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人參果,你腦海裡是否浮現出《西遊記》中那四肢俱全,五官鹹備,如三朝未滿的小孩似的神奇仙果?
書中記載,這果又名「草還丹」,乃煉製九轉金丹的一味重要藥引,萬年才能結三十個,凡人聞上一聞便能活到三百六十歲,若能吃上一顆……那怕是真的要上天!
咳咳,快醒醒,《走進科學》都停播了,還想再加播一集呢?
可能你在街邊小販攤位上曾看到過一些人形的小果,美其名曰「人參果」,但千萬別上當!它們只是套上了模具定向培養罷了,其實是西葫蘆、西瓜、梨之類的瓜果,賣得還賊貴。
國慶假期,筆者去了趟雲南,發現各旅遊景點附近也在叫賣「人參果」,但與上述花裡胡哨的改造品不同,它雖沒有神奇的外形,看上去很樸素,但吃起來卻水分十足,甜得剛剛好,出乎意料的可口。之後我還和商家打趣到,看來是吃到真人參果了。
認識人參果
筆者所吃到的人參果學名香瓜茄(Solanum muricatum),原產於南美的安第斯山北麓,屬於茄科類多年生雙子葉草本植物。
植物學特性:無主根,鬚根較為發達,其根部分布在植株周圍的100cm處;莖稈一般高度在50~100cm,葉子互生有絨毛,花器五角星狀,白紫相間;果實狀如心臟,成熟時果皮黃中帶紫。
主栽品種:長麗、大紫、阿斯卡等。
對環境的需求:喜溫喜光,半耐旱,生長適溫8~35℃;對土壤適應性廣, 要求不嚴,但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土壤為好。
人參果栽培技術簡介
整地:先施一部分有機肥後深翻,使肥與土充分混勻。再按栽培行距開溝,將剩餘有機肥、磷酸二銨、鉀肥、活土君複合菌肥等混合施入溝內, 澆水填土起壟。
定植:要求最低氣溫不低於5℃,10cm地溫穩定在12℃以上時可定植,栽苗前2天澆水,以便起苗不散坨。
控溫控溼:溫室栽培時,保持白天溫度以15~25℃為宜,不能超過28℃,夜間10~15℃;空氣相對溼度以60~70%為宜,澆水後視溫度情況,及時通風排溼。
修剪整形:當腋芽抽出1~2cm時及時抹掉,一般採用單稈整枝法,以主枝結果,側枝全部去除。株高30~40cm時吊蔓,以後隨著秧蔓的伸長,將秧蔓吊在繩上。在結果期每隔10~15天修剪1次,及時掰去多餘的枝條。
肥水管理:土壤肥沃、基肥充足時,坐果一般不追肥,追肥過早極易造成植株徒長。第一穗果有核桃大小時開始追肥澆水,以促進果實迅速膨大,以後每結果1穗果就追1次肥,可追平衡型複合肥+海精靈生物刺激劑根施型。在開花結果期間,可噴施磷鉀源庫、紅庫等葉面肥,以提升果品。
保花保果:人參果能自花授粉,它每個花穗的花數為8~10朵,一般把每個花穗先開的4~5朵花留下,其餘的去掉。為了提高坐果率和加快果實發育速度,可用2,4-D等生長調節劑蘸花。來不及疏花的要疏果,每穗留3~4個果為宜。
採收:表面出現紫色條紋時,果實已達七八成熟,作菜熟食可進行採收。若作水果,應待果皮呈金黃色,並有紫色花紋完熟時再採。
病蟲防治:主要蟲害有紅蜘蛛、薊馬、蚜蟲、白粉蝨等;主要病害有霜黴病、病毒病等。注意適時防控,具體可參考平臺同類推文。
本文由農業助手團隊編寫整理,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農業助手,且勿修改文章內容,修改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