人在英國遠程作證,上海海事法院首次啟用自主研發的庭審智能翻譯系統,對法庭內的語音實時同步翻譯,並且利用船舶大數據系統當庭演示船舶境外航行軌跡,充分展現了中國海事司法國際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

國際化庭審:跨境連線+智能翻譯

下午15時28分,受疫情影響無法前來中國、擁有21年海上工作經驗的英國籍專家鑑定人GARY CHARLES RAWLINGS向法庭鄭重宣讀了證人保證書後,開始陳述2018年5月2日上船檢驗巴拿馬籍「盛明(SHENG MING)」輪的鑑定意見。

「船尾管密封件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修理,通常需要在幹船塢的船上安裝……」伴隨著RAWLINGS先生的陳述,法庭內一側的大屏幕顯示著翻譯系統正在快速地識別英文語音並翻譯成中文。

此時,法庭內的法官和書記員,以及身處福建、上海等地遠程連線參加庭審的原、被告和第三人,都在全神貫注地關注翻譯文字,時不時地用筆快速記錄一下。

海事審判因案件當事人遍及多個國家和地區,具有國際化程度高、訴訟主體多元化的特點。近年來,當事人主動選擇上海海事法院管轄案件增多。疫情期間,為方便中外當事人參與訴訟,上海海事法院大量開展在線庭審。此次在庭審中首次啟用智能翻譯系統,更為有效地提升涉外案件審判質效。

專業化審判:航運金融合議庭+專家鑑定人

該案中,原告「盛明(SHENG MING)」輪船東訴稱,2018年4月,「盛明(SHENG MING)」輪航行至非洲納米比亞海域時船舶尾軸突然大量進水,被拖往南非開普敦港進行維修。當「盛明(SHENG MING)」輪欲進入南非領海時,因未提供擔保,南非海事安全局指令將船舶拖出南非專屬經濟區。而後,船東又依據南非海事安全局要求,讓船員全部下船,並向各方發出棄船通知。六天後,船舶信號中斷並消失,無法查詢軌跡。事後,保險公司以船東投保時未告知船舶不適航狀況等為由拒絕理賠。船東遂將保險公司訴至上海海事法院,要求其支付船舶保險賠償款、拖輪拖帶費等近750萬美元。

這起海上保險合同糾紛,因涉案金額較大,法律問題複雜,涉及專業領域深入,專門由上海海事法院航運金融審判合議庭審理。

針對原告船東的訴請,被告保險公司辯稱,「盛明(SHENG MING)」輪的事故是船舶不適航和原告棄船所致,不屬於保險條款列明的風險。為此,被告保險公司向法庭申請,由事發時TMC海事諮詢公司派遣的專業登船鑑定人員RAWLINGS先生就船舶是否適航出庭作證。RAWLINGS先生向法庭陳述了當時登輪檢驗情況,說明鑑定結論和原因。

信息化技術:組合運用助力海事審判大顯身手

期間,法庭當庭運用上海海事法院船舶大數據系統,查看了「盛明(SHENG MING)」輪從2018年4月10日至5月28日在非洲海域的航行軌跡,原、被告和第三人依據該數據,分別對RAWLINGS先生就有關事實進行提問。

由於庭前準備充分,技術保障到位,三個多小時的跨國連線過程順暢,庭審規範有序,翻譯內容準確度高,取得了良好的庭審效果。

據介紹,上海海事法院首次啟用的庭審智能翻譯系統,重點完善了海事及法律專業詞彙翻譯,為庭審提供專業的同步智能翻譯輔助,有效解決了中英交流的語言障礙,為合議庭認定案件事實、判斷法律問題提供了重要參考,極大提升了涉外案件的庭審效率。

據悉,海事案件具有涉外性、專業性強和跨區域廣等顯著特點,遠程庭審和智能翻譯系統的融合運用具有廣泛的實用性和前瞻性,這是上海海事法院不斷探索創新,提升專業化訴訟服務水平,建設智慧海事法院的又一重要成果。

(責編:唐小麗、韓慶)

相關焦點

  • 英國專家遠程作證 上海海事法院首次啟用庭審智能翻譯系統
    此次庭審,英國專家鑑定人在英國遠程作證,上海海事法院首次啟用自主研發的庭審智能翻譯系統,對法庭內的語音實時同步翻譯,並且利用船舶大數據系統當庭演示船舶境外航行軌跡,充分展現了中國海事司法國際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
  • 英國專家鑑定人跨境遠程作證 上海海事法院首次啟用庭審智能翻譯...
    此次庭審跨越了半個地球,英國專家鑑定人在英國遠程作證,上海海事法院首次啟用自主研發的庭審智能翻譯系統,對法庭內的語音實時同步翻譯,並且利用船舶大數據系統當庭演示船舶境外航行軌跡,充分展現了中國海事司法國際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
  • 中國首個庭審同步傳譯系統在上海金融法院啟用
    中新社上海12月8日電 (記者 李姝徵)上海金融法院8日表示,自主研發的中國首個基於人工智慧的庭審同步傳譯系統——智慧傳譯系統正式啟用。據悉,此次開發的智慧傳譯系統使用了最新人工智慧產品——「翻譯君」技術,可以通過語音、文本多種渠道實現20多種語言實時互譯。資料圖:上海金融法院。
  • 全國首個庭審同步傳譯系統在上海啟用:「翻譯君」可實時互譯20多種...
    日前,上海金融法院自主研發的全國首個基於人工智慧的庭審同步傳譯系統——智慧傳譯系統正式啟用,此舉標誌著上海金融法院「智慧法庭」建設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實現了審判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促進了金融審判體系和金融審判能力現代化。
  • 美國杜蘭大學馬丁•戴維斯(Martin Davies)教授來上海海事法院授課
    為提升上海海事法院青年翻譯員團隊專業能力,12月10日上午,上海海事法院邀請美國杜蘭大學海商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學院教授馬丁
  • 上海海事法院舉辦青年幹警英語演講比賽
    為加強國際化高素質海事司法人才培養,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71周年華誕, 9月28日下午,上海海事法院以「迎國慶、話改革、擔使命——展新時代海法青年風採」為主題,舉辦青年幹警英語演講比賽。11名參賽幹警通過流利的英文暢談了對法院未來的憧憬、對法律職業的理解、對專業領域的思考和對個人成長的展望,充分展現了海法青年蓬勃向上的新氣象、新風貌。海事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汪彤,黨組成員、副院長胡永慶,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沈英明出席並為獲獎選手頒獎。上海高院政治部副主任孫婧、辦公室副主任厲蓓、海事法院青年翻譯員團隊的三位院外導師上海海事大學林江教授、鄭睿教授、華東政法大學彭漵教授擔任評委。
  • 南京海事法院南通法庭深化司法便民開啟網際網路庭審第一案
    11月20日,南京海事法院南通法庭首次運用網際網路庭審方式對原告舟山錦弘海運有限公司與被告南通普特風電設備有限公司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糾紛一案進行公開開庭審理並同步直播。南通法庭在收到申請後,從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角度出發,並充分考慮到目前正處於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形勢之下,利用網際網路開庭方式進行案件審理符合深入落實司法便民的要求,南通法庭決定同意當事人通過網際網路方式進行庭審的申請。
  • 都蘭法院首次藉助監獄庭審系統 順利完成庭審活動
    都蘭縣人民法院首次通過監獄庭審系統審理一起都蘭縣某村委會與都蘭縣某公司合同糾紛案,由於被告法定代表人在青海省女子監獄服刑,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2020年9月16日都蘭縣人民法院及青海省女子監獄積極配合做好遠程視頻相應配套設備的調試工作,於9月17日通過遠程視頻進行庭審,承辦法官在法庭上與在青海省女子監獄服刑的被告通過視頻連線進行了實時對話,完成了被告身份信息核實以及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等環節
  • 「英」你精彩 「語」眾不同——上海海事法院舉辦英語演講比賽show...
    為加強國際化高素質海事司法人才培養,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71周年華誕,9月28日,上海海事法院舉辦了一場精彩的英語演講比賽。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孫婧、辦公室副主任厲蓓、上海海事法院青年翻譯員團隊的三位院外導師上海海事大學林江教授、鄭睿教授、華東政法大學彭漵教授擔任評委。
  • 【南京海事法院開庭與庭審直播公告】10月29日2起案件公開開庭審理
    南京海事法院於2020年10月29日9時在南京海事法院第一法庭公開審理(2020)蘇72民初702號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訴江蘇中贏物流有限公司、上海惠佳物流有限公司通海水域貨物運輸合同糾紛一案。中國庭審公開網進行庭審直播。特此公告。
  • 寧波海事法院創設法律英語云課堂 加強國際化法律人才培養
    寧波海事法院創設法律英語云課堂 加強國際化法律人才培養 2020-08-27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省內率先實現裁審庭審系統互聯互通 | 「支雲仲裁庭審系統」正式啟用
    今天,南通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支雲仲裁庭審系統」正式啟用,率先在全省實現了裁審庭審系統的互聯互通南通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殷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凌建華,市中級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劉碧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嚴紅梅,市總工會黨組成員、主席助理陳志祥,市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葛明珏,市律師協會會長石金榮等出席啟用儀式。
  • 首創「船舶扣押預擔保」機制 上海海事法院和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籤約...
    首創「船舶扣押預擔保」機制 上海海事法院和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籤約合作 2020-10-13 1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Martin Davies)教授為上海海事法院「青年翻譯員團隊」授課並開…
    為拓展上海海事法院青年幹警國際海事司法視野,提升「青年翻譯員團隊」專業能力,12月14日上午,上海海事法院邀請美國杜蘭大學海商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學院教授馬丁•戴維斯(Martin Davies)先生通過線上視頻方式授課,並與青年幹警們進行交流
  • 穿著長袍參與庭審 思明區法院在全省率先啟用陪審員專用服裝
    -人民陪審員正式著裝參加庭審。  -陪審員服細節部分  廈門網訊 (文/廈門晚報記者 彭菲 通訊員 思法 圖/劉東華) 上午9點,在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簡稱思明區法院)第十五法庭,法官和人民陪審員入席,庭審開始。
  • 廈門海事法院首次以中英文雙語版的形式 向社會發布海事審判報告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 記者 江海蘋 實習生 謝俊 通訊員 朱忠寶 圖/廈門海事法院提供 製圖/張平原)22日上午,廈門海事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7年度廈門海事審判工作情況。  這是該院自2015年發布年度海事審判白皮書以來,首次以中英文雙語版的形式,向社會發布海事審判報告。
  • 【南京海事法院開庭與庭審直播公告】10月16日3起案件公開開庭審理
    南京海事法院於2020年10月16日9時在南京海事法院第八法庭公開審理(2020)蘇72民初763號船舶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中國庭審公開網進行庭審直播。特此公告。2020年10月13日南京海事法院於2020年10月16日9時30分在南京海事法院第五法庭公開審理(2020)蘇72民初777號通海水域貨物運輸合同糾紛一案。中國庭審公開網進行庭審直播。
  • 最高人民法院國際海事司法上海基地特邀諮詢員座談會在上海海事...
    1月6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國際海事司法上海基地特邀諮詢員座談會在上海海事法院召開,就打造國際一流海事法院,加快推進國際海事司法中心建設聽取意見建議。上海海事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汪彤主持會議。來自交通主管部門、海事行政機關、航運行業協會、科研院校機構的特邀諮詢員線上線下同步參會。
  • 朝韓兩船相撞,雙方合意選擇上海海事法院審判
    9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2019年全國海事審判典型案例,有案例顯示,兩艘外籍船舶在中國管轄海域之外發生碰撞後,協議選擇中國海事法院處理糾紛。最高法指出,雙方合意選擇上海海事法院行使涉案糾紛管轄權,充分彰顯了中國海事司法的國際影響力。
  • 在法院做「翻譯官」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過硬的英語水平、紮實的法律功底、持續的翻譯熱情是這支隊伍的「標配」。法治情懷滿滿的他們,緣聚於上海海事法院這個「國際範」的大舞臺,並得以在團隊中繼續成長、綻放和收穫。近日,筆者走近他們,聆聽其中3位翻譯員講述不一樣的故事。  ■員額法官徐瑋以譯促學,拓寬司法國際化視野  2016年,上海海事法院組織全院外語人才,成立了一支以青年法官、法官助理為骨幹的青年翻譯員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