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休學,他不是叛逆,而是同一性混亂

2020-12-12 檸檬心理課堂

17歲休學,他不是叛逆,而是同一性混亂

05:00來自檸檬心理課堂

1

前段時間我的諮詢室來了一位訪客,這位媽媽向我求助:

她的兒子今年17歲,現休學在家,每天都把自己鎖在房間。她勸過,也罵過但孩子什麼也聽不進去。反而跟她說「我就是這麼沒用,你當我死了好了」。她覺得這是青春期叛逆的反應。

但是經過之後幾次我跟孩子的諮詢,我發現他的問題其實並不是叛逆,而是同一性混亂。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

在你十幾歲的時候是不是有思考過:

「我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將來要做什麼?」這樣的問題?

這其實就是在進行自我探索。

如果進行的順利就會幫你形成自我認同感,反之就會像那個孩子一樣,被這些問題綁住,什麼也做不了。

2

美國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愛利克·埃裡克森提出:

人類的心理發展分為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特殊的心理任務。

青春期的任務就是確認自我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

先簡單解釋一下什麼是自我同一性:

所謂自我同一性就是關於個體是誰、個體價值和個體理想是什麼的一種穩定的意識。

青春期我們會開始探索更深一層的自我意識,它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

自我概念——「我是個什麼樣的人」;

自我評價——「我這個人怎麼樣」;

以及自我理想——「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而每一個方面的思考又包含兩個方向「主體我」和「客體我」。

主體我是觀察者、評價者和認同者;

而客體我是被觀察、被評價和被認同者。

如果主體我跟客體我不一致,那我們對自我的認知就會出現問題。

以這個孩子來說:

他之前覺得自己是一個聰明且真誠的人,很看不上大人之間的虛偽。但是他突然發現自己也會做一些虛偽的事情,跟那些討厭的大人一樣。再加上上次,學校競賽的初選沒進去,讓他對自己的能力也產生了懷疑。於是他陷入迷茫之中,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評價自己,會經常回想之前的所作所為,越想越覺得自己很糟糕,每天體會到最多的就是羞恥感跟無能感。

這樣的自我排斥其實不僅出現在青春期孩子的身上,很多成人也有。

同一性混亂的最集中表現就是自我評價偏低,多數都是低自尊者。

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有些敏感,喜歡沉浸在幻想中迴避現實,無法跟別人建立深層的、穩定的聯繫。

雖然對現狀不滿,但卻沒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有序的生活,也不清楚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難以從「是我」「不是我」「我怎麼會這樣」等問題中解脫出來。

用一句話來形容:

同一性混亂的人無法發現自我,他們始終處在迷茫之中,沒有目標和方向,覺得痛苦但卻總是選擇逃避來自我麻痺。

這是一種病態,如果你或者你身邊的人也存在同一性混亂的問題,最好還是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諮詢,這樣才能真正接納自我。

相關焦點

  • 叛逆比順從更重要,青春期不是父母之殤!家長都應該看看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叛逆?叛逆對孩子來說是好是壞?為什麼莫言說他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我們十幾歲的兒子,剛剛長大,父母的話就不靈了,常常和我們對著幹。我是大學畢業,自我感覺還是有一定修養的,卻也為孩子著急上火。如今教育孩子為什麼這樣難?」看著一手帶大的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從無話不談變得無話可談,身為父母,好不煩惱。雖然難過,也希望爸爸媽媽們能夠端正自己的認識和心態,因為對於孩子來說,這並不是壞事,反而是一個好的開始。教育本身並不難,難就難在家長放不下自己。
  • 叛逆比順從更重要,青春期不是父母之殤!家長都應該看看
    叛逆對孩子來說是好是壞?為什麼莫言說他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一位母親這樣訴說自己的困惑:「如今的孩子,怎麼越來越不好管了。就說我們女兒,小時候挺乖的,什麼話都對我們說。自從上了中學,就對我們沒話了,還常常一臉心事的樣子。你問她,張口就是:別管我,說了您也不懂。如今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一位父親這樣訴說自己的困惑:「如今的父母,真是越來越不好當了。
  • 見過青春期叛逆的,沒見過這三類!13-18歲孩子家長定要看
    叛逆是由青春期孩子的成長規律決定的,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現,不叛逆反而是不正常的。所以說,叛逆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種成長和進步。叛逆是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需要建立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發展任務,同一性的建立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非常重要。叛逆是孩子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需要,是他們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種途徑。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13-18歲孩子家長建議看看
    你要東,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東。所以說,叛逆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種成長和進步。>建立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發展任務,同一性的建立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非常重要。此外,青春期孩子面對更大的成長壓力,他們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過程中會經歷自我懷疑、混亂、矛盾與衝突,
  • 金庸人物「自我同一性」淺析:讓孩子答好「我是誰」的教育智慧
    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都在不斷探索著「我是誰」的答案,這種探索在青少年時期(12~20歲)最為迫切。可是,「我是誰」不是那麼好回答的,有的人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完全了解自我。一、「我是誰」之:我是大俠第1個出場的這位,「我是誰」的回答可以給99分,還有1分是扣給了他的「前女友」。他天資不高,4歲才學會講話,「蠢笨愚鈍」在金庸人物裡是出了名的。可是偏偏就是這麼一個笨小子,最後卻成長為一代大俠。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13-18歲孩子家長值得一看
    孩子進入初中後,開始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獨立意識越來越強,而現實是一方面他們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因此逐漸進入逆反期。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不厭其煩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從而產生反抗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如果父母在同伴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強烈。
  • 教育丨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叛逆,而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簡單高中生孩子進入初中後,開始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獨立意識越來越強,而現實是一方面他們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因此逐漸進入逆反期。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不厭其煩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從而產生反抗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13-18歲孩子家長定要看
    孩子進入初中後,開始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獨立意識越來越強,而現實是一方面他們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因此逐漸進入逆反期。你要東,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東。叛逆是由青春期孩子的成長規律決定的,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現,不叛逆反而是不正常的。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13-18歲孩子家長定要看!
    孩子進入初中後,開始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獨立意識越來越強,而現實是一方面他們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因此逐漸進入逆反期。 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不厭其煩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從而產生反抗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
  • 一生E本分享|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13-18歲孩子家長一定要看
    孩子進入初中後,開始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獨立意識越來越強,而現實是一方面他們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因此逐漸進入逆反期。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不厭其煩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從而產生反抗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如果父母在同伴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強烈。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13-18歲孩子家長定要看!
    孩子進入初中後,開始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獨立意識越來越強,而現實是一方面他們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因此逐漸進入逆反期。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不厭其煩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從而產生反抗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如果父母在同伴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強烈。
  • 女兒17歲休學天天玩手機打遊戲,是青叛期還是抑鬱症?怎麼辦?
    「女兒17歲,正值青春期的年齡,休學在家,整天玩手機打遊戲」毫無疑問是女兒的學業或者心理出現了問題。這個年齡段面臨著高考的壓力,身體和心理的巨大變化。想要知道孩子是哪方面出現問題,我們就要看看具體的青春期、叛逆期有哪些特徵?青少年憂鬱症有哪些特徵?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13-18歲孩子家長定要看!584
    你要東,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東。 逆反期的孩子,儘管自我意識發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還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 他們喜歡與人爭論,但常論據不足;喜歡懷疑,卻又缺乏科學依據;喜歡發現見解,但又判斷不準;喜歡批評別人,卻又容易片面。
  • 休學不是修行: 厭學、休學、輟學的肇因(2)
    反之,少年對某一學科的厭惡排斥,他和老師的關係一定不尷尬就惡劣。       而在復學的過程中,只要老師伸出理解關愛的橄欖枝,休學的少年一定會復學。       少年嚴重厭學,是與老師漠不關心或者關心不夠有關聯的。       少年復學的難易程度,也是取決於接受復學的教師的態度的。
  • 心理成長系列——青春期(12~18歲)
    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然而,這個階段自身應當被看作是一個尋找同一性的時期,而不是具有同一性的時期。埃裡克森把這個時期稱為心理社會的合法延緩期,他用這一術語來表示青年人和成年期的間隔。
  • 當初休學引負評,17歲歐陽娜娜再度考上名校,要做遠程時尚博主?
    臺灣千禧一代女星,17歲的歐陽娜娜最近頻頻推掉戲約,母親傅娟證實,她已經考上了john mayer、王力宏的母校、知名音樂學校——美國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今年九月將重返學校。娜娜的選擇也徹底打破了當年外界對她為趟入時尚圈而放棄學業的評價。
  • 13歲叛逆男孩紋身被學校休學,紋身的哪有什麼好人
    今天的很多熱搜都被13歲男孩紋身的新聞刷屏了。這位浙江的少年濤濤在上半身腳上手臂上面多處紋身,紋身的面積高達50%,甚至連學校都對他進行了休學一年的勸導。濤濤第一次紋身的時候還沒有超過13歲,就在胸前紋了一個鬼面的圖案,被父親發現之後遭到父親的打罵之後他更加的變本加厲直接在身上四肢多處繼續紋身,面積達到了50%,所以學校對于濤濤的這種行為,直接通知他被休學一年。
  • 孩子的叛逆從來不是突然,而是長年累月的必然
    每年都會看到太多家有叛逆期孩子的案例,面對孩子的叛逆,家長朋友們很是無奈,甚至幾近崩潰。有的孩子突然從聽話到不聽話,更讓大人措手不及,常常抱怨孩子越大越難管,一石激起千層浪,一部部針對孩子教育的「吐槽集結號」很輕易地就被吹響。實際上,孩子的叛逆行為從來都不是突然,而是此前長年累月的必然。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叛逆期孩子家長必看
    孩子進入初中後,開始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獨立意識越來越強,而現實是一方面他們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因此逐漸進入逆反期。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不厭其煩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從而產生反抗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
  • 高中孩子叛逆休學在家,我只用三步拯救了他,心理師分享乾貨
    媽媽說,她的女兒出現了心理問題,不學習,叛逆,與人衝突,後來與人無交流,情緒低落,已經被醫院診斷為抑鬱症,並且休學在家。 叛逆、焦慮、抑鬱,是高中孩子經常出現的,學習壓力大,不被理解,人際關係差,性格不善表達,長期心情不舒暢就很容易患上心理問題。