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生活費到底該給多少?來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2020-12-17 一鍋教育

隨著高考的結束,又一屆高三畢業生即將邁入大學的殿堂。在進入大學之前,商量未來每個月的生活費是準大學生們心中都非常在意的一件事。

之前小編發了一篇關於「大學生一個月多少生活費夠用」的文章,引起了較大的反響,評論區的留言也是兩極分化,粗略統計了一下,大家的生活費是幾百到幾萬不等

那麼大學生生活費每個月應該多少錢合適呢?是多一點還是少一點好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根據《2019大學生消費理財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在校大學生每月平均花銷達到了1197元。不過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大學生們的月生活費其實差異很大。

據小編了解,有的大學生月生活費多達5000元,有的大學生月生活費卻只有600元。那麼生活費究竟是多點好還是少點好呢?

小編的答案是:各有優劣。生活費多不見的就鋪張浪費,生活費少也不一定意味著堅強刻苦。在這裡小編分別羅列出各自的優劣,供大家參考。

生活費多(一般指2000元以上)

優勢:首先恭喜你,你的大學生活會過得更加舒服一些,不用一分錢掰成兩份花。有錢,就有底氣,伴隨而來的就是自信心充沛。生活費充裕的你眼界也會更高,目光也會更長遠,較少地會被短期的蠅頭小利所迷惑。

擁有大量可支配財產的你也擁有更多選擇:報各類技能培訓班、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健身、理財甚至利用假期進行旅行開拓自己的視野等等。如果你能在大學做到這些,絕對會為你帶來巨大的提升。

劣勢:相對於高中來說,大學生活可謂是無拘無束。手頭的金錢可能讓你迷失了自我,成日沉迷在網吧、酒吧、KTV等娛樂場所,從而無心學習。

可支配財產多,帶來的也不一定是高眼界和理財觀,如果不能約束自己理性消費,那麼你很可能陷入攀比消費之中,大手大腳,花起錢來從不作打算。

在這種情況下,當畢業進入社會後,習慣了父母供給生活的你甚至難以靠工作養活自己。

生活費少(通常在1000以下)

優勢:因為生活費有限,你會精心打理自己的財產,絕不亂花。這樣反而會使你的飲食更健康:沒有外賣、奶茶、宵夜的摧殘,大多數時候都在食堂吃飯。你會在課餘時間尋找適合自己的兼職並以此賺取更多的生活費,用來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

憑藉自己的工作而購買到想要的物品,這種成就感是其他事情難以匹敵的。而意識到生活的苦後,你通常也會更用心學習,一方面是為了獲取各種獎學金,一方面也是為未來能找到一個好工作從而活得更舒服

劣勢:由於生活費有限,對於各類同學間的聚會、社會活動等你很多時候都會下意識地拒絕,這將對你和同學的友情產生不利影響,同時你的見識也會較同齡人更為匱乏。

精打細算的生活容易讓你養成愛佔小便宜的習慣,這可能使你周圍的人頗有微詞,也可能佔用你許多時間去研究怎樣更省錢。

如果遇到自己心儀的物品,你甚至可能通過校園貸等借貸平臺強行購買,使自己陷入網絡貸款的深淵。大學找到的兼職通常是作為廉價勞動力,對自己除了有限的社會經驗和一點點可憐的工資幾乎難有其他幫助,也讓你難有時間、精力培養更加有用的技能。

總的來說,生活費的多與少各有利弊。希望大家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同父母好好交流,對未來大學的生活費再做打算。

大家認為大學生活費多少合適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探討哦!

本文編輯:Amber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給多少合適,2000塊夠嗎?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對於大學生來講,生活肯定是和以前讀高中的時候不一樣,不過具體的還要孩子們自己去發現。孩子上了大學之後,父母們的重擔算是放下了一部分,因為上大學期間需要父母們操心的事情就少了很多,而四年之後孩子們就能夠獨立工作,自己養活自己了。不過上大學之後,頭疼的問題就來了,那就是孩子的生活費問題。
  • 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給多少合適,2000塊夠嗎?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對於大學生來講,生活肯定是和以前讀高中的時候不一樣,不過具體的還要孩子們自己去發現。孩子上了大學之後,父母們的重擔算是放下了一部分,因為上大學期間需要父母們操心的事情就少了很多,而四年之後孩子們就能夠獨立工作,自己養活自己了。不過上大學之後,頭疼的問題就來了,那就是孩子的生活費問題。
  • 大學生一個月的生活費到底需要多少呢?(快來看看吧)
    很多人都對大學生的生活費充滿疑問❓家長們會問,為什麼自家孩子總是從自己要生活費,到底給多少才算正常呢?準大一的學弟學妹們也在問,要上大學了,要多少生活費才合適呢?下面就來看看大學的生活費花在哪吧!1.一日三餐大學都有食堂,食堂的價格是怎麼樣的呢?
  • 大學生給多少「生活費」才足夠?大一新生的家長們可以參考看看
    現在學校已經開始在陸續發放錄取通知書了,作為一個準大學生,家長們既開心也糾結,糾結在於現在大學生的「生活費」到底該給多少呢?以下內容大一新生的家長可以參考看看!其實「生活費」這個一個月多少錢根本沒有一定規定標準的,主要還是視家庭條件是否允許來衡量該給多少,有些條件不是很好的家庭一般來說學費都是以助學金或者貸款的形式,自然生活費用也不會很多,大部分都會依靠課餘時間兼職來賺取生活費用
  • 大一新生開學,父母給多少「生活費」合適?過來人說出實情
    大一新生開學,父母給多少「生活費」合適?過來人說出實情每年的9月份,是大一新生開學報到的日子,現在距離新生開學,也就僅剩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時候一些學生和家長已經開始準備學生開學所需的東西,有一樣東西卻讓家長犯了難,那就是學生的生活費,家長不知道該給學生多少,給多了怕學生胡亂花錢,給少了怕學生在外受苦,這是一個很為難的問題。
  • 大學生該不該向家長要生活費 聽聽他們自己怎麼說
    案件中的小王屬於成年大學生,成年大學生向父親索要撫養費未獲支持引發思考。如果拋開此案例的背景,那麼作為大學生來說,已經是完全民事的行為能力人,向家長要生活費到底應不應該?微博上發起的一項網絡投票顯示:認為兼顧學業和養活自己太難的觀點佔多數。
  • 大學生活費給多少?一份大學生生活費標準供參考(組圖)
    「大學生活費給多少」該話題一直被熱議。  家長擔心生活費給多了孩子學壞,但錢給少了又怕苦了孩子。那麼到底給大學生多少生活費合適呢?  大學生日常支出佔比  按照生活需要來算,日常花費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吃飯  高校食堂的消費普遍會比外面低,但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消費水平也不同,要因人而異,總體平均下來一頓10-15元。按照早飯5元,中飯/晚飯10元,零食50元的標準來計算:(5+10+10)x31天+50=825。
  • 大學生生活費逐年增加 一個月到底該給孩子多少錢
    一個大學生,每月開銷到底有多大?最近,一位義烏媽媽發表的一篇網絡求助帖引發了網友熱議。這位媽媽表示,女兒在杭州讀大學,她每月給1200元夥食費,購物費用另計,沒想到女兒卻抱怨「到底是不是親生的」。  現在的消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尤其是在大城市,讀大學的成本除了學費,更多的是孩子的生活費。家裡經濟條件稍微好點的,都不想自家孩子在學校吃苦。
  • 大一新生:大學生活費到底多少合適?生活費高的七個原因,你中了哪條?
    不少家長也比較發愁,每個月究竟要給孩子準備多少錢呢?多了怕孩子不節制,少了怕委屈了孩子。那問題來了,生活費究竟哪去了,多少才夠花?今天,就讓小編帶你算一算這筆帳!先來看看已經上了大學的孩子怎麼說:2500 都!不!夠!
  • 大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多少合適?大一新生好好看看
    父母一個月給5000塊錢生活費還有嫌少的,而有的家庭一個月1000塊錢都拿不出來,孩子照樣咬牙堅持讀完四年大學。為什麼同樣是大學生,同樣是上大學,差別會如此之大呢?那些抱怨父母給的生活費少的大學生真應該好好看看,一個月花三千四千五千的錢都花哪去了?
  • 大學生活費多少合適?1500是標準,看看當代大學生要生活費的方式
    對大學生而言,出門在外求學,身上所必需的也就是盤纏了,換做現在的說法就是大學生在上大學期間還是需要生活費的,來滿足自己的日常開銷,。畢竟大學生上大學期間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嘛,還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這也就意味著大學生的生活費還是要靠父母來支持的,來滿足大學生的日常開銷。
  • 2020大學生每月「生活費」榜單來了,給多少合適?家長心裡要有數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養育孩子真是不容易,尤其是供養一個大學生。孩子在大學期間每個月到底該給多少生活費,也是不少父母頭疼的問題。從大學生每月生活費榜單可以看出來,不同地方的消費水平不一樣,給生活費還得考慮物價。孩子每月的生活費該給多少合適?家長心裡要有數。有時候不一定是孩子愛花錢,而是當地消費水平確實很高。給少了擔心孩子過不好,給多了擔心孩子亂花錢,家長給孩子生活費的時候確實要考慮清楚。
  • 大學生每月生活費需要多少?
    大學生生活費給多少一直是個經久不衰的被廣泛討論的話題。家長擔心生活費給多了孩子學壞,但錢給少了又怕苦了孩子。那學生們呢?
  • 女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是多少?看00後女大學生都是怎麼說的
    而對於自己的孩子上大學,一個月生活費應該是多少?各位「準大學生」家長們可都想好了嗎?其實對於大學生而言,上了大學就相當於是「獨立生活」的開始,又因為在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所以生活費當然還是由父母來承擔。而其中,很多女孩子上大學,因為「愛美」的關係,會經常買一些護膚品、買衣服、買包包、還有各種形象裝扮,所以大部分女大學的生活費都會比男生要高。
  • 大學生生活費給多少才合適
    晨晨河南商報記者李志遠「生活費不夠,花唄來湊。」乍一聽,像是某寶的宣傳語。但是,實際情況遠比你想像的更為「扎心」。為了還債,還在上學的她不得不用兼職來為其「任性」買單;為了面子,讀大二的他選擇了「先消費,後付款」的方式。他們是眾多大學生中的一員,也是「超前消費」大軍中的兩個代表。他們遇到了同一個問題:生活費不夠。那麼,大學生生活費到底多少合適?
  • 2020屆的大一新生,每個月需要多少生活費?過來人的保守估計
    2020屆的大一新生,每個月需要多少生活費?過來人的保守估計大學生是一批比較特殊的存在,和中小學生相比,需要多方面的花費,和職業人士相比,又沒有自己的工作,在這樣每天都需要支出卻沒有收入的現狀下,大學生所必需的的物質條件,絕大多數來自父母,所以很多大學生自嘲,自己是比較尷尬的存在。
  • 2020屆的大一新生,每個月需要多少生活費?過來人的保守估計
    2020屆的大一新生,每個月需要多少生活費?過來人的保守估計 大學生是一批比較特殊的存在,和中小學生相比,需要多方面的花費,和職業人士相比,又沒有自己的工作,在這樣每天都需要支出卻沒有收入的現狀下,大學生所必需的的物質條件,絕大多數來自父母,所以很多大學生自嘲,自己是比較尷尬的存在。
  • 大學生一個月有多少生活費?
    大學生關心什麼?關心學習、關心社交、關心各種活動,還有生活費這個大重點,更別提學費了。那麼讀大學到底要花費多少錢?   生活費要多少?
  • 大學生生活費到底多少夠花?青島大學生:無論有多少,總是不夠花
    大眾網9月25日訊 一條關於「大學生嫌1200元生活費太少而怒懟母親『不是親生的』」的新聞,日前引發了網友對於「大學生活費」的激烈討論。而隨著各高校進入開學季,關於大學生日常開銷的話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大學生生活費到底多少夠花?生活費都為啥「埋單」?
  • 大學生上學該給多少錢?「5個等級生活費」出爐,看看你在哪一級
    雖然有很多大學生已經開始勤工儉學,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賺取生活費,然後幫助家裡節省一部分開支。畢竟從年齡來說,大學生普遍都已經成年,他們有能力去兼職。當然也有部分父母覺得,就算成年是大學生,依舊也逃不開"學生"這個頭銜,因此還會繼續發生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