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劇院裡不能有兩個劇場同時開放、一個劇場裡的座位數不能超過30%——後疫情時代的劇場文娛生活如何既安全又盡興?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為我們做了示範——昨天在劇場草坪一帶啟動的「2020戶外舞臺演出季」讓觀眾換個環境、換個心情,在「城市綠洲」裡感受音樂劇音樂會,心旌蕩漾。
圖說:上汽·上海文化廣場2020戶外舞臺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 下同
文化廣場主建築被包裹在一片綠地中,平常也向周邊居民開放,是復興中路一帶難得的非正式「公園」。在文化廣場面向永嘉路的部分,多年前搭建了一個有頂棚的戶外舞臺,偶爾啟用。文化廣場總經理張潔,在疫情期間「危中找機」,儘可能在符合規定的前提下挖掘自身資源——為何不能把戶外舞臺利用起來呢?只要在這個舞臺面對的草坪上,間隔有序地放置400個座椅,天然、安全的觀演環境就出現了!
於是,昨天下午,首場音樂劇雙人音樂會就此舉辦。文化廣場是音樂劇專業劇場,是全國乃至亞洲最聚焦音樂劇的劇場。他們不僅引進全球頂尖音樂劇強國的精品佳作,也孵化華語音樂劇。副總經理費元洪笑言:「我們大概是疫情期間舉行了兩次演出季發布會的劇場了,第一次官宣的是新演出季,這一次是戶外演出季。」隨著疫情加重,國外劇組無法成行,於是就有了這一次的延續7周,每周末都在戶外舉行的新演出季——不僅有面向草坪的戶外音樂會,也有十幾二輛花車集市,倡導文藝生活。
圖說:「仲夏夜之夢」後備箱集市
戶外草坪音樂會主要有三種形式——音樂劇雙人音樂會、音樂劇版音樂會和時尚跨界演出。雙人音樂會旨在儘可能全面展示優秀音樂劇演員的現場實力,同時也期待搭配出或浪漫、或競爭、或配合的雙主角關係,豐富現場表演。昨天率先登場的是丁臻瀅與劉陽。隨後,鄭藝彬與趙凡嘉、胡朝政與周默涵等11組音樂劇演員都連番登場。音樂劇版音樂會則是呈現上海乃至全國的音樂劇原創力量。全國主要的音樂劇公司都匯聚到這個舞臺上,集中展示近年來觀眾最耳熟能詳的本土佳作。其中,《愛在星光裡》《馬不停蹄的憂傷》《吉屋出租》《澀女郎》等都將有原班人馬參演,帶來近乎全劇歌曲的演唱。在無法於戶外舞臺全面恢復布景的前提下,每一臺音樂劇裡的歌曲,依然可以由演員一一演唱。時尚跨界演出,則將由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來說《繁花》、JZMusic的「新藍草樂隊」帶來爵士樂與藍草風格並加入民族元素,在戶外帶來全新的音樂體驗……昨天演出前,主要音樂劇公司代表都聚集在戶外舞臺上。費元洪表示:「順境時站在一個舞臺上是兄弟,逆境時站在一個舞臺上同甘共苦是真兄弟……」
圖說:現場的弦樂表演
拓展演藝空間、凝聚核心團隊,是「戶外演出季」的重要舉辦原因之一。疫情讓原本熱絡的觀演關係正在變淡。不僅是劇組與劇組、劇組與劇場之間的關係變得生疏,演員與觀眾之間也缺乏聯繫。「場子還是要暖起來的」,所以此番在「戶外演出季」登臺的部分節目,其實也是原計劃在劇場內上演的。事實上,每場400張票,依然被觀眾秒殺。「戶外演出季」也贏得了觀眾的心。文化廣場2月初就開始復工並提出「戶外演出季」動議,4個月就落實了演出內容,本周起的7周內,這裡都將有熱氣騰騰的戶外文藝生活。可見,這一選擇,眾望所歸!(新民晚報記者 朱光)
馬上評|修復關係 呵護心靈
昨天在文化廣場「戶外演出季」暖場的音樂劇演員鄭藝彬,開嗓前不自覺扳著手指數「我有好幾個月沒上臺了」,最後表示「數不清」。所以,疫情時期首次面對草坪上的觀眾高歌時,這些音樂劇演員都十分激動,全情投入。即便在戶外演出,劇場與城市的關係也正在修復。
藝術,不僅僅在表演中修復演員、觀眾以及彼此之間的關係,也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更加美好,甚而呵護、滋養心靈。當文化廣場創造性地挖掘自身資源,發掘出一個戶外舞臺,從而形成新的演藝空間時,劇場與城市的關係反而更為緊密了。我們就在城市綠洲、都市綠肺環抱中,感受藝術氛圍。不是每一個劇場都有綠地,但是每一個劇場都可以挖掘、創新。最終,成為都市暖心地。(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