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和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籤署合作協議

2020-12-11 中國教育在線

  11月25日,中非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圓桌對話在京召開。生態環境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肖學智,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處長陳志華,聯合國環境署駐華代表處首席代表塗瑞和,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周國梅出席活動並致辭。

  會上,同濟大學和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加強在生態環境領域的國際合作,內容包括推動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區域生態環境治理、建立健全區域環境合作網絡、開展區域可持續環境規劃聯合研究、提升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建設,以及加強中非環境政策與技術合作。伍江與周國梅分別代表雙方籤署協議。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德國國際合作機構、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各國際機構代表和高校專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參加了此次會議。同濟大學中外師生代表受邀參與此次會議。

  11月24日,中非環境合作中心在京啟動,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副部長趙英民,外交部部長助理鄧勵,中非合作論壇非方共同主席國塞內加爾共和國駐華大使馬馬杜·恩迪亞耶,非洲國家駐華使團團長喀麥隆共和國駐華大使馬丁·姆巴納出席活動並致辭。

  15年來,同濟大學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和商務部的支持下,在非洲從事水資源管理和水處理示範項目以及學位和非學位培訓研修班,將環境友好的綠色技術在非洲國家推廣應用,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目前,已有200多位非洲學生從同濟大學環境學科畢業,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後,服務於各自國家和國際組織。

相關焦點

  • ...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籤署合作協議,加強生態環境領域的國際合作
    我校和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籤署合作協議,將加強生態環境領域的國際合作 來源:聯合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   時間:2020-11-
  • 濟南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籤署框架合作協議 孫立成...
    本報北京10月29日專電(記者王端鵬)今天下午,《濟南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框架合作協議》在北京籤署。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和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在中國職工之家會見了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歐陽志雲一行,並見證協議籤署。
  • 同濟大學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籤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
    12月1日下午,同濟大學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籤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持續深化在戰略決策諮詢、重大產學研平臺建設、重大科技項目協同攻關、教育和幹部人才交流等領域的合作,共同助推四川高質量發展和同濟大學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 同濟大學與青島市籤署市校戰略合作協議
    同濟大學校地合作又添新篇。1月15日,《青島市-同濟大學市校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同濟大學籤署;作為雙方戰略合作的重點內容之一,同濟大學與青島藍色矽谷核心區管理委員會共同籤署《共建同濟大學青島研究院協議》。
  • 北京大學與自然資源部職業技能鑑定指導中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2020年11月25日,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與自然資源部職業技能鑑定指導中心在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副局長門曉瑩,綜合處處長於海濤,部人事司幹部培訓處處長郭景鵬,部職業技能鑑定指導中心主任易樹柏、副主任吳衛東,教務與管理處處長董瑪力;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院長賀燦飛、副院長金鑫、城市與區域規劃系副教授楚建群;南京大學副校長鄒亞軍,同濟大學校長助理彭震偉等出席。此次會議由部技能鑑定中心主任易樹柏主持。
  • 同濟大學與中國銀行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方守恩首先介紹了同濟大學百餘年發展歷史和辦學特色,他指出,同濟大學作為國家「雙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秉承「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優良傳統,正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步伐,並積極開展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和合作。他對如何進一步發揮各自優勢、加強銀校實質性合作提出了建議。
  • 互惠互利 合作共贏 義烏市與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籤署戰略合作...
    2019-03-30 08:13 | 義烏商報資料圖為進一步提升區域水環境質量,加快推進義烏生態文明建設,昨日(3月29日),義烏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義烏長三角中心共建協議
  • 法國SKEMA商學院與中國同濟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夥伴協議
    法國SKEMA商學院與中國同濟大學兩校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作為中國頂尖的學府之一,位於上海的同濟大學歷來和法國教育機構多有合作,該校著名的中法工程與管理學院就是中法高等教育合作的標杆項目。 SKEMA 商學院與同濟大學有著共同的願景:培養學生企業家精神與創新能力,注重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高等教育界的典範。
  • 渭南市政府與同濟大學籤署校地合作備忘錄
    8月30日下午,渭南市政府與同濟大學校地合作備忘錄籤署儀式在上海市同濟建築設計研究院舉行,雙方就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建立產業發展信息交流平臺、強化教育培訓合作、促進市校高端人才交流、加強戰略決策諮詢等合作內容進行座談並籤署校地合作備忘錄。
  • 上海醛晰環保科技與同濟大學籤署《民用建築空氣檢測合作協議》
    近日,上海醛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市楊浦區同濟科技園國家級實驗室與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籤署《十三五規劃-民用建築空氣品質檢測合作協議》。由於近年來家裝使用了大量非環保材料,導致室內汙染越來越嚴重,人們也越來越關注健康問題。傳統的六合一檢測盒和檢測試紙由於檢測精度不高、檢測準確性常容易出錯,已經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 鍾志華與阿爾託大學校長Ilkka Niemelä籤署合作協議
    鍾志華與阿爾託大學校長Ilkka Niemelä籤署合作協議 來源:設計創意學院   時間:2017-07-03  瀏覽:
  • 山東財經大學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山東網9月26日訊 9月23日,山東財經大學校長趙忠秀、副校長陳曉蘭一行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進行考察交流,並分別與兩校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黨委、校長辦公室,人事處、教務處、合作發展處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
  • 同濟大學與上海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籤署合作協議
    9月27日,同濟大學與上海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市城運中心」)在市城運大廳舉行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和聯合成果發布會。市城運中心承擔全市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處置系統規劃建設和運行維護、城市運行狀態監測分析和預警預判、應急事件聯動處置等職責,目前正全力組織推進「一網統管」建設。此次同濟大學與市城運中心籤約合作,旨在結合雙方各自優勢,共同推進深入合作與協同創新,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及城市運行管理賦能助力,提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 同濟大學與中建八局籤訂人才輸送工作合作協議
    12月15日,中建八局與同濟大學人才輸送工作合作協議籤約暨職涯規劃研習營開營儀式在四平路校區舉行。中建八局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於金偉,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徐建平,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人力資源部、科技部、工程管理部及同濟大學學研工部、土木工程學院、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等出席儀式。
  • 國網甘肅電力與甘肅省生態環境廳籤署合作協議
    12月1日,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與甘肅省生態環境廳籤署了《電力大數據助力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戰略合作協議》,構建「生態環境+電力大數據」政企合作模式。根據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在業務、技術和數據方面的優勢,建立電力大數據助力生態環境保護機制,以電力大數據在生態環境治理領域的創新應用為突破口,進一步深化政企合作,助力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近年來,國網甘肅電力推進電力大數據在生態環境領域的創新應用,利用電力大數據價值密度高、採集範圍廣、實時性強、準確性高等特點,研發推出數位化產品。
  • 我校與韓國慶尚大學籤署合作交流協議
    我校與韓國慶尚大學籤署合作交流協議 5月20日下午,校長李寶篤在三樓會議室會見來訪的韓國慶尚大學校總長河友松教授一行,雙方就共同關心領域的教育交流及學術研究達成協議,籤署了《青島農業大學與慶尚大學學術交流協議》和《青島農業大學與慶尚大學關於學生交流的協議》
  • 太原市與同濟大學戰略合作結碩果
    在籤署協議方面,2017年12月27日,太原市人民政府與同濟大學在戰略決策諮詢、城市發展規劃等專題研究與諮詢、布局科創載體、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教育和招生合作、人才交流合作、幹部交流培訓7個方面開展合作。
  • 高校圈 | 山財大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9月23日,校長趙忠秀、副校長陳曉蘭一行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進行考察交流,並分別與兩校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文獻中心與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籤署合作協議
    文獻中心與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籤署合作協議 2020-12-02 文獻情報中心 【字體:11月30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澳門科技大學圖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合作內容包括,建立雙方圖書館人員互訪交流機制,合作組織並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培訓,聯合承擔學術項目及研究,並基於雙方各自特藏資源,深入合作,聯合開展多種形式的館藏內容開發、共享與服務。
  • 重慶市與中國科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加快建設全國科創中心
    央廣網重慶12月16日消息(記者吳新偉)昨日,重慶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重點建設面向產業創新、聚焦基礎科學前沿等為主要定位的三類高水平研究平臺。根據協議,重慶市將與中科院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按照1個法人機構加若干科研單元的「1+N」的模式共建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統籌中科院科研院所、科研人才等創新資源在渝集約發展,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學、新材料、生態環境等領域,重點建設面向產業創新、聚焦基礎科學前沿、培育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主要定位的三類高水平研究平臺,實現科教資源融合、體制機制創新、重大科研產出的一體化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